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优质籼稻剑叶SPAD值与稻米品质相关性研究
《中国水稻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揭示优质籼稻关键生育时期剑叶SPAD值与稻米品质性状间的关系,为今后的优质籼稻育种和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优质籼稻美香占2号、黄华占和五山丝苗等12个品种(系)为研究材料,测定各品种(系)的稻米品质性状、蒸煮食味品质、淀粉RVA谱和始穗期、齐穗期、乳熟期、蜡熟期、黄熟期的剑叶SPAD值,并对5个时期剑叶SPAD值与品质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籼稻蜡熟期和黄熟期剑叶SPAD值与稻米食味值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稻米蛋白质含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稻米淀粉峰值黏度和崩解值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结论]籼稻黄熟期剑叶SPAD值与稻米食味值和蛋白质含量的相关性比蜡熟期高.黄熟期剑叶SPAD值越高,稻米蛋白质含量越低,食味品质越好.通过黄熟期剑叶SPAD值可以预测籼稻食味值和蛋白质含量.黄熟期剑叶SPAD值(x)与稻米食味值(y)的直线拟合方程为y=0.0901x+65.76,决定系数R2=0.687;与蛋白质含量(y)的直线拟合方程为y=?0.098x+9.217,决定系数R2=0.602.
关键词: 籼稻 剑叶SPAD值 蛋白质含量 稻米品质 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氯氟醚菌唑·呲唑醚菌酯对香蕉叶斑病的田间药效评价
《中国农学通报 》 2021 CSCD
摘要:为有效防治香蕉叶斑病,筛选具有较好防治效果的杀菌剂.笔者以400 g/L氯氟醚菌唑·吡唑醚菌酯为试验药剂,在2018年和2019年开展了防治香蕉叶斑病的田间药效试验.试验表明,在香蕉叶斑病发病初期进行茎叶喷雾施药,133.3 mg/kg的试验药剂在3 次药后的平均防效在2018年和2019年分别为74.08%和74.54%,明显优于对照药剂中133.3 mg/kg的400 g/L氯氟醚菌唑悬浮剂、166.7 mg/kg的吡唑醚菌酯乳油和丙环唑乳油;而200 mg/kg的400 g/L氯氟醚菌唑·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在3 次药后的平均防效可达79.68%和79.93%.说明400 g/L氯氟醚菌唑·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对香蕉叶斑病的防治效果优良,是防治香蕉叶斑病的优良杀菌剂,值得在香蕉产区推广应用.
关键词: 香蕉 香蕉叶斑病 氯氟醚菌唑·吡唑醚菌酯 药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竹叶兰花器官发育过程及生理特性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通过解剖形态学观察,并检测主要代谢物质、抗氧化酶活性以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阐述竹叶兰花器官发育特征及生理特性,为新花卉作物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广州地区户外栽培条件下,竹叶兰全年可开花,为总状花序,单朵次第开花,整枝花期188 d;(2)根据花器官发育特征分为5个时期:花芽分化期、萼片伸长期、合蕊柱发育期、花瓣着色期及花朵绽放期,单花发育仅需32 d;(3)进入生殖生长后,可溶性糖、淀粉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上升,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其次为可溶性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平稳上升趋势;(4)生长素(IAA)、赤霉素(GA3)含量在营养生长期持续上升,在花芽发育期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与之相反,脱落酸(ABA)含量在花芽分化期显著上升,在花芽发育后期下降;推测竹叶兰体内低水平的IAA、GA3和高水平的ABA可能对花芽分化起重要调控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蛋白质氨基酸平衡饲粮对黄羽肉种鸡产蛋性能、蛋品质、孵化性能和氮排放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低蛋白质氨基酸平衡饲粮对黄羽肉种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孵化性能和氮排放的影响。选用30周龄健康的快大型岭南黄羽肉种母鸡288只,根据体重和产蛋率相近原则,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各组饲粮粗蛋白质(CP)水平分别为16%(对照组)、15%、14%、13%,各组的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苏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及异亮氨酸水平一致。试验期10周。结果表明:1)低蛋白质氨基酸平衡饲粮对黄羽肉种鸡末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产蛋量、料蛋比、平均蛋重、产蛋率、破蛋率和不合格蛋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2)低蛋白质氨基酸平衡饲粮对黄羽肉种鸡鸡蛋的蛋形指数、蛋白高度、哈氏单位、蛋黄重、蛋壳重和蛋壳厚度均无显著影响(P>0.05)。13%CP组的蛋黄颜色显著高于16%CP组(P<0.05)。3)低蛋白质氨基酸平衡饲粮对黄羽肉种鸡的雏鸡初生重、受精蛋孵化率、弱雏率和受精率均无显著影响(P> 0.05)。4) 13%、14%CP组的血浆尿素氮含量显著低于16%CP组(P <0.05),13%CP组的血浆尿酸含量显著低于16%CP组(P<0.05),13%CP组的粪便氮含量显著低于16%CP组(P<0.05)。由此可见,低蛋白质氨基酸平衡饲粮对黄羽肉种鸡的生产性能、蛋品质和孵化性能无负面影响,但能够降低血浆尿素氮、尿酸含量和粪便氮含量。本试验条件下,黄羽肉种鸡产蛋高峰期的饲粮CP水平可以降低至13%(补充7种必需氨基酸)。
关键词: 黄羽肉种鸡 低蛋白质氨基酸平衡饲粮 孵化性能 蛋品质 氮排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丁氟螨酯对二斑叶螨生长发育的影响
《生物安全学报 》 2021 CSCD
摘要:【目的】丁氟螨酯是一种新型酰基乙腈类非内吸性杀螨剂,对害螨的各个螨态都有很高活性,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文评价了丁氟螨酯对二斑叶螨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期为合理用药和二斑叶螨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浸叶法测定丁氟螨酯对二斑叶螨成螨与卵的致死中浓度、雌成螨产卵量、各螨态存活率以及各发育历期的影响。【结果】经丁氟螨酯处理后,二斑叶螨日均产卵量和总产卵量下降,各螨态发育历期延长; LC70、LC50、LC30剂量处理二斑叶螨雌成螨后,每雌日均产卵量为(2.09±0.17)、(3.02±0.22)、(3.39±0.13)粒,每雌总产卵量为(29.29±2.31)、(42.32±3.01)、(47.41±1.77)粒,与空白对照差异显著(P<0.05,df=3);不同剂量处理二斑叶螨卵后,各螨态发育历期的延长程度不同,但成功孵化的卵能完成发育历期,LC70剂量延长卵历期至(4.45±0.07) d、前若螨历期至(2.75±0.04) d、后若螨历期至(2.61±0.05) d和总历期至(12.53±0.18) d,LC50剂量延长前若螨历期至(2.52±0.08) d、后若螨历期至(2.67±0.09) d和总历期至(12.22±0.18) d,LC30剂量延长前若螨历期至(2.45±0.06) d和总历期至(11.53±0.08) d,与空白对照差异显著(P<0.05,df=3)。【结论】丁氟螨酯能对二斑叶螨的生长发育产生明显影响,降低二斑叶螨的产卵能力,抑制卵孵化,延长发育历期,从而降低二斑叶螨种群的发育速率,对该螨的种群控制有积极意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转录组测序解析甜玉米耐低温发芽的相关基因
《广东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转录组测序分析低温下萌发能力不同的甜玉米自交系,鉴定甜玉米耐低温萌发的相关基因。【方法】利用低温萌发能力强的甜玉米自交系Scil-H7th为供体构建近等基因系,获得不同低温萌发能力的材料,通过生理指标测定、转录组分析和qRT-PCR,筛选分析与低温萌发相关的基因。【结果】对自交系在不同萌发时期和同一萌发时期自交系之间的基因表达量进行比较分析,获得不同材料在相同萌发时期4个比较组中共有的差异表达基因410个,其中,65个基因只在高种子活力材料Scil-H7th和近等基因系L18中表达,在低种子活力的轮回亲本Scil-C4th中不表达;这些基因中有32个基因的功能已知,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和表达量分析,筛选出有交集的20个DEGs,推测这些基因与低温萌发密切相关。利用qRT-PCR对其中最有可能参与低温萌发的7个上调表达基因进行表达量验证,其中编码UDP-葡萄糖基转移酶的基因Zm00001d037383(UGT1)在DP胚部表达明显高于其他组织,推测该基因在甜玉米耐低温萌发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结论】通过转录组测序分析,鉴定了甜玉米耐低温萌发的相关基因,为后续创制低温萌发能力更强的甜玉米种质资源奠定了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冷鲜肉微生物种类及微生物预测模型的研究进展
《广东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肉品安全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预测肉品微生物的变化是监测食品货架期的基础,它根据食品微生物在不同加工技术、储藏和流通条件下的变化规律,通过建立模型和计算机处理,判断食品内主要致病菌和腐败菌生长或残存的动态变化,从而对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作出快速评估和预测。生鲜肉食品的腐败主要是生产加工过程中微生物污染所致,不同的微生物在特定的条件下生长速率不同,因此不同冷鲜肉类上的特定腐败菌也有所不同。根据微生物在特定的肉类以及环境条件下的生长规律构建微生物预测模型,从而进行货架期预测。综述各种冷鲜肉上的腐败菌以及当前的微生物预测模型种类,并展望该领域的发展方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种应用镰刀菌酸快速鉴评瓜类枯萎病抗性的方法
《广东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针对瓜类枯萎病抗性鉴评现行方法普遍存在的费时费力等问题,建立了一种可替代尖孢镰孢菌进行黄瓜、苦瓜等瓜类枯萎病抗性鉴评的高效便捷方法,为瓜类乃至其他作物枯萎病抗性育种及抗性基础研究提供便利条件.[方法]以黄瓜、苦瓜分别为子叶平展作物和子叶不平展作物代表,选取对枯萎病菌和镰刀菌酸抗、感性状一致的黄瓜、苦瓜材料,用合适浓度的镰刀菌酸溶液处理子叶叶盘或第一片真叶,根据子叶叶盘和第一片真叶的褪绿表型鉴评瓜类枯萎病的抗感表型.[结果]在适当浓度的镰刀菌酸处理下,24 h内抗、感枯萎病的黄瓜子叶叶盘和苦瓜真叶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黄化和褪绿表型,感病材料黄化和褪绿的程度明显比抗病材料严重,与其枯萎病感/抗性状一致,根据颜色差异能够准确区分抗/感枯萎病的黄瓜、苦瓜材料及其F2分离群体中抗/感枯萎病的后代单株.[结论]镰刀菌酸处理可以用于黄瓜、苦瓜乃至其他作物枯萎病抗性的快速高效鉴评,尤其适用于对镰刀菌酸和尖孢镰孢菌抗感性状一致的作物材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