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7889条记录
荔枝蒂蛀虫海藻糖酶基因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广东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海藻糖酶(Trehalase,Tre)是昆虫体内海藻糖代谢的关键酶,通过专一性地将海藻糖分解为葡萄糖,在昆虫能量代谢和生长发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旨在克隆荔枝蒂蛀虫(Conopomorpha sinensis Bradley)可溶型海藻糖酶基因(CsTre1)和膜结合型海藻糖酶基因(CsTre2),探讨其在荔枝蒂蛀虫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解析这2个基因及其酶蛋白的分子特征。【方法】利用荔枝蒂蛀虫转录组数据和RACE技术,克隆CsTre1和CsTre2的全长cDNA序列,并应用ORF Finder、ProtParam、SignalP 4.1、ProtScale、NetPhos2.0 Server和IQ-TREE等软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分析CsTre1和CsTre2 在荔枝蒂蛀虫不同发育阶段及成虫不同组织的mRNA表达模式。【结果】CsTre1的开放阅读框(ORF)长1 701 bp,编码566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为64.53 kD。CsTre2的ORF长1 821 bp,编码606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为69.08 kD。信号肽预测分析表明,CsTre1和CsTre2前端均有1个信号肽,其位置分别为1-16和1-17。蛋白二级结构分析结果显示,二者均主要由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组成,CsTre1有24个Ser、15个Tyr、10个Thr可能成为蛋白激酶的结合位点,而CsTre2有27个Ser、10个Tyr、13个Thr可能成为蛋白激酶的结合位点。RT-qPCR结果显示,CsTre在荔枝蒂蛀虫的蛹和成虫期均有表达。在成虫期中,CsTre1的表达水平远高于CsTre2,且CsTre1在雄成虫第2 d和第5 d的表达水平陡然下降,在雌成虫中则保持稳定高表达。【结论】该研究成功克隆了荔枝蒂蛀虫的2个海藻糖酶基因,其分子特征及表达模式结果表明,CsTre1可能是荔枝蒂蛀虫主要调控海藻糖代谢的基因。研究结果可为阐明海藻糖酶基因的功能提供重要线索,为开展害虫防治策略的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 海藻糖酶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荔枝蒂蛀虫 表达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菜薹新品种'粤薹2号'

园艺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粤薹2号'菜薹是利用细胞质雄性不育系HY18A为母本,自交系T-6为父本配制而成的一代杂种.叶片长椭圆形,叶色绿,叶长25.8 cm,叶宽14.0 cm;主薹高40.5 cm,薹粗3.4 cm;平均单薹质量370.2 g,薹色浅绿;口感脆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5.3%,蛋白质含量2.24%,还原糖含量1.9%,粗纤维含量0.8%,维生素C含量581 mg·kg-1.田间表现适应性好,抗病性较强.适合珠三角地区9-11月播种栽培,从播种至主薹初收约54d.

关键词: 菜薹 一代杂种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五种野生血芝的驯化栽培及其抗氧化活性

菌物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血芝属是灵芝科真菌的重要类群,研究发现该属真菌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并且部分活性优于多种已被熟知的食药用菌。本研究以5种野生血芝Sanguinoderma spp.为研究对象进行驯化栽培,以期了解其栽培特性和抗氧化活性、探究其开发利用价值。结果显示,5种血芝菌株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不同,在25–30℃之间,子实体从原基发生到采收需要25–38 d不等,乌血芝生长快,孢子粉弹射早,血芝生长最慢,栽培期内未见孢子粉弹射。不同菌株的栽培子实体性状差异显著,菌盖长4.96–12.56 cm,宽3.84–10.76 cm,菌盖颜色灰褐色、灰黑色、黑色和米红色;菌柄长0–10.1 cm不等,菌盖扇形、肾形至近圆形。各菌株一茬生物转化率为6.59%–18.34%,子实体粗多糖含量为1.89%–2.95%,总三萜为0.78%–1.68%。与赤灵芝、紫灵芝、白肉灵芝相比,血芝属菌株抗氧化效果更好,其中血芝、小孔血芝粗多糖溶液、总三萜溶液浓度分别在3 mg/mL、1 mg/mL时DPPH自由基清除率达80%以上,总抗氧化自由基清除率达28%以上。血芝属真菌生长快,子实体多糖、三萜含量较高,具有较好的抗氧化应用潜力。

关键词: 野生血芝 子实体 多糖 抗氧化 三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因1型鹅星状病毒VP27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制备可特异性识别基因1型鹅星状病毒(Goose astrovirus genotype 1,GAstV-1)且与GAstV-2不发生交叉反应的多克隆抗体,以期为后续GAstV-1免疫检测技术的建立提供材料.[方法]通过比对GAstV-1与GAstV-2衣壳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以寻找其差异较大的区域作为靶基因.对GAstV-1 GDYJ-21-01株VP27基因密码子进行偏嗜性优化合成,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CZN1-GAstV-1 VP27,转化大肠杆菌Top10感受态细胞以诱导表达VP27蛋白;将纯化后的VP27蛋白免疫新西兰白兔后收获抗血清以制备GAstV-1 VP27多克隆抗体,通过间接ELISA和SDS-PAGE分析该纯化抗体的效价和纯度,并利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检测多克隆抗体的特异性.[结果]试验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CZN1-GAstV-1 VP27;SDS-PAGE显示其表达的重组蛋白分子质量约为35 ku,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间接ELISA试验结果显示,纯化后的GAstV-1 VP27多克隆抗体效价高达1∶9 841 500,纯度高于85%.IFA结果显示,GAstV-1 VP27多克隆抗体可特异性识别GAstV-1,且与GAstV-2无交叉反应.临床病料组织检测结果显示,GAstV-1核酸阳性的病料组织均可出现特异性荧光,而GAstV-2核酸阳性且GAstV-1核酸阴性的病料组织未出现荧光.[结论]本研究获得了高效价且可特异性识别GAstV-1(与GAstV-2无交叉反应)的VP27多克隆抗体,为建立鉴别诊断GAstV-1的抗原免疫检测技术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1型鹅星状病毒(GAstV-1) VP27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耐盐好氧反硝化菌黏质沙雷氏菌HL4的分离鉴定及脱氮性能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2024 CSCD

摘要:【目的】分离鉴定一株耐盐好氧反硝化细菌,以开发高效脱氮菌种,加强海水及咸淡水养殖尾水脱氮技术研究。【方法】采集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池塘原位底泥,采用稀释涂布法初步分离一株脱氮功能最佳的菌株HL4,通过16s rDNA测序以及生理生化实验鉴定菌株,通过设置不同碳源、碳氮质量比(mC/mN)、pH、温度、盐度等条件探明其最适培养条件及脱氮性能。通过攻毒试验[以健康斑马鱼(Danio rerio)为受试生物],检验菌株的环境安全性。【结果】经鉴定,菌株HL4为黏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命名为S.marcescens HL4。以葡萄糖或琥珀酸钠为碳源,菌株HL4在mC/mN=20、pH=6.0~7.0、温度30℃的条件下具有较强脱氮能力,48 h TN去除率为81.83%~87.17%;该菌株在0~30的盐度环境下均可生长,在0~10盐度范围内72 h的总氮(TN)去除率为68.76%~76.59%,在20~30盐度范围内72 h的TN去除率为23.84%~53.94%;在NH4+-N质量浓度为0~100 mg·L-1时,72 h NH4+-N去除率皆在90%以上,在NH4+-N质量浓度为500 mg·L-1时,72 h NH4+-N去除率高达73.52%。健康斑马鱼在含1×10~6CFU·mL-1菌株HL4的水体中15 d后,成活率100%。【结论】菌株HL4生物及环境安全性较高,在处理中高浓度铵废水以及治理咸淡水、低盐度海水养殖尾水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黏质沙雷氏菌 好氧反硝化 耐盐 生物安全性 环境因子 脱氮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冬瓜新品种'雅翠1号'

园艺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雅翠1号’是以自交系P128为母本、H3为父本配制的优质粉皮冬瓜杂种一代。果实短圆筒形,无棱沟或浅棱沟,果皮绿色,被厚粉。单瓜质量约2.5 kg,瓜长27.0 cm,横径12.3 cm,肉厚约3.9 cm。果肉深绿色,肉质致密(0.952 g·cm-3),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约4.2%。田间表现中抗枯萎病、病毒病。春季从播种至收获约103 d,产量60.8 t·hm-2。适宜在华南地区春秋季种植。

关键词: 冬瓜 蜡粉 优质 绿色果肉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荔枝中20种登记农药残留分析方法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CSCD

摘要:为解决荔枝中20种登记农药多残留的同时快速检测问题,建立并优化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同时检测荔枝中7种杀虫剂和13种杀菌剂的分析方法。荔枝全果样品经80%乙腈水溶液提取后,用石墨化碳黑(GCB)净化,流动相为乙腈和水,梯度洗脱,采用Extend C18色谱柱进行分离。电喷雾正负离子交替模式采集,多反应监测(MRM),外标法定量。20种供试农药的质量浓度与其对应的峰面积之间呈现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0;20种农药在荔枝基质中的平均回收率为71%~106%,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9%~9.8%之间,满足残留分析的要求。该方法简便、高效,可用于荔枝样品中20种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荔枝 杀虫剂 杀菌剂 残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肥耦合对香蕉和番木瓜幼苗生长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CSCD

摘要:分析不同氮、磷、钾含量配比与基质相对含水率的耦合对香蕉和番木瓜幼苗生长的影响,为节约型精准化苗木培育提供理论依据。以‘巴西蕉’和‘紫晖’番木瓜假植苗为材料,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4个水平氮、磷、钾含量配比和3个水平基质相对含水率的交互组合,共12个处理(T1~T12),以传统水肥处理为对照(CK),测定不同处理的香蕉和番木瓜幼苗株高、茎粗、叶片数、叶片SPAD值、叶面积、地上部干重及根系总长度、表面积、平均直径、根尖数等生长形态指标,并对地上部生长指标进行PCA综合评价。在香蕉幼苗试验中,T6处理对株高、叶面积、地上部干重及根系总长度、表面积、平均直径影响最大,T1处理的茎粗最大,T1、T5和T6处理叶片数最多,均为7.60片,T5处理的叶片SPAD值最高,T7处理的根尖数最多,地上部生长指标PCA综合评价得分为T6> T5> T1> T2> T10> T3> T9> T7> T11> T12>T4> T8> CK。在番木瓜幼苗试验中,T10处理对株高、叶面积、叶片数、地上部干重影响最明显,T9处理的叶片数、地上部干重与T10处理一致,并显著增加根系总长度、表面积、根尖数,T11处理的叶片SPAD值最高,T2处理的根系平均直径最大,地上部生长指标PCA综合评价得分为T10> T9> T1> T11> T6>T3> T2> T5> T7> CK> T12> T8> T4。培育香蕉和番木瓜幼苗的最佳氮、磷、钾含量配比均为20:10:20,最佳基质相对含水率分别为80%和70%。

关键词: 香蕉 番木瓜 水肥耦合 生长发育 营养吸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病原微生物入侵中枢神经系统机制的研究进展

广东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新冠疫情后,亚健康人群数量迅速增加,加之近年来全球旅行、气候变化和接触野生动物等频率升高可能导致人兽共患病原体现象增加,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感染的发病率持续上升,已成为导致人类伤残调整寿命年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CNS感染病死率高,且给机体造成严重的后遗症,其也是目前最严峻的全球公共卫生挑战之一。为抵御病原体入侵,宿主在体表和体内构筑了一系列屏障结构,包括皮肤屏障、血肺屏障、血睾屏障及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等。其中,BBB是一种复杂的屏障结构,由多种细胞和非细胞成分组成。作为机体内隔离中枢与外周的生物屏障,BBB能够阻止绝大多数有害物质侵入脑部,从而保证脑部内环境的动态平衡与CNS的正常运转。然而,病原微生物经过长时间的进化,已经开发出多种途径来穿越BBB以实现入侵CNS。现今,已有5种入侵途径被研究人员所证实,包括感染或破坏脑内皮细胞;通过转胞吞作用穿过BBB;以“特洛伊木马”的形式,通过被感染的白细胞浸润而穿过BBB;通过细胞旁间隙进入CNS;以及通过轴突运输由外周绕过BBB进入CNS。CNS感染性疾病的严重程度和复杂性受到病原本身、宿主BBB结构和功能及神经侵袭途径的多样性影响。此外,随着研究的深入,病原体利用蛋白互作、调节BBB通透性及利用胞吞作用入侵CNS的分子机制被详细解析,这使得一些药物的CNS递送成为可能,也为开发全新的CNS药物递送系统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因此,充分了解BBB结构和病原微生物入侵CNS途径,将有助于研发控制病原入侵、新型脑靶向药物及新的递送系统以减轻宿主CNS中已建立感染的策略。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血脑屏障 病原微生物 感染 入侵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陈皮产地溯源及鉴伪技术研究进展

食品科学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陈皮是药食同源佳品,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高。然而,市场上陈皮产地虚标、品种假冒和陈化时间造假等现象时有发生,损害了消费者权益,亟需建立有效的陈皮产地溯源及鉴伪技术以保障陈皮质量安全和品质。本文综述了代谢组学、光谱、DNA分析、元素分析、智能感官等技术在陈皮产地溯源和品种、采收期及陈化时间鉴别方面的研究进展,对比分析了各种技术的优缺点,并提出陈皮产地溯源及鉴伪研究当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研究重点。

关键词: 陈皮 产地溯源 鉴伪技术 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