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侵染构树的菜豆金色黄花叶病毒属病毒的鉴定及基因组序列分析
《植物病理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采集3份疑似双生病毒侵染引起的叶片表现黄花叶症状构树样品,提取总DNA,利用Begomovirus通用引物AV494/CoPR进行PCR检测表明,疑似病样中均检测到菜豆金色黄花叶病毒属病毒。进一步选取PCR检测为阳性的样品进行RCA扩增、酶切、克隆及测序,获得侵染广东构树的病毒分离物基因组全长序列。广东构树分离物(GS-2021)为一个双组分病毒,包含DNA-A和DNA-B两组分。DNA-A组分(GS-2021-A)全长为2 777 nt,编码7个ORFs; DNA-B组分(GS-2021-B)为2 742 nt,编码2个ORFs。GS-2021与已报道的中国大青金色花叶病毒(clerodendrum golden mosaic China virus, ClGMCNV)各分离物的DNA-A、DNA-B均有较高的一致性,全长序列的一致性分别为93.0%~93.9%和86.3%~89.6%,其中与福建Fz7分离物DNA-A(GenBank登录号:FJ011668)和DNA-B(GenBank登录号:FJ011669)的相一致性最高,为93.9%和89.6%。GS-2021与ClGMCNV福建、浙江、江苏和美国的5个分离物亲缘关系近,同属一个分支,其中与福建Fz7分离物聚集在一个小分支,亲缘关系最近。基因重组分析显示,GS-2021无明显的基因重组事件存在。根据ICTV对菜豆金色黄花叶病毒属病毒最新分类标准,GS-2021属ClGMCNV的一个新株系。本研究首次在构树上检测到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病毒,获得其病毒基因组全序列,明确其为ClGMCNV的新株系。因此,构树是菜豆金色黄花叶病毒属病毒的新自然寄主。
关键词: 构树 菜豆金色黄花叶病毒属 中国大青金色花叶病毒 病毒基因组 新寄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钻喙兰属种质资源鉴评与分子身份证构建
《热带作物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钻喙兰属为兰科的一类附生型兰花,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本研究基于前期收集的钻喙兰属3个常见种的10份不同种质资源,采用荧光标记毛细管电泳进行等位变异检测,筛选出21对SSR多态性引物,其中13对引物位点呈高多态性,共扩增出47个等位基因,平均观测等位基因数(Na)为2.238,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860。21个位点的观测杂合度(H_o)为0~0.778,均值为0.421,期望杂合度(He)为0.148~0.574,均值仅0.340,Shannon指数(I)为0.096~0.987,均值为0.567。10份种质的聚类结果和PCoA分析与传统植物学分类一致,可将10份种质按种划分成3个类群。在此基础上筛选出4对核心引物构建每份种质的分子身份证。本研究为后续钻喙兰属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鉴评和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硅水平对水稻根表铁膜和体内Cd累积分布的影响
《生态环境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稻田镉(Cd)污染治理是中国当前亟需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根表铁膜是水稻根系吸收Cd的重要屏障,施硅(Si)调控水稻根系抗氧化酶和乙烯合成酶活性影响根表铁膜对Cd的吸附,并改变水稻体内Cd的累积和分布,但不同施Si水平对水稻根表铁膜和体内Cd累积分布的影响尚未完全清楚。采用水稻盆栽试验,探讨高、低两种施Si水平条件下,水稻成熟期不同组织器官中Cd的含量、分布规律和水稻体内Cd的转运能力,以及抽穗期根表铁膜的Cd含量、形貌特征与根系抗氧化酶和乙烯合成酶基因的表达,试图揭示不同施Si水平对水稻根表铁膜Cd吸附和体内Cd累积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施Si会减少成熟期水稻茎中Cd的含量,增大根系中Cd的分布比例,而高Si水平(0.66g·kg-1)还会进一步降低茎节和糙米中Cd的含量和分布比例,抑制根系转运Cd至糙米的能力。此外,施Si可以增强抽穗期水稻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OsSOD-Cu/Zn和OsSOD-Fe)、过氧化氢酶基因(OsCATa和OsCATb)以及乙烯合成酶基因(OsACS1)的表达,高Si水平(0.66 g·kg-1)能够显著增加根表铁膜中的DCB-Fe和DCB-Cd含量,增大根表铁膜的表面粗糙度,并且进一步增强根系OsSOD-Fe和OsACS1的表达。研究结果证实施Si水平是影响水稻根表铁膜和体内Cd累积分布的关键因素,高水平Si能够更显著地促进水稻根系抗氧化酶基因的表达,增强铁膜形成及其对Cd的吸附,并且抑制根系Cd向糙米的转运和茎节中Cd的分布,从而降低糙米中Cd的累积。该研究成果可为解决中国稻田Cd污染治理难题提供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蝴蝶兰'聚宝红玫瑰'与云南火焰兰属间杂交F1代表型性状遗传变异分析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火焰蝶兰群体表型性状遗传变异规律及花色表型多样性,以蝴蝶兰‘聚宝红玫瑰’与云南火焰兰属间杂交F1代其中的117个单株为试验材料,采用性状离散特征描述、Pearson相关性分析及类平均聚类分析统计学等方法,对35个表型性状及花色表型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35个表型数量性状变异范围为7.6%~239.1%,变异程度大;性状值分布于双亲的性状之间,且都呈现明显的单峰分布,整体呈现较好的连续正态分布趋势;中亲优势率为-94.54%~1 336.98%,其中叶片长度等15个性状表现为正向中亲优势,株高等20个性状中亲优势值为负值。2)35个性状中分别有281对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有74对达到显著水平(P<0.05);系统聚类将117个单株在遗传距离16.10处分为Ⅰ、Ⅱ、Ⅲ这3大类群,聚类结果反映出各类群的性状特征。3)结合RHSCC和CIELab参数值将F1代花色分为浅紫色、紫红色、橙红色、橙色、橙黄色和黄色6色系,各色系参数与CIELab表色空间的明度(L*)、红度(a*)和黄度(b*)均有良好的对应关系。综上,本研究为后续开展重要观赏性状的数量性状基因座定位等研究奠定基础,为兰科植物杂交亲本的选配以及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番茄巨芽病植原体的分子鉴定
《植物保护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22年,对在广东省湛江市廉江市田间发现的疑似番茄巨芽病病株,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相关植原体进行了鉴定。以番茄病株叶片总DNA为模板,利用植原体16S rRNA基因通用引物R16mF2/R16mR1进行PCR扩增,获得了广东番茄巨芽病植原体(TBB-GD-2022)16S rRNA基因片段(1 430 bp, GenBank登录号为ON102780)。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分析显示,TBB-GD-2022与16SrⅡ组植原体菌株的相似性较高,为96.82%~100%,其中与隶属于16SrⅡ-V亚组的6个植原体株系相似性为100%。系统进化分析显示,TBB-GD-2022与16SrⅡ组各植原体株系聚类在一个大分支,并与16SrⅡ-V亚组成员聚类在一个小分支,亲缘关系较近。16S rRNA基因相似系数分析表明,TBB-GD-2022与16SrⅡ-V亚组的参照株系‘Praxelis clematidea’ phyllody phytoplasma (GenBank登录号:KY568717)的相似系数为1.00。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番茄巨芽病植原体隶属16SrⅡ-V亚组成员。本文首次报道在广东发现番茄巨芽病,通过其16S rRNA序列分析进一步确定了其相关植原体的分类地位,为该病害的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源导向和蒙特卡洛模型的广东省某城市土壤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估
《环境科学 》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广东省某市为研究区域,通过研究其表层土壤重金属含量及空间分布特征,明确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和优先控制因子,为该市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提供基础数据.对该市221个土壤样品中的重金属含量特征进行分析,并通过潜在健康风险评估(HRA)模型、PMF受体模型和蒙特卡洛模型进行潜在健康风险评估、来源解析和主控因子分析.结果发现,该市土壤重金属ω(As)、ω(Hg)、ω(Cd)、ω(Pb)、ω(Cr)、ω(Cu)、ω(Ni)和ω(Zn)的平均值分别为18.16、0.43、1.46、68.57、98.34、64.19、26.53和257.32 mg·kg-1,变异程度为中高度变异.除Ni元素以外,土壤其余重金属元素含量均已一定程度超过广东省土壤背景值,且Cd和Zn的含量已超过国家二级标准,重金属污染已较为严重;重金属来源主要为工业源,自然母质、铅蓄电池制造、交通、人为耕作和农药化肥投入也对土壤重金属累积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土壤重金属对儿童和成人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可耐受致癌健康风险,非致癌风险可以忽略不计;儿童的潜在健康风险大于成人,主要暴露途径均为经口摄入;农药化肥投入源和As应该作为该市土壤重金属影响健康风险的主控因子,其次为混合源和Cr;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相对污染程度存在差异,应深化分区监测管控,加强土壤的污染防治,减少土壤重金属的人为输入.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 健康风险评估 蒙特卡洛 PMF模型 主控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瓜叶黄素基因紧密连锁的InDel分子标记开发及应用
《江苏农业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旨在开发与中国南瓜(Cucurbita moschata Duch.)叶黄素含量的数量性状基因座(Quantitative trait locus, QTL)紧密连锁且实用性强的分子标记,以加速南瓜的育种进程。前期在F2代群体中定位到与叶黄素含量紧密连锁的主效QTL位点qlut11-a,在其两侧翼分子标记R1_38695和R2_55819之间开发了8对InDel分子标记。通过对F2代群体及部分高代(F8代)重组自交系株系进行基因型和叶黄素表型分析,明确了InDel分子标记G005310和G005670可有效筛选高叶黄素含量和低叶黄素含量材料,并在近等基因系构建中证实了其能用于创制高叶黄素含量的南瓜种质,BC5F1果实中的最高叶黄素含量约是低叶黄素含量亲本果实含量的2.8倍,且占高叶黄素含量亲本果实的96%。本研究结果为加速南瓜高叶黄素含量种质育种进程提供了更实用的分子标记。
关键词: 南瓜 叶黄素 QTL定位 HPLC测定 InDel分子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组学技术在猪肉品质评价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中国畜牧杂志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猪肉品质是影响消费者购买欲望的重要因素。随着技术的发展,在肉类研究中开始广泛应用组学技术来提高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需求。本文介绍了用于猪肉品质评价方面的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以及脂质组学3种组学技术,阐述3种组学技术各自的特点及其在肉类品质评价中的实际应用,讨论了组学技术在肉质评价方面未来的方向,为组学技术在猪肉的质量控制和预测上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冬瓜WRKY基因家族鉴定及表达分析
《广东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WRKY转录因子家族在植物生长发育、抵御胁迫等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挖掘参与冬瓜(Benincasa hispida Cogn.)非生物胁迫的WRKY基因家族成员,探究其生物学功能.[方法]基于冬瓜基因组数据库鉴定冬瓜WRKY成员,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系统分析其WRKY基因家族成员的蛋白理化性质、系统发育、保守基序、顺式作用元件,通过qPCR分析冬瓜WRKY的表达情况.[结果]冬瓜WRKY基因家族有 57 个成员,氨基酸数目在 126~650 之间,相对分子质量在 13.92~71.68 kD之间;蛋白等电点在 4.61~9.69 之间.根据系统进化树将该家族分为 3 个类群,第二类群又分为 5 个亚组.冬瓜WRKY外显子有 2~6 个.染色体定位分析发现,有 56个基因定位在12条染色体上,1个基因未定位在染色体上.保守基序分析显示,Motif 1和Motif 3存在于56个基因,且同一类群具有类似的保守基序结构.同时,冬瓜WRKY基因的启动子上均含有应激反应相关元件、激素响应元件.WRKY在冬瓜不同组织和果实发育时期特异表达.RT-PCR结果表明非生物胁迫和激素处理冬瓜可诱导部分WRKY基因的表达.[结论]共鉴定出 57 个冬瓜WRKY基因,同亚组的成员具有类似的保守基序结构.冬瓜WRKY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存在差异,其中,BhWRKY2、BhWRKY5、BhWRKY39、BhWRKY11、BhWRKY31、BhWRKY53参与不同的胁迫响应.
关键词: 冬瓜 WRKY基因家族 生物信息学 系统发育分析 表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