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稻瘟病菌MoZds1的功能分析
《浙江农业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由稻瘟病菌引起的水稻稻瘟病对中国水稻产量造成了严重威胁,开展稻瘟病菌功能基因的研究有利于更好地了解稻瘟病菌致病机制,为稻瘟病的防治奠定基础.研究前期通过遗传学手段在稻瘟病菌中筛选到一个酵母ZDS1 同源基因 MoZDS1.通过基因敲除方法成功获得基因缺失突变体 ΔMozds1,发现缺失MoZDS1 严重影响稻瘟病菌营养生长.为探究MoZds1 在稻瘟病菌中的具体功能,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生长测定、产孢量分析、细胞壁胁迫分析以及自噬流检测等方法,分析了MoZds1 在维持营养生长、产孢、应对细胞壁胁迫以及细胞自噬方面的作用.结果表明,MoZds1 正调控稻瘟病菌菌丝生长,负调控孢子的形成.此外,MoZds1 参与细胞壁完整性途径并调控孢子内糖原的降解速率,然而,MoZds1 的缺失未表现出对细胞自噬途径的显著影响.该研究对稻瘟病菌MoZds1 的功能进行了系统地分析,或为后续更深入研究MoZds1 的功能提供了理论基础.


PEX10基因缺失对兔须癣毛癣菌生长及致病性的抑制作用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须癣毛癣菌(Trichophyton mentagrophytes)又称石膏样毛癣菌,对家兔(Oryctolagus cuniculus)具有严重危害性。过氧化物酶体生物合成因子10(peroxisomal biogenesis factor 10, PEX10)与植物病原真菌的药物敏感性具有密切关系,但是其影响动物病原真菌如须癣毛癣菌生长及致病性的机制尚不明晰。本研究首先构建PEX10基因敲除载体,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mediated transformation, AtMT)和转化子筛选,获得须癣毛癣菌PEX10基因敲除株;生长特性等表型分析显示,PEX10基因敲除株的生长速率显著减慢(P<0.01),对盐酸小檗碱的敏感性显著提高(P<0.001),侵染兔皮肤组织的能力减弱,致病性降低。本研究结果为真菌PEX10基因功能的研究和兔须癣毛癣菌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须癣毛癣菌 过氧化物酶体生物合成因子10(PEX10) 过氧化物酶体 耐药性


基于CRISPR/Cas的生物传感器在食源性病原菌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分析化学 》 2024 EI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食源性病原菌严重威胁食品安全及消费者的健康,因此,对食源性病原菌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对保障食品安全尤为重要。规则成簇的短回文重复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CRISPR相关系统(CRISPR-associated systems, Cas)生物传感器是在引导核糖核酸(RNA)的作用下,使Cas蛋白与RNA形成RNA复合体,并对靶标基因进行特异性识别,从而将靶标信号转化为可检测的物理和化学信号。CRISPR/Cas生物传感器具有特异性好、可编程以及使用简便等优势,在病原菌检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根据Cas蛋白的种类和作用机制不同,分别介绍了不同CRISPR/Cas系统的作用原理和特点,概述了基于不同CRISPR/Cas的生物传感的信号识别、信号放大、信号输出策略及其在食源性病原菌检测中的应用进展,讨论了基于CRISPR/Cas的多重生物传感器的构建原理及其在多病原菌同时检测中的应用,分析了基于CRISPR/Cas的生物传感器在病原菌快速检测中面临的挑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食源性病原菌 CRISPR/Cas 生物传感器 评述


基于HS-SPME-GC/MS对湖景蜜露和白丽桃香气成分分析
《中国果树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香气是评价果实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果实中不同香气物质的构成使果实呈现独特的风味。以中晚熟水蜜桃品种湖景蜜露和白丽作为试验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对两个水蜜桃品种的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提取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白丽桃果实中的挥发性物质相对含量显著高于湖景蜜露桃果实,在两个水蜜桃品种中均检测到己醛、己烯醛、己醇和己烯醇等具有特征青香成分的C6醛类和C6醇类物质,以及乙酸己酯、γ-己内酯、R-γ-癸内酯、δ-癸内酯、γ-十二碳内酯等具有特征果香成分的酯类物质。此外,结合香气阈值计算各香气物质的香气活性值(OAV),湖景蜜露桃和白丽桃的香气成分中,分别鉴定出10种和15种平均OAV>1的香气活性成分,其中正己醛具有较高的OAV,且在白丽桃中显著高于湖景蜜露桃;而湖景蜜露桃中的芳樟醇OAV高于大部分白丽桃。
关键词: 桃 湖景蜜露 白丽 香气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


公猪和不同生理阶段母猪粪便真菌结构多样性分析
《中国饲料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本试验旨在探究公猪、妊娠母猪和哺乳母猪粪便真菌菌群结构多样性,为种猪肠道真菌功能研究以及猪饲料配制提供参考。试验选用18头杜洛克公猪及其交配的18头长大母猪,分别收集公猪、母猪妊娠和哺乳阶段的新鲜粪便样品用于真菌ITS2测序。结果表明:(1)公猪、妊娠母猪和哺乳母猪粪便中共享12个核心真菌属,主要包括曲霉菌属(Aspergillus)、地霉菌属(Geotrichum)和毕赤酵母属(Pichia),占总序列的47.73%。(2)α多样性分析发现公猪的辛普森指数显著高于妊娠母猪(P <0.05),妊娠母猪的扩增序列变体(ASV)数量、香农指数和Chao1指数显著高于哺乳母猪(P <0.05)。主坐标分析显示公猪、妊娠母猪和哺乳母猪粪便真菌菌群呈现不同的聚类(P=0.001)。(3)公猪粪便内壶菌门(Chytridiomycota)丰度显著高于母猪(P <0.05),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丰度显著低于母猪(P <0.05)。母猪妊娠期粪便子囊菌门(Ascomycota)的相对丰度高于哺乳期(P> 0.05),而担子菌门的相对丰度低于哺乳期(P <0.05)。在属水平上,公猪粪便哈萨克斯坦酵母属(Kazachstania)、Tahromyces属和梨囊鞭菌属(Piromyces)显著高于母猪(P <0.05),而节担菌属(Wallemia)和念珠菌属(Candida)显著低于母猪(P <0.05)。对于不同生理阶段的母猪而言,妊娠母猪粪便内曲霉菌属和棒孢酵母属(Clavispora)的丰度显著高于哺乳母猪(P <0.05),毕赤酵母属、念珠菌属和青霉菌属(Penicillium)的丰度显著低于哺乳母猪(P <0.05)。综上所述,公猪和不同生理阶段母猪粪便真菌结构和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这为公猪和母猪肠道真菌的功能研究以及种猪饲料研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15种杀菌剂对异色瓢虫的影响
《植物保护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Pallas)是一种重要的天敌昆虫,在田间应用时常会受到施用药剂的影响。为了解浙江地区常用杀菌剂对异色瓢虫的影响,本文选用该地区田间15种常用杀菌剂,采用喷雾法,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其对异色瓢虫2龄和4龄幼虫、蛹以及成虫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杀菌剂对异色瓢虫不同虫态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大多数杀菌剂对异色瓢虫相对安全。60%唑醚·代森联WG、50%异菌脲SC、99%矿物油EC、43%氟菌·肟菌酯SC、42.4%唑醚·氟酰胺SC对异色瓢虫2龄幼虫影响较大,其中42.4%唑醚·氟酰胺SC对异色瓢虫2龄幼虫影响最大,平均校正死亡率最高达到93.22%。30%氧氯化铜SC、1亿cfu/g枯草芽孢杆菌CG、0.5%几丁聚糖AS、42.4%唑醚·氟酰胺SC、40%噻唑锌SC对异色瓢虫蛹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其中40%噻唑锌SC对异色瓢虫蛹的影响最大,平均校正死亡率达到31.04%。试验的15种杀菌剂对异色瓢虫4龄幼虫和成虫相对安全,平均校正死亡率皆小于21%。从安全性考虑,当异色瓢虫处于2龄幼虫阶段时,不建议使用60%唑醚·代森联WG、50%异菌脲SC、99%矿物油EC、43%氟菌·肟菌酯SC、42.4%唑醚·氟酰胺SC。当异色瓢虫处于4龄幼虫、蛹和成虫时,15种供试杀菌剂都比较安全,使用时可选用对其影响较小的杀菌剂。


复方中草药对兔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
《中国兽医杂志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研究复方中草药对兔生长性能、免疫功能、肠道消化酶活性、抗氧化能力、肠道形态和肠道微生物的影响,本试验选取72只5周龄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对照组(CN,饲喂基础饲粮)和中草药组(CM,基础饲粮中添加600 mg/kg复方中草药),每组36只,试验周期为42 d.每周测定各组兔的采食量和体增重,计算平均日采食量(ADFI)、平均日增重(ADG)和料重比(F/G);试验第21、42天,每组随机选择4只健康兔,采血分离血清,检测生化指标和免疫指标;试验结束(第42天),收集兔小肠肠段,通过ELISA检测小肠黏膜消化酶活性和抗氧化指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小肠绒毛形态,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紧密连接蛋白mRNA的相对表达量,高通量测序分析盲肠微生物多样性.结果显示,两组间ADFI、ADG和F/G均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在试验第21天时,中草药组兔血清中总胆固醇(Tchol)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在试验第42天时,中草药组兔血清中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和回肠黏膜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含量显著升高(P<0.05);肠道中消化酶(α-淀粉酶、糜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空肠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降低(P<0.05),十二指肠和空肠中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空肠绒毛长度(V)显著增长(P<0.05),隐窝深度(C)显著降低(P<0.05),绒毛长度与隐窝深度比值(V/C)极显著升高(P<0.01);十二指肠中闭锁蛋白(Occludin)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回肠中膜周蛋白(ZO-1)和Occludin mRNA相对表达量也显著上调(P<0.05);盲肠内容物细菌16S rRNA基因的菌群丰富度指数(Chaol)丰度值显著升高(P<0.05);盲肠在属水平分类上的主要优势菌群为梭菌属(Clostridiales)和阿克曼菌属(Akkermansia)等.结果表明,兔日粮中添加中草药饲料添加剂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维持肠道黏膜形态的完整,提高肠道消化酶活性,改善肠道菌群.
关键词: 复方中草药 兔 生长性能 消化酶 肠道发育 肠道微生物


杨梅肉葱病发生与营养元素关联分析
《浙江农业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肉葱病是杨梅果实上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生理性病害,对成熟期产量及果实品质影响较大,其发病机理尚未见报道。该研究以15年树龄东魁杨梅为试材,选取2个试验点进行取样调查,系统分析杨梅肉葱病不同发病等级果实、叶片中营养元素含量变化规律。随着肉葱病发病等级的增加(0~3级),果实中氮、钾、镁、铁和叶片中钙、铁、硼含量逐渐增加,果实中氮、钾含量增加较为显著,在发病最为严重的3级时,其含量分别达到15.6、19.2 g·kg-1;叶片中钙、铁含量增加较为显著,在发病等级3中分别达到8 825.0、181.4 mg·kg-1,而叶片中磷含量随着发病等级增加,呈逐渐降低趋势,在3级时含量为0.31 g·kg-1。果肉中丙二醛含量在发病等级0时最高达到124.2μg·g-1,脯氨酸含量随着发病等级增加呈逐步增加趋势并且差异显著,在3级时含量达到119.1μg·g-1。综上,该研究通过划分东魁杨梅肉葱病发病等级,分析对应果实、叶片中营养元素含量差异,初步探索其发病机理。


近10年衢州市水稻白叶枯病发生动态与防控对策
《中国植保导刊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水稻白叶枯病是我国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为有效防控该病、保障水稻生产安全,总结了浙江省衢州市2011-2022年水稻白叶枯发生情况,发现该病从以单季晚稻发生为主到多种类型田发生,从单区域发生转向多地区发生,染病品种的数量也在增加,基于发病特点探讨防控对策,提出以监测预警、使用抗病品种为基础,控制菌源为前提,秧田预防为重点,规范肥水管理,抓紧在病害初发期施药保护。


复合乳化剂替代部分米糠油对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器官指数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中国饲料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复合乳化剂替代部分米糠油对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器官指数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108只1日龄AA肉鸡,随机分成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肉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A组饲喂降能饲粮(基础饲粮代谢能降低0.23 MJ/kg)+复合乳化剂150 g/t,试验B组饲喂降能饲粮(基础饲粮代谢能降低0.43 MJ/kg)+复合乳化剂150 g/t.试验周期为42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B组肉鸡1~21 d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提高比例为14.00%.在饲粮代谢能降低的情况下,添加复合乳化剂后肉鸡其他各阶段生长性能、肉鸡屠宰率、腹脂率、肝脏指数、脾脏指数和血清生化指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2)在饲粮代谢能降低0.23 MJ/kg和0.43 MJ/kg的情况下,试验A组和试验B组每只肉鸡净利润分别提高0.89元和0.11元,投入产出比分别为1∶14.83和1∶1.57.综上所述,在肉鸡饲粮代谢能降低的情况下,添加复合乳化剂能够弥补饲粮代谢能的降低,改善肉鸡前期生长性能,提高肉鸡经济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