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579条记录
花香型红茶与传统红茶的区别

福建茶叶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从适制品种和采摘标准、加工工艺、感官品质特征等方面阐述了花香型红茶与传统红茶的区别,为花香型红茶的加工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 红茶 花香 加工工艺 品质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种含氯消毒剂浸泡带黄龙病菌芦柑接穗的抑菌效果研究

中国南方果树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以含氯消毒剂作为防治柑桔黄龙病菌的候选药剂开展药剂筛选试验,将染病芦柑接穗分别浸泡于漂白粉(CH)、二氯异氰尿酸钠(NaDCC)和三氯异氰尿酸泡腾消毒片(TCCA)配制的消毒液12h后再嫁接到健康枳砧上,同时利用定量PCR分析药剂处理前后叶片中脉黄龙病菌含量的变化,以盐酸四环素(TET)为对照药剂,以清水为对照。结果表明,CH处理的药害严重,嫁接成活率低,不适于化学防治。NaDCC和TCCA处理的抑菌效果与处理浓度呈正相关,在有效氯含量为5 000mg/L时病菌减退率最高,平均分别为99.1%和99.5%,该浓度下的相对防效也最佳,平均分别为97.9%和98.8%,与TET的抑制效果相当。NaDCC和TCCA可以作为柑桔黄龙病化学防治的候选药剂。

关键词: 柑桔黄龙病 含氯消毒剂 病菌含量 相对防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近红外光谱的水稻抗性淀粉含量测定研究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6 EI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化学法测定水稻抗性淀粉含量耗时长、成本高,为此,探索了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的水稻抗性淀粉含量测定新途径。首先,采集了62份抗性淀粉含量差异较大的水稻的光谱数据,将光谱数据和已测定的化学值数据导入化学计量学软件,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了抗性淀粉含量的近红外定标模型,对不同预处理得到的预测模型进行了内部验证和外部验证。结果如下:内部交叉验证方面,未处理、MSC+1thD预处理、1thD+SNV预处理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20 2,0.967 0,0.976 7,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分别为1.533 7,1.011 2,0.837 1。外部验证方面,未处理、MSC+1thD预处理和1thD+SNV预处理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805,0.976,0.992,绝对误差平均值分别为1.456,0.818,0.515,预测值和化学值之间没有显著差异(Turkey法多重比较),说明以近红外光谱分析法代替化学测定法是有可能的。在不同预处理方法之中,1thD+SNV的预处理方法无论内部验证还是外部验证都具有较高的决定系数和较低的误差值,定标模型精度更高,误差更小。

关键词: 水稻 抗性淀粉 近红外光谱 定标模型 含量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菜用大豆闽豆6号的选育

福建农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闽豆6号是以浙2818为母本、闽豆1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选而成的菜用大豆新品种;在福建省2010-2011年的多点区域试验中,该品种表现高产、稳产,适应性广,抗逆性强,鲜荚平均产量达9 568.20kg·hm~(-2),比对照增产8.85%,标准荚平均产量达5 497.50kg·hm~(-2),比对照增产4.31%;在2012年生产试验中鲜荚平均产量达10 742.55kg·hm~(-2),比对照增产15.86%;2013年4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豆2013001),适合在福建省大部分地区种植。

关键词: 菜用大豆 闽豆6号 选育 高产稳产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伪狂犬病病毒福建新分离株gB基因的变异研究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2013年~2014年福建省新流行的猪伪狂犬病病毒(PRV)gB基因的遗传进化情况,根据Gen Bank已公布的PRV gB基因序列设计了2对特异性扩增引物,对4株新分离的PRV的gB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及拼接,与国内外已发表的14个毒株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并构建遗传进化树。结果表明:福建省新流行毒株gB基因序列全长2 742 bp,编码913个氨基酸,与其它参考毒株的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8.3%~99.2%;在aa75~aa77处存在连续的3个氨基酸缺失;遗传进化树表明,4株新流行毒株与国外分离毒株同属一分群,分属两个分支,而与国内分离毒株亲缘关系较远。本研究为丰富福建省猪群PRV的分子流行病学和掌握PRV的分子遗传进化规律奠定基础。

关键词: 猪伪狂犬病病毒 gB基因 克隆 序列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酶法脱苦对琯溪蜜柚汁主要苦味物质及营养风味的影响简

福建农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不同的柚苷酶添加量、温度、pH值、时间等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对平和琯溪蜜柚汁酶法脱苦工艺进行优化,探讨不同脱苦条件对蜜柚汁主要苦味物质柚皮苷和柠檬苦素的去除率及营养风味物质维生素C损失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平和琯溪蜜柚汁的最佳酶法脱苦工艺条件为:在琯溪蜜柚原汁pH状态下,添加0.8g·L-1柚苷酶,置于45℃中水浴1h.在此条件下,蜜柚汁的柚皮苷去除率达90.25%、柠檬苦素去除率达87.09%、维生素C损失率为11.33%,能实现良好的风味特征.

关键词: 琯溪蜜柚汁 酶解脱苦 柚皮苷 柠檬苦素 维生素C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乳杆菌R23发酵枇杷果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解析

核农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定性鉴别出植物乳杆菌R23发酵果汁所产生的特征挥发性代谢物质,本文以限制碳源培养基为对照,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检测方法,解析了植物乳杆菌R23发酵枇杷果汁产生的特征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表明,果汁乳酸发酵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来源于糖碳源代谢,以醇类和酸类为主,与典型发酵香密切相关的6种挥发性特征风味物质成分是3-甲基-3-丁烯-1-醇、异戊烯醇、癸酸、乙酸、庚酸、壬酸,与其它挥发性成分共同构建了枇杷发酵果汁风味的复杂性和典型性,这为新型乳酸发酵饮品研发提供了质量鉴别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乳酸菌 果汁 碳源 风味物质 气质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动植物在陆地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生态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生态系统退化导致了生物生境丧失、多样性下降和生产力降低,所以,恢复退化的生态系统,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关系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阐述了生态系统退化的现状,并分析了其退化的人为和自然原因;比较分析了植物恢复、动物恢复及动植物联合恢复等生态恢复方法的适用性、有效性、局限性及恢复机制,得出以下结论:动、植物恢复首先应通过生态势和基础生态位等的分析,筛选出较为适宜的本土生物,这些生物的引入主要是通过收集种源、改善生境和构建生物廊道等途径进行;引进外来物种进行生态恢复,须评估外来种的入侵风险、适应性和生态功能;同时注意利用植物和植物、植物与动物间的生态位、化感作用和互惠共生等互作关系,并结合生态记忆的方法,进行动植物的合理组合,形成系统的生态恢复技术,进而实现退化生态系统的全面恢复。

关键词: 退化生态系统 生态恢复 植物恢复 动物恢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蕉Ran家族基因的全基因组分析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Ran是一类在多种基本细胞活动中扮演者重要角色的小GTP酶。从香蕉基因组中鉴定出9个MuRan家族基因成员,并对其染色体分布、基因结构、蛋白理化性质、结构域和系统进化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MuRan家族基因不均匀的分布在第1、4、5、6号等4条染色体上。MuRan蛋白与其它植物Ran蛋白的氨基酸序列都有很高的同源性,带有GTP水解结构域、Ran GAP结合结构域和酸性尾巴等Ran蛋白的典型结构域,与拟南芥AtRan蛋白亲缘关系较近。为进一步研究香蕉MuRan家族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提供参考。

关键词: 香蕉 基因组 Ran 生物信息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即食腐竹调味工艺的研究

中国调味品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以腐竹为原料,研究了即食腐竹的调味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及L9(34)正交试验对即食腐竹生产工艺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调味料配方为食盐4.0%、白砂糖1.0%、5'-呈味核苷酸二钠为0.5%、辣椒5%、花椒0.8%、八角0.2%、麻椒0.5%;浸泡温度5℃,浸泡时间35min、料液比1∶3.5。经干燥、真空包装和灭菌后得到的产品具有腐竹特有风味,口感良好。

关键词: 模糊数学 感官评价 调味 腐竹 工艺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