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0164条记录
新疆盐渍区水稻品种生育表现与耐盐性筛选

新疆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水稻品种的耐盐性,筛选出适合新疆盐渍化区种植的水稻品种.[方法]连续 2 年(2021~2022 年)设置不同的盐浓度处理,研究新选育水稻品种全生育期受到不同盐浓度胁迫对其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以C100处理(2021 年)和C120处理(2022 年)为鉴定标准,新粳14 号、新粳香3 号、新粳香5 号为耐盐性"极强"品种;新粳6 号、14GY44-5-1-7、新粳12 号、新粳香2 号为耐盐性"强"品种;新粳香8 号、新稻11 号、15GY65-3-2-1、新粳11 号、秋田小町、新稻36 号、盐丰 47、12GY11-5-4-3-1-1、新粳4 号、16GY54-2-3-1、新粳9 号为耐盐性"较强"品种;新粳 10 号、新粳 13 号、15GY114-2-5-3-10、新粳盐 02、15GY114-2-5-3 为耐盐性"中等"品种;9HR156、新粳 18 号、越光为耐盐性"较弱"品种;03GY28-1-10-2-2-1 为耐盐性"弱"品种.[结论]各生育时期不同水稻品种的秧苗成活率、叶绿素SPAD值、株高均随着盐浓度增加呈降低趋势;各水稻品种在成熟期的主穗长度、主穗结实率、千粒重、单株产量均随着盐浓度增加呈降低趋势,而过高的盐浓度会致使秧苗死亡;相同盐浓度处理下不同水稻品种的耐盐性有差异.综合筛选出的耐盐性"极强"的品种3 个,耐盐性"强"的品种4 个,耐盐性"较强"的品种11 个,耐盐性"中等"的品种5 个,耐盐性"较弱"的品种3 个,耐盐性"弱"的品种1 个.

关键词: 水稻品种 盐渍区 耐盐性 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10份鹰嘴豆种质品质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与综合评价

西北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国家中亚特色种质资源中期库(乌鲁木齐)保存的110份鹰嘴豆的7个品质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与评价,筛选优异种质,为鹰嘴豆种质资源的挖掘利用和育种工作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7个品质性状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4.038%~23.950%,饱和脂肪酸含量变异最大,粗脂肪含量变异最小;Shannon-Weaver遗传多样性指数H′变化范围为1.205~2.040,淀粉含量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饱和脂肪酸含量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低.主成分分析将7个品质性状综合为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78.779%.聚类分析将110份鹰嘴豆种质资源划分为4个类群,其中第Ⅲ类群综合表现最好,该类群蛋白质、粗脂肪、淀粉、可溶性固形物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较高.综合评分F值范围为0.383~10.965,其中Desi类型和Kabuli类型的鹰嘴豆F值均值分别为7.396和7.175,根据F值筛选出5份综合表现好的品种,分别为'品鹰1号''木鹰1号''2009-132''诺胡提'和'引K158B'.

关键词: 鹰嘴豆 种质资源 蛋白质 淀粉 脂肪酸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冬小麦籽粒品质性状遗传差异与关联分析

作物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小麦籽粒品质与面粉加工的食品品质密切相关,是小麦早期品质选择的重要依据.本研究以产自新疆的134个冬小麦地方品种和54个育成品种为材料,对连续2年种植收获于新疆乌鲁木齐市、新疆伊宁市共计4个试验点的小麦籽粒进行品质检测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7个小麦籽粒品质性状的广义遗传力在62.14%~85.35%之间,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硬度(85.35%)>湿面筋含量(78.44%)>出粉率(73.13%)>容重(72.50%)>沉降值(66.70%)>籽粒蛋白质含量(65.24%)>淀粉含量(62.14%).在4个不同环境下,7个小麦籽粒品质性状表现为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的变异相对较大,籽粒硬度的变异居中,淀粉含量、出粉率、容重的变异较小,多数籽粒品质性状间呈极显著相关性.设定阈值P<0.01,经关联分析,7个性状共检测到6605个显著性SNP标记,可解释6.021%~31.467%的变异.4个环境下检测到2个以上性状共有的多性状位点12个,可以解释6.233%~17.708%的表型变异.分别是蛋白质含量/沉降值、蛋白质含量/容重共有位点各1个,分别位于6A、2B上;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共有位点5个,分别位于3A、1B、6B、7B和7D上;沉降值/容重/籽粒硬度3个性状共有位点1个,位于5B上;蛋白质含量/沉降值/湿面筋含量3个性状共有位点3个,位于7A、3B和2D上,蛋白质含量/沉降值/湿面筋含量/容重4个性状共有位点1个,染色体位置未知.筛选出11个多性状、多环境品质相关基因,其中TraesCS6B01G347500编码一种储运蛋白,TraesCS1B01G395400编码碳水化合物转运蛋白/糖转运蛋白,TraesCS2D01G246500基因编码具有耐冷、耐盐、节水相关的蛋白ESKIMO1,可作为候选基因进行等位变异分析和标记开发,为小麦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分子工具.

关键词: 新疆 冬小麦 籽粒品质 遗传差异 关联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形势下科技计划项目成果的转化路径探讨

农业科技管理 2024

摘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将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加速农业现代化转型的关键环节.文章以农业类国家重点研发科技计划为例,梳理了国家科技计划改革新形势下项目成果产出与转化的现状,分析了项目成果转化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强化科技创新、探索管理机制、强化政策导向等方面提出了促进项目成果转化的对策,以期为我国农业科技项目产出成果的转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 科技计划 项目成果 转化路径 科技创新 科技成果转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6-2022年新疆绿洲高品质棉花生产现状及加快建设高品质棉花种植带对策研究(Ⅱ)

中国棉花 2024

摘要:采用统计分类方法,对新疆绿洲2016―2022年3 595.8万t(15 915.5万包)公证检验(公检)原棉进行逐包品质分析,按生态亚区细分的10个亚亚区(北疆东部亚亚区、北疆中部亚亚区、北疆西部一亚亚区、北疆西部二亚亚区,南疆西部亚亚区、南疆中部亚亚区、南疆东部亚亚区、南疆南部亚亚区,东疆吐鲁番盆地亚亚区和东疆哈密盆地亚亚区)归类统计,厘清各亚亚区高品质原棉占比的状况,为高品质棉花种植带规划、建设和承建单位的遴选提供决策依据。结果表明,7年加权平均,各亚亚区高品质原棉占比表现为北疆西部二亚亚区(62.1%)>北疆东部亚亚区(45.9%)>北疆中部亚亚区(35.8%)>东疆吐鲁番盆地亚亚区(31.6%)>北疆西部一亚亚区(22.8%)>东疆哈密盆地亚亚区(20.8%)>南疆中部亚亚区(18.8%)>南疆东部亚亚区(17.9%)>南疆南部亚亚区(16.2%)>南疆西部亚亚区(4.7%)。围绕提升高品质棉花的生产能力和稳定性,建议在北疆天山北麓大部、东疆亚区、南疆中部亚亚区、南疆东部亚亚区率先开展高品质棉花种植带建设,遴选这些产地的县(县级市、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团场率先开展整建制高品质棉花种植带的示范性创建,预计高品质棉花产量潜力在400万t左右,可为完成农业农村部提出的“十四五”高品质棉占比45%左右和今后更高高品质棉占比目标,加快建设棉花强国奠定基础;并提出在南疆西部亚亚区开展中短绒陆地棉种植带建设,形成差异化的陆地棉品质类型和结构,预计中短绒棉花产量潜力为100万t左右,以满足市场新需求。最后,探讨了高品质棉花种植带生产链建设实施方案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 棉花 区划 亚亚区 新疆 绿洲 高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入侵害虫葡萄花翅小卷蛾的生物学特性

生物安全学报(中英文) 2024 CSCD

摘要:[目的]掌握新入侵我国的进境植物检疫性害虫葡萄花翅小卷蛾在吐鲁番市的生物学特性及种群周年发生规律,为其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田间以性引诱剂定点监测、野外网室笼罩饲养以及室内人工饲养相结合的方法,观察葡萄花翅小卷蛾生活习性及其种群发生规律.[结果]该虫在我国新疆吐鲁番市1 a发生5代,以蛹在葡萄藤皮下越冬.越冬蛹翌年3月底-4月初(葡萄开墩)开始羽化,4月上旬为羽化高峰期(清明节前后),中旬为羽化末期.越冬代成虫将卵产于花芽上,4月中旬第1代幼虫开始孵化;第1代成虫于5月中旬开始羽化,5月下旬羽化结束;第2代成虫于6月下旬开始出现,7月上旬为羽化高峰期;第3代成虫于7月底开始羽化,8月上旬为羽化高峰期;第4代成虫于8月底开始羽化,9月上旬为羽化高峰期;越冬代幼虫10月上旬开始化蛹越冬,大部分幼虫更趋向于在老树的藤皮下化蛹.成虫的飞行、取食、交配、产卵等行为多发生在黄昏.越冬代成虫将卵产于葡萄花序萼片以及花蕾上;第1~3代成虫将卵产于葡萄果实表面,第4代成虫将卵产于葡萄二次开的花絮上,卵单产,单雌产卵量为20~40粒左右.第1代幼虫取食葡萄花絮,第2~4代幼虫危害葡萄果实,并有自相残杀的习性,糖醋液(红糖∶醋∶酒∶水=6∶3∶1∶10)对成虫有一定的诱杀效果.[结论]该虫在吐鲁番1 a发生5代,各世代划分明显,越冬代发生数量最大,无世代重叠现象,随温度升高各世代和虫态的发育历期缩短,幼虫在葡萄整个生长季节均造成危害,第3、4代幼虫危害成熟果实,引起果实大量腐烂并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关键词: 世界性害虫 葡萄花翅小卷蛾 生活史 习性 发生规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浓度生长调节剂对红果枸杞嫩枝扦插效果的影响及其综合评价

山东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究不同浓度生长调节剂对'低糖枸杞'嫩枝扦插的影响,本试验以红果'低糖枸杞'枝条为试材,通过测定嫩枝扦插成活率及其新梢生长量、根系生长量、生根数、平均生芽数等指标,研究不同浓度NAA、IBA、NAA+IBA、ABT(9 个处理)对嫩枝扦插及其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施适宜浓度的生长调节剂可提高枸杞扦插成活率,增加枝条的新梢生长量和扦插枝条的生根数,并促进枝条旺盛生长.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处理效果进行综合排名,由大到小为T2(100 mg/L NAA)>T3(250 mg/L NAA)>T7[250 mg/L(NAA+IBA)]>T6[100 mg/L(NAA+IBA)]>T5(250 mg/L IBA)>T1(清水)>T8(100 mg/L ABT)>T4(100 mg/L IBA)>T9(250 mg/L ABT).其中,T2 处理整体效果最好,不仅可以促进萌芽及新枝生长,还可促进扦插苗生根,即扦插苗生根率高、生根数量多、根系长粗,可在生产实践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生长调节剂 红果枸杞 嫩枝 扦插育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灰枣及其六个芽变材料生物学特性

北方园艺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以灰枣的6个芽变(“HF-1”“灰实2号”“羌灰2号”“灰08-3”“新丰1号”“灰枣新星”)为试材,“灰枣(CK)”为对照材料,采用田间调查法与室内测定法研究了灰枣及其6个芽变的物候期、树体、枝条、叶片、花等生物学特性,以期为新疆灰枣品种的升级换代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6个灰枣芽变及灰枣树体形态相似,均为半开张或开张型,树势表现为中、强型,主干皮裂均为条状;叶片主要为绿色平展,卵状披针形;花期5—6月,果实完熟期9月。6个芽变的二次枝长节数8~12节,灰枣的二次枝长度为8节;6个芽变的枣吊长介于29.46~42.69 cm,均大于灰枣的枣吊长23.52 cm; 6个芽变枣吊叶片数介于12.67~16.47片,均高于灰枣叶片数12.47片;6个芽变的股吊率介于2.90~3.80,均高于灰枣股吊率2.60;6个芽变的果吊比介于0.15~5.85,灰枣的果吊比为2.01。通过对灰枣及其6个芽变材料的生物学、产量等特性的调查比较,初步筛选出在喀什麦盖提产区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灰枣芽变材料为“灰08-3”“HF-1”“新丰1号”。

关键词: 灰枣 芽变 生物学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水百合鳞片组织培养研究

现代农业科技 2024

摘要:为了提高香水百合繁殖系数和繁殖速度,生产出优质脱毒苗,满足工厂化生产,选用香水百合鳞茎的鳞片作为外植体,对外植体消毒时间、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和浓度对鳞片诱导、增殖、生根及移栽基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香水百合鳞片用 75%乙醇消毒 30 s、0.1%升汞消毒 12 min效果较好;鳞片最佳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5 mg/L,平均每鳞片分化芽数达 6.52 个;鳞片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1 mg/L,增殖系数达 5.70,鳞片最佳生根培养基为 1/2MS+IBA 0.5 mg/L+NAA 0.2 mg/L,生根率达到 100.00%,平均生根数 5.6 条,平均根长 3.5 cm,长势好.移栽基质以采用蛭石∶草炭=4∶1 和蛭石∶蚯蚓粪=4∶1 较好,试管苗移栽成活率均最高,达到 93.3%.

关键词: 香水百合 鳞片 组织培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番茄β-BAM基因家族全基因组鉴定及其盐胁迫和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下的表达分析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淀粉酶(β-amylase, BAM)广泛参与植物体内各种生物学过程的调控,并响应激素与非生物胁迫等多种外界刺激。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分析,在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中鉴定出8个SlBAM成员,并进行了理化性质、基因结构、系统进化、共线性等分析;使用qPCR对SlBAM基因在盐胁迫和果实发育下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SlBAM均具有典型的Glyco_hydro_14结构域,多数SlBAM呈酸性,且都为亲水蛋白。系统发育分析显示,SlBAM可分为6个类群,相同类群具有相似的基因结构及基序分布。顺式作用元件组成表明,大部分SlBAM的表达可能与植物激素、非生物胁迫和光反应等相关。共线性分析结果显示,番茄与拟南芥BAM基因家族有一定的同源性,与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亲缘关系更近。qRT-PCR分析发现,SlBAM基因主要在叶中表达,在根和茎中表达量较低。在盐胁迫下,SlBAM2、SlBAM4和SlBAM6表达上调(P<0.05),SlBAM1和SlBAM3表达下调(P<0.05)。当外源激素2, 4-油菜素内酯(2, 4-epibrassinolide, EBS)浓度为0.1 mol/L时,绿熟期番茄的所有SlBAM基因都显著上调(P<0.05)。在α-萘乙酸(1-naphthaleneacetic acid, NAA)影响下,除SlBAM6外的所有SlBAM基因都表达上调,只有SlBAM6表达下调。本研究为进一步揭示番茄BAM基因家族在响应非生物胁迫及其在果实发育中的功能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番茄 β-淀粉酶(BAM) 生物信息学 盐胁迫 外源激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