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原驼乳中乳酸菌的分离筛选及特性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挖掘和获得原驼乳中的乳酸菌资源。【方法】采集新疆乌鲁木齐县近效南山周边原驼乳样品,采用平板稀释法分离菌株,观察比对16S rRNA基因序列测序和菌株形态学特性,分析菌株分类学地位,并检测菌株溶血性和有害代谢物质等食用安全性。【结果】获得29株乳酸菌,经鉴定其归属于Leuconostoc、Lentilactobacillus两个属的4个种;菌株均可耐受0.5%胆盐,5%NaCl,且具有较好耐高温、牛奶胨化、抗氧化和抑制细菌等特性;所有菌株均无溶血现象,不产生硝基还原酶;除T12外,均利用氨基酸不产生物胺。【结论】从原驼乳中获得的乳酸菌具有良好的发酵特性和食品安全性。


乌拉尔甘草不同组织可培养内生菌分离筛选及产β-葡萄糖苷酶菌株初筛
《新疆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新疆阿勒泰地区乌拉尔甘草不同组织可培养内生菌的资源状况以及选育高产β-葡萄糖苷酶菌株。【方法】以乌拉尔甘草为材料,运用组织匀浆法与16S rDNA和ITS-rDNA分子生物学方法相结合方式,对其主根、须根、茎、叶中的内生菌进行分离、纯化和鉴定;采用七叶苷培养基和β-葡萄糖苷酶酶活力测定筛选产β-葡萄糖苷酶菌株。【结果】从甘草中分离获得内生菌共48株,其中内生细菌33株,内生真菌15株。在主根和茎部位分离内生细菌数量最多,内生真菌在主根中定殖的数量最多。33株甘草内生细菌隶属于8个属,芽孢杆菌属菌株分离获得最多,且甘草主根部位的内生细菌分离种类最多,在甘草不同组织中多样性表现为主根>须根=茎=叶。15株甘草内生真菌隶属于7个属,枝孢属是甘草内生真菌的优势属,内生真菌在不同组织中多样性表现为主根>茎>叶>须根。共有12株具有产β-葡萄糖苷酶的能力,其中分离自主根部位的菌株最多,占比41.7%。【结论】甘草主根组织的可培养内生菌的多样性相较其他组织丰富,且主根部位产β-葡萄糖苷酶菌株较多,是选育产酶菌株的优势部位。


灰枣及其芽变品种果实品质评价
《现代农业科技 》 2024
摘要:以麦盖提县传统主栽灰枣为对照(CK),比较分析不同芽变品种果实质构、果实色差及果实内在品质的差异,并对果实内在品质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灰枣及其6个芽变品种的果实高度为2.04~2.21 cm,果实硬度为6.99~9.52 N,果实黏性为-0.13~-0.07 N/s,果实黏聚性为0.24~0.41,果实咀嚼性为0.53~1.78 N,果实回复性为0.144~0.226;果实表皮L值变化范围为32.27~38.98,a值变化范围为16.31~26.00,b值变化范围为14.95~20.95,C值变化范围为24.90~31.58,h值变化范围为33.03~51.74;品种之间总酚与纤维素含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可溶性糖、可滴定酸、黄酮、可溶性固形物和抗坏血酸含量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在果实品质指标中,部分指标间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第1主成分的特征值为4.462,贡献率为63.714%,第2主成分的特征值为1.208,贡献率为17.261%;灰枣及其6个芽变品种的综合评价排序为灰08-3>新丰1号>灰实2号>HF-1>CK>灰枣新1号>羌灰2号。


花生叶面积指数精准快速监测方法研究
《节水灌溉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索适用于花生叶面积指数快速精准测量方法,基于田间调查实测数据,分别采用网格法、比叶重法、系数法、AutoCAD法以及扫描法等5种方法计算了花生不同生育时期的叶面积指数,并以基于扫描法的估算结果为对照,评价了基于其他4种监测方法估算结果的精度,并优化了系数法和比叶重法调查花生叶面积的关键技术指标。结果表明,比叶重法精度较高、监测速度较快、可操作性强,利用比叶重法监测花生叶面积指数,苗期、花针期、结荚期和饱果期叶片取样数分别为24、30、24和30片,相对误差分别为4.13%、4.07%、0.02%和0.13%,标准均方根误差为7.494%,适宜的干重比系数分别为150.00、143.26、187.58和157.20 cm2/g。比叶重法是适宜于花生叶面积快速精准测量的方法。


绿洲农田氮磷利用与生产水平、经济和环境效益的协同效应分析
《农业工程学报 》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提高养分利用效率是西北绿洲农业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该研究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生产系统为研究对象,明晰农田土壤表观氮磷养分流动特征,计算2000—2020年农田氮磷养分盈亏量与利用效率;采用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法探究其养分利用与生产水平、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之间的协同效应。结果表明:1)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田氮、磷输入以化肥为主,而输出以秸秆、籽粒和氨挥发为主。农田氮、磷盈亏量相对较高,2020年分别为147.54和47.61 kg/hm~2。农田氮、磷利用效率相对较低,分别在34.33%~44.05%和39.25%~49.54%之间波动。2)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田养分利用与生产水平、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之间存在权衡效应,而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存在协同效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机械化生产获得良好收益,但以养分损失、环境污染为代价。发达国家农田养分利用与生产水平、经济效益协同促进,不牺牲环境效益。因此,建议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优化肥料用量与结构,推广智慧农业技术管控肥水。该研究可为地区农业养分管理与绿色发展提供参考。


不同包装对运输后'京沧1号'枣果实货架品质的影响
《包装工程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 为研究不同包装对运输后鲜食枣果实货架期品质特性的影响,以期筛选出适合蟠枣运输的包装材料。方法 以鲜食枣‘京沧1号’(蟠枣)果实为试材,采用生产上常用的6种贮运包装方式,常温运输4 d后,分析不同包装对运输后蟠枣果实品质和货架期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CK)相比,处理组包装均能提高蟠枣货架期和果实品质。CK组的蟠枣在货架期12d时腐烂率为46%、质量损失率为4.8%、硬度为5.5N、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质量分数)为25%、可溶性糖含量(质量分数)为16.4%、可滴定酸含量(质量分数)为0.25%、抗坏血酸含量为900 mg/kg,而泡沫箱+0.05 mm厚的聚乙烯保鲜袋+冰袋+防震纸包装(T4)腐烂率为12%、质量损失率为3.3%、硬度为8.3N、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27.5%、可溶性糖含量为12.3%、可滴定酸含量为0.24%、抗坏血酸含量为2 600 mg/kg,可较好地维持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抗坏血酸等果实品质指标。结论 综合各项指标得出,蟠枣运输包装方式中T2(纸箱+0.05mm厚的聚乙烯保鲜袋+冰袋+防震纸)和T4效果较好,明显延缓蟠枣果实采后衰老,延长了货架期。


氮肥不同追施方式对甜高粱叶片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氮肥不同追施处理下甜高粱不同生育期光合特性的变化规律及最佳氮肥追施方式.[方法]设置大田试验,分析空白不施肥(CK)、B1(2 次沟施追氮肥)、B2(2 次滴施追氮肥)、B3(4 次滴施追氮肥)等4 种氮肥不同追施处理对6 种甜高粱品种不同生育阶段叶片的光合特性、水分利用效率(WUE)动态规律及生物产量的影响.[结果]甜高粱叶片的Pn、Tr、Ci、WUE在不同生育期不同氮肥追施处理下的变化趋势不一致,品种和处理间存在变化规律差异的现象.同一品种在同一生育阶段氮肥不同追施处理的光合特性有差异,叶片光合特性受氮肥追施处理的影响.Pn的变化范围在 5.50~28.52 μmol CO2/(m2·s),大力士在B3处理处于最高值,比CK显著提高39.91%.全部品种在B2 处理的Tr值与CK处理的Tr值差异均不显著.拔节和乳熟期B3 处理所有品种的Gs值与CK处理的Gs值差异均不显著.WUE的变化范围在 3.05~16.86 μmol/mmol,拔节期只有B2 处理晋甜杂3 号WUE值比CK显著提高71.28%,其他所有处理所有品种均与CK差异不显著.开花期B1 处理所有品种的WUE值均与CK不显著.生物产量变化范围在 47.51~85.85 t/hm2,氮肥追施处理比CK增产幅度为 7.66%~53.67%.大力士在所有处理的产量均高于其他品种,且B1、B2、B3 处理产量最高的品种顺序均一致,大力士>晋甜杂3 号>辽甜3 号.[结论]大力士、晋甜杂3 号、辽甜3 号在当地的适应性较好,B2 处理能够改善光合条件,使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达到最大,该处理是促进干旱区高粱生长发育的最佳氮肥滴管追施模式.


中草药添加剂对断奶湖羊生长性能、血清抗氧化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饲料研究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剂量的中草药添加剂对湖羊生长性能、血清抗氧化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选取48只2月龄健康状况良好、体重相近的断奶公羔湖羊,随机分成4组,每组设4个重复.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组、Ⅱ组、Ⅲ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010、0.025、0.050 g/kg的中草药添加剂.预试期7d,正式试验期90d.结果表明,61~90 d,试验Ⅱ组湖羊平均日增重比对照组增加了 22.22%(P<0.05),料重比降低了 18.85%(P<0.01).第30d,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组总蛋白(TP)、干扰素-γ(IFN-γ)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试验Ⅲ组相比,试验Ⅱ组免疫球蛋白G(IgG)、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FN-γ含量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第60d,试验Ⅱ组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及试验Ⅲ组(P<0.01).与对照组和试验Ⅲ组相比,试验Ⅱ组免疫球蛋白A(IgA)、IgG、IL-4、IFN-γ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试验Ⅱ组IL-6含量显著高于试验Ⅲ组(P<0.05),IgA、IL-4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或P<0.01).第90d,试验Ⅱ组IgA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免疫球蛋白M(IgM)、IFN-γ含量显著高于试验Ⅲ组(P<0.05).研究表明,中草药添加剂能够促进湖羊的生长,增强动物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力,中草药添加剂的适宜添加量为0.025 g/kg.
关键词: 中草药添加剂 断奶湖羊 生长性能 抗氧化指标 免疫功能


60Co-γ射线对不同无花果品种一年生枝条的辐射效应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60Co-γ射线对不同无花果品种一年生枝条死亡率、抗氧化酶活性等相关理化指标的影响,确定最佳辐射诱变剂量,为利用60Co-γ射线辐射诱变技术提高无花果遗传多样性、创造新种质、培育优良新品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无花果品种布兰瑞克和中华紫果一年生休眠枝为试材,采用60Co-γ射线为辐照源,设置不同剂量0、30、45、60、75 Gy的辐射处理,分析辐照引起枝叶死亡率、酶活性等变化.[结果]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2 个无花果品种扦插苗成活率呈下降趋势,株高、茎粗、节间长度、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和分枝数指标呈下降趋势,叶片长宽比差异不显著.中华紫果品种的SOD、POD、CAT等酶活性均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分别在45、60 Gy剂量时达到峰值,MDA含量呈现一直上升趋势,H2O2含量呈现先增后降趋势.布兰瑞克品种的SOD、POD、CAT酶活性,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均呈现先降后增趋势.MDA、H2O2 含量基本保持上升趋势.[结论]辐射导致无花果扦插苗幼苗生长缓慢、株高矮化、茎粗变细、叶片变小、分枝减少.中华紫果的半致死辐射剂量为56 Gy,布兰瑞克为70 Gy,布兰瑞克对辐射的耐受性高于中华紫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