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外源类甜蛋白基因在马铃薯中的表达
《华北农学报 》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津引薯 8号”马铃薯薄片和含有CaMV35S启动子控制的类甜蛋白 (TLP)基因与紧密连锁的Ubiquitin启动子控制的bar标记基因的农杆菌双元表达载体进行共培养。切下马铃薯薄片表面产生的幼芽 ,用含有除草剂bialaphos的MS培养基进行初步筛选。当获得的生根抗性芽生长成株后用TLP蛋白抗体和TLP基因特异引物对成株进行间接ELISA检测和PCR检测。两种检测结果一致率为 90 % ,推断以bar基因为筛选标记、紧密连锁的外源类甜蛋白基因已经进入马铃薯基因组并得以表达
关键词: 马铃薯 遗传转化 根癌农杆菌 bar基因 类甜蛋白基因


水杨酸对黄瓜几种酶活性及抗病性的诱导作用
《华北农学报 》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黄瓜幼苗经水杨酸处理后 ,POD、PPO、PAL 3种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与对照相比 ,POD活性在处理后 2 4h有明显提高 ,以后一直呈上升趋势 ,至 14 4h后较对提高 193 0 %。PPO活性变化相对较小 ,酶活性的明显提高在处理 4 8h以后 ,处理后 14 4h时较对照提高 6 1 7%。PAL在处理后 72h时出现一个小的酶活性峰 ,较对照提高 17 6 % ,而后下降 ,12 0h出现第 2个活性峰 ,较对照提高 30 8%。处理后 4d接种霜霉病菌 ,调查结果表明 :第 1真叶处理较对照病情指数降低 8 9% ,第 2真叶处理较对照降低 2 2 1%。
关键词: 水杨酸 过氧化物酶 多酚氧化酶 苯丙氨酸解氨酶 黄瓜霜霉病 诱导抗性


日光温室黄瓜新品种——津优5号
《园艺学报 》 2000 北大核心
摘要:‘津优 5号’是用自交系C 1 6和G1 16 1配制而成的杂交一代黄瓜新品种。该品种早熟性好 ,耐低温弱光 ,对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抗性强 ;植株生长势强 ,早春栽培产量可达 90 0 0 0kg/hm2 ,秋冬栽培产量可达 750 0 0kg/hm2 ;果实长棒状 ,深绿色 ,有光泽 ,棱瘤明显 ,腰瓜长 35cm左右 ,品质佳 ;适宜早春及秋冬日光温室栽培。


改进塑料薄膜小型拱棚温、光条件的措施及其效果
《华北农学报 》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观测、考察 ,小型拱棚在春前加强保温 ,秋后提早盖苫蓄热是目前提高内部气温和土壤温度、延长应用时期的主要方法。由于受生产条件的限制 ,常因覆盖物遮阳在北侧形成弱光带 ,这是亟待改进的问题


植物生长调节剂与黄瓜化控栽培
《北方园艺 》 2000 北大核心
摘要:概述了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 ,和当前黄瓜栽培中常用生长调节剂的种类、主要作用及其使用方法 ,指出当前生长调节剂使用应注意的问题及其应用前景


无刺瘤黄瓜新品种‘津优6号’
《园艺学报 》 2000 北大核心
摘要:‘津优 6号’为无刺瘤黄瓜杂交种 ,刺极少 ,无棱无瘤。果实棒状 ,长 30cm左右 ,单瓜质量 130g左右。瓜把短 ,瓜色深绿 ,有光泽 ,畸形瓜率少 ,商品性好 ;果肉浅绿色、质脆、味甜、品质优。植株生长势强 ,春露地栽培产量可达 6 5t/hm2 。对枯萎病、霜霉病、白粉病的抗性强 ,适合华北地区春、秋露地和春秋大棚栽培


烟草两组分信号系统基因NTHK2
《科学通报 》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两组分信号传递系统对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及适应性反应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以本室克隆的两组分信号系统基因NTHK1为探针, 筛选烟草cDNA文库, 获得了一个同源基因NTHK2. 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NTHK2可能编码乙烯受体类似物, 具有组氨酸激酶结构域和磷酸化受体结构域. 但组氨酸激酶结构域中的特定磷酸化位点组氨酸发生了变化, 被天冬酰胺取代. Southern分析表明烟草基因组中含有较低拷贝数的NTHK2基因. 应用竞争RT-PCR方法研究了NTHK2的表达情况. 发现NTHK2在幼嫩的花芽中表达量较高, 在其他组织中较少或没有. 当对叶片进行伤害处理时, NTHK2的表达量很高. 当对烟草幼苗进行PEG胁迫和热激处理时, NTHK2转录增加, 但盐胁迫及其他一些因素却没有影响. 这些结果表明NTHK2可能参与植物的发育过程和对某些逆境的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