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8423条记录
沿黄灌区早熟春甘蓝品种比较试验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9

摘要:为筛选出适合白银市沿黄灌区栽培的高产、优质、耐裂的早熟春甘蓝品种,进行了7个甘蓝品种的田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新华秋的综合性状表现最优,折合单产为150.87 t·hm-2,增产率为67.39%;其次是奇绿,产量为118.28 t·hm-2,增产率为31.23%.除新铁头4号外,其他品种产量均极显著高于元宝(CK).

关键词: 沿黄灌区 早熟 春甘蓝 品种比较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北旱区16个饲用玉米引种筛选试验初报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2019

摘要:选择不同的饲用、兼用型玉米品种(系)16个,用已在西北地区推广种植的粮饲兼用品种(陇单4)做对照,进行引种试验,通过观察其生育期,测定不同时期的株高、茎粗、农艺性状、鲜草产量、干草产量等,筛选适合甘肃定西旱区的饲用玉米品种。结果表明:饲用玉米品种陇引3号(农大375)、陇引7号(瑞德1号)、陇引8号(瑞德2号)从拔节期到收获期,株高的日均生长速度均快于对照组(陇单4号),而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也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陇引3号(农大375)、陇引7号(瑞德1号)和陇引8号(瑞德2号)的鲜草产量分别为64.54、65.12和68.19 t/hm~2,与对照组(陇单4号)相比,每公顷增产15.41~28.88 t,增幅达18.65%~34.94%。综合分析认为,陇引3号(农大375)、陇引7号(瑞德1号)、陇引8号(瑞德2号)可作为在甘肃定西旱区的初选品种进行推广种植。

关键词: 饲用玉米 引种试验 西北旱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省玉米大斑病菌对丙环唑和腈菌唑敏感性评价

玉米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平皿法测定甘肃省57株玉米大斑病菌对丙环唑和腈菌唑的敏感性,明确甘肃省玉米大斑病菌对两种三唑类杀菌剂的敏感基线和抗性水平,筛选和推广高效、广谱杀菌剂以确保玉米生产安全.结果表明,甘肃省玉米大斑病菌对丙环唑平均EC50为0.86μg/mL,EC50范围为0.36~1.93μg/mL,正态分布的平均EC50=0.76μg/mL,可作为对丙环唑的敏感基线.对腈菌唑的平均EC50为0.98μg/mL,EC50范围为0.19~2.55μg/mL,正态分布的平均EC50=0.92μg/mL,可作为对腈菌唑的敏感基线.甘肃省玉米大斑病菌对丙环唑敏感性强于腈菌唑,病菌在EC50水平的平均抗性为1.13和1.07,最高抗性为2.53和2.78,暂无抗药性.

关键词: 玉米 玉米大斑病菌 丙环唑 腈菌唑 敏感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旱胁迫对不同油菜品种苗期生物量和根系的影响

甘肃农业科技 2019

摘要:油菜是我国主要的植物油料作物之一,干旱是限制甘肃省油菜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春季油菜苗期干旱日益严重.采用盆栽法模拟春季干旱,对不同品种油菜苗期的生物量和根系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苗期连续10 d干旱、 土壤含水量低于5.76%时油菜幼苗出现死亡现象,土壤含水量减少约50%.甘蓝型油菜的水分利用率和根冠比均高于白菜型和芥菜型油菜,芥菜型油菜最低;根系鲜重与含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呈正相关关系.说明甘蓝型油菜抗旱性强于白菜型和芥菜型,且杂交品种陇油10号和青杂5号抗旱性比常规品种陇油2号强.

关键词: 油菜 苗期 根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胡麻品种TAG合成途径关键基因表达与含油量、脂肪酸组分的相关性分析

草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胡麻是一种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α-亚麻酸的油料作物,明晰TAG合成途径中与胡麻含油量和脂肪酸组分相关的基因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以3个含油量和脂肪酸组分有显著差异的胡麻品种(系)为材料,分析了不同品种(系)、不同组织和不同发育阶段胡麻油脂和脂肪酸组分的动态积累模式和TAG合成途径中7个关键基因的动态表达模式,以及含油量和不饱和脂肪酸与7个关键基因表达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胡麻开花后10~20d,是种子油脂和亚麻酸的快速积累期,且不同胡麻品种(系)油脂和亚麻酸的动态积累模式差异显著。TAG合成途径中的7个关键基因(GPAT9、DGAT1、DGAT2、PDAT1、PDAT2、FAD2A和FAD3A)在胡麻不同发育阶段的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在不同品种(系)间的表达模式各不相同。其中PDAT1、DGAT1和DGAT2基因的动态表达模式与含油量的动态积累模式显著正相关,PDAT1的动态表达模式与亚麻酸的动态积累模式显著正相关,且在高油高亚麻酸材料的种子动态发育阶段中PDAT1基因的累积表达量也显著高于低油低亚麻酸材料。因此,PDAT1可能是影响胡麻不同品种(系)中含油量和亚麻酸含量的关键基因。

关键词: 胡麻 含油量 亚麻酸 基因表达分析 相关性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聚丙烯酸钠类保水剂在双孢蘑菇栽培中的应用

林业科技通讯 2019

摘要:本试验以菌株W192为试材,研究了覆土材料添加不同比例(0%、0.1%、0.2%、0.3%、0.4%、0.5%)聚丙烯酸钠类保水剂后对沙壤土理化性质和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 (Large)Sing.]生长、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沙壤土中添加一定比例聚丙烯酸钠类保水剂可有效改善覆土层理化性质,促进双孢蘑菇菌丝生长,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尤以添加0.3%保水剂的处理表现最好,产量达10.1kg/m2,商品菇率达93%,经济效益达38.7元/m2,分别较对照提高了8.60%、8.14%和20.94%。

关键词: 保水剂 双孢蘑菇 Agaricus bisporus (Large)Sing. 高海拔冷凉区 节水 产量 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5份青稞品种对大麦黄矮病毒的抗性鉴定与评价

安徽农业科学 2019

摘要:[目的]明确不同青稞品种抗大麦黄矮病毒的差异。[方法]于2018年采用田间人工接种法对25份青稞品种进行由大麦黄矮病毒(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BYDV)引起的青稞黄矮病的田间抗性鉴定和评价。[结果]在供试25个品种中未监测到免疫(IM)和高抗(HR)材料;仅1份材料康青7号表现抗(R);云枝黑青稞、北青8号、甘青4号、藏青320、昆仑1号、长青裸大麦、黄青2号、藏青148、牡丹青稞、甘青3号、青海黄、北青6号、北青7号、昆仑15号和甘青2号15份材料表现中抗(R);甘青1号、新民元棱、双胚青稞、黄青1号、柴青6号、肚里黄、康青3号和冬青8号8份材料表现感(S);1份品种喜马拉雅6号表现高感(HS),分别占供试材料的4.0%、60.0%、32.0%和4.0%。将25份青稞品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以最长距离0.65作为最佳分割点,将试验品种分为1个抗病品种、15个中抗品种、8个感病品种和1个高感品种,与抗性类型完全吻合。[结论]获得的这些有效抗病品种,为品种的合理布局及抗病育种提供核心抗源。

关键词: 青稞 大麦黄矮病毒 抗性 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四个糜子主栽品种在甘肃会宁的适宜播期分析

作物杂志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在甘肃会宁,选用陇糜10号(B1)、陇糜11号(B2)、晋黍9号(B3)、龙黍21号(B4)等4个糜子品种,设4月23日(A1)、5月4日(A2)、5月12日(A3)、5月24日(A4)、6月3日(A5)等5个播期,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不同播期对糜子不同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品种B1的株高、主穗长、主茎粗、单株穗重、单株草重等指标均在A2播期表现最高;B2的株高、千粒重等指标均在A1播期表现最高,主茎粗、单株穗重、单株草重等指标均在A2播期表现最高;B3的株高、主茎粗、单株草重等指标均在A2播期表现最高,单株穗重、千粒重等指标均在A3播期表现最高;B4的主穗长、主茎粗、单株穗重、单株草重、千粒重等指标均在A4播期表现最高;品种B1、B2、B3、B4分别在A2、A1、A3、A4播期的产量最高,为3 413.31、3 603.47、2 883.11、2 733.03kg/hm2。综合播期对不同糜子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在会宁糜子产区及相似生态区,品种陇糜10号(B1)适宜的播期是5月4日左右;陇糜11号(B2)适宜的播期是4月23-28日;晋黍9号(B3)适宜的播期是5月7-12日;龙黍21号(B4)适宜的播期是5月24日左右。

关键词: 播期 糜子 主栽品种 农艺性状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桃绿枝扦插研究进展

中国果树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绿枝扦插是桃无性系繁殖的一种方式,目前扦插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是不定根的形成和成活。不定根形成是个复杂的过程,受诸多因素影响,如插条自身条件(品种、基因、内源激素、酶活力、营养物质以及木质化程度等)、环境条件(温度、湿度、光照等)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浓度)等都将会影响绿枝生根能力,这些内外条件之间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影响和协同效应的关系。因此,明确桃绿枝扦插生根机理对于促进不定根形成及环境调控具有重要指引意义。综述了国内外关于桃绿枝扦插过程中有关不定根形成的机理和内外影响因素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全面分析总结,提出了桃绿枝扦插基本技术方案和研究思路,为桃快速扦插生根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绿枝扦插 不定根 生理生化 生根机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藏高原地区青稞茎基腐病病原菌的群体遗传多样性、毒素化学型及其地理分布

植物保护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青藏高原沿线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和青海省青稞茎基腐病燕麦镰孢菌Fusarium avenaceum的群体遗传多样性、毒素化学型及其地理分布,采用SSR分子标记法对6个地理种群91株燕麦镰孢菌菌株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对SSR引物在91株燕麦镰孢菌中共检测到等位位点数14个,多态性位点数13个,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92.86%.6个地理种群的平均等位基因数为1.82,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55,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32,Shannon信息指数为0.47,多态性位点数为11.50,多态位点百分率为82.15%.6个地理种群的Nei's遗传相似度为0.83~0.99,遗传距离为0.01~0.18.种群间的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遗传相似度与海拔差距无显著相关性.燕麦镰孢菌地理种群聚为3个大类群,Group Ⅰ由甘肃省临潭县、合作市和卓尼县种群组成,Group Ⅱ由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和刚察县种群组成,Group Ⅲ由青海省海晏县种群组成.燕麦镰孢菌种群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种群内部,占总变异的93.63%.燕麦镰孢菌毒素化学型分为NIV、DON、3-AcDON三大类,没有15-AcDON毒素化学型,其中DON毒素化学型在6个地理种群中均有分布.表明燕麦镰孢菌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高.

关键词: 青稞 燕麦镰孢菌 SSR遗传多样性 毒素化学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