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117条记录
水稻与稻瘟病菌不同小种互作的基因差异表达谱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水稻接种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48 h后亲和互作与非亲和互作反应的基因表达谱,探索水稻对不同稻瘟病菌抗性差异的分子机理。【方法】运用Affymetrix表达谱芯片分析差异表达mRNA;通过分子注释系统平台(MAS 3.0)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了基因注释及GO分析;应用实时定量PCR对部分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验证。【结果】在49 824个转录本中共检测到大约24 000个转录本,Fold change大于2.5的基因共1 028个,其中非亲和互作上调基因460个,下调基因568个。所验证的4个基因的荧光定量PCR结果与芯片结果基本一致。经GO分析差异基因对应蛋白的功能主要涉及信号转导、酶的调节、转录及分子转运等。【结论】水稻与稻瘟病菌非亲和与亲和互作的基因表达谱存在较大差异,基因芯片筛选到的差异表达基因通过GO注释明确了差异基因的分子功能及信号通路,有利于进一步了解植物抗病机制,并可能为稻瘟病防治措施提供新的途径。

关键词: 稻瘟病 基因表达谱 基因芯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吉林省西部玉米田施用控释肥效果的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对吉林省西部玉米田施用控释肥与其他类型肥料的施用效果进行比较,为控释肥在玉米田的施用效果研究提供依据。[方法]设3个处理,在玉米不同生长时期对部分指标进行调查。[结果]48%长效可控释肥播种前一次性深施,施用量为720 kg/hm2时,与当地常用肥料相比可增产6.76%,而且对玉米出苗、根系发育及植株茎粗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结论]48%长效可控释肥能提高出苗率,促进根系发育;在玉米收获期,48%长效可控释肥对玉米株高、地上的生物量、穗行数的影响与普通肥料差异不大,但它能提高玉米植株生物转化率。48%长效可控释肥的肥效利用率比普通复合肥料高。

关键词: 玉米 可控缓释肥 肥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CAPN1基因4685位点与肉质嫩度相关性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索延边黄牛与草原红牛钙蛋白酶I(CAPN1)基因4685位点对肉质嫩度的影响。[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对草原红牛、延边黄牛CAPN1基因第14内含子区4685位点进行基因多态性与肉质嫩度进行分析,验证该位点在吉林省地方品种牛中的作用。[结果]该位点与肉质嫩度相关检测指标(蒸煮损失、肌纤维直径、剪切力、滴水损失等)密切相关,均表现为T等位基因的存在能够显著提高个体的嫩度水平,但该位点与pH无关。4685位点与屠宰性状(净肉重、胴体重、净肉率等)无关,仅与眼肌面积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论]延边黄牛与草原红牛CAPN1基因4685位点与肉质嫩度存在密切相关。

关键词: 延边黄牛 草原红牛 CAPN1基因 嫩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8.7%嘧菌酯·丙环唑悬乳剂对春玉米大斑病防治

农药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药剂18.7%嘧菌酯·丙环唑SE对玉米大斑病防治效果,探索最佳使用剂量、施药时间和使用方法;评价其对供试作物的安全性。[方法]参照田间药效试验准则进行,采用茎叶喷雾、定期调查的方法。[结果]18.7%嘧菌酯·丙环唑SE在使用剂量75.0~210.0 g a.i./hm2时,对玉米大斑病防治效果达90%以上。对玉米植株生长发育等有促进作用,但与空白对照比较,差异不显著。[结论]18.7%嘧菌酯·丙环唑SE在玉米7叶期喷施或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喷施亦可。使用剂量为18.7%嘧菌酯·丙环唑SE 150 g a.i./hm2。

关键词: 嘧菌酯 丙环唑 玉米大斑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激素、根瘤菌对紫花苜蓿扦插效果研究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保证紫花苜蓿扦插具有较高的成功率,试验采用土壤处理、根瘤菌接种、植物激素处理,研究这几个因素对紫花苜蓿扦插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处理能够显著影响紫花苜蓿扦插苗的成活率和生长,经过长时间阳光下消毒(温室内光照消毒30 d)的土壤紫花苜蓿扦插苗的成活率显著提高(P<0.05),高温长时间灭菌(150℃,10 h)的土壤则不利于扦插苗的生长;6-苄氨基嘌呤(6-BA)、2,4-二氯苯氧乙酸(2,4D)处理对紫花苜蓿扦插苗的生长有抑制作用;萘乙酸(NAA)和根瘤菌对紫花苜蓿扦插苗的影响相似,都能够提高紫花苜蓿扦插苗的成活率,提高扦插苗的长势和叶片数量。说明根瘤菌在侵染紫花苜蓿的时候产生了NAA或类似于NAA功能的促生长物质,从而促进插条生长。

关键词: 紫花苜蓿 扦插 土壤消毒 根瘤菌 植物激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吸水链霉菌公主岭变种769原生质体制备条件初探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获得较高的不吸水链霉菌公主岭变种769(简称链霉菌769)原生质体产率,采用酶解法制备原生质体,通过单因素试验法探索链霉菌769原生质体制备的最佳条件,包括溶菌酶浓度、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和渗透压稳定剂。试验结果表明,链霉菌769孢子在溶菌酶浓度为3.5mg/mL,酶解温度为36℃,酶解时间3h,以P缓冲液为渗透压稳定剂的条件下原生质体形成效果最好,原生质体再生率达到62.5%。链霉菌769原生质体的获得为以原生质体为基础的基因转移系统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不吸水链霉菌公主岭变种769 原生质体 制备条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响应面法优化脂肪酶水解葵花油工艺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响应面试验设计,在无溶剂体系中,对脂肪酶水解葵花油的生产工艺进行优化,以水解温度、pH、酶添加量为试验因子,以水解率为响应值,建立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最佳水解工艺条件为:水解温度42℃,pH=9.8,酶添加量0.014 mg/g.水解率的模型的预测值为79.53%,实际得到的水解率为80.91%.所得回归模型拟合情况良好,达到设计要求.

关键词: 葵花油 脂肪酶 水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多时相HJ-CCD遥感影像监测玉米粘虫灾情空间分布

农业工程学报 201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索运用遥感技术监测玉米粘虫灾情的方法,该文通过分析粘虫发生前期、中期和后期的多时相环境减灾卫星CCD影像和野外定位观测的叶片生物量数据,计算并比较了多种植被指数与叶片生物量的相关关系,最终构建了基于重归一化植被指数(re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RDVI)多时相的叶片生物量定量模型,并采用野外另一组样本对监测结果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玉米叶片生物量遥感监测模型的决定系数为0.7376,均方根误差为43.26g/m2。根据叶片生物量与粘虫灾害严重度的关系,进行玉米粘虫灾情严重度及空间分布监测,结果与当地农业部门实际调查结果基本一致。因此,运用多时相HJ-CCD遥感影像可以实现玉米粘虫灾情程度及空间分布的有效监测,为农业部门客观评价玉米粘虫灾害损失提供了方法支持。

关键词: 遥感 监测 虫害 环境减灾卫星 玉米 粘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不同施肥对黑土团聚体及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土壤通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研究了32年不同施肥对黑土团聚体组成、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腐殖酸、微生物量碳(microbialbiomass carbon,MBC)及颗粒有机碳(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POC)的影响.结果表明:化肥区与CK团聚体以10~50μm粒级为主,有机肥化肥混施与休闲以50~250μm粒级为主,表明有机肥化肥混施促进大团聚体的生成,有利于良好土壤结构的形成.在不同施肥条件下,"特征微团聚体比例"也存在差异,表明有机肥化肥混施使黑土保供水肥性能提高.化肥,尤其N肥单施使MBC、POC含量降低.有机肥化肥混施区SOC、MBC、POC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区.与化肥单施相比,有机肥化肥混施明显提高了黑土腐殖酸、HA、FA、HS含量,也提高了腐殖质活性.不同类型化肥处理HA/FA差异较大,N肥的施加降低了腐殖酸含量,却能提高腐殖质活性.

关键词: 长期施肥 黑土 特征微团聚体比例 有机碳组分 腐殖质组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石油污染土壤中胡敏酸的结构表征:热分析和软X射线近边吸收谱

土壤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一口开采约20年的废弃油井,在距离井口0.5、1.5、3.5、5.5和7.5 m处进行采样,采用差热-热重分析(DTA-TGA)和同步辐射软X射线近边吸收谱(C-1s NEXAFS)方法,研究了长期不同程度石油污染土壤中胡敏酸(HA)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随着与油井口距离的减小,HA的中温和高温放热峰的反应热及热失重增加,高温放热峰/中温放热峰比值增大;软X射线近边吸收谱显示,HA的芳香碳和羧基碳含量增加,脂族碳含量以及脂族碳/芳香碳比值下降。上述结果说明,随石油含量增加,HA的脂族性降低而芳香性增强。C-1s NEXAFS用于HA的结构表征是可行的,能够揭示出不同程度石油污染土壤中HA结构特征的变化规律。

关键词: 石油污染土壤 胡敏酸 差热分析 热重分析 软X射线近边吸收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