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杂交晚籼新组合两优0328高产制种技术
《杂交水稻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两优0328是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武汉大学选育的不育系1103S与恢复系Q28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晚籼新组合,2014年6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鄂审稻2014010)。介绍了该组合双亲的特征特性及安全高产制种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桑树间作大豆对桑园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蚕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稀释平板法与Biolog-Eco技术对桑树单作、桑树-大豆间作的桑园土壤微生物数量、种群结构以及微生物碳代谢多样性进行研究,为桑树合理间作其它作物改良桑园土壤提供理论依据。桑树间作大豆的桑园,桑树根际(IMR)土壤中的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可培养细菌种群结构、微生物碳代谢活性的平均单孔颜色变化率(AWCD)及多样性指数(H)均显著高于单作桑园,而真菌数量低于单作桑园。争论贪噬菌(Variovorax paradoxus)和沙福芽孢杆菌(Bacillus safensis)是间作桑园的桑树根际土壤中特有的优势菌属。土壤微生物对不同碳源的利用及主成分分析表明,糖类、氨基酸、聚合物和混合物是间作桑园桑树根际土壤微生物利用的主要碳源类型,利用强度均显著高于单作桑园的桑树根际土壤微生物。间作桑园土壤的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亦显著高于单作桑园。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桑树间作大豆改变了桑树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增强了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碳代谢多样性,改善了土壤养分条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薇甘菊与三裂叶蟛蜞菊粗提液对莴苣指管蚜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以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与三裂叶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粗提液为试验材料,通过培养皿培养法,研究了薇甘菊粗提液对莴苣指管蚜成虫、幼虫死亡率和成虫繁殖率的影响,以及三裂叶蟛蜞菊粗提液对莴苣指管蚜幼虫死亡率与蜕皮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薇甘菊粗提液对莴苣指管蚜成虫和幼虫具有毒杀作用,对成虫的繁殖有抑制作用,当薇甘菊粗提液浓度为5%时效果最好,成虫和幼虫的死亡率最高,成虫的繁殖率最低;三裂叶蟛蜞菊粗提液对莴苣指管蚜幼虫同样具有明显的毒杀作用,浓度为7.5%时毒杀效果最明显,并能提高莴苣指管蚜的蜕皮率,但不显著。
关键词: 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三裂叶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 莴苣指管蚜(Uroleucon for-mosanum) 死亡率 繁殖率 蜕皮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肉鸡规模化地面平养垫料消毒去霉技术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分析肉鸡养殖中霉菌毒素的来源及霉菌毒素对肉鸡的危害,从生产实际出发,提出肉鸡地面平养垫料消毒去霉技术,以期引起肉鸡养殖户的重视并帮助其提高肉鸡养殖效益。研究结果表明,采用"Cu SO4翻喷消毒+戊二醛+甘油熏蒸"垫料消毒方法对垫料进行消毒,1万套种鸡一个生产周期可以多生产健雏6.1万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提高水稻耐冷性的研究进展
《浙江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低温灾害发生频率增加,水稻耐冷育种研究已经成为保障水稻生产的一个重要内容,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提高水稻耐冷性是一条优于传统育种的有效途径。根据低温信号转导途径,将耐冷基因分为三类:蛋白激酶(CDPK,MAPK等)基因、转录因子(ICE1/ICE-like,CBF/DREB,MYB等)基因、功能基因(合成渗透调节物质基因、脂肪酸去饱和代谢关键酶基因等),文章全面详细地阐述了这三类基因在水稻耐冷基因工程育种中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提出了该领域尚存在的一些问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炭对不同连作年限棉田棉花光合特性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以品种C111为试材,选择2、6、11和14年4种连作年限的土壤,采用0(C1)、20(C2)和40 t/hm2(C3)共3个浓度生物炭处理,在苗期(D1)、蕾期(D2)、花铃期(D3)和吐絮期(D4)测定了不同处理对棉花叶片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光合生理参数、叶绿素含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1处理相比,C2和C3处理显著提高了棉花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光合能力(Pm)、表观量子效率(AQY)、羧化效率(CE)、RUBP最大再生速率(RUBPmax)、叶绿素含量和子棉产量(P<0.05),并且40 t/hm-2生物炭处理(C3)显著高于20 t/hm2(C2)处理;不同连作年限生物炭处理胞间CO2浓度(Ci)与对照比差异不显著(P>0.05),连作年限长时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非气孔因素;添加生物炭处理可以降低蒸腾速率(E),但差异不显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鄂西山区草莓产业发展现状与展望
《湖北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草莓因其经济价值较高、采摘周期较长,近几年在鄂西山区种植面积发展较快,对山区农民脱贫致富起到了较好的示范效应。对鄂西山区草莓产业的种植面积、种植品种与分布、草莓育苗、产业效益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今后鄂西山区草莓产业的发展方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蚕蛹蛋白挥发性成分分析及体外消化特性研究
《现代食品科技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以碱溶酸沉提取的蚕蛹蛋白为原材料,采用GC-MS比较了烘干与冻干两种蚕蛹蛋白挥发性成分,同时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及时间,不同处理方式对蚕蛹蛋白体外消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从烘干蚕蛹蛋白和冻干蚕蛹蛋白中分别鉴定出26种和35种挥发性化合物,蚕蛹蛋白中挥发性物质主要为醛类化合物,而其臭味主要来源于醇类化合物和硫化物,且含量较少,亦与部分醛类化合物有关;热处理可显著提高蚕蛹蛋白体外消化率(p<0.05),不同处理方式下蚕蛹蛋白体外消化率高低依次为辐照(10 k Gy)>蒸煮(100℃,1 h)>微波(700 W,3 min)>蒸煮(100℃,20 min)>干热(130℃,1 h)>未处理,热处理60 min后,蚕蛹蛋白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活性值(TIA)仅为14.52%,胰蛋白酶被抑制百分比下降到38.37%。
关键词: 蚕蛹蛋白 挥发性成分 体外消化率 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