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板栗中的矿物元素及稀土元素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准确测定板栗中矿物元素和稀土元素的含量水平,采用冷冻干燥方式预处理样品,选用硝酸和过氧化氢体系微波消解样品,结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建立了板栗中钠(N a)、钾(K)、镁(Mg)、锰(Mn)、铁(Fe)、钒(V)、钴(Co)等19种矿物元素及镧(La)、铈(Ce)、镨(Pr)、钕(Nd)、钐(Sm)、铕(Eu)、钆(Gd)、铽(Tb)、镝(Dy)、钬(Ho)、铒(Er)、铥(Tm)、镱(Yb)、镥(Lu)、钇(Y)等15种稀土元素的同时分析测定方法.方法检出限为0.0027~0.78μg/L,相对标准偏差为1.4% ~6.3%.通过国家标准物质GBW10019苹果的准确度实验验证,测定结果均在标准证书值范围内.实验结果表明,方法适用于板栗中矿物元素及稀土元素的同时测定.
关键词: 微波消解;ICP-MS;板栗;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冷冻干燥


赭曲霉毒素A降解酶Af-OTd的酶学性质分析
《中国食品学报 》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赭曲霉毒素A(OTA)是一种广泛分布在食品中的真菌毒素,减少或脱除食品及其原料中的赭曲霉毒素A,对提高食品质量、保障国民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室前期从粪产碱菌中获得可降解OTA的酰胺水解酶Af-OTd,本研究通过基因重组实现Af-OTd蛋白的高效表达,并对纯化的Af-OTd蛋白进行酶学性质分析.结果表明:纯化的Af-OTd酶对OTA的降解率达90%以上,降解活性受温度、pH值、酒精含量及金属离子的影响.该酶最适温度50℃,最适pH 7.5.酒精含量增加会导致酶活性下降,当酒精含量增至8%,剩余酶活几乎为0.1 mmol/L的金属离子Ca2+、Co2+、Cu2+、Mg2+、Mn2+、Zn2+、K+及EDTA对该酶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微量的Co2+、Zn2+对Af-OTd酶活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赭曲霉毒素A;表达纯化;降解酶;酶学性质


不同浓度1-MCP熏蒸处理对"龙成2号"软枣猕猴桃品质的影响
《包装工程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 探究不同浓度1-MCP处理对软枣猕猴桃果实采后生理品质的影响.方法 分别使用0.5、1.0、1.5μL/L 1-MCP熏蒸处理"龙成二号"软枣猕猴桃24 h,以不做任何处理为对照组,测定果实贮藏期间的外观、质量损失率、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量、硬度、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口感、风味、相对电导率及丙二醛(MDA)含量等.结果 不同浓度1-MCP处理均可较好地保持果实的外观和风味,降低软枣猕猴桃的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抑制果实质量损失率和TSS含量的上升,延缓软枣猕猴桃硬度和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及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的上升,从而延长果实的贮藏期,维持软枣猕猴桃采后的商品性.其中,以1.0μL/L 1-MCP处理的效果最佳.结论 不同浓度1-MCP熏蒸处理可以有效保持软枣猕猴桃的品质,减少膜损伤,延缓果实衰老,延长货架期.


基于极端混合池全基因组重测序的茄子萼下果色基因预测
《园艺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茄子萼下紫色稳定遗传的圆茄自交系Y5与萼下绿色圆茄自交系Y73杂交,结果发现F2代的萼下果色分离呈正态分布.在F2群体中选取30个萼下紫色和30个萼下绿色单株构建极端混合池,对混合池和双亲开展30×和10×覆盖度的全基因组重测序,定位萼下果色性状关联区间,并根据其对应的参考基因组共线性区段和基因注释信息预测候选基因.重测序得到7 747 547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标记和569 796个插入缺失标记(InDel)标记,用于萼下果色性状的全基因组定位.定位结果获得7个显著关联区间,分布于茄子第4、10和11号染色体,根据通路富集和基因功能注释,筛选到候选基因EGP21397、EGP21400、EGP21491、EGP22288和EGP22289,这5个候选基因与光合作用密切相关,分别编码钙调素结合家族蛋白、C2H2型锌指蛋白、类胡萝卜素异构酶、2Fe-2S铁氧还蛋白样超家族蛋白和脂质转运蛋白.同时预测到与细胞色素P450和光敏色素合成有关的候选基因共6个,位于10号染色体关联区间,这些蛋白和光敏色素均与光合作用和逆境发育有关,从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茄子萼下果色发育的分子机理.
关键词: 茄子;萼下果色;基因定位;极端混合池;全基因组重测序


天津地区不同冬绿肥培肥土壤的效果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天津地区长期冬绿肥–春玉米轮作体系对土壤性质的影响,探讨该模式对土壤综合肥力的贡献.[方法]田间定位试验于2012—2019年在天津进行,供试作物为春玉米,冬绿肥处理包括冬绿肥二月兰(Orychophragmus violaceus?L.)、毛叶苕子(Vicia villosa?Roth?L.)、黑麦(Secale cereale?L.)、黑麦草(Lolium?L.)、毛叶苕子二月兰混播、毛叶苕子黑麦混播及冬闲对照,共7个处理.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种植不同冬绿肥及其组合对土壤综合肥力的贡献.[结果]冬绿肥–春玉米轮作均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磷、速效钾、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含量,同时增加了土壤饱和持水量,降低了土壤EC值.与冬闲–春玉米处理相比,冬绿肥–春玉米轮作土壤细菌数量、真菌数量、放线菌数量分别提高26.67%~75.89%、61.9%~97.9%和51.4%~92.1%,土壤脲酶活性显著增加6.59%~20.47%.毛叶苕子黑麦混播、毛叶苕子、黑麦处理显著提高土壤磷酸酶活性,黑麦、黑麦草处理显著提高土壤蔗糖酶活性,毛叶苕子二月兰混播、毛叶苕子处理显著提高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毛叶苕子、黑麦草、二月兰和黑麦处理显著提高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冬绿肥种植显著提高土壤综合肥力,特别是冬绿肥混播种植,提升效果从高到低排序为毛叶苕子二月兰混播>毛叶苕子黑麦混播>毛叶苕子>二月兰>黑麦草>黑麦.[结论]华北春玉米种植区,长期冬绿肥种植显著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质,提高了土壤综合肥力水平,冬绿肥混播处理对土壤综合肥力贡献高于冬绿肥单播处理.
关键词: 冬绿肥—春玉米轮作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生物学性质 土壤肥力


华北型黄瓜新品种‘津优355’
《园艺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津优355'是以X8-51为母本,自交系G35-5-2-7为父本配制育成的华北型黄瓜新品种.植株生长势强,长34 cm,平均单瓜质量200 g,瓜色深绿,密刺,瓜肉脆嫩、微甜.早熟性突出,耐低温,丰产性强,平均总产量达91.04 t·hm-2.适宜河北、河南和山东等相似生态区温室栽培.


茄子黄萎病苗期抗性鉴定技术的优化及抗源筛选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快速、有效的茄子黄萎病苗期抗性鉴定技术,并对茄子资源进行苗期接种鉴定,为抗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温室人工接种,分别对茄子黄萎病苗期接种鉴定的接种菌株、浓度、方法、接种苗龄及接种时间进行系统筛选与比较,并应用筛选出的最佳技术对50份不同来源的茄子资源进行抗黄萎病鉴定与评价.[结果]25株强致病力的黄萎病菌株中有7株产孢效率高,从中选取4种不同培养性状的菌株用于接种,最佳接种浓度为106个孢子/mL及以上,其中菌株"2015-61"致病力最强,接种浓度105个孢子/mL的致病结果与其他菌株最佳浓度的接种结果相当,提高了试验整体效率;接种方法以无底钵伤根法为最佳,最适接种苗龄为3~4片真叶期,浸根时间为10 min.利用此抗性鉴定方法从50份不同来源茄子资源中筛选出免疫品种2份,中抗品种3份,耐病品种12份.该优化接种技术的发病情况与田间病圃结果基本一致,较准确地反映了茄子资源对黄萎病的真实抗性.[结论]茄子黄萎病苗期最佳接种技术的确立以及抗黄萎病资源的筛选为抗病育种提供依据.


温室番茄水肥一体化自动灌溉参数的优化
《北方园艺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以日光温室秋冬茬和冬春茬番茄为试材,在结果期共设5个灌溉下限,对应的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为95%FC(田间持水量)、90%FC、80%FC、70%FC及60%FC,系统研究了对产量、果实品质、水肥利用率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期为番茄实现自动水肥一体化模式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当土壤含水量灌溉下限为95%FC时,会导致灌水施肥频次增加,水肥投入量增加并不会引起番茄增产,而会导致灌溉水利用率和肥料偏生产力的下降,土壤养分和盐分的富集;当土壤含水量灌溉下限为60%FC时,虽然灌溉频次和水肥投入量均下降,灌溉水利用率和肥料偏生产力会显著提高,并改善果实品质,但可能会造成番茄一定量的减产,施肥量不足不利于土壤肥力的保持;80%FC和70%FC 2个处理水肥投入相对合理,既可保证番茄较高产量、灌溉水利用率和肥料偏生产力,还可一定程度上改善果实品质,但70%FC处理在冬春茬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产量下降;综上所述,当土壤含水量灌溉下限为80%FC时,番茄全生育期灌水总量秋冬茬为147 mm,冬春茬为291 mm,可作为秋冬茬和冬春茬番茄自动水肥管理的合理灌溉参数.


青花菜新品种领秀7号的选育
《中国瓜菜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青花菜领秀7号是利用Ogura胞质雄性不育技术选育的中熟青花菜杂交种,适合华北地区夏种秋收.从移栽到采收约65 d;株型直立,株高约65 cm,株展75 cm,可适当密植;花球半球形,紧实,蕾粒小而均匀,花蕾绿色;花枝长度中等、绿色,球茎不易空心.球茎15.2 cm左右,单球质量约600 g,商品性佳,667 m2产量1650 kg左右.该品种于2021年通过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DUS测试(2019LZ0804A),并于2021年12月申请植物新品种权保护,申请号为20221002095.


基于简化基因组测序的天津猴鸡遗传进化研究
《中国家禽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从基因组水平探究天津猴鸡群体遗传进化过程中的选择信号,补充完善地方鸡种选择信号图谱,发掘天津猴鸡的重要种质特性基因,试验根据纬度分布、遗传关系等条件筛选包括天津猴鸡群体在内的20个地方鸡种及2个引进鸡品种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开展基因组测序,分析比较天津猴鸡群体与其他鸡种群体的遗传差异,并对进化过程中受到选择的基因进行基因功能注释.结果显示:在天津猴鸡群体中检测出265 869个SNP标记;遗传结构上天津猴鸡群体与狼山鸡等聚为一类,亲缘关系较近;受选择基因主要参与氨基酸生物合成、细胞内信号转导以及神经系统发育等通路或生物学过程;检测到6个与种质特性相关的受选择基因,与神经系统发育、激素调节和抗热应激等生理功能紧密相关.研究结果部分揭示了天津猴鸡的裸颈性状形成和抗热应激特性,为天津猴鸡的保护和种质特性评价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