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4717条记录
制干辣椒SCoT-PCR体系优化及引物筛选

南方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优化制干辣椒SCo T-PCR反应体系,为新疆制干辣椒种质资源、分子遗传学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制干辣椒为材料,采用L25(55)正交设计方法对影响制干辣椒SCo T-PCR反应体系的Mg2+、模板DNA、引物、DNA聚合酶、d NTPs等因素进行优化筛选。【结果】从25个正交设计组合中筛选获得5个组合的扩增效果较好,扩增条带丰富且清晰度适中、分散性好;经引物SC-12、SC-13、SC-19筛选,获得适用于制干辣椒材料的SCo T-PCR最佳反应体系20.0μL,包含10×Buffer 2.0μL、30 ng模板DNA 0.8μL、2.0 mmol/L Mg2+1.8μL、1.0μmol/L引物1.0μL、1 U Taq DNA聚合酶0.4μL、0.25 mmol/L d NTPs 0.5μL、dd H2O 13.5μL。运用优化体系从80条引物中筛选出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丰富的SCo T引物24条。【结论】优化的SCo T-PCR反应体系及筛选的引物可用于新疆制干辣椒种质鉴定、遗传图谱构建、遗传多样性的分析等。

关键词: 制干辣椒 SCoT标记 正交设计 体系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薯抗旱初步鉴定及渗透胁迫对抗氧化生理指标的影响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抗旱性有差异的6份甘薯栽培品种为试验材料,在田间鉴定抗旱性的基础上,通过室内PEG-6000模拟水分胁迫,测定胁迫下与抗旱性相关的9个生理生化指标,采用抗旱指数和隶属函数相结合的方法筛选与抗旱性密切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对其抗旱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经田间抗旱鉴定,广薯87和徐薯22的抗旱性强,日紫0602和宁紫薯1号的抗旱性差;在PEG-6000模拟水分胁迫下,甘薯叶片NOS、CAT、T-AOC和T-SOD活性随着PEG浓度增高,其活性增强;Pro、MDA、Prot和T-AA含量也增加;尤其在25%PEG-6000胁迫处理24 h,甘薯叶片NOS、T-AOC、Pro的相对值与抗旱指数呈显著正相关,RWC相对值与抗旱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这4个指标的加权隶属函数值D与抗旱指数呈显著正相关(r=0.8944);因此,可用这4个指标的D值对甘薯抗旱性进行初步鉴定。

关键词: 甘薯 抗旱鉴定 渗透胁迫 生理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葡萄干饱满度评定指标及影响因子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确定葡萄干饱满度评定的指标,研究葡萄干饱满度的影响因子,为葡萄干综合评价提供新方法,为制定葡萄干饱满度相关标准提供理论参考。【方法】运用传统感官评价方法和实验检测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30个无核和有核葡萄品种的葡萄干容重、密度等饱满度相关指标,以及鲜果的生理指标与葡萄干饱满度的相关性。【结果】无核葡萄干的密度与其饱满度呈极显著负相关性(r=-0.860 2),有核葡萄干的气介容积与其饱满度呈极显著负相关性(r=-0.796 8);鲜果的糖相关因子与葡萄干的饱满度呈显著正相关性。【结论】葡萄干的密度和气介容重可分别作为无核和有核葡萄干的评定指标,鲜果的糖相关因子是影响葡萄干饱满度的重要因子。

关键词: 葡萄干饱满度 影响因子 评定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岛棉GbDET2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类固醇5α-还原酶(DET2),被认为是油菜素类固醇物质(BRs)生物合成的限速酶。为了明确BRs在棉花纤维发育中的作用,本研究利用RT-PCR方法从纤维组织中获得基因开放阅读框(ORF)全长,经测序验证、Blast比对与同源性分析发现该序列编码的蛋白质与其他植物的DET2蛋白具有较高的相似性,故命名为Gb DET2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Gb DET2基因ORF长777 bp,可编码1个包含258个氨基酸的蛋白。氨基酸多序列比对发现Gb DET2序列保守性较高,具有的DET2的典型特征。通过物种间系统发育树可以看出Gb DET2与Gh DET2进化关系最接近,二者属于同一进化分支。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Gb DET2基因在纤维发育的不同时期中均有表达,在开花后5 d的胚珠、10 d的纤维中其表达量最高。研究结果显示Gb DET2基因在棉花纤维的起始和快速伸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海岛棉(Gosypium barbadense L.) Gb DET2基因 棉花纤维基因表达 油菜素类固醇物质(BR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春小麦4个地方品种5S rRNA基因变异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5S rDNA(即5S r RNA基因)是由120 bp的编码区和非转录间隔区(nontranscribed spacers,NTS)组成的串联重复序列,及其NTS区碱基序列和长度在不同的种间甚至在种内都有差异,从而形成种内和种间特有的不同重复单元类型,不同单元类型各自代表不同的基因组型,因此5S r DNA多基因家族是研究物种基因组结构的有效工具。本研究以生长在不同地区的四个新疆春小麦地方品种(黑芒麦)作为供试材料,通过TA克隆法获得了128个5S r RNA基因重复单元,每个品种都有长度为326~422 bp之间的短5S r DNA片段和长度为481~491 bp之间的长5S r DNA片段。通过多次序列比对,Blast比对,聚类分析等方法将所有序列分为不同的5S r DNA单元类型。在ZM5291和ZM52300中发现了Short A2、Short D1、Short G1、Long A1、Long D1和Long{S1等6种不同的单元类型,而在ZM5306和ZM5343中只发现了Short A2、Short D1、Short G1和Long{S1等4种不同的单元类型,丢失了Long A1和Long D1。依据5S r DNA各单元类型在山羊草属和小麦属二倍体物种及其异源多倍体物种中的分布情况确定这四个春小麦地方品种的基因组型为AABBDD,确实是普通小麦。本研究首次在普通小麦中发现了六种不同的5S r DNA单元类型,6种单元类型在这4个地方品种中的分布情况表明ZM5291和ZM5300 5S r DNA序列的一致进化程度比ZM5306和ZM5343弱,推测生长在不同地区的黑芒麦多倍体物种形成的时代不一样,并ZM5291和ZM5300比ZM5306和ZM5343可能具有来自各基因组祖先的丰富基因资源。本研究结果为鉴别新疆春小麦种质资源的基因组类型以及亲本选配和育种工作提供新的依据。

关键词: 5S rDNA 非转录间隔区(NTS) 单元类型 基因组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寄主植物对丽蚜小蜂寄生效应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植物-温室白粉虱-丽蚜小蜂"三级营养结构中寄主植物如何影响丽蚜小蜂的寄生作用。【方法】分别在田间和人工气候箱内测定5种温室白粉虱主要寄主植物对丽蚜小蜂寄生率的影响因素,进一步明确丽蚜小蜂寄生温室白粉虱的作用机理。【结果】在寄生蜂1∶10的放蜂量情况下,丽蚜小蜂在刀豆叶片上的寄生率最高,达85.7%。不同植物对丽蚜小蜂生殖和发育及个体大小均有较大影响。【结论】寄主植物叶片腺毛较少,叶面积较大,叶间距较小,更有利于丽蚜小蜂的寄生。

关键词: 寄主植物 丽蚜小蜂 温室白粉虱 生物防治 寄生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肥对简约化露地甜瓜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简约化露地栽培,研究不同施肥对甜瓜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方法】以黄皮9818为试验材料,设不施肥(CK)、有机肥(M)、控释肥(K)、控释肥+有机肥(K+M)、常规施肥(NPK)5个处理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结果】控释肥+有机肥(K+M)与控释肥(K)处理相比较,有机肥的施入能显著增加干物质积累量,常规施肥(NPK)处理茎粗高于其它处理。7月3日采收期,控释肥+有机肥(K+M)处理果实纵径最大14.65 mm,比不施肥(CK)处理高1.52 mm,K+M(17 515.5 kg/hm2)与NPK(17 748 kg/hm2)处理产量均高于其它处理,分别较CK处理增产50%、52%,NPK处理边糖(12%)心糖(17.2%)均显著高于CK、M、K处理。7月17日采收期,不施肥(CK)、有机肥(M)、控释肥(K)、控释肥+有机肥(K+M)、常规施肥(NPK)处理产量均比7月3日产量分别下降5.8%、6.2%、16.6%、10.8%、12.3%,且各处理的单株结瓜数均少于第一次采收期。两次采收期,控释肥+有机肥(K+M)与常规施肥(NPK)处理单瓜重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结论】简约化露地栽培条件下,K+M处理在不降低产量品质条件下,具有降低劳动成本,简化施肥技术的优势。

关键词: 施肥 简约化栽培 甜瓜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铃期干旱对棉纤维素累积及纤维比强度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干旱影响棉纤维素累积和纤维比强度的生理代谢基础,以美棉33 B为材料,于棉花中部果枝开花时进行干旱处理,正常灌水为对照,研究花铃期干旱对棉纤维发育关键物质的累积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花铃期干旱处理花后17~38 d蔗糖和β-1,3-葡聚糖含量均降低,花后0 d干旱处理的蔗糖转化率增加,而β-1,3-葡聚糖转化率降低,纤维素累积速率快但持续期短;花后10 d干旱处理对蔗糖和β-1,3-葡聚糖转化率影响较小,纤维素累积速率慢但持续期长。干旱处理使棉纤维比强度降低,且以花后0 d干旱处理影响较大。干旱处理棉纤维蔗糖合酶活性增加,蔗糖磷酸合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降低。

关键词: 棉花 花铃期 干旱 纤维素累积 纤维比强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铅同位素分析技术在土壤铅污染源解析中的应用——以陕西凤翔长青工业园为例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土壤是产地环境的基本要素,良好的产地环境是确保食品安全的基础。铅在土壤中具有难以降解、持久性污染等特点[1-2],是土壤环境中具有潜在危害的污染物之一。研究土壤铅污染来源及各污染源的相对贡献率,对治理土壤铅污染,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铅(Pb)在自然界中存在四种稳定性同位素,208Pb、207Pb、206Pb,和204Pb,丰度分别为51.28%~56.21%、17.62%~22.1%、20.84%~27.48%,和1.04%~1.65%[3]。其中,前三种是232Th(钍)、235U(铀)和238U放射性衰变的终产物,为放射成因稳定性同位素;204Pb的半衰期为1.4×1017a,远大于地球的年龄(4.6×109a),可看作是稳定性同位素。铅同位素比率主要由地质形成初期铀和钍的相对含量及此后的衰变时间所决定,在地球化学上具有显著的区域化分异特征,但在同一区域相当一致[4]。因此,铅同位素比率可作为含铅物质的一种"指纹"来识别铅的来源[5]。铅同位素组成有多种表示方法。在地球化学领域、特别是环境科学领域通常用同位素比率来表示其组成,如206Pb/207Pb、208Pb/206Pb、208Pb/204Pb等。由于204Pb在自然界中丰度较低,测定精度较差,所以一般选择206Pb、207Pb和208Pb三者中任意二者的丰度比(比率)来研究铅的来源[6-9]。近几十年来,铅同位素比率分析技术已被广泛用于考古[10-14]、地球化学[7,15]、大气污染源解析[16-19]等方面。土壤铅污染源解析是产地环境评价和食物链铅来源分析的重要内容。本研究以陕西凤翔长青工业园为目标区域,采集污染源端元样品(矿石、燃煤)、大气降尘,耕层土壤和背景土壤样品,用ICP-MS测定铅元素含量及同位素比率值(206Pb/207Pb和208Pb/206Pb),结合二元混合模型和三元混合模型计算各污染源对耕层土壤铅的贡献率,旨在分析耕层土壤铅污染的程度和铅污染的来源,解析各污染源对土壤铅污染的相对贡献率,探讨土壤铅污染源解析方法。结果表明:污染端元介质——铅锌冶炼厂矿石206Pb/207Pb、208Pb/206Pb分别为1.1137±0.0027、2.1648±0.0033;焦化厂燃煤206Pb/207Pb、208Pb/206Pb分别为1.0938±0.0066、2.1290±0.0044;热电厂燃煤206Pb/207Pb、208Pb/206Pb分别为1.1752±0.0035、2.0712±0.0111(详见表1);耕层土壤206Pb/207Pb、208Pb/206Pb分别为1.1824±0.0088、2.0771±0.0078;背景土壤206Pb/207Pb、208Pb/206Pb分别为1.2214±0.0032、2.0384±0.0017;大气降尘206Pb/207Pb、208Pb/206Pb分别为1.1353±0.0049、2.1189±0.0035(详见表2)。该区域铅锌冶炼活动对耕层土壤铅的贡献率约为18.43%,焦化厂燃煤对耕层土壤铅的贡献率约为9.36%,热电厂燃煤对耕层土壤铅的贡献率约为19.71%,背景土壤对耕层土壤的贡献率约为52.5%。该区域耕层土壤中的铅主要来源于背景土壤。本研究表明铅同位素解析技术是一种解析土壤铅污染来源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 耕层土壤 大气降尘 铅同位素 污染源解析 贡献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枣农间作环境效应其及对红枣坐果率的影响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枣农间作环境效应及不同间作物对枣树坐果率的影响。【方法】田间观测不同间作物枣园的光照强度、空气温湿度日变化,调查骏枣坐果率。【结果】枣树初花期,随着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枣树对间作物的遮阴效果和行间光照强度不同。12:00~16:00枣树对间作物的遮阴最弱,行间光照强度最大,且随各观测点距枣树距离的增大,各点截获的光量依次增加;不同枣农间作系统中气温、空气相对湿度变化程度不同。14:00~18:00气温出现最大值,而湿度达到最小。枣园间作油菜可以明显降低气温,提高空气相对湿度。四种间作系统中,枣树坐果率均有提高,但各处理坐果率与未间作枣园无显著差异。【结论】不同时间段,枣树对不同间作物遮阴效果及行间不同位点的光照强度不同。不同间作物对枣农间作系统温湿度的调节作用不同。枣园间作油菜对空气温湿度的调节作用最为明显。枣园合理间作有利于提高枣树的坐果率。

关键词: 枣农间作系统 光照强度 气温 空气相对湿度 坐果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