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7889条记录
龙眼中性转化酶基因(DlNI)的克隆及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中性转化酶是果实蔗糖代谢关键酶之一,克隆中性转化酶基因对于揭示龙眼果实糖代谢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以‘石硖’龙眼试材,采用RT-PCR结合RACE技术成功克隆了3个龙眼中性转化酶基因全长cDNA序列。【结果】3个龙眼中性转化酶基因全长cDNA序列分别命名为DlNI-1、DlNI-2和DlNI-3,NCBI登录号为KP769773、KP769774和KP769775,其中DlNI-1全长2090 bp,编码589个氨基酸,比对结果发现与木薯(82%)的中性转化酶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最高;DlNI-2全长2558 bp,编码709个氨基酸,比对结果发现与克莱门柚(80%)的中性转化酶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最高;DlNI-3全长2444 bp,编码805个氨基酸,比对结果发现与克莱门柚(80%)的中性转化酶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最高。3个龙眼中性转化酶基因的氨基酸序列都具有中性转化酶的12个高度保守的结构域,并且都具有2个催化残基,推测其蛋白都属于α类,且都定位于细胞器中。3个基因在不同组织中表达量具有较大差异,其中DlNI-1和DlNI-2在叶片中都具有较高的表达量,而DlNI-3在果皮组织中具有最高的表达量。【结论】成功克隆了3个龙眼中性转化酶基因,为后期深入研究中性转化酶基因结构和功能奠定基础。

关键词: 龙眼 中性转化酶 基因克隆 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施氮水平对南方甜玉米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明南方鲜食玉米区高产条件下施氮量对甜玉米产量、氮素利用及其转运规律的影响。【方法】于2015年和2016年,选用国审甜玉米品种粤甜16为供试材料,设置N(0、100、150、200、250、300、450 kg/hm~2)7个施氮量处理进行连续2年的大田试验。在拔节期(8片展开叶)、大喇叭口期(12片展开叶)、雄穗开花期和乳熟收获期测定甜玉米植株及各器官干重、氮养分含量,研究分次施肥条件下,不同施氮量对甜玉米乳熟收获期植株体内的氮养分吸收积累与分配比例、氮收获指数和效率,以及对不同生育时期植株、叶片、茎鞘氮素积累的影响。【结果】在2个生长季,施氮量均显著影响甜玉米鲜穗产量、植株总氮素积累量、氮素收获指数、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随着施氮量(0~450 kg/hm~2)的增加,鲜穗产量、植株氮素总积累量呈现先增加后保持上下小幅波动的趋势;氮肥农学效率先增加后下降;氮肥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持续下降。在施氮量为N 250 kg/hm~2时,粤甜16的鲜穗产量、植株氮素总积累量达到或接近最高,两年平均值分别为17544 kg/hm~2和145.6 kg/hm~2;而氮肥农学效率达到最高值,两年平均值为48.4 kg/kg;氮素利用率和偏生产力两年平均值分别为28.5%、70.2 kg/kg,处于中间水平;鲜穗产量、植株氮素总积累量和氮肥农学效率均达到最大。施N 250 kg/hm~2提高了茎鞘、叶片的氮素转运量和花后氮素同化量,氮素茎鞘转运、叶片转运和氮素花后同化对鲜穗的贡献率两年平均值分别为48.8%、10.2%、41.0%。甜玉米整株氮素积累随生育进程持续增加,乳熟期最高,日均最高积累速率在8展叶至12展叶期;叶片和茎鞘的氮素积累进程呈单峰曲线,在雄穗开花期达到峰值,日均最快积累速率分别在8展叶至12展叶、12展叶至雄穗开花期。施氮能提高各器官在各生育时期的氮素积累量和积累速率,但不改变氮素积累变化趋势。【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采用多次施肥,施N 250 kg/hm~2可提高氮肥农学效率,有效调控开花前氮素转运及花后吸收同化,促进鲜穗氮素积累,实现甜玉米高产高效。

关键词: 甜玉米 氮肥水平 产量 氮素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热应激对猪肠道健康、免疫系统和肉品质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实际生产中,热应激导致猪生长性能降低、免疫力减弱以及肉品质下降,给养猪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研究热应激对猪肠道健康、免疫系统和肉品质的影响规律对指导实际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热应激对猪肠道健康、免疫系统和肉品质的影响及分子机制进行综述,并对改善热应激的可行性措施进行总结,为缓解养猪业中热应激带来的猪生长性能和肉品质下降等问题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

关键词: 热应激 肠道健康 免疫系统 肉品质 分子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测定蔬菜水果中氟虫腈及其代谢物残留

农药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了建立蔬菜水果中氟虫腈及其代谢产物氟甲腈(MB46513)、氟虫腈砜(MB46136)、氟虫腈硫醚(MB45950)残留测定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方法。[方法]样品采用乙腈提取、经NH2-SPE柱净化后,以气相色谱-质谱EI离子源,SIM模式检测。[结果]在0.010~5.0 mg/L范围内,供试的氟虫腈及其代谢物的质量浓度与其相应的峰面积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93,在0.050、0.10、0.50 mg/kg 3个添加水平下,氟虫腈及其代谢物的平均回收率为91.8%~109.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9%~8.5%。氟虫腈及其代谢物在蔬菜水果中的定量限(LOQ)为0.5~7.0μg/kg。[结论]该方法准确、灵敏、简单,适用于同时测定蔬菜水果中氟虫腈及其代谢物的残留量。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蔬菜 水果 氟虫腈 代谢物 残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累积光密度法研究山药淀粉的糖/水热糊化机制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数字图像分析方法——累积光密度(IOD)法,结合晶变响应峰模型(MRDCC)研究了山药淀粉的糊化特性,并应用X射线衍射法讨论淀粉的结晶结构,同时考察不同浓度/种类小分子糖对淀粉糊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山药淀粉呈现C型结构,MRDCC显示双峰,分别对应B型和A型同质晶体的糊化;不同浓度蔗糖以及不同种类单糖、二糖、三糖和四糖对山药淀粉糊化过程的影响不同;糖类的糊化抑制作用与其动态水合数有很好的相关性,糖分子的赤道羟基个数越大,对淀粉的糊化抑制作用越强;除此之外,糖与水分子的结合能力还与糖分子的大小以及它们的三维结构有关.四糖的理想模型为通过氢键形成螺旋结构,削弱其水合能力,因此线性结构的棉籽糖比水苏糖的糊化抑制作用更强.

关键词: 山药淀粉 糊化 数字图像分析 累积光密度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肥一体化对山地栽培菠萝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灌溉排水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山地条件下,研究了水肥一体化栽培对‘神湾’菠萝植株生长,果实大小及理化品质、香气物质组成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水肥一体化栽培的‘神湾’菠萝自然抽蕾时的青叶数、叶长、叶宽以及株高明显高于对照。水肥一体化栽培后,‘神湾’菠萝果实的果长、果径、单果鲜质量、折算单产显著增加;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蔗糖、可滴定酸质量分数显著提高,全糖及VC质量分数变化不明显,还原糖质量分数降低;果实中酯类香气物质总质量分数略微提高,烯类香气物质组分数减少、总质量分数略微降低。

关键词: 水肥一体化 菠萝 山地栽培 生长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EGCG防治糖尿病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是绿茶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癌、抑制肥胖、缓解代谢综合征等功效。本文总结EGCG预防和缓解糖尿病的相关研究,从降血糖功效、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糖尿病常见并发症等方面综合分析和阐述EGCG的作用机制,以期为绿茶缓解代谢综合征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 EGCG 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分泌 绿茶 信号通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药助剂对无人机施用甲维盐微乳剂的雾滴特性及蓟马防效的影响

环境昆虫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我国在使用农药防控农作物病虫害上,无人机施药技术仍处于初级阶段,农药有效利用率低,飘失严重,防治效果较差。本研究通过添加助剂来增加药液到达靶标作物上的雾滴密度和药液沉积量,提高利用2.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进行无人机喷雾对蓟马的防效。研究结果表明,添加助剂后,药液冠表层雾滴密度从84.3个/cm~2增加到了130.8个/cm~2,沉积量从0.4μL/cm~2提高到1.7μL/cm~2;内冠层雾滴密度从52.5个/cm~2增加到99.1个/cm~2,沉积量从0.1μL/cm~2提高到0.8μL/cm~2;药后5 d对蓟马的校正防效由31.18%提高到91.67%,试验结果表明,合理地添加助剂有利于提高无人机喷雾雾滴密度和沉积量,显著提高了农药对蓟马的防效。

关键词: 雾滴密度 沉积量 农药助剂 无人机喷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控释尿素与常规尿素配施比例对甜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在不同施氮水平下,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不同组配比例施用对甜玉米生长、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为控释尿素在甜玉米生产上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2015年在广东省博罗县和惠阳县以当地主栽品种华珍和粤甜9号开展田间试验。试验共设7个处理:不施氮(CK);施尿素N 360 kg/hm~2(U1);减施尿素30%(252 kg/hm~2,U2);40%控释尿素,减氮30%(252 kg/hm~2,40%CRU1);40%控释尿素,减氮50%(180 kg/hm~2,40%CRU2);60%控释尿素,减氮30%(252 kg/hm~2,60%CRU1);60%控释尿素,减氮50%(N 180 kg/hm~2,60%CRU2)。乳熟期采集甜玉米植株样品进行养分分析,每小区单独采收后记录产量和产量构成要素。【结果】施氮显著提高甜玉米鲜苞产量(P<0.05)。且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甜玉米鲜苞产量逐渐提高。U1处理的鲜苞产量最高,其次是60%CRU1处理,40%CRU2处理的鲜苞产量显著降低。60%CRU1处理的甜玉米鲜苞产量与U1基本持平。在等氮条件下,甜玉米鲜苞产量表现为60%CRU>40%CRU>U,两地结果一致。施氮主要提高甜玉米穗长、穗粗和行粒数,显著提高甜玉米物质累积量和氮素吸收累积量(P<0.05),秸秆和籽粒的平均增幅分别为55.1%和24.2%,95.0%和43.4%,秸秆增幅更大。甜玉米物质累积量和氮素吸收累积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在等氮条件下,甜玉米物质累积量和氮素吸收累积量均表现为60%CRU>40%CRU>U,以60%CRU处理的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吸收利用率最高,其次是40%CRU处理,U处理最低。不同施肥处理对氮肥生理利用率和氮收获指数没有影响。不同施肥处理对甜玉米维生素C和可溶糖含量没有影响。【结论】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处理的甜玉米产量、物质累积量和氮素吸收累积量均优于常规施肥处理,且随着控释尿素配施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在甜玉米生产中,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可显著提高氮肥利用效率,是甜玉米化肥减施增效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甜玉米 控释尿素 氮肥利用率 掺混比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引发提高水稻劣变种子发芽率的蛋白质组学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引发处理是目前简便有效的提升种子发芽率和整齐度的方法,但引发提高水稻劣变种子发芽能力的机理并不清楚。利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分析清水引发和藤茶提取物二氢杨梅素引发2种处理方法与对照的差异蛋白,初步揭示引发提升种子发芽能力的机制。分析双向电泳图谱差异获得2倍以上显著差异蛋白点79个,通过MALDI TOF/TOF MS质谱分析鉴定出74个蛋白,其中2种引发处理与未引发对照相比同步上调或下调的共有蛋白,即引发相关蛋白有57个。分析引发相关蛋白可知,绝大多数的逆境防御蛋白类、能量相关蛋白类以及蛋白质合成和目标类蛋白丰度在引发处理中显著增加,推测引发提高种子发芽率的原因与逆境记忆、能量代谢活动和蛋白质合成能力增强等密切相关。

关键词: 水稻 种子 引发 发芽 蛋白质组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