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草莓白粉病菌LAMP可视化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华北农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由羽衣草单囊壳菌引起的草莓白粉病是保护地草莓发病面积较大、发病频率较高的草莓病害之一,从苗期到结果期都能发生危害。建立快速、简便、高效的草莓白粉病病原菌检测技术对于该病的有效诊断和防控尤为重要。以羽衣草单囊壳菌ITS基因保守序列为靶基因,设计了1组包括F3/B3、FIP/BIP和LF/LB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特异性引物,通过实时荧光曲线和荧光显色双重判定方法,对体系中影响检测效率的主要因素dNTPs、MgSO4、BstDNA聚合酶、甜菜碱及温度进行优化,并对优化后的方法进行特异性、灵敏性检测及田间样本检测效果评估。结果表明,建立了草莓白粉病菌LAMP检测体系后,其优化的dNTPs终浓度为1.6 mmol/L,MgSO4终浓度为8 mmol/L,BstDNA聚合酶终浓度为320 U/moL,甜菜碱终浓度为1.2 mmol/L,反应最佳温度为65℃。该方法能够特异性地检测出草莓白粉病病原菌,检测灵敏度达到3.2×10-4 ng/μL,最低检测浓度可在1 h内完成,效率是普通PCR的100倍。通过LAMP荧光显色法进行草莓白粉病田间样品检测,可有效地检测草莓白粉病发病症状不明显的初侵染样本。该方法具有检测时间短、肉眼直接观察结果、对操作人员要求低、检测成本低等优点,对于草莓白粉病早期诊断、监测,提早预防、确定最佳防治时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草莓白粉病 羽衣草单囊壳菌 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技术(LAMP) 检测


丹系长白种猪"二胎综合征"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初报
《中国畜牧杂志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GWAS)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筛选动物某特定性状SNP分子标记.本研究将503头丹系长白后备种猪全基因组测序结果与胸围、尻长和外阴长宽等体尺性状进行了关联分析,探讨与猪"二胎综合征"紧密相关的SNP.关联结果显示,关联到1个与胸围性状显著相关的SNP,2个与尻长性状显著相关的SNP,与这3个SNP相邻的6个基因中,3个基因(NPBWR1、BRINP3和SPACA3)已具有功能注释,另外3个基因(ST18、ENSSSCG00000010811和ENSSSCG00000030066)暂无基因功能注释,没有关联到与外阴尺寸性状显著相关的S N P.本研究结果可为后续开展无"二胎综合征"种猪选育奠定一定的工作基础.


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在番茄上的应用效果
《中国瓜菜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提高番茄科学施肥水平,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对番茄产量、纯收益和养分利用率的影响,为番茄方便快捷进行施肥决策提供理论、技术和工具支撑.养分专家推荐施肥处理(OPT)确定的番茄试验地N、P2O5和K2O施用量分别为390、166和410 kg·hm-2.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FP)相比,该方法分别减少氮、钾肥用量17.20%和34.19%,增施了9.57%的磷肥用量,番茄经济产量显著提高13.83%,纯收益提高26503.68元·hm-2,并且提高了肥料的农学效率1~5倍和养分回收率10.72~30.75个百分点,促进了养分的高效利用.有机肥替代20%化肥氮处理(OPT+OM)较OPT外的其他处理可以提高番茄生物产量(15.83%~31.65%).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充分利用了土壤的基础养分供应,调控了氮磷钾养分的合理施用量,从而达到降低化肥投入、提高番茄产量和肥料利用效率的效果.
关键词: 番茄;产量反应;农学效率;推荐施肥;养分吸收量;肥料利用率


谷子单籽粒醇溶蛋白提取方法的建立及其在杂交种纯度鉴定中的应用
《江苏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谷子[Setaria italica (L.) P.Beauv]是起源于中国的一种古老作物,营养价值高,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氨基酸和矿物质,具有抗旱、耐瘠薄、抗逆性强的特点,尤其适合在北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种植。杂种优势利用已经成为提高作物产量的有效途径,在谷子杂交种应用方面已经获得了一定突破~([1-2])。谷子杂交种是由不育系母本和恢复系父本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种,且母本具有5%左右的自交结实率,因此在制种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导致杂交种中混杂一定的不育系自交种。此外,由于授粉时杂株花粉的污染、收获时的机械混杂以及收获后的处理程序等原因,也会导致杂交种中混有恢复系和其他假杂交种,从而严重影响谷子杂交种的纯度~([3-4])。这些假杂种或者几乎没有产量,或者产量明显低于真杂交种,它们的存在必然导致杂交种增产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因此,如何有效地鉴定谷子杂交种的纯度,成为保证杂交种增产效果的重要一环。
关键词: 谷子 杂交种纯度鉴定 醇溶蛋白 单粒种子 A-PAGE


绿肥对设施青椒产量品质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设施大棚开展试验,设置了黑麦、毛叶苕子、箭筈豌豆、燕麦、油菜、小葵子和对照7个处理,研究绿肥对设施青椒产量、品质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绿肥处理能显著降低土壤的电导率(EC值),其中燕麦处理的土壤EC值降低比例最高,比对照处理降低了52.0μS/cm,其他绿肥处理的降低比例为6.3%~18.8%.(2)绿肥处理能够提高土壤全量养分的含量,油菜处理和小葵子处理的土壤全氮含量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黑麦处理的土壤全磷含量高于其他处理,小葵子处理的土壤全钾含量在各处理中为最高.(3)绿肥处理能够降低设施蔬菜0~100 cm各土层土壤中硝态氮的含量,减少硝态氮淋失对地下水的污染,能够提高土壤有效磷的含量,小葵子降低硝态氮的幅度在各处理中为最大,其中黑麦处理提高速效钾的幅度最大.(4)各绿肥处理均提高了土壤脲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毛叶苕子处理的提高幅度均为最大,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18.0%和39.1%;绿肥处理能够提高细菌和真菌的数量;燕麦和油菜处理的细菌数量分别提高了11.0和7.3倍,箭筈豌豆处理的真菌数量提高了6.6倍.(5)各处理设施青椒的产量为4506.2~4625.7 kg/hm2,燕麦处理的产量在各处理中最高,为4625.7 kg/hm2.箭筈豌豆和燕麦处理能够提高设施青椒维生素C的含量,分别提高了21.0%和7.9%.燕麦处理可减少设施青椒的硝酸盐含量,减少了20.1%.在设施青椒种植中,绿肥能够有效地缓解土壤盐渍化,且可减轻硝态氮淋失、提高有效磷和速效钾养分、全量养分和有机质的含量,燕麦对于提高设施青椒品质的综合效果较为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绿肥;产量;品质;土壤养分


不同保鲜剂对黄花菜冷藏品质和酶活性的影响
《食品科技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对比不同保鲜剂处理黄花菜冷藏期间的品质差异,探求适合黄花菜贮藏保鲜的最佳处理。以甘肃黄花菜为试材,采后用1.0 g/L的ε-聚赖氨酸(PL)、0.5 g/L鱼胶原蛋白肽(CP)进行喷洒处理,测定冷藏期间黄花菜的感官品质、营养品质、生理指标和酶促褐变相关酶活性。结果表明:在冷藏期间,CP处理可以使黄花菜保持更低的褐变率、腐烂率和失重率,有效减缓色泽的转变,维持较高的还原糖、Vc和黄酮含量,延缓酸度和类胡萝卜素的增加、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减少,同时抑制呼吸强度和乙烯生成速率;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各项理化指标综合评分得出:CP>PL>CK。OPLS-DA分析表明,CP处理与其他2个处理的差异性指标为L~*值和b~*值,CP处理保持了较高的总酚含量、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以及较低的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因此,黄花菜采后进行CP处理保鲜效果最佳。


翻压春油菜对土壤腐殖质组分的影响
《分子植物育种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筛选出适合华北地区种植的油菜绿肥,采用大田小区试验,在种植夏玉米之前,种植九种不同春油菜品种并翻压,通过对腐殖质组分、热水溶性有机质的测定,探讨春油菜翻压后对土壤有机质组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春油菜生物量以‘中油肥1901’最高,‘中油肥1904’的植株含碳量最高(69.51 g/kg),‘中油肥1901’次之(65.06 g/kg),春油菜总碳量以‘中油肥1901’最高(466.25 kg/hm~2);春油菜翻压均可显著提高土壤腐殖质组分的含量、热水溶性有机质和碳库管理指数,胡敏酸和胡敏素以‘中油肥1901’增加最多;富里酸则以‘中油肥1804’增加最多;土壤热水溶性有机质以‘中油肥1907’增加最多,其次是‘中油肥1901’;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增加较多的是‘中油肥1901’和‘中油肥1907’。该结果为本地农业生产中合理种植油菜绿肥、改善土壤肥料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不结球白菜新品种"速俊90"的选育
《北方园艺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速俊90"是由2个不结球白菜自交不亲和系"KR08-1"和"Y-3"配制而成的不结球白菜一代杂种.该品种生长快速,秋季播种后约30 d可采收,667 m2产量约3 700 kg,株型直立紧凑,早熟,优质高产,叶色绿、叶圆平展,叶柄鲜绿肥厚、光泽度好、纤维少、无蜡粉,高抗病毒病、霜霉病,抗软腐病;株高约22 cm,开展度约24 cm;可密植,最佳种植密度为株距8 cm,行距15 cm;适应性广,可全国各地春、秋季种植.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冬、春季可露地栽培,长江以北地区需保护地种植.


薄皮甜瓜新品种天美101的选育
《中国瓜菜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天美101是天津科润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蔬菜研究所以Va-199为母本、Va-212为父本杂交培育而成的早熟薄皮甜瓜杂交1代新品种.植株长势健壮,综合抗病性突出,以孙蔓结果为主,低温期易坐果,单株可留瓜3~5个.天津地区春季塑料大棚种植全生育期83 d,果实发育期27 d左右;果实筒形,果长约17 cm,果实横径约8 cm,果形指数2.1,果肉厚度2.5 cm.单果质量600 g左右,667 m2产量约3115.25 kg.成熟后果皮灰白色,果肉碧绿色,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下同)15.5%,肉质酥脆,口感佳,商品性好,耐贮运.适于全国各地春秋季保护地栽培.


提高荚用菜豆人工杂交授粉率的关键技术
《中国蔬菜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菜豆人工杂交授粉成功率一般为10.0%~22.6%,通过研究影响菜豆人工杂交授粉成功率的各种因素,探索荚用菜豆授粉关键技术,将授粉成功率提高到约30%。荚用菜豆(Phaseolus vulgaris L.)属于豆科菜豆属菜豆种作物,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是我国的大宗蔬菜作物之一,栽培面积和总产量均位居世界第一。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荚用菜豆种植面积约为74.1万hm2(1 111.5万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