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干旱胁迫和复水对啤酒大麦产量品质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甘肃农业科技 》 2019
摘要:采用盆栽称重控水法研究了水分胁迫对甘啤6号啤酒大麦生长、 产量、 关键品质和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10 d和土壤含水量为田间土壤最大持水量的55%~60%处理均未对啤酒大麦生长、 产量、 品质以及叶绿素含量产生显著影响.干旱胁迫30 d较干旱胁迫10 d啤酒大麦的平均株高、 穗长、 穗粒数、 千粒重、 单株产量、 淀粉含量和饱满度显著降低,生育期明显提前,籽粒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与对照土壤含水量为田间土壤最大持水量的75%~80%相比,土壤含水量为田间土壤最大持水量的35%~40%、15%~20%处理的株高、 穗长、 穗粒数、 千粒重、 单株产量及生育期均显著低于对照,而土壤含水量为田间土壤最大持水量55%~60%处理的株高、 穗长、 生育期、 穗粒数和单株产量与其接近.通过测定啤酒大麦叶片叶绿素含量发现,在干旱胁迫10 d和20 d胁迫期下,复水后土壤含水量为田间土壤最大持水量的75%~80%处理和土壤含水量为田间土壤最大持水量的55%~60%处理存在显著的补偿效应,而土壤含水量为田间土壤最大持水量的35%~40%、15%~20%处理以及干旱胁迫30 d的所有复水水平均未表现显著的补偿效应.说明指示品种甘啤6号干旱复水补偿效应的利用应注意干旱胁迫时期不超过20 d,旱后复水量以不低于田间土壤最大持水量的55%~60%为宜.
关键词: 干旱胁迫 复水 啤酒大麦 生长 产量 品质 叶绿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苹果醋发酵过程中L-苯丙氨酸促进乙酸-2-苯乙酯的合成
《现代食品科技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初步研究食品添加剂L-苯丙氨酸对苹果醋发酵过程中的特征性香气成分乙酸-2-苯乙酯的合成途径及关键酶活的影响,采用HS-SPME-GC-MS和ELISA,检测各合成相关基质生成量和关键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添加量的L-苯丙氨酸有明显促进乙酸-2-苯乙酯及其相关合成基质生成量积累的作用,并且对ADH、AAT的酶活性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对Esterase酶活性有抑制作用。其中当L-苯丙氨酸添加量为8 g/L时,乙酸-2-苯乙酯生成量显著提高了43.76%~86.59%。因此,本试验初步将8 g/L作为L-苯丙氨酸的最佳添加量,初步推测L-苯丙氨酸通过醇酰基转移酶途径促进乙酸-2-苯乙酯的合成及其相关基质和关键酶活的生成量,赋予苹果醋产品更多独特的香气和风味,为生产工艺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温胁迫下3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对春小麦幼苗生长及生理的影响
《甘肃农业科技 》 2019
摘要:为了明确低温条件下3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不同剂量对春小麦生长的安全性及对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以其不同剂量包衣的春小麦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低温胁迫下春小麦株高、根长、地上鲜重、地下鲜重及叶片中叶绿素、可溶性糖、丙二醛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00kg春小麦种子用3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50 g包衣,在昼/夜温度为20℃/10℃、15℃/5℃条件下,能增加春小麦的株高和地上鲜重.但当胁迫温度降低、包衣剂用量增加时,春小麦的生长、叶绿素含量及可溶性糖的生成受到抑制,丙二醛的含量增加,且随着温度越低包衣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明显,春小麦受到的伤害也越严重.用新烟碱类噻虫嗪悬浮种衣剂包衣后,在春季播种时,以推荐剂量的低剂量包衣种子为宜.
关键词: 低温胁迫 30 噻虫嗪悬浮种衣剂 春小麦 生长发育 生理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胡麻残茬水提液化感自毒作用研究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胡麻不同器官残茬的自毒作用,明确残茬根、茎及叶中的主要自毒物质,分别制备水提液,以蒸馏水为对照,设置不同浓度梯度水提液,用于胡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实验,通过测定发芽势、发芽率、株高及根重等指标确定自毒效应,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分析胡麻残茬根、茎及叶中的主要自毒物质.结果显示,胡麻残茬根、茎及叶水提液对自身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总体上表现为"低促高抑"作用,且存在浓度效应.随着水提液浓度增加,胡麻残茬叶水提液最先到达临界浓度,其次为茎水提液,最后为根水提液.综合效应显示,胡麻不同残茬器官水提液化感自毒作用强弱关系为:残茬叶>残茬茎>残茬根.胡麻残茬根、茎及叶水提液中分别鉴定出8种、21种和14种化合物,主要包括酸类和酯类,含量最多的自毒物质为棕榈酸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胡麻残茬根、茎及叶水提液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具有显著的化感自毒效应,可能是导致胡麻连作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
关键词: 胡麻 残茬 水提液 自毒作用 GC-MS 化感物质 连作障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壤培肥与覆膜垄作对土壤养分、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土壤培肥是维持旱地农业土壤肥力水平、提高生产力的最主要的措施之一,但不同土壤培肥措施对全膜双垄沟播土壤肥力及玉米肥水调控的作用机制及其增产效应尚缺乏系统研究认知.2014—2016年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庄浪试验站,以‘富农1号’玉米为指示作物,设全膜双垄+秸秆还田(FS)、全膜双垄+优化施肥(FF)和全膜双垄+控制性施肥(FC)3种土壤培肥组合模式,以常规种植(CP)为对照,测定年季0~2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耕层土壤有机质(SOM)及氮磷钾速效养分含量(AN、AP、AK)和作物产量,计算土壤贮水量(W_C)、作物生育期耗水量(ET)、水分利用效率(WUE)、氮、磷肥偏生产力(PFP_N和PFP_P)等参数,揭示不同土壤培肥模式对土壤有机质、水分养分含量、玉米产量、耗水特征和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FS、FF和FC 3种种植模式通过增效调控土壤水热与养分环境、水肥互作效应,加速还田秸秆腐解养分释放,促进作物旺盛生长,增加归还土壤的有机物质,从而有效提高土壤供水供肥能力、培肥土壤.与CP比,3种模式均显著提高了SOM、AN、AP和AK的含量,尤其是土壤AK含量,3年平均分别提高了0.27 g·kg~(-1)、4.44 mg·kg~(-1)、0.20 mg·kg~(-1)和4.53 mg·kg~(-1),表现为FC>FF>FS,三者无显著差异.FS、FF和FC 3种土壤培肥模式均显著提高了旱地玉米生育期末0~20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W_(C200)),3年合计分别比播前W_(C200)增加了107.41、38.99和28.35 mm;显著降低了玉米ET,年平均分别比CP降低了60.50、37.7和34.15 mm,相当于分别减少了12.6%、7.9%和7.1%.水肥条件的改善在干旱和少雨的年份主要促进了玉米抽雄至成熟期的生长,多雨的年份均衡促进了玉米生长,增加了玉米的双穗率、穗粒数和百粒重,提高了水肥利用率,使玉米产量显著增加.3年平均与CP相比,FS、FF、和FC模式的PFP_N和PFP_P分别提高了1.82、1.65、1.62倍和2.41、1.69、1.63倍;WUE分别提高了13.27、12.65、14.01 kg·mm~(-1)·hm~(-2);玉米产量增加了5986.1、4972.31和4585.63 kg·hm~(-2),分别增产81.5%、67.7%和62.5%.综合分析认为,FS有利于玉米抗旱增产,FC和FF则有利于玉米高产高效.
关键词: 覆膜垄作 土壤培肥 增效 肥料偏生产力 水分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7种黑色全生物降解地膜性能测试及对旱地马铃薯的影响
《甘肃农业科技 》 2019
摘要:基于旱地马铃薯绿色覆盖栽培需求,引进7种黑色全生物降解地膜,研究其抑蒸效果、田间降解特性及覆盖栽培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7种黑色全生物降解地膜抑蒸效果显著低于对照PE黑膜,140 d内抑蒸率较对照PE黑膜低41.73%,黑色全生物降解地膜DX1抑蒸效果最佳,达到61.32%.供试的7种黑色全生物降解地膜田间埋设180 d的降解率为4.77%~28.79%,平均为13.18%,黑色全生物降解地膜DX10降解率最高,达到28.79%;田间起垄覆盖174 d后,供试黑色全生物降解地膜膜面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破裂,其中黑色全生物降解地膜DX2的破裂程度最严重,黑色全生物降解地膜DX4、DX7、DX10膜面完整性较好.供试的7种黑色全生物降解地膜覆盖平均较对照PE黑膜覆盖减产3.18%,WUE较对照PE黑膜覆盖降低了6.69%.综合考虑认为,黑色全生物降解地膜DX1、DX7综合表现优良,可在定西市旱地马铃薯全膜(黑膜)覆盖大垄双行栽培中进行生产试验推广.
关键词: 马铃薯 旱地 黑色全生物降解地膜 抑蒸率 降解率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