科研产出
基于节本增效的东北松嫩平原玉米种植模式评价
《玉米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松嫩平原是北方春玉米带的主要分布区,当前主要存在3种主要玉米种植模式,分别是均匀垄种植模式、大垄双行覆膜种植模式和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种植模式。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以乾安县为例,运用可拓优度评价法对3种玉米种植模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乾安县现有的3种玉米种植模式中,从节本增效效果看,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种植模式优于大垄双行覆膜种植模式,大垄双行覆膜种植模式优于均匀垄种植模式。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模式在推进玉米节本增效方面具有显著比较优势,综合效益尤其是生态效益凸显,可加大推广力度,促进松嫩平原玉米种植模式转型升级。


作物模型在我国玉米生产中的研究与应用
《玉米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作物模型在我国发展与应用日趋完善,已成为农业科研领域重要的研究工具,在区域化模拟、农业预测与风险分析、宏观农业决策制定、未来气候情景模拟、优化栽培措施及气象灾害影响评估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农业生产发展和科研水平的提高。对当前国内作物模型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6个生长模型概况和在玉米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为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及具体条件选择适宜的作物模型进行应用提供参考,进一步提高作物模型在我国玉米科研与生产中的应用水平。对现有主要模型存在问题及今后需开展的工作进行阐述。


屠体羊卵巢保存时间对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体外受精的影响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 2018
摘要:为研究屠体羊卵巢保存时间对其卵母细胞体外受精发育能力的影响,将采集的卵巢随机分为3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在15~20℃含双抗的生理盐水中分别保存0 h、6 h、12 h、18 h进行成熟培养和体外受精。结果表明:羊屠体卵巢在15~20℃含双抗的生理盐水中,保存6 h和12 h卵母细胞成熟率(72.03%、70.87%)、卵裂率(74.12%、72.60%)、囊胚率(22.22%、20.75%)与0 h卵母细胞成熟率(73.68%)、卵裂率(74.49%)、囊胚率(23.29%)间无显性著差异(P>0.05),保存18 h卵母细胞成熟率(67.39%)、卵裂率(29.35%)、囊胚率(16.30%)与0 h间差异也不显著(P>0.05)。说明羊屠体卵巢在15~20℃含双抗的生理盐水中,保存6、12和18 h,不影响卵母细胞继续发育。


一款无人机高光谱传感器的验证及其在玉米叶面积指数反演中的应用
《中国农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验证无人机机载高光谱传感器S185,并基于其获得的影像探讨无人机高光谱遥感反演叶面积指数的新方法。【方法】以东北玉米为研究对象,在吉林省公主岭市开展了玉米氮肥梯度试验,共设5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分别在玉米的V5—V6,V11,R1—R2等生育期(Ritchie生育期)进行无人机飞行试验和地面光谱及叶面积指数测定,共获得数据45组。为验证S185影像数据,在相同尺度下提取S185影像信息与地面光谱信息,一方面从测定同一目标地物两者光谱反射率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另一方面筛选15种常用的各类光谱指数,从整个生育期通过影像数据计算的各光谱指值与地面光谱仪计算的相应值变化趋势的一致性进行分析;将45组样品随机选择30组,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利用S185数据建立反演叶面积指数的模型,剩下15组样品作为外部验证样品,用来验证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效果。另外,基于相同的分组数据,利用前面筛选的各光谱指数分别建立叶面积指数的反演模型,以与人工神经网络建模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各个生育时期,同种目标地物S185测定数据与地面光谱仪测定数据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在0.99以上;在玉米整个生育期,S185数据计算的各光谱指数与地面光谱仪计算的各光谱指数变化趋势相同,相关系数在0.88以上;在构建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法反演叶面积指数的模型中,建模时的决定系数为0.96,均方根误差为0.42,相对均方根误差为13.15%;外部验证时的决定系数为0.95,均方根误差为0.54,相对均方根误差为16.74%,这一结果优于基于各光谱指数建立的叶面积指数反演模型。【结论】无人机搭载S185传感器可用于准确获取玉米冠层高光谱信息,且可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法基于这一数据建立玉米叶面积指数的反演模型。


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蛋白合成的影响因素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微生物蛋白(microbial protein,MCP)是反刍动物小肠可消化蛋白的重要来源,研究如何提高MCP的合成量与合成效率对于动物的生长尤为重要。文章综述了影响MCP合成的因素,包括碳源、氮源、能氮平衡、瘤胃内环境与其他影响因素,希望能为反刍动物营养调控及日粮配方的优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 微生物蛋白(MCP) 碳源 氮源 能氮平衡 瘤胃内环境


母羊多胎基因研究进展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母羊繁殖性状的生物学特性提高母羊产羔数一直以来是研究者关注的问题,其中多胎基因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对绵羊、山羊多胎基因进行了简要总结,包括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1B(BMPR-1B)、骨形态发生蛋白15(BMP15)、生长分化因子9(GDF9)、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GnRHR)、促黄体生成素β(LHβ)、卵泡刺激激素β(FSHβ)、卵泡刺激激素受体(FSHR)、催乳素受体(PRLR)、雌激素受体(ESR)、抑制素α亚基(INHA)、亲吻素基因(KISS-1)、G蛋白偶联受体54(GPR54)、骨形态发生蛋白4(BMP4)、视黄酸受体γ(RARG)和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等16个与母羊多胎性状相关的基因,简要概括了多胎基因在羊染色体上的定位、mRNA表达组织、调控作用以及多态性研究现状等内容,期望能提高绵羊与山羊繁殖育种工作效率,为母羊繁殖力的研究提供参考。


短稳杆菌对玉米黏虫防治试验
《农药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短稳杆菌在不同施用量下,对玉米黏虫的防治效果,对玉米安全性、施用方法等指标。[方法]采用田间茎叶喷雾,定期调查的方法进行试验。[结果]短稳杆菌对玉米黏虫有较高防效,且见效快。[结论]玉米田发生黏虫早期,可施用100亿孢子/mL短稳杆菌悬浮剂1200~2250mL/hm2进行防治,对水375L/hm2进行喷雾,一次性施药能防治此世代的黏虫,对玉米安全。


施肥对黑土玉米田土壤中纤维素分解菌数量的影响
《玉米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长期定位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玉米不同生育期内表层土壤(0~20 cm)和亚表层土壤(21~40 cm)中纤维素分解菌数量以及好气和嫌气性纤维素分解菌数量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在玉米生长的同一时期,不同施肥方式下(除休闲处理),表层和亚表层土壤的纤维素分解菌数量和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数量表现出类似的规律性,即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处理>单施化肥处理>不施肥处理;对于土壤嫌气性纤维素分解菌数量,不同施肥方式对表层土壤没有明显的规律性,亚表层土壤中除拔节期外为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处理>单施化肥处理>不施肥处理。休闲处理的微生物数量均大于不施肥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