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低氧及酸化胁迫对大黄鱼幼鱼离子调节与鳃组织结构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大黄鱼幼鱼在低氧及酸化胁迫下机体离子调节情况,本研究探讨了低氧(溶解氧量DO 3.5 mg·L-1,pH 8.1)、酸化(DO 7.0 mg·L-1,pH 7.35)以及低氧酸化协同胁迫(DO3.5 mg·L-1,pH 7.35)对大黄鱼幼鱼鳃组织结构以及离子调节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 表明:低氧胁迫下,大黄鱼幼鱼鳃Na+/K+-ATP酶活力、血清Na+、Ca2+及Cl-含量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呈先递减后递增的趋势.酸化胁迫下,大黄鱼幼鱼鳃Ca2+-ATP酶活力、血清Na+及Ca2+含量呈先递增后递减的趋势.低氧酸化协同胁迫下,Na+/K+-ATP酶活力及Na+、K+、Ca2+含量呈先递增后递减的趋势,Ca2+-ATP酶活力、Cl-含量则呈先递减后递增的趋势.鳃组织学结果表明,低氧、酸化胁迫均导致鳃小片上皮细胞出现脱离现象,低氧酸化协同胁迫导致鳃小片上皮细胞出现增生、肥大、隆起现象.综合分析表明,低氧及酸化胁迫影响了大黄鱼幼鱼主要离子调节酶活力并对鳃组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伤,最终导致了大黄鱼幼鱼体内离子调节失衡.
关键词: 低氧;酸化;大黄鱼;Na+/K+-ATP酶;Ca2+-ATP酶;血清离子


波纹唇鱼骨骼系统特征的研究
《海洋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波纹唇鱼(Cheilinus undulatus)骨骼形态特征,作者采用X射线成像法对波纹唇鱼骨骼进行相关研究.研究发现,波纹唇鱼下口位具牙齿,颌骨密度较大,舌颌骨下端具臼齿状结构;脊柱由10枚躯椎和13枚尾椎构成,第1~10枚脊椎骨连接10对腹肋,第6~9枚脊椎骨具椎体横突,第11~22枚脊椎连接12枚脉棘,第1~21枚脊椎骨连接21枚髓棘,第22枚脊椎上脉棘不明显;第2~8枚脊椎可观察到背肋;4块尾上骨(含1块髓棘)和5块尾下骨(含两块脉棘);肩带位于第1~3枚脊椎下方;腰带位于第5枚脊椎骨下方腹面;背鳍位于第5~21枚脊椎骨上方;臀鳍位于第13~19枚脊椎骨下方腹面.研究结果表明,X射线法可以清晰观察波纹唇鱼骨骼,实现无伤化研究珍稀鱼类;为适应在珊瑚礁中穿梭、捕食和增加消化能力,波纹唇鱼具有独特的骨骼构造.波纹唇鱼骨骼的研究丰富了南海珊瑚礁鱼类的研究基础,为其分类及演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 波纹唇鱼(Cheilinus undulatus) 骨骼系统 X射线透视法 珊瑚礁鱼类


大口黑鲈白皮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
《微生物学通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背景]近年,广东、广西等多地养殖的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在苗种期间极易暴发白皮病,并且与已报道的症状不同,严重危害大口黑鲈苗种的生产.[目的]确定大口黑鲈苗种白皮病的病原,通过分析生长特性、毒力因子、致病性、组织病理与敏感药物筛选试验,为该病的研究与防控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从患白皮病大口黑鲈的病灶处分离细菌,结合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指标、16S rRNA基因和gyrB基因序列分析等鉴定菌株;绘制菌株的生长曲线,分析温度、盐度及pH对生长的影响;采用平板法检测菌株毒力因子活性,PCR方法检测携带毒力基因的情况;通过浸泡感染试验验证菌株的致病性及其组织病理特征;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菌株对水产常用的10种抗菌药物和6种消毒剂的敏感性.[结果]从患病的大口黑鲈白皮处肌肉分离纯化到优势菌株ZJS18004,经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16SrRNA基因和gyrB基因序列分析,鉴定为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菌株ZJS18004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pH值为8.0,最适盐度为5‰;在30℃时的生长曲线显示0-1 h是迟缓期,1-5 h是对数期;菌株ZJS18004具有溶血性、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携带aer、act、fla、ahyB、exu和lip等6种毒力基因;感染试验证明菌株ZJS18004在23、28和33℃对健康大口黑鲈均具有较强的致病性,与自然发病症状相似,致病力强弱与细菌浓度和水温密切相关;菌株ZJS18004感染造成大口黑鲈肌肉组织溶解,肝、脾、肾脏组织细胞坏死等明显病理损伤;菌株ZJS18004对盐酸多西环素、硫酸新霉素、甲砜霉素、氟苯尼考等4种抗菌药物敏感;三氯异氰尿酸对菌株ZJS18004的体外抑杀菌效果最好,其次是苯扎溴铵.[结论]维氏气单胞菌是大口黑鲈苗种白皮病的主要病原菌,通过分析该菌的生长特性、致病力、组织病理和敏感药物筛选试验,为进一步解析维氏气单胞菌的致病机制和开展精准防控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大口黑鲈 维氏气单胞菌 生长特性 毒力基因 药物敏感性


艾比湖卤虫休眠卵孵化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湿地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艾比湖卤虫休眠卵孵化率的影响因素,以2018年生产的已加工艾比湖卤虫休眠卵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方法,分析了孵化液盐度、pH和温度、光照强度等因素对艾比湖卤虫休眠卵孵化率的影响,最终,确定了影响艾比湖卤虫休眠卵孵化率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孵化液的pH和盐度中,温度对艾比湖卤虫休眠卵孵化率的影响最大,其它依次为孵化液的pH、盐度;艾比湖卤虫休眠卵孵化的最适宜温度为28℃,最适宜光照强度为4 400 lx,孵化液的最适宜pH为8.0~8.5,孵化液的最适宜盐度为20‰~30‰;在最适宜的孵化条件下,艾比湖卤虫休眠卵的平均孵化产量为278 mg/g。


高脂饲料中添加含硫氨基酸对大菱鲆脂肪代谢的影响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高脂饲料中添加蛋氨酸、半胱氨酸及牛磺酸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脂肪代谢的影响,在高脂(16%)基础饲料(对照组)中分别添加1.5%的蛋氨酸、半胱氨酸和牛磺酸制成4种等氮等脂饲料。试验选用平均初始体质量为(7.98±0.02)g的大菱鲆幼鱼为研究对象,每组饲料投喂3个重复桶,每桶30尾鱼,在室内流水系统中进行为期56 d的摄食生长试验。结果表明:全鱼和肌肉粗脂肪在各组间没有显著差异。肝脏粗脂肪含量在牛磺酸组最低,显著低于半胱氨酸组。血清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在牛磺酸组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组。饲料中含硫氨基酸的添加降低了鱼体EPA含量,牛磺酸升高了鱼体C18∶2n-6和C18∶3n-3含量。饲料中含硫氨基酸的添加显著影响了大菱鲆肝脏脂肪代谢基因表达,蛋氨酸升高了脂肪酸从头合成相关基因(FAS)的表达;半胱氨酸升高了甘油酯生成相关基因DGAT1的表达,而牛磺酸降低了脂肪合成相关基因(ACACβ、FAS、SREBP1、PPARα1、PPARγ和LXRα)的表达。生长方面,终末体质量在牛磺酸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但各处理组间成活率、肥满度、肝体比和脏体比均无显著差异。在大菱鲆高脂饲料中添加蛋氨酸、半胱氨酸及牛磺酸对大菱鲆脂肪代谢具有调节作用,牛磺酸具有降低肝脏脂肪含量的作用,而半胱氨酸具有升高肝脏脂肪含量的作用。


南极磷虾粉的发酵及体外消化抗氧化特性研究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开发以虾粉为原料的优质饲料蛋白源.[方法]利用嗜热链球菌18748?(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18748)发酵南极磷虾粉,分析影响发酵的因素,并通过响应面法优化菌株的发酵条件以提高酶活力.经过体外模拟胃消化后利用DPPH自由基清除率、OH·自由基清除率、总酚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对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结果]影响发酵的显著因素为:发酵温度43?℃,初始pH?6,接种量5%,此时嗜热链球菌18748产蛋白酶活力达到最大(6.82?U/mL).抗氧化分析结果显示:?OH·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显著降低(P<0.05),但仍然具有较高的清除水平,总酚和总抗氧化能力显著提高(P<0.05).[结论]南极磷虾粉发酵液在模拟消化过程中,胃蛋白酶可能促进抗氧化活性物质的释放,且消化后仍然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本研究可为进一步工业化开发发酵虾粉及抗氧化产品提供借鉴.
关键词: 南极磷虾粉;嗜热链球菌;发酵;体外模拟消化;抗氧化活性


辽宁省稻田养殖中华绒螯蟹中可食部分砷的含量特征及食用安全评价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 评价稻田养殖中华绒螯蟹体内砷的污染水平和膳食风险.方法 从辽宁省盘锦市和鞍山市采集了560份样本,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和高效液相色谱-原子荧光法测定了肌肉、肝胰腺及性腺总砷和总无机砷[As(Ⅲ)和As(V)]的含量,并利用目标危险商数(target hazard quotient,THQ)和致癌风险(cancer risk,CR)来评价对人体的健康风险.结果 中华绒螯蟹中总砷均值呈现雌蟹肝胰腺与性腺>雄蟹肝胰腺与性腺>雄蟹肌肉>雌蟹肌肉的趋势,其中雄蟹肌肉与雌蟹肝胰腺及性腺总砷均值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雌蟹肌肉与肝胰腺及性腺总砷均值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总无机砷均值呈现雌蟹肝胰腺与性腺>雄蟹肝胰腺与性腺>雌蟹肌肉>雄蟹肌肉的趋势,总无机砷含量仅占总砷含量的5.014%~6.250%;盘锦市盘山县大洼区和胡家镇梁家村几个采样点的总砷和总无机砷含量相较于其他地区偏高,而其余的采样点总砷和总无机砷含量处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稻田养殖中华绒螯蟹所有样品的THQ值远低于1,CR值在10-6和10-4之间,经判别仅具有低致癌风险(levelⅡ).结论 稻田养殖中华绒螯蟹不会对消费者造成潜在的健康危害.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稻田养殖 总砷 总无机砷 食用安全评价


玻璃钢渔船传热系数的研究
《渔业现代化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确定玻璃钢渔船最佳的绝热层厚度及传热系数,建立了玻璃钢渔船围壁结构的传热数学模型.基于该理论分析模型,分析了不同船舶尺度、不同设计温度下的玻璃钢渔船在不同绝热层厚度的传热系数及冷冻负荷.结果显示:玻璃钢渔船的传热系数最大不超过0.15 W/m2·K,远小于钢质船传热系数;船长为30~40 m的玻璃钢渔船多为超低温或中低温渔船,绝热层厚度对制冷设备选型影响较小,绝热层厚度可依据船体结构计算的实际骨材高度要求最小值确定,传热系数取值0.1 W/m2·K;船长为20~30 m的玻璃钢渔船多为冰鲜渔船,绝热层厚度对生产成本的影响远大于对冷冻成本的影响,绝热层厚度可依据船体结构计算的实际骨材高度要求最小值确定,传热系数可取值0.15 W/m2·K.本研究为玻璃钢渔船制冷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 玻璃钢渔船 船体结构 传热系数 理论分析 制冷负荷


大刺鳅18月龄体质量的育种值和遗传力估计
《渔业研究 》 2022
摘要:随着人工养殖大刺鳅产业的逐渐兴起,苗种种质混乱和遗传背景不清晰等问题日益突出,不利于该品种的商业化开发.为探究大刺鳅的选育潜力,本研究以野生大刺鳅为亲本,通过全同胞育种模式构建了17个全同胞家系.经过18个月龄的养殖,最终获得7个有效家系,并采用单性状动物模型,以各家系亲本的体质量为协变量,估算了18月龄体质量的遗传力和个体BLUP育种值.通过18月龄大刺鳅全同胞家系体质量的方差组分评估结果显示,遗传力达到了(0.4681±0.1737),t检验P<0.01.此外,体质量与其育种值之间呈正相关线性关系,雄鱼回归方程为y=0.3936x-84.1930(R2=0.7554,P<0.01);雌鱼回归方程为y=0.517x-64.126(R2=0.8178,P<0.01).个体育种值前50的雌性个体主要集中在3个家系中(B、E和D),尤其是家系B,雌性育种值前24和雄性育种值前19均来源于该家系.其中,雄鱼最大育种值为75.09,雌鱼最大育种值为67.49,均来自于家系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