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336条记录
猪STIM1基因变异筛选及其与产仔数性状的关联分析

湖北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猪的产仔数是繁殖性状中重要的经济性状。STIM1是一种钙离子结合蛋白,在卵母细胞成熟、受精以及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鉴定获得了猪STIM1基因内含子10中的1个新的突变位点g.199893-del T,采用直接测序法在DIV系和大白猪群体中进行了基因分型,并对产仔数性状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发现该突变显著影响母猪的产仔数性状(P<0.05)。NN基因型母猪总胎次的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显著高于MM基因型(P<0.05)。

关键词: 产仔数 STIM1基因 关联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响应面法优化酶法制备杏鲍菇蛋白及其营养评价

食品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确定纤维素酶法提取杏鲍菇蛋白的最佳工艺,并评价所得蛋白的营养价值,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择液料比、加酶量(以原料干粉计)、p H值和酶作用温度为影响因素,以蛋白得率为响应指标,利用Box-Behnken进行响应面分析,利用氨基酸系数法来评价杏鲍菇蛋白的营养价值。结果表明:杏鲍菇蛋白提取的最佳工艺为:液料比35∶1(V/m)、加酶量2.6%、p H 7.2、酶解温度60℃,此条件下的杏鲍菇蛋白得率达10.68%;按此方法所得的杏鲍菇蛋白的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比值(essential amino acids/nonessentia amino acids,EAA/NEAA)为0.65,必需氨基酸与总氨基酸比值(EAA/total amino acids,TAA)为0.40,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core of ratio coefficient,SRC)为75.02。该工艺操作简单,所得蛋白品质较高,可用于工业生产杏鲍菇蛋白产品。

关键词: 杏鲍菇 蛋白 响应面法 氨基酸组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咸蛋腌制剂低盐高渗替代物的筛选

湖北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研究木糖醇、甘露糖醇、山梨糖醇、麦芽糖醇等食品添加剂部分替代Na Cl对咸蛋进行腌制,分别设置0.5%、1%、2%、4%、8%5个浓度梯度检测其渗透压,发现糖醇的渗透压值随糖醇浓度的增加呈正比趋势,同时筛选出渗透压较高的糖醇种类为山梨糖醇(470 m Osm/L)和甘露糖醇(471 m Osm/L),筛选出部分替代食盐效果最好的糖醇是1%山梨糖醇、4%木糖醇和0.5%麦芽糖醇,三者腌制24 d后蛋清含盐率分别为(3.91±0.37)%、(4.09±0.04%)、(3.25±0.09)%,蛋黄含盐率分别为(1.56±0.12)%、(1.58±0.09)%、(1.69±0.04)%,腌制30 d后蛋黄出油率感官评分分别为(7.60±0.40)、(8.75±0.25)、(8.50±1.40)分,并观察试验组咸蛋的货架期,发现甘露糖醇组在腌制30 d时即出现大量霉变现象,不适宜用于咸蛋腌制;山梨糖醇组、木糖醇、麦芽糖醇组在4℃下保存45 d仍未见变质。

关键词: 咸蛋腌制 替代物 糖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抛荒对冷浸稻田土壤团聚体及有机碳稳定性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冷浸稻田是长江流域重要的低产稻田类型之一,近年来抛荒严重,而抛荒对冷浸稻田土壤团聚体的影响并不清楚。本研究以连年种植的冷浸稻田(CWC)、抛荒3年的冷浸稻田(CWA3)和抛荒6年的冷浸稻田(CWA6)为对象,分析抛荒后冷浸稻田土壤团聚体特征以及有机碳稳定性,以期为准确评估抛荒对长期淹水土壤的结构和有机碳的影响提供数据支持。结果表明,不论是0~25 cm土层还是25~50 cm土层,冷浸稻田土壤<53μm粒级团聚体占总团聚体比例均超过40%;0~25 cm土层土壤>250μm团聚体比例超过35%;53~250μm粒级团聚体比例低于20%。抛荒使0~25 cm土层<53μm粒级团聚体占总团聚体比例显著增加,53~250μm粒级比例显著降低。在0~25 cm土层,抛荒使有机碳活性指数Ⅰ(LIc-Ⅰ)在<53μm粒级和>250μm粒级上升高,有机碳活性指数Ⅱ(LIc-Ⅱ)在53~250μm和>250μm粒级上降低;而有机碳难降解指数(RIc)在<53μm和53~250μm粒级上降低。土壤总有机碳随抛荒时间延长而增加。

关键词: 冷浸稻田 抛荒 土壤团聚体 有机碳稳定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饼病的发生规律及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系统调查了湖北地区茶饼病(Exobasidium vexans Massee)的消长规律与温湿度、品种、海拔高度、地形地势等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该病在湖北茶区的发生流行期为6~8月,在海拔500 m以上的阴坡茶园发病严重。同时对分离纯化的茶饼病菌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发现担孢子在15~32℃的范围内均能萌发,孢子萌发最适温度是25℃;在p H 3~7的范围内担孢子均能萌发,适宜生长的p H为5~6;茶树不同品种与抗病性存在一定的关系。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茶饼病病害流行及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茶饼病(Exobasidium vexans Massee) 发生规律 生物学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基因水稻多重PCR和Real-time PCR定性检测中的问题与策略

湖北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随着转基因水稻研究在世界范围内的研究和开发,以及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的争议性加剧,相关部门对粮食安全、食品安全更加关注,农业科研单位检测转基因水稻也将具有重要意义。参照农业部的质检标准书和转基因PCR检测中的实践经验,对抗虫转基因水稻在转基因检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技术层面和理论层面分析;同时对转基因抗虫水稻的启动子、终止子、内参基因、靶基因等几个元件的检测分别进行探讨,并重点分析了启动子和终止子的检测工作,根据研究者的工作经验报道,从植物病毒学原理和植物基因工程的理论角度,提出了对转基因PCR定性检测中可能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转基因水稻 定性检测 启动子 终止子 Bt基因 多重PCR Real-time 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TCAP基因启动子克隆与活性分析

湖北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寻找鉴定与猪骨骼肌生长发育相关的基因,克隆了猪TCAP基因1 662 bp的核心启动子序列,通过软件预测,构建了7个缺失片段表达载体,转染PK细胞,确定了其核心启动子序列位于转录翻译起点上游0~155 bp之间。

关键词: TCAP基因 启动子 转录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麦角甾醇对S180荷瘤小鼠抑瘤作用及机制

中国公共卫生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麦角甾醇对S180荷瘤小鼠抑瘤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S180荷瘤小鼠模型,将50只荷瘤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环磷酰胺组,高、中、低剂量麦角甾醇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连续给药21 d,计算抑瘤率;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肿瘤组织生长情况;测定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肿瘤组织中survivin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环磷酰胺组、高、中、低剂量麦角甾醇组小鼠抑瘤率分别为53.96%、41.64%、29.90%、19.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麦角甾醇组小鼠肿瘤组织内均出现不同程度微血管减少和多种凋亡形态学改变;与模型组比较,高、中剂量麦角甾醇组小鼠肝脏中SOD、GSH-Px活力[分别为(69.19±12.18)、(66.30±8.80)与(6 982.69±1 141.96)、(6414.43±932.96)U/mg prot]明显升高(P<0.05),MDA水平[分别为(24.59±6.87)、(31.43±7.05)nmol/mg prot]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高、中剂量麦角甾醇组小鼠肿瘤组织中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下调(P<0.05)。结论麦角甾醇对S180荷瘤小鼠具有抑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小鼠肝脏抗氧化能力和降低肿瘤组织中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关键词: 麦角甾醇 S180荷瘤小鼠 抗氧化能力 survivin蛋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色素及其生物活性功能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茶色素是多酚类物质及其氧化产物的混合物,主要包括茶黄素、茶红素及茶褐素。由于茶色素含有大量的酚羟基等活性基团,因此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对其抗癌、抗肿瘤、抗氧化、降血脂和消炎杀菌等生物活性功能进行了综述,探讨了其未来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 茶色素 茶黄素 茶红素 茶褐素 生物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湖北省小麦施肥现状及分析

湖北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于2013—2015年对湖北省1 218个农户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施肥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分析施肥中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小麦种植中施用有机肥的农户仅占6.24%;化肥品种中,施用尿素、碳铵和复合肥的农户比例分别为73.89%、53.12%和62.32%,而施用单质磷、钾肥及中微量元素肥料的农户比例较低;全省小麦氮(N)、磷(P_2O_5)、钾(K_2O)平均施用量分别为136.5、54.7和41.3 kg/hm2,N∶P2O5∶K2O为1∶0.40∶0.30,化学氮、磷、钾肥投入量分别占养分投入总量的96.26%、95.98%和95.64%。施肥量分级结果显示,氮、磷、钾施用量不足的农户比例分别为25.29%、34.32%和43.02%,未施用钾肥的农户约占1/3;随施肥量的增加,小麦产量呈现增加趋势;肥料一次性基施的比例超过1/3,基施氮肥用量平均占总氮量的3/4左右。因此,要进一步提高湖北省小麦产量水平及肥料利用效率,需加大有机肥投入,扩大秸秆还田面积;重视钾肥和中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增加施肥次数,调整基肥与追肥的比例,减少前期氮肥用量;提倡机械施肥,基肥由撒施浅施改为深施。

关键词: 施肥 养分管理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现状 产量 湖北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