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贮藏条件对马铃薯块茎采后生理及贮藏效果的影响
《山西农业科学 》 2018
摘要:研究马铃薯传统窑洞库、普通冷库和智能通风窑洞库对马铃薯的贮藏效果,为优化马铃薯的贮藏条件提供理论依据。对3种不同贮藏条件下环境温湿度、CO2浓度以及晋薯16号马铃薯块茎采后生理、贮藏效果的相关指标变化趋势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智能通风窑洞库可有效抑制马铃薯块茎呼吸代谢速率,降低马铃薯块茎中干物质、淀粉、还原糖营养物质以及Vc的消耗,但不同处理对块茎中粗蛋白含量变化影响均不显著;智能通风窑洞库减缓了马铃薯块茎失重率和腐烂率的上升,适用于马铃薯块茎的长期贮藏,贮藏180 d时,智能通风窑洞库的贮藏效果与普通冷库基本相当,且显著优于传统窑洞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基质对苹果幼树生长发育及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8
摘要:本研究旨在筛选出适合苹果幼树栽培的基质配方。以2年生富士芽苗为试材,采用玉米秸杆、园土、草炭土、珍珠岩和牛粪为基质原料,研究不同基质配方对苹果幼树的生长、生物量、根系形态特性和叶片生理特性等参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T3(园土:草炭土:牛粪:珍珠岩=2:3:1:1)和T4(园土:玉米秸秆:牛粪:珍珠岩=2:3:1:1)基质最佳,其理化性质理想,栽培的苹果幼树生长量(苗高、茎粗、新梢长、新梢粗、地上部干物质重)、根系发育情况(根系总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和叶片生理特性(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_2浓度)等指标都显著高于对照,根冠比和根平均直径则显著低于对照。因此,腐熟后的玉米秸杆完全可代替草炭土在苹果幼树容器栽培中使用,T4基质可作为培育苹果容器大苗的优良基质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荞麦中D-手性肌醇含量的方法
《食品工业科技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一种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荞麦中D-手性肌醇(D-CI)含量的方法,对衍生化试剂及方法的重复性、稳定性、精密性及加标回收率进行了考察。得到衍生化条件为:苯甲酰氯0.2 m L,吡啶0.6 m L,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60 min;色谱条件为:C18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和超纯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 L/min,柱温30℃,UV检测波长230 nm。结果表明,荞麦中的D-CI获得了很好的分离,D-CI在0.004~0.04 mg/m L内线性相关性好,R~2为0.999,加标回收率为98.40%~100.67%,所建立的方法稳定、灵敏、重现性好,可用于测定荞麦中D-CI含量定量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太原市商住小区小游园植被绿化现状及对策
《山西农业科学 》 2018
摘要:伴随着太原市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民众对居住环境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特别是和民众生活紧密相关的绿化问题,最主要的是植被的绿化。通过对居民的访谈和调查,就太原市商住小区小游园植被绿化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些简单的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煤炭开采对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影响
《山西农业科学 》 2018
摘要:以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山西省保德县为研究对象,对2000—2016年该县域煤炭开采造成的生态环境如大气、土地、水资源、水土流失的破坏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00—2016年煤炭开采给保德县造成生态环境价值损失约116.7亿元,保德县区域生态恢复治理为农田的成本约58.79亿元;并提出了矿区生态环境治理的一些对策,以促进该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结果可以为类似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 煤炭开采 生态环境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覆膜和密度对红小豆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晋红小豆5号’为试验材料,研究在覆膜和裸地栽培条件下不同种植密度对红小豆株高、产量、耗水特性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裸地相比,覆膜种植显著提高红小豆的株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在2种种植模式下,随着密度的增加,小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呈增加趋势,且水分利用效率随密度的变化与产量变化基本一致,而覆膜种植的小豆株高无显著差异,裸地种植的小豆株高到中后期具有随着密度增加而降低的趋势。分析表明,在丰水气候年型下,在山西北部使得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达到最优的覆膜和裸地种植的密度分别为20.0万株/hm~2和13.3万株/hm~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米脂氧合酶活性与储藏稳定性关系
《核农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小米中脂氧合酶(LOX)活性和储藏稳定性的关系,初步探索小米褪色机制,以褪色快的小米品种(‘谷丰2号’、‘公谷63号’)、褪色慢的小米品种(‘大青秸’、‘红苗牛头沟’)为试验材料,对其进行人工老化处理,并测定人工老化处理前后小米的脂氧合酶活性、米色、类胡萝卜素、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同时,利用HPLC对小米类胡萝卜素提取液进行分析,比较4个小米品种中叶黄素、玉米黄质及β-胡萝卜素的变化差异,分析小米脂氧合酶活性与类胡萝卜素及其主要组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经老化处理后,4个小米品种的LOX活性、米色b*值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下降,MDA含量升高。‘大青秸’、‘红苗牛头沟’小米与‘谷丰2号’、‘公谷63号’小米相比,其米色、类胡萝卜素含量和MDA含量变化较小,储藏稳定性较好。HPLC分析表明,老化处理前后4个小米品种叶黄素、玉米黄质的变化无明显差异,而β-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存在明显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老化处理前后LOX活性与β-胡萝卜素含量呈负相关,表明LOX可能与β-胡萝卜素发生偶联,进而导致小米类胡萝卜素含量降低。本研究结果为耐储藏小米的遗传育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亚麻油最佳食用期研究
《粮食与油脂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在不同季节中,亚麻油试样放置于模拟家庭食用条件下,期间每隔10 d检测其过氧化值,从而研究亚麻油最佳食用期。研究结果表明,冬季亚麻油最佳食用期最长为3个月左右,夏季放置2个月左右过氧化值超标,春季和秋季最佳食用期为2个半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