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猪伪狂犬病毒 gB 基因序列分析
《福建农业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2011年以来我国多省免疫猪伪狂犬病毒 gE 基因缺失苗猪场出现变异型猪伪狂犬病毒(PRV)感染,经典猪伪狂犬病毒疫苗(Bartha-k61)对该病无法提供100%有效保护,已有研究发现变异型 PRV 和经典 PRV gE 基因存在特征性变异。为明确变异型 PRV gB 基因特征,本研究对 GenBank 中登录的部分 PRV 代表株 gB基因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我国经典型和变异型 PRV 在 gB 蛋白氨基酸编码区第395位、453位、562位和739位存在特征性差异,但不同来源 PRV gB 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在98.1%~100%和96.1%~100%。从相互之间的遗传进化关系可以看出,PRV 遗传进化出现两个大的遗传分支,呈现明显的地域性。新发变异型和经典型 PRV 在中国 PRV 遗传进化分支上呈现各自独立进化小分支;我国近年分离的貉源和约克夏梗犬源与新发变异型 PRV 则处于同一进化小分支。


草莓叶黄素循环关键酶基因VDE和ZEP的克隆与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叶黄素循环在逆境胁迫中对植物光系统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紫黄质脱环氧化酶(VDE)和玉米黄质环氧化酶(ZEP)是调控叶黄素循环的关键酶。本研究采用RT-PCR和RACE技术率先从草莓中克隆获得VDE和ZEP基因。VDE基因c DNA全长1 842 bp,ORF为1 467 bp,编码489个氨基酸;ZEP基因c DNA全长2 325 bp,ORF为1 980 bp,编码660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草莓VDE与ZEP基因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蔷薇科的苹果、桃和梅等植物的亲缘关系较近。荧光定量分析发现VDE和ZEP基因在草莓根、茎、叶、花、果实中皆有表达,说明二者均为组成型表达基因,并且叶片中基因的表达量最高而根中最低,推测与其在草莓叶黄素循环调控的作用有关。
关键词: 草莓 叶黄素循环 紫黄质脱环氧化酶(VDE) 玉米黄质环氧化酶(ZEP)


2个再生稻品种机械化生产的产量构成分析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再生稻机械化生产的增产途径,在潭香稻谷专业合作社对甬优2640和佳辐占两品种的双季产量及其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甬优2640矮秆抗倒,穗大粒密,双季产量分别为(10 598±1 433)和(10 126±1 527)kg/hm2;佳辐占熟期短,适应闽北安全生长期短的气候生态,双季产量分别为(7 006±1 399)和(6 443±1 357)kg/hm2.再生稻产量由单位面积(m2)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质量4个因素构成.2个品种的结实率和千粒质量变异小,与产量无显著相关性;单位面积穗数和每穗粒数变异大,与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且由此二者组成的单位面积总粒数的变异更大,与产量的相关性更高,对增产的贡献率>0.97,是决定产量的主要因素;而单位面积总粒数与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其中头季与单位面积穗数的相关度更高,再生季与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的相关度差距不大.因此,提高再生稻机械化生产的产量主攻方向是扩增单位面积总粒数,而扩增单位面积总粒数必先扩增单位面积穗数和每穗粒数,其中头季侧重扩增单位面积穗数,再生季兼顾扩增单位面积穗数和每穗粒数.


‘芙蓉李’转录组SSR信息分析与分子标记开发
《果树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芙蓉李’转录组SSR总体特征,开发SSR引物,为李种质资源多样性分析和品种鉴定等奠定基础。【方法】采用MISA分析‘芙蓉李’转录组SSR位点信息,利用Primer3设计引物,并随机选择40对引物对8个李品种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在‘芙蓉李’转录组中,共检测到7 601个SSR位点,分布于5 434条Unigene,SSR位点出现频率为54.51%(SSR位点数7 601与大于1 kb的Unigene数13 944的比值)。其中,单核苷酸重复是主要类型,占总SSR的42.19%。其次是二、三核苷酸重复,分别占总SSR的37.72%和18.48%。A/T和AG/CT是单核苷酸和二核苷酸的优势重复基元。对7 601个SSR位点设计出4 235对SSR引物。随机选择40对引物进行PCR扩增,其中17对在8个李品种中表现出多态性。【结论】李转录组数据是开发SSR标记的有效来源,开发的SSR标记可为李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等提供了丰富的候选标记。


辣椒EST-SSR标记的开发与验证
《福建农业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从NCBI数据库下载118 900条辣椒相关EST,对其进行SSR位点搜索,共搜索出3 343条SSR,分布密度为1/17.20kb,共有287种重复基元。在辣椒EST-SSR中,二核苷酸(1 476个SSR)和六核苷酸(1 128个SSR)占主导地位,所占比例分别为44.15%和33.74%;出现最多的重复基元是GA/TC,占总数的14.30%,其次为CT/AG(94个,占8.11%)。针对3 343条含有SSR的EST设计合成了200对引物。用17份辣椒种质对200对引物进行筛选,196对引物有扩增产物,71对引物表现出多态性,共有220个多态性位点。利用71对多态性引物,对特定亲本P181-2-6和P230-2-5及其杂种一代F1的亲缘关系进行检测,结果说明从辣椒相关EST数据库中开发的SSR引物有较好的可用性。


不同氮钾施用量对再生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福建农业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以两系杂交稻品种广两优676为材料,研究不同氮钾施用量对再生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头季达到最高产量的施氮、钾量分别为23.27、22.99g·m~(-2),相应的产量分别为1 152.9、1 159.0g·m~(-2),达到最佳经济收益的施氮、钾量分别为21.86、19.54g·m~(-2);再生季达到最高产量的施氮量为20.48g·m~(-2),相应产量为622.3g·m~(-2);达到最佳经济收益的施氮量为18.42g·m~(-2)。再生稻对氮素反应更灵敏,缺氮比缺钾减产更严重。在头季,有效穗数、株高均随氮、钾量的增加而提高;而每穗粒数与施氮量按钟形曲线先增后减,与施钾量呈直线相关;结实率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在再生季,随着促芽氮施用量的增加,有效穗数显著提高,而每穗粒数先升后降;在高氮条件下,结实率也有所降低;千粒重的差异则较小。


广叶绣球菌菌丝体与子实体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
《食品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测定广叶绣球菌(Sparassis latifolia)子实体及不同配方液体培养基中菌丝体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采用国际通用的蛋白质营养评价方法对子实体和菌丝体的营养价值进行综合评价。不同液体培养基中菌丝体蛋白质含量为26.8%~30.6%,子实体蛋白质含量为13.4%;玉米粉配方菌丝体第一限制氨基酸为异亮氨酸,面粉、糯米粉配方第一限制氨基酸为含硫氨基酸(蛋氨酸+胱氨酸);子实体必需氨基酸含量为48.62%,高于各液体配方菌丝体,且子实体必需氨基酸指数、生物价最高。借助模糊识别法得出,玉米粉、面粉、糯米粉菌丝体与全鸡蛋蛋白质的贴近度分别为0.94、0.90和0.92,高于子实体。


芽胞杆菌FJAT-28592抗真菌脂肽的研究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产表面活性剂芽胞杆菌(Bacillus)的生防作用,本研究筛选了一株能够抑制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的芽胞杆菌FJAT-28592,经16S r RNA鉴定为暹罗芽胞杆菌(Bacillus siamensis)。菌株FJAT-28592的生长温度范围为25~50℃,最佳生长温度为35℃;p H 5.0~9.0,最佳p H 6.0~8.0;可在Na Cl浓度为0~6%的条件下生长,最佳生长盐浓度为2%。透射电镜显示,菌株呈杆状,具有鞭毛,宽度为0.76~0.94μm,长度为1.76~2.94μm。暹罗芽胞杆菌FJAT-28592发酵液和提取的发酵液粗产物对尖孢镰刀菌有很好的抑菌效果。通过血平板和排油圈实验,初步认定暹罗芽胞杆菌FJAT-28592能分泌表面活性剂至发酵液。通过酸沉淀处理,甲醇和丙酮抽提,分离和收集发酵液中表面活性剂。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对初步纯化的粗品与iturin A的标准品进行分析,粗品与标准品iturin A的主峰保留时间均为10.687 min,初步判断粗品含有iturin A。克隆iturin A类脂肽合成的相关基因,获得丙二酰辅酶a转酰酶(malonyl-Co A-transacylase,itu D)和4'-磷酸泛酰巯基乙胺基转移酶(4'-phosphate generic acyl cysteamine transferase,lpa-14)基因序列,得出此表面活性剂为iturin A类的脂肽。本研究为芽胞杆菌生防菌的开发,分析获得抑菌物质提供基础资料。
关键词: 暹罗芽胞杆菌 生物表面活性剂 高效液相色谱(HPLC) 透射电镜


酵母硒、黄芪多糖及其复合剂对半番鸭生长性能、肉品质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旨在研究酵母硒、黄芪多糖及其复合剂对半番鸭生长性能、肉品质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从同一批饲养的22日龄半番鸭中挑选出体重相近的14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鸭,试验期为49 d。采用2×2因子水平设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组饲喂基础饲粮+0.3%酵母硒,试验Ⅱ组饲喂基础饲粮+300 mg/kg黄芪多糖,试验Ⅲ组饲喂基础饲粮+复合剂(300 mg/kg黄芪多糖+0.3%酵母硒)。试验期间测定生长性能指标,并于70日龄每组随机选择12只(每重复4只)进行屠宰,测定其胸肌肉品质和抗氧化指标。结果显示:1)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及料重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Ⅲ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24 h p H均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48 h滴水损失率、蒸煮损失率、剪切力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试验Ⅲ组肉色红度(a*)值显著提高(P<0.05);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肉色黄度(b*)值均显著降低(P<0.05)。3)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24~120 h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试验Ⅰ组、试验Ⅱ组48~120 h和72~120 h的丙二醛(M DA)含量分别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试验Ⅲ组24~120 h的MDA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随储存时间延长,各组SOD、GSH-Px活性和T-AOC均呈下降趋势,MDA含量则呈上升趋势,但3个试验组各抗氧化指标的变化速度比对照组缓慢。4)酵母硒和黄芪多糖对肌肉24 h p H、剪切力、24~120 h的SOD活性、48~120 h的GSH-Px活性、120 h的M DA含量有显著或极显著交互作用(P<0.05或P<0.01)。由此可见,酵母硒、黄芪多糖均可改善半番鸭肌肉品质和提高抗氧化能力,降低脂质过氧化程度,有效延长货架期,且二者对于肌肉抗氧化、p H和嫩度改善均具有明显的协同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