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336条记录
基于重组外膜蛋白的猪流产嗜性衣原体病抗体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检测流产嗜性衣原体(C.abortus)抗体的快速检测方法,本研究以纯化的重组表达C.abortus主要外膜蛋白(MOMP)为包被抗原,采用方阵法确定包被抗原和待检血清的最佳工作浓度,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C.abortus抗体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该方法与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猪瘟病毒、猪伪狂犬病毒、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阳性血清均无交叉反应;该方法检测稀释800倍的C.abortus阳性血清仍呈阳性;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0%。采用所建立的ELISA方法与间接血凝(IHA)方法分别对62份临床血清样品进行检测,阳性率分别为83.87%(52/62)和70.97%(44/62),符合率为87.09%(54/62)。由此表明,本实验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适于C.abortus流行病学调查。

关键词: 猪流产嗜性衣原体 主要外膜蛋白 ELISA 抗体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ISSR分子标记技术在家蚕遗传研究上的应用进展

湖北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概括了ISSR分子标记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综述了其在家蚕相关领域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在家蚕遗传研究上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家蚕 ISSR 遗传研究 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板栗花芽性别调控研究进展

果树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板栗雌雄同株异花,具有纯雄花序和混合花序,其中混合花序可分化形成雄花序和雌花。在实际生产中雌雄花比例失衡,雄花过多,雌花太少,严重制约了板栗的产量。自上世纪70年代起,板栗花芽分化的形态学和生理学研究蓬勃发展,发现板栗混合花芽具有可塑性,生长调节物质及树体营养水平对其花芽性别分化具有重要影响,通过激素调控、合理整形修剪、增施磷钾肥和花期喷硼肥可促进板栗增雌增产。最近板栗花芽分化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也陆续开展,但与其他植物的花芽分化研究相比,进展缓慢,存在较大差距。我们综述了板栗花芽性别分化调控研究进程,分析了研究存在的不足和困难,并展望了未来研究的方向,旨在对板栗雌雄花芽分化调控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板栗 花芽分化 性别调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美规模化家禽养殖场废弃物处理方法对比

湖北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佐治亚州为美国肉鸡养殖规模最大的州,其养殖场废弃物处理方法代表了美国一般家禽养殖场废弃物处理方法。在考察了佐治亚州家禽养殖场废弃物处理方法后,将考察结果与中国同行做一个对比。结果表明,美国的养殖环境更好,在病死家禽处理、有机肥施用等方面值得中国学习,但在快速堆肥技术方面不如中国。美国家禽养殖场废弃物处理更侧重于无害化,而中国更重视资源化。

关键词: 家禽垃圾 病死家禽 堆肥 有机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5个晚熟脐橙品种在湖北秭归栽培试验

中国果树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2010年在湖北秭归高接伦晚、夏金、秋金、鲍威尔、班菲尔5个晚熟脐橙品种,结果表明:伦晚、班菲尔综合表现最好,生长势强,汁多化渣,风味较好,果肉无枯水粒化现象,果实可挂树至3月下旬,产量高;其次为鲍威尔和秋金,可以在三峡库区低海拔适当发展;夏金果实降酸快,但糖含量高,成熟期较其他品种早,可以作为中晚熟品种适当发展。在秭归县郭家坝镇伦晚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风味好,甜酸适宜,可大面积发展。

关键词: 秭归 脐橙 晚熟 伦晚 夏金 秋金 鲍威尔 班菲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湖北省山区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及比较优势分析

湖北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在对湖北省山区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调研数据,采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对湖北省43个山区县市的10种主要特色农产品进行比较优势分析,得出主要特色农产品在不同区域的比较优势差异。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促进湖北省山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山区县市 特色农业 农产品 比较优势 湖北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鉴定靶向作用猪CD163基因的miRNA

湖北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进一步筛选获得抑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增殖的候选mi RNA,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防治及猪的抗病育种提供新策略,通过3′RACE(Rapid-amplification of c DNA ends)测序获得了猪CD163基因3′UTR的完整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其具有mi R-181c、mi R-181d、mi R-23b、mi R-4262等mi RNA的作用靶点。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发现,与阴性对照组相比,mi R-181c、mi R-181d、mi R-23b和mi R-4262均可极显著(P<0.01)抑制荧光素酶的相对活性,其中mi R-181d抑制效果最佳。

关键词: 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 miRNA CD163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品种郑麦9023主茎叶片发育的积温需求

湖北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播期和密度两因素试验,对小麦主栽品种郑麦9023不同播期和密度条件下的叶片发育进程进行了比较,对小麦主茎叶龄指数与有效积温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对影响叶热间距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播期对郑麦9023叶片发育进程影响极显著,密度对郑麦9023前期叶龄指数无显著影响,但在中后期对叶龄指数有显著的影响,播期和密度之间无显著互作。不同播期前期主茎叶龄指数与有效积温呈明显的线性关系,R2为0.991 9~0.996 3,均高于0.990 0,直线斜率为0.009 3~0.010 9。在2月23日后,不同播期的郑麦9023叶龄指数增速明显放缓,显著偏离原来的直线。所有处理郑麦9023叶热间距的平均值为99.5℃/叶,叶热间距随播期推迟而降低,随密度增加而增加,但相对于播期而言,密度对叶热间距的影响相对较小。播种后的平均气温、冬季田间总分蘖数AUNTC与叶热间距均呈显著正相关。早播小麦经历的前期高温可能是造成其叶热间距较大的原因;茎蘖数过多引起的光合效率下降,分蘖与主茎的养分竞争可能是引起主茎叶热间距增加的因素。基因型对秋播春性小麦叶热间距的影响有待下一步研究。

关键词: 秋播春性小麦 叶片发育 叶龄指数 积温 叶热间距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粳稻品种南粳45营养特性与施肥效应

湖北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大田小区试验,对粳稻(Oryza sativa L.)品种南粳45进行了营养特性与施肥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氮、磷、钾配合施用对南粳45的增产有明显作用,氮的效应对产量的影响最大,磷和钾的肥效基本相当,也是不可或缺的。南粳45移栽后植株全氮、全钾含量先升高后下降,全氮含量在始蘖期、全钾含量在分蘖盛期有最高值;全磷含量在分蘖盛期有最高值,之后逐步下降。综合各方面因素,南粳45在该区域N、P2O5、K2O推荐施用量分别为275、115、210 kg/hm2。

关键词: 南粳45 营养特性 施肥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非洲水稻种质资源SSR指纹图谱的构建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利用均匀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36对SSR引物,以57份来自非洲和5份国内生产上的骨干品种为试验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和SSR指纹图谱的构建。结果表明:36对引物在供试材料中都具有多态性片段,共检测到192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位点5.3个等位基因;每个标记的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181~0.823,平均值为0.570,从中筛选出在供试材料中多态性好、扩增稳定、杂带少且PIC比较高的18个引物为核心标记构建指纹图谱。采用非加权类平均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62个品种在相似系数0.66处分为籼、粳两亚种类群;聚类树形图也能比较好地划分品种的地理来源。以等位位点的纯合性为指标,54个品种具有稳定的遗传基础。研究结果有助于优异水稻资源的创新利用,辅助杂交育种中的亲本选配,扩大栽培稻遗传基础进而提高产量、改良品质和抗性。

关键词: 种质资源 指纹图谱 遗传多样性分析 非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