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花生种子芽期耐低温相关基因克隆
《核农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GeneFishing技术获得耐低温花生品种花育44号种子在常温与低温诱导下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ACP20和ACP2。BLAST比对后发现ACP20基因与花生油质蛋白基因同源性达99%,ACP2基因与花生nifU-like(铁硫簇蛋白)蛋白mRNA同源性达99%,说明油质蛋白和nifU-like蛋白可能与花生对低温逆境胁迫的抗性有关。通过RACE技术从该品系获得相关基因的完整编码区,对其进行生物学功能预测,为探讨花生耐低温分子机制乃至培育耐低温花生新品种奠定了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种接骨木果实挥发性组分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结合气相—质谱法(GC-MS)研究了3种接骨木果实的挥发性组分。结果表明:分析出的组分中接骨木含8种,朝鲜接骨木和东北接骨木各含11种,主要成分有酮类、萜烯类、醇类、酯类、烷烃类和脂肪酸类化合物,这些物质决定了3种接骨木果实的食、药用价值以及风味特征。
关键词: 接骨木 果实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 挥发性组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链霉菌769与百日草黑斑病病菌诱导百日草几丁质酶基因的表达差异
《中国植保导刊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以百日草为试验材料,利用同源基因克隆法克隆到百日草几丁质酶基因片段和actin基因片段,分别用链霉菌769发酵液和百日草黑斑病病菌悬浮液处理百日草植株,通过半定量RT-PCR检测了不同处理的几丁质酶基因表达量的差异。结果表明,链霉菌769发酵液和百日草黑斑病病菌悬浮液均能诱导百日草几丁质酶基因的表达,其最大表达量分别在接种后24 h和6 h。百日草黑斑病病菌优先诱导植株体内几丁质酶的表达,而链霉菌769的诱导滞后。当用病原菌处理36 h后喷施链霉菌769发酵液,链霉菌769对几丁质酶基因的诱导表达高峰出现在喷施后的36 h,比单独喷施的诱导表达推迟了12 h,暗示了生防菌链霉菌769可以诱导植物的系统诱导抗性,且和百日草黑斑病病菌引发了不同的信号转导通路,以减轻由病原菌侵染引发的植物病害。
关键词: 链霉菌769 百日草黑斑病病菌 几丁质酶基因 诱导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吉林省高油大豆新品种吉育501的选育与栽培特性
《作物杂志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吉育501为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在2002年以吉育58为母本、以公交2152为父本,通过人工去雄授粉的方法获得杂交后代材料,再进行系谱法育种,并在2011年通过吉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原品系代号公交DY2007-1。该品种在吉林省2009年和2010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 073.1kg/hm2,比对照吉育72增产10.3%;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227.6kg/hm2,比对照吉育72增产5.2%,表现出高油(脂肪含量23.43%)、高产、优质及适应性强等特点,适宜在吉林省中晚熟地区及生态条件相似的地区推广种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线粒体ISSR与SCAR标记鉴定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
《大豆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提取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同型保持系的线粒体基因组DNA,用100条ISSR引物进行筛选,发现引物ISSR829的扩增片段在不育系和保持系间存在差异。对差异片段进行测序发现,该序列仅存在于保持系线粒体基因组中,且位于基因Atp6上游2 000 bp处,推断其可能与不育有关。利用测序获得片段设计引物,用目前已育成的5个大豆杂交种的不育系母本和同型保持系的基因组DNA为模版,进行PCR扩增,发现不育系母本未出现特异片段,而对应保持系出现目的片段,表明该特异片段转化为SCAR标记,可用于不育系的筛选和不育系种子纯度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pH值土壤浸提液对苜蓿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旨在研究不同品种紫花苜蓿对不同pH值土壤浸提液的适应性,为筛选和选育耐酸碱的紫花苜蓿品种提供理论基础。在10个不同pH值土壤浸提液处理下,研究了对不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L.)品种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低pH值或高pH值浸提液处理下,各品种紫花苜蓿种子发芽受到显著抑制;pH值为6.17、8.76、9.20时,虽抑制苜蓿种子发芽,但能够促进已发芽苜蓿种子的生长;发芽率、幼根长度与幼苗高度的比适宜用作鉴定苜蓿耐酸碱性的指标;pH值在5.81~8.44时,各苜蓿品种的平均发芽率都在60%以上,能够正常生长;根据回归方程得,苜蓿生长的临界pH为5.06和9.17,极限pH为2.71和10.26。耐酸碱性强的苜蓿品种有‘中苜1号’、‘公农2号’和‘霍普兰德’。
中国东北部野生杏资源ISSR遗传多样性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黑龙江省林口、东宁、兴凯湖和吉林通榆4个野生杏集中分布区的176份资源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兴凯湖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最丰富,其次为通榆居群、东宁居群、林口居群,总体的遗传多样性为0.246 8,居群内的遗传变异为82.8%,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部。居群间基因流为2.406 3;亲缘关系聚类结果表明:通榆居群与东宁居群的亲缘关系较近,与林口居群最远。不同居群的野生杏存在一定程度基因交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灌浆期风灾倒伏对玉米籽粒灌浆特性及品质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评估风灾倒伏造成的玉米产量损失,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对灌浆期风灾倒伏后捆扶处理、未倒伏以及倒伏上层和倒伏下层玉米籽粒建成和品质形成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倒伏后第6 d玉米倒伏覆盖下层植株籽粒灌浆速率和籽粒含水率分别是对照处理(未倒伏)的26.9%和136.0%,倒伏使籽粒灌浆速率显著降低,后期籽粒脱水速度减慢。在产量上,倒伏后捆扶、倒伏上层、倒伏下层单株产量分别比对照减产11.75%、10.51%和29.88%,倒伏对下层被覆盖玉米植株影响较大,倒伏减产原因主要是由于穗粒数的减少,其次灌浆速率降低造成百粒重下降。田间45个定位点,倒伏最高减产29.68%,平均减产14.75%,进一步验证了灌浆期风灾倒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较大。相关分析表明,籽粒建成过程中籽粒干重与淀粉、脂肪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18~0.861和0.580~0.797(P<0.01),与蛋白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风灾倒伏对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影响较大,而对淀粉含量影响较小。在倒伏后及时进行捆扶处理对降低玉米产量与品质损失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链霉菌769诱导对百日草抗病性的影响
《中国植保导刊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以百日草为试验材料,测定了在链霉菌769诱导下百日草生长势的变化及植株体内与抗病相关酶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在喷施104cfu/mL链霉菌769的影响下,百日草株高、节间长和花梗长与对照相比显著缩短,而节数却显著增加,这种变化使百日草植株趋向于矮化和多分枝。同时,链霉菌769亦可诱导与抗病相关酶的活性变化。其中SOD、PAL的活性与对照相比持续增强,CAT的活性与对照相比持续下降。试验表明,链霉菌769可激发植株早期防御反应,增强其对植物病害的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大豆品种的生理特征和产量性状研究
《大豆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9~2010年,以普通大豆品种九农21为对照,比较了其与高产品种长农13和吉育88的生长动态、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并对形态指标和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高产品种的叶面积指数、地上部生物量、根系指标(根系活力、伤流量、根系体积和干重)、产量以及株高、单株荚重、单株粒重和百粒重等主要农艺性状均高于对照品种,但主茎节数和分枝数低于对照;通过典型相关分析发现,单株粒重与R5期根系体积呈显著正相关,而与R6期叶面积指数呈显著负相关,表明合理调控鼓粒期的群体结构,有助于增产。
关键词: 高产大豆 叶面积指数 根系活力 根系伤流 农艺性状 典型相关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