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一种分子检测魔芋中黄瓜花叶病毒的方法
《湖北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为建立魔芋(Amorphophallus konjac)中黄瓜花叶病毒的有效检测方法,采用ELISA、RT-PCR、Realtime PCR检测魔芋中黄瓜花叶病毒(CMV)。结果表明,由于黄瓜花叶病毒在魔芋叶片中带毒量少且不稳定,ELISA酶联检测法和RT-PCR均不能有效检测出黄瓜花叶病毒,只有Real-time PCR方法才能将其检出。研究结果为魔芋中黄瓜花叶病毒快速、准确的分子鉴定提供了技术支持。
关键词: 魔芋(Amorphophallus konjac) 黄瓜花叶病毒 ELISA RT-PCR Real-time 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60)Coγ射线辐照剂量对牛血清白蛋白结构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60)Coγ射线辐照剂量对牛血清蛋白结构的影响,以单一组分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型,研究BSA水溶液辐照0~50 k Gy剂量后的含量、结构和微观形态变化。结果表明,BSA主要由25~214 k Da约10种分子量的蛋白质组成,其中55 k Da的蛋白质含量最大,各组分含量随辐照剂量的增加而下降,辐照50 k Gy时几乎全部降解;BSA在210、280 nm处各有1个紫外吸收峰,峰高均随着剂量的增加而下降,辐照30 k Gy时280 nm处的峰消失;BSA二级结构中α-螺旋、β-折叠和β-转角、无规卷曲含量分别为40.8%、37.3%和21.9%,α-螺旋含量随辐照剂量增加而下降,其他结构含量呈上升趋势;辐照前后BSA的酰胺Ⅰ带红外吸收峰从1 650.8 cm-1红移至1 655.5 cm-1处;BSA辐照后微观表面由平滑变为褶皱,形成松散的片状。辐照后牛血清白蛋白二级结构发生变化,辐照剂量越大,反应程度越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种食用菌预煮液的主要营养成分分析
《湖北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以常见的双孢菇(Agaricus bisporus)、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香菇(Lentinula edodes)预煮液为原料,对其主要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2%的3种食用菌预煮液中,蛋白质含量为0.29%~0.65%,总糖含量为0.17%~1.24%,且杏鲍菇预煮液中的多糖含量占总糖含量的比例高达95%以上;含有19或18种游离氨基酸,双孢菇预煮液中含量最高;含有16或17种水解氨基酸,7种或6种必需氨基酸,双孢菇预煮液中水解氨基酸总含量高达416.43 mg/100 m L,香菇预煮液中谷氨酸和天冬氨酸含量占总含量的63.1%,杏鲍菇预煮液中精氨酸含量较高,且其蛋白质组成最为接近于理想蛋白质。
关键词: 食用菌 双孢菇(Agaricus bisporus) 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 香菇(Lentinula edodes) 预煮液 营养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放血方式对肉鸭屠宰品质的影响
《食品工业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以肉鸭胸肉和腿肉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放血方式对肉鸭屠宰品质的影响,以pH(30 min和24 h)、肉色、加压失水率、蒸煮损失率和剪切力作为评价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割颈放血的腿肉和胸肉pH均高于动脉放血组(p<0.05),加压失水率、蒸煮损失率和剪切力值均低于动脉放血组(p>0.05)。割颈放血的腿肉b*值低于动脉放血组(p<0.05),割颈放血的胸肉L*值低于动脉放血组(p<0.05),不同放血方式对腿肉L*值、a*值以及对胸肉a*值、b*值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db-cAMP和卵丘细胞单层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孤雌胚胎发育潜力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为提高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孤雌胚胎发育的能力,探讨了双丁酰基腺苷酸环化酶(db-c AMP)和卵丘细胞单层共培养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孤雌胚胎体外发育潜力。结果表明,成熟培养液中分别添加0、0.5、1.0、1.5和2.0 mmol/L的db-c AMP时,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率依次降低,但浓度为1 mmol/L时的孤雌胚囊胚率(27.03%)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卵丘细胞单层共培养卵母细胞时,其成熟率、卵裂率及囊胚率(86.00%、89.04%、28.36%)也得到了显著提高;0.4 mmol/L的db-c AMP和卵丘细胞单层共培养时,其成熟率和卵裂率(85.78%和88.95%)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但囊胚率(35.14%)显著提高。0.4 mmol/L的db-c AMP和卵丘细胞单层共培养能够显著提高猪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及孤雌胚胎的发育潜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特色苦瓜品种银玉的选育报告
《湖北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银玉是以自交系KD1-1为母本,自交系KD3-9为父本选育而成的苦瓜一代杂种。在2003~2004年品种比较试验中,银玉前期产量3 136.8 kg/667 m2,比对照蓝山苦瓜增产42.5%;总产量4 677.8 kg/667 m2,比对照蓝山苦瓜增产50.2%。选育结果表明,银玉果实棒状,果皮白色,瘤较密,突起较明显;瓜长约30 cm,横径约5 cm,肉厚0.8 cm,平均单果重0.330 kg;维生素C含量841.8 mg/kg,粗蛋白质含量0.90%,粗纤维含量1.5%,苦味适中;抗白粉病,中抗霜霉病。适于湖北省海拔1 400 m以下的山区和平原地区种植。
关键词: 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 L.) 银玉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5′肌醇磷酸酶影响骨骼肌纤维发育的研究进展
《湖北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5′肌醇磷酸酶(Skeletal muscle and kidney enriched inositol polyphosphate phosphatase,SKIP)基因多物种的QTL定位表明,SKIP是影响骨骼肌发育的候选基因,其在骨骼肌里面的表达由成肌转录因子Myo D所调控。SKIP在成肌分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负调控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依赖于水解磷脂酰肌醇三磷酸PI(3,4,5)P3的酶活性及对PI3K-AKT信号通路的负调控。因此,对SKIP影响骨髓肌纤维发育进行了简要综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栽植密度和播期对水稻广两优5号产量形成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考察了栽植密度、播期对广两优5号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广两优5号栽植密度为22.5万穴/hm2、播期在4月25日产量最高。广两优5号随栽植密度增大,茎蘖数峰值提高、有效穗数增多、每穗实粒数减少;随播期推迟,该组合分蘖峰值滞后,无效分蘖增多、穗实粒数减少。4月25日后播种、栽植密度22.5万穴/hm2时,广两优5号产量最高可达753.3 kg/667 m2;5月5日及以后播种,广两优5号产量显著降低。广两优5号在湖北省种植适宜播期为4月中下旬,栽植密度应保持22.5万穴/hm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