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东北玉米化肥减施增效技术途径探讨
《中国农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减肥增效是提高我国玉米竞争力、保护生态环境的重大需求。论文重点以东北玉米为研究对象,从玉米养分需求规律、养分高效品种的节肥潜力、化肥高效施用的4R技术、化肥的有机替代技术等方面论述减肥增效的技术途径。研究表明,东北地区每生产100 kg玉米籽粒产量的平均N、P_2O_5、K_2O的需求量范围分别为1.56—1.89、0.60—0.88和1.27—2.30 kg;吐丝后对氮磷的需求量分别占全生育期需求量的20%—30%和20%—40%,对籽粒氮磷的贡献率分别为20%—30%和30%—38%。在目前东北土壤生产力状况下,实现玉米12 000 kg·hm~(-2)的产量水平平均氮肥投入量约为180 kg·hm~(~(-2))。应用不同类型新型肥料的节约氮肥潜力为9—25 kg·hm~(-2),应用磷酸二铵和硫酸铵+过磷酸钙做启动肥可以促进苗期生长。应用高地隙追肥机可以有效延长追肥的适宜期,有利于使"养分供应匹配养分需求"。滴灌施肥技术适宜在风砂质地土壤及干旱频繁发生地区推广,实现增产19%—128%,产量可达12 000—13 000 kg·hm~(-2)。地下滴灌施肥技术增产效果相同,应该大力推广。利用主动冠层传感器Greenseeker,可以在春玉米V5-V8期很好地估测叶面积指数、地上部生物量以及植株吸氮量,并应用于变量、精准的氮肥推荐。因地制宜地应用秸秆还田技术,可以节省肥料投入,提升土壤质量。其中秸秆覆盖条耕技术(Strip-till)可以协调传统耕作与免耕的优点,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未来应该从农民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将技术研究与技术推广相结合,针对不同的栽培耕作技术模式,建立农民可应用、或在不久的将来可应用的技术规程,实现大面积应用,达到区域性减肥增效的目标。
关键词: 养分需求特征 启动肥 滴灌施肥 精准施肥 秸秆覆盖 条耕 追肥机 玉米


延黄牛ELOVL6基因cDNA序列克隆及其在各组织间的表达差异
《中国畜牧杂志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超长链脂肪酸延伸酶6(ELOVL6)基因功能,本实验以延黄牛肝组织总RNA为模板,根据GenBank公布的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应用RT-PCR技术扩增ELOVL6基因,将扩增产物构建到PMD18-T载体进行测序,获得延黄牛ELOVL6完整CDS序列,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序列及其蛋白结构。以延黄牛心、肝、肺、肾、胃、十二指肠、皮下脂肪和背最长肌总RNA为模板,通过实时定量荧光PCR技术,检测ELOVL6基因在延黄牛各个组织间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延黄牛ELOVL6基因共编码264个氨基酸,预测其分子量为31.282 ku,理论等电点为9.46,为疏水性蛋白,无典型的信息肽切割位点,含有18个氨基酸磷酸化位点(分值>0.5),在延黄牛皮下脂肪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本研究首次成功克隆获得延黄牛ELOVL6基因CDS完整序列,对其结构、蛋白理化特性以及该基因在延黄牛各组织间的表达差异进行详细分析研究,为开展延黄牛ELOVL6基因的功能及肉质基因筛选的工作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关键词: 超长链脂肪酸延伸酶6 延黄牛 克隆 表达差异


不同脱除卵丘细胞方式对牛体外胚胎生产效果的影响
《畜牧与饲料科学 》 2018
摘要:为了提高牛体外受精性控胚胎发育率,试验从体外受精(IVF)培养8 h后的胚胎,采用不同的脱除卵丘细胞方式(机械脱除法、酶脱除法、振荡法)脱除卵丘细胞,研究影响牛性控精液体外受精效率的关键技术。结果表明,在体外受精8 h后,采用不同的脱除卵丘细胞方式(机械脱除法、酶脱除法、振荡法)脱除卵丘细胞,受精卵经体外培养48 h后统计胚胎卵裂率分别为(58.8±2.8)%、(58.5±5.7)%、(69.9±3.4)%,体外培养192 h统计囊胚率分别为(26.7±2.7)%、(26.9±3.9)%、(35.8±4.1)%,由此可见,振荡法显著优于机械脱除法和酶脱除法(P<0.05)。性控精液体外受精时,体外受精8 h后采用振荡法脱除卵丘细胞对于提高性控精液体外受精胚胎发育率具有重要意义。


提高牛体外性控胚胎效率关键技术研究
《畜牧与饲料科学 》 2018
摘要:为了提高牛体外受精效果,试验从性控冷冻精液体外获能方法及抗氧化剂的添加、体外成熟24 h后卵母细胞是否部分脱除卵丘细胞3个方面,研究了影响牛性控精液体外受精效率的关键技术。结果表明,一次离心体外获能法体外受精卵裂率[(68.3±3.7)%]、囊胚率[(30.9±2.3)%]与精子上浮获能法体外受精卵裂率[(67.8±2.6)%]、囊胚率[(29.7±3.7)%]无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二次离心体外获能法体外受精卵裂率[(56.1±4.1)%]、囊胚率[(21.6±4.6)%](P<0.05);获能液和体外受精液添加1.0%抗坏血酸组体外受精卵裂率[(70.2±3.2)%]、囊胚率[(35.0±4.7)%]显著高于不添加组体外受精卵裂率[(60.0±4.5)%]、囊胚率[(28.3±3.6)%](P<0.05);在体外受精前,成熟卵母细胞周围的卵丘细胞脱除情况为部分脱除组体外受精卵裂率[(70.1±4.6)%]、囊胚率[(35.5±3.7)%]显著高于不脱除组体外受精卵裂率[(52.9±4.1)%]、囊胚率[(26.1±3.6)%](P<0.05)。由此可见,性控精液体外受精时,获能方法宜采用一次离心体外获能法或上浮获能法,且精子获能液和体外受精液中宜添加抗坏血酸;体外受精前,成熟卵母细胞部分脱除卵丘细胞对于提高性控精液体外受精胚胎发育率具有重要意义。


红小豆中总黄酮含量的不确定度评估
《食品研究与开发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红小豆中总黄酮含量,依据JJF1059.1-2012《化学分析中不确定度的评估指南》评定理论和基本方法,根据试验过程建立了数学模型,从样品制备、标准溶液配制、曲线拟合、重复性、回收率等方面分析了引入不确定度的来源,比较得出标准曲线配制和标准曲线拟合对合成不确定度贡献较大,经计算得出在95%置信区间下的扩展不确定度,红小豆中总黄酮含量测定结果为X=(7.08±0.044 2)mg/g,(k=2)。该结果表明,建立的不确定度评定方式适用于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红小豆中总黄酮含量的不确定度评估。


超声处理改善不同比例大豆-乳清混合蛋白理化性质
《农业工程学报 》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超声作用对不同比例大豆-乳清混合蛋白功能性质的影响。该试验以大豆蛋白与乳清蛋白为原料,对粒径、ζ-电位、内源性荧光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等结构性质,以及乳化活性、乳化稳定性、质构、持水性等理化特性和功能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SPI-WPI(soy protein isolate-whey protein isolate)质量比为5:5时,乳化活性与乳化稳定性最大(65.5 m2/g,16.3 min),同时粒径分布由双峰转为单峰,体积平均粒径D[4,3]达到最小值(205.6 nm)、ζ-电位绝对值达到最大(21.4m V),此时混合体系稳定性最好。内源性荧光光谱显示有荧光物质释放,荧光强度持续增强,说明超声处理改变了混合体系蛋白结构。超声处理后混合蛋白比例在5:5时,具有最佳的凝胶性质,硬度达到最高(475.61 N),持水性达到最大(85.32%),与扫描电子显微镜的结果一致,显示此时混合蛋白体系形成致密、均一、有规则凝胶网络结构。该研究可为大豆-乳清混合蛋白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超声波 乳化性 凝胶化 大豆分离蛋白 乳清分离蛋白


不同兼业水平农户的玉米生产效率研究
《玉米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三阶段DEA模型对吉林省西部不同兼业水平的玉米种植农户的生产效率进行分析并识别环境因素对兼业农户生产效率的影响,明确不同兼业水平农户的玉米生产效率的真实情况,揭示影响玉米生产效率的因素,提高吉林省兼业农户玉米生产效率并丰富相关研究成果。结果表明,环境因素和随机因素对不同兼业水平农户的玉米生产效率结果有所影响,其中户主年龄、耕地的地块数和家庭劳动力数量这3个变量均是玉米生产效率的不利因素,户主受教育程度是玉米生产效率的有利因素。调整后综合技术效率的排序为纯农业户>Ⅱ兼农户>非农业户>Ⅰ兼农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