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品种大豆加工豆浆的品质分析及评价模型(英文)
《农业工程学报 》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东北是中国大豆的主产区,也是传统豆制品的重要原料生产基地。为明确该产区大豆原料与其加工制得豆浆的品质、特点,该研究选取47个东北大豆品种为原料,分析其大豆粗脂肪、粗蛋白、钙、磷含量等理化指标,比较其加工豆浆的蛋白浓度、总固形物含量、感官评价、风味物质含量等品质差异。结果得到豆浆质量得率、动力粘度、总固形物、非豆腥味活性与豆腥味活性比值最高的品种分别是吉育102、吉92、吉育70、吉小8号、吉青3号。大豆籽粒理化指标分析结果显示,粗蛋白、粗脂肪、钙、磷含量最高的品种分别为垦丰17、GY07Y16、吉82、杂交豆3号。豆浆的豆腥味与脂肪氧化酶活性、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脂肪含量与风味活性比呈负相关。利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出4个因子方程,确定豆浆各项指标在综合品质中所占比重,进一步建立了豆浆品质评价模型,模型系数可以根据加工目的进行相应调整。综合得分最高的5个品种为吉45(9.52)、吉育70(9.43)、吉青1号(9.28)、吉育66(9.27)、吉育102(9.21)。结合对应的大豆理化指标排序发现,豆浆品质是大豆理化成分综合作用的结果,并非蛋白含量越高所得产品越好,脂肪含量高的品种并不适宜加工豆浆。该研究为用于加工豆浆的东北大豆品种分级提供了参考,实现了豆浆品质的综合判别及大豆加工基础数据的分析、整合。
关键词: 农产品 加工 品质控制 大豆品种 中国东北 综合品质模型


同一品种不同播期、不同密度和不同施肥水平对菜豆产量的影响
《吉林蔬菜 》 2018
摘要:适宜的播期,合理的密度和施肥水平是取得优质高产的重要措施。为此,我们课题组开展了不同播期、不同密度以及不同施肥水平对选育出的菜豆新品种"吉菜豆1号"进行产量关系的试验研究,旨在筛选最佳组合方式,为制定地方标准"吉菜豆1号"以及菜豆生产的标准化、规范化提供理论依据。


“农牧一体化”生产下的农田植株营养价值及载畜量
《玉米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比方法对"玉米田养鹅"处理(RGICF)农田植株营养价值及营养输出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RGICF处理地上部植株干物质含量和粗纤维含量分别低于对照,粗蛋白、粗脂肪、灰分含量分别高于对照,除灰分指标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外,其他指标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RGICF处理碳氮营养比明显低于对照,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RGICF处理田间植株干物质含量、粗纤维、钙和磷输出量分别低于对照,粗蛋白、粗脂肪、灰分输出量分别高于对照,上述指标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RGICF处理每公顷地上植株数量载畜量为8.62个牛单位,低于对照0.64个牛单位;地上植株粗蛋白载畜量为3.96个牛单位,高于对照0.09个牛单位。因此,RGICF处理明显提高田间地上植株的饲用营养价值,增加CP载畜量。


玉米种质资源子粒自然脱水速率的测定
《玉米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132份玉米自交系为试材,测定生理成熟期和收获期的子粒含水量,计算生理成熟后子粒脱水速率。结果表明,玉米自交系的起始鉴定时间是授粉后35 d,在生理成熟期和收获期,早熟自交系的子粒含水量变幅分别为21.15%~43.24%和7.27%~29.08%;晚熟自交系的子粒含水量变幅分别为23.67%~42.48%和14.72%~37.87%。玉米自交系间子粒自然脱水速率差异显著,早熟、晚熟自交系的脱水速率变幅分别为0.28%/d~2.82%/d和0.11%/d~3.00%/d。在132份自交系中,脱水快、中、慢的自交系分别有31、70和31份。玉米主推品种的部分亲本和一些老的骨干系,在育种中可作为脱水快的材料加以利用。


国产生殖激素对小尾寒羊母羊诱导发情的试验结果
《吉林畜牧兽医 》 2018
摘要:为了饲养优良品种、充分发掘母羊的繁殖潜力,利用国外优良品种杜泊、澳洲白对当地的小尾寒羊进行杂交改良,通过应用生殖激素控制母羊发情技术,达到饲养较少母畜获得较高经济效益,改善小尾寒羊的生产性能和肉质,突破传统繁殖方式,实现全年均衡生产,提高养羊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肉羊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助力生态省建设。为了验证物美价廉的国产


公主岭霉素对水稻稻瘟病田间防治效果
《安徽农业科学 》 2018
摘要:[目的]研究公主岭霉素对水稻稻瘟病的田间防治效果。[方法]以公主岭霉素水提原液为供试药剂,探讨公主岭霉素对水稻稻瘟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公主岭霉素可提高水稻植株叶片中PAL、SOD、GLU等防御酶的活性,持效期达30 d;盆栽及田间不同试验点均可观测到公主岭霉素对叶瘟的防控效果,其中田间防治效果最高为74.49%,预防效果达82.26%;田间对水稻穗茎瘟的防治效果为63.97%,预防效果为72.09%;收获后实际测产,施用公主岭霉素增产0.71%~8.22%,且稻米的外观、食味及营养品质均有所提升。[结论]公主岭霉素对水稻叶瘟及穗茎瘟均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并可实现水稻的增产提质,值得推广和应用。


地膜覆盖对重度盐碱地土壤水盐状况及羊草移栽效果的影响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松嫩平原西部地区重度盐碱地上,连续2年研究了地膜覆盖措施对土壤水分、盐碱程度和移栽羊草成活率与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膜覆盖能够有效提高土壤含水量,降低土壤p H和电导率,尤其是对0~10 cm土壤水盐状况影响更为明显;经过2年试验后,与对照的羊草移栽零成活率相比,2017年地膜覆盖处理C、E和F样点羊草成活,同时各样点地膜覆盖处理生物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这说明地膜覆盖是改良重度盐碱化土壤的有效措施。


杂交大豆配合力及杂种优势分析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提高杂交大豆育种效率,进一步提高杂交大豆产量,以5份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为母本,12份恢复系为父本,采用NCⅡ设计方法组配60个杂交组合,对产量、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每荚粒数分别进行杂种优势、配合力效应、及其与F1性状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F1产量性状中亲优势组合占全部组合的55%,超高亲优势组合占30%,中亲和超高亲优势均≥20%的占15%。单株荚数、单株粒数、每荚粒数等产量相关性状的中亲优势组合分别占55%、56. 67%和23. 33%,超高亲优势率均为负值。17份亲本材料的一般配合力(general combining ability,GCA)变化范围为-27. 94%~56. 62%,其中6份材料表现为正效应;30个杂交组合的特殊配合力(special combining ability,SCA)为正值,占总体的50%。此外,SCA与F1籽粒产量和单株荚数的杂种优势及其性状值均相关;GCA与产量性状值和单株粒数的中亲优势呈极显著相关,与单株荚数的中亲优势、单株粒数、每荚粒数的超高亲优势及性状值呈显著相关;各性状SCA与GCA之间不相关。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对产量的贡献较大。产量杂种优势强的组合双亲具有高的一般配合力,而且兼具有较高的特殊配合力。
关键词: 大豆 杂种优势 一般配合力 特殊配合力 产量 单株荚数 单株粒数 每荚粒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