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转Bt基因抗虫棉对亚洲玉米螟抗性的研究
《华东昆虫学报 》 2003
摘要:对转Bt抗虫棉苏抗 10 3与GK 2 2对玉米螟抗性的研究结果显示 :(1)用苏抗 10 3嫩叶、铃、花、蕾饲喂第三代玉米螟幼虫 ,最终幼虫校正死亡率分别达 10 0 %、95 .83%、83.33%与 10 0 %。校正化蛹下降率分别达10 0 %、92 .31%、5 0 .0 7%与 10 0 % ,校正幼虫成蛾减退率分别达 10 0 %、90 .92 %、0 %与 10 0 %。 (2 )人工饲料中加入 5个不同浓度苏抗 10 3嫩叶饲喂第二代幼虫 ,除 0 .4 %浓度 ,幼虫校正死亡率与成蛹下降率均为 10 0 %。0 .4 %浓度的幼虫期延长 2 0 .6 8% ,蛹重下降 18.2 4 % ,蛹期延长 19.79%。 (3)人工饲料中加入 5个浓度的苏抗 10 3或GK2 2嫩叶分别饲喂第三代幼虫 ,苏抗 10 3上幼虫校正死亡率较第二代有所下降 ,分别为 3.0 4 %、- 16 .6 8%、2 8.2 %、33.33和 75 %。GK2 2上幼虫校正死亡率分别为 3.13%、2 6 .89%、4 5 .6 9%、70 .86 %和6 8.0 9%。其幼虫校正死亡率及幼虫期、蛹期、成虫校正减退率均有随浓度增加而上升的趋势。较亲本棉 ,对蛹重、雌成虫寿命、单雌产卵量、卵孵化率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上述研究结果表明 ,苏抗 10 3与GK2 2影响棉田玉米螟幼虫与蛹的存活与生命力 ,进而影响其成虫繁殖力而表现出良好抗性


中药复方粗提物对IBDV感染细胞能力的影响
《中兽医医药杂志 》 2003
摘要:将中药方 1、方 2、和方 3的粗提物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以三种顺序 (先加中药后加病毒、先加病毒后加中药、中药和病毒同时加入 )加入到培养 2 4h、已长成完整单层的鸡胚成纤维细胞 (CEF)上 ,观察它们对病毒感染细胞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细胞安全浓度范围内 ,方 1、方 2和方 3的粗提物在先于病毒或与病毒同时加入时均能抑制病毒感染 ,且与浓度和加药方式有关 ;以补气、清热凉血、滋阴为主的方 3优于以补气、清热凉血为主的方 1和以补气为主的方 2。


甘蓝型双低三系杂交油菜高产制种技术研究——Ⅴ.宁杂1号三系亲本氮、磷、钾营养吸收积累差异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测定宁杂1号三系亲本植株及各器官不同生育期氮、磷、钾含量,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期的推移植株氮含量表现由高到低的趋势,磷含量呈现高—低—高—低—高的W型变化趋势,钾含量呈现高—低—高—低变化趋势。植株及营养器官的氮、磷、钾素积累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生殖器官的氮、磷、钾素积累量则表现为逐渐递增趋势。亲本间氮、磷、钾含量和积累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同一生育期中,各器官的氮、钾含量和积累量均大于同一器官的磷含量和积累量;单株及各器官的钾积累量多大于同期氮积累量。植株磷素积累在抽薹阶段和结角阶段分别达到高峰。各器官氮、磷、钾积累量多以保持系最高,恢复系最小。针对三系亲本营养吸收积累特性,提出了宁杂1号高产制种的施肥技术。


表面活性剂在农药使用中的作用研究
《现代农药 》 2003
摘要:水稻、小麦及苞菜等难以被药液润湿的植物,临界表面张力小,棉花、黄瓜等易被药液润湿的植物,临界表面张力大。用表面活性剂降低溶液的表面张力后,在水稻和苞菜上的持液量增加,但在棉花和豇豆上的持液量下降。测定的30种常规杀虫剂中,大多数药剂推荐剂量药液的表面张力介于水稻和棉花等作物之间,不利于增加在这些作物的持液量。


李种质资源ISSR反应体系的建立
《果树学报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5′-(AC)_9 A-3′为引物对牛心李(Prunus salicina cv.Niuxinli)ISSR(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s)反应体系的优化研究表明,25μL ISSR反应体系中,Taq酶、Mg~(2+)、引物、模板DNA和dNTPs5种主要成分的最适浓度分别是:0.3U、1.5mmol/L、0.2μmol/L、20ng和0.16mmol/L。利用该优化体系,以5′-(AC)_9 T-3′为引物,构建了中国李18个品种的ISSR指纹图谱,该引物可将这些品种完全区别开来;以5′-(AC)_9 C-3′为引物,构建了李属6类种质资源的ISSR指纹图谱,该引物区分率为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