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绿盲蝽为害葡萄的选择偏好性研究
《河北果树 》 2019
摘要:通过绿盲蝽对11个不同葡萄品种的新梢和叶片为害调查,结果表明绿盲蝽对不同葡萄品种具有选择偏好为害特性。绿盲蝽对于美人指、香妃、爱神玫瑰品种新梢为害率均达100%;对香妃、火焰无核品种叶片为害率分别达76.01%和68.7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温室硬枝嫁接绿枝的葡萄快繁技术
《河北果树 》 2019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推进,传统的葡萄生产水平迫切需要提升,而提高葡萄生产水平最现实有效的途径是品种更新换代,把市场急需的新品种尽快推向市场,加快葡萄品种的更新换代,不仅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带来的社会效益也不可估量。与传统的扦插繁殖相比,基于温室硬枝嫁接绿枝的葡萄新品种快繁技术具有嫁接周期长、资源选择面宽、发芽早、生长快、生长量大、繁殖系数高、结果周期短等诸多优点在广大苗木生产企业、果品生产企业、种植大户和科研单位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谷子微垄覆膜侧沟播栽培技术
《现代农村科技 》 2019
摘要: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的专家们经过多年的研究和生产试验,研究出谷子微垄覆膜侧沟播栽培技术。该技术是先起垄,垄上覆膜,将谷子种植于地膜两侧沟内的一项栽培技术,通过将地膜覆盖技术与传统的垄沟种植技术有机结合,优势互补,最终实现谷子高产稳产。谷子微垄覆膜侧沟播栽培技术,可以同时起到集雨、保墒、抑制杂草、抗倒伏的作用,进而达到省工、省力、节本增效的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北省昌黎果树研究所培育的苹果新品系
《河北果树 》 2019
摘要: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昌黎果树研究所,是一个以应用技术研究为主的省级专业技术科研单位,其苹果育种工作始于1950年,育种手段包括常规杂交育种、实生选种、芽变选种及诱变育种。其中常规杂交育种占主要地位。在20世纪以前常规杂交以小群体、多组合为主;20世纪后杂交育种以大群体少组合为主。至今苹果课题组已做了201个组合,其中品种间杂交组合170个;属间杂交组合12个;种间杂交组合13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异质复合墙体日光温室温度场的预测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深入分析新型异质复合墙体日光温室的保温特性与应用前景,利用广义回归神经网络算法训练样本数据,通过三次样条插值法对训练结果拟合,建立冬季温室温度场预测模型.提出确定最优光滑因子的分组数目的留一优化法.选取河北省农科院经作所设计建造的新型异质复合墙体日光温室的2017年数据进行试验验证.结果 表明:该模型预测效果良好,分组数目约为样本数目的1/16时训练效果最佳,预测温度与实际温度平均误差0.276 5℃,相关系数大于0.99,具有较好的精度与稳定性.本模型预测温室温度场效果良好,可用于预测冬季温室最低温度确定作物最优定植时间.
关键词: 日光温室 广义回归神经网络 留一优化法 温度场预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品种梨园内梨小食心虫的发生动态
《河北农业科学 》 2019
摘要:对梨小食心虫的发生动态进行调查,掌握其发生规律,能够提高梨小食心虫预测预报的时效性和准确率,确定最佳用药时期.2016~2017年连续2 a在河北省赵县范庄镇的雪花梨、雪青、鸭梨、秋月、早酥红和黄冠6个品种梨园,利用性信息素诱捕监测技术,调查了不同品种梨园内梨小食心虫的发生动态.结果表明:在不同品种梨园内,梨小食心虫的发生动态基本一致,均表现为越冬代高峰期明显,诱蛾量远高于其他各代;之后各世代高峰期不明显,世代重叠严重,蛾量偏低.不同品种梨园的梨小食心虫发生量存在较大差异,其中,鸭梨和雪花梨诱蛾量较多,雪青和黄冠次之,秋月和早酥红诱蛾量较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氟吡菌酰胺与啶菌噁唑混配对灰葡萄孢的联合毒力
《中国蔬菜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氟吡菌酰胺与啶菌噁唑不同配比(质量比2∶1、1∶1、1∶2、1∶3、1∶4)混配对灰葡萄孢XSZH1的联合毒力,以及最佳增效配比对XSHF6、XSHF2、17RC12和XSHF7等4株灰葡萄孢的联合毒力,并在田间验证了最佳组合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氟吡菌酰胺与啶菌噁唑以质量比2∶1和1∶4混配时,对灰葡萄孢XSZH1具有毒力增效作用,前者的增效作用最明显,增效系数为1.69。氟吡菌酰胺与啶菌噁唑以质量比2∶1混配时对其他4株灰葡萄孢菌株也显示出毒力增效作用,且在田间有效剂量为150~250g·hm-2时,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为80.50%~90.13%。可见氟吡菌酰胺与啶菌噁唑以质量比2∶1混配可以有效地控制番茄灰霉病,适合在田间应用推广。
关键词: 氟吡菌酰胺 啶菌噁唑 灰葡萄孢 增效作用 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旱和复水对两种葡萄砧木叶片光合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盆栽称重控水法,干旱胁迫处理1103P和101-14M两种砧木,处理21 d后复水,分别测定干旱处理0、7、14、21 d及复水第7、14天,葡萄砧木叶片光合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显示:干旱胁迫后,1103P和101-14M的净光合速率(Pn)均逐渐降低,101-14M的Pn降幅大于1103P,短时间干旱胁迫引起两种砧木Pn降低的主要因素是气孔限制,而长时间干旱胁迫后Pn降低主要是非气孔限制。随着干旱胁迫的持续,1103P和101-14M的初始荧光产量(Fo)呈增加趋势,但101-14M的增幅大于1103P,说明干旱胁迫后101-14M的光反应中心受损害程度大于1103P;复水后1103P和101-14M两种砧木的Pn值逐渐增加,复水第7天,二者分别为对照的83.20%和66.31%,复水第14天,分别为对照的107.30%和88.43%;复水后1103P和101-14M两种砧木的Fo值呈现逐渐降低趋势,复水后第7天,1103P和101-14M的Fo值为对照的102.95%和109.60%,复水后第14天,1103P和101-14M Fo为对照的101.56%和101.81%,说明复水后1103P和101-14M两种砧木受损的光合反应中心得到了修复,光合速率也逐渐恢复,1103P复水后恢复生长的能力高于101-14M。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