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储存条件对表达马铃薯甲虫腺苷高半胱氨酸水解酶基因dsRNA的大肠杆菌生物活性的影响
《应用昆虫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将RNA干扰应用于害虫防治领域,通过饲喂表达ds RNA的转基因植物或表达ds RNA的细菌,可沉默特定基因进而控制害虫,为农业害虫防治开辟一个新领域。而表达ds RNA的细菌能否有效储存是决定此项技术实际应用的关键。【方法】用﹣20℃冻存的表达马铃薯甲虫腺苷高半胱氨酸水解酶(SAHase)ds RNA的大肠杆菌E.coli,饲喂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Say)2龄幼虫,检测不同时间储存、灭活与否的活性变化,明确其储存条件。【结果】大肠杆菌﹣20℃储存24 h后生物活性优于新鲜菌,储存48 h后效果减弱,而载体大肠杆菌是否灭活对活性影响不大。【结论】ds RNA大肠杆菌发酵液在﹣20℃条件下可以短暂储存。
关键词: 马铃薯甲虫 腺苷高半胱氨酸水解酶 dsRNA RNA干扰 储存条件


甜瓜蔓枯病抗性鉴定及PAL基因表达分析
《西北植物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甜瓜感病品种‘白皮脆’、单基因抗源(PI140471、PI157082、PI511890、PI482398、PI420145)和聚合抗源(145-082、082-890、082-398、145-471、145-890和890-398)为材料,采用梯度浓度蔓枯病菌孢子液接种鉴定以及RT-PCR技术,研究不同材料蔓枯病抗性表现以及抗蔓枯病基因(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PAL)在不同材料及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当接种蔓枯病菌孢子液浓度为5×109个/mL时,单基因抗源已开始出现感病现象,而聚合基因抗源仍表现为高抗或抗,其中145-471(PI420145×PI140471)抗性显著高于单基因抗源亲本和其它聚合抗源材料,表现为高抗(RI<1.0)。抗蔓枯病基因PAL在不同抗性材料根、茎、叶中的表达均呈先上调而后下降并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但变化快慢和幅度均不同。研究表明,甜瓜抗蔓枯病基因的聚合能够提高其对蔓枯病的抗性,但不同抗病基因聚合后的抗性表现存在一定差异;抗蔓枯病基因PAL的表达与甜瓜蔓枯病抗性有密切关系,其表达时间与表达量差异可能是影响不同材料抗病能力差异的重要因素;该研究鉴定筛选的高抗蔓枯病材料145-471可用于甜瓜的抗蔓枯病聚合育种。
关键词: 甜瓜 聚合基因 抗性鉴定 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 表达分析


温室番茄源库协调下冠层光分布特征及群体光合生产的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番茄源库协调下冠层叶面积分布、叶倾角、光透过系数等指标的变化,探讨叶片空间配置对冠层结构的影响及与群体光合生产,为温室番茄"矮、密、早"高产栽培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通过源库协调整枝,系统测定源库协调期叶面积指数、叶倾角、光透过系数等指标的空间分布,结合冠层群体光合速率的变化及光合生产与分配。分析温室番茄源库协调下冠层光分布特征及群体光合生产。【结果】源库协调下,从第2穗花序下换头冠层叶面积指数(LAI)在上层叶、中层叶均在2以上,叶面积指数分布比例高,平均叶簇倾斜角表现为:下层叶>上层叶>中层叶>发育叶,下部茎叶夹角相对较大,群体直射辐射和散射辐射透过系数较小,番茄冠层群体辐射透过系数一直处于较适宜的范围,在0°~360°内叶分布较为均匀,消光系数从下层叶至表层叶逐渐减小,表层叶位没有"午休"现象,上层叶表现出轻微午休特性,中、下部叶位光合速率明显高于对照(CK);植株鲜物质分配到根和果实中的比例分别比对照(CK)高19.2%、8.2%,干物质主要分配到果实,其干重分配比例比对照(CK)果实中高18.6%,群体光合在根和果实中生产,在果实中累积较多,有利于经济产量的形成。【结论】从第2穗花序下换头群体叶面积配置光分布较均匀,源库协调下冠层中部有较好的透光性,冠层底部漏光损失较小,整个冠层仍维持了较高的群体光合速率。促进了光合物质积累,冠层各层次的叶源与光分布的比例吻合程度高,保证了光能的有效利用,温室番茄冠层光合生产效率的继续提高主要依赖于冠层光照条件的改善,可通过整枝技术的改良来实现。


孜然油的亚临界萃取工艺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索新疆孜然油的亚临界萃取工艺。【方法】以新疆吐鲁番产孜然籽实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进行工艺优化,开展孜然油的亚临界萃取工艺研究。【结果】以出油率为考察指标,确定了孜然油的亚临界萃取最佳萃取条件及参数为:原料粉碎度40目,堆积密度65 g/L,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90 min。此条件下孜然出油率经验证可达97.30%。【结论】采用亚临界技术萃取孜然油是可行的,具有工艺简单、能耗低、效率高的特点,市场开发前景良好。


扁桃生理落果期不同组织激素浓度的动态变化及其对落果的影响
《西北植物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扁桃幼果生理脱落与GA3、IAA和ABA等3种激素的关系,以新疆‘纸皮’扁桃为试材,分析新梢、结果枝组、幼果和果柄(包括正常发育幼果和果柄、即将脱落幼果和果柄)中3种内源激素浓度的动态变化规律,并分别涂抹3种外源激素调查其对坐果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纸皮’扁桃幼果脱落期和新梢生长期重合,扁桃生理落果期不同组织中3种内源激素浓度变化趋势与新梢生长期和幼果脱落期的动态特征基本一致。(2)扁桃生理落果期间,正常的和即将脱落的幼果及其果柄中内源激素浓度呈规律性变化,即:GA3和IAA浓度表现为正常果和正常果果柄始终大于相应的落果和落果果柄,而内源ABA浓度表现则与之相反,同时对应外源涂抹试验也印证了幼果和幼果果柄中高GA3和IAA浓度、低ABA浓度有利于扁桃坐果。(3)新梢和幼果中对应内源激素之间的浓度平衡关系也是调控扁桃幼果生理脱落的重要因素,即:新梢与幼果的GA3比值和IAA比值增大、而ABA比值减少将会促进幼果脱落,反之则减缓幼果脱落。


30份苏丹草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草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30份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种质资源的19个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主成分与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9个性状在不同材料之间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多样性,千粒重的广义遗传力最高,为90.93%,穗一级枝梗长、穗粒重、茎粗等7个性状的广义遗传力在40%~70%,其他的性状广义遗传力相对较低,都在30%以下;主成分分析表明,前3个主成分对变异的累计贡献率为84.32%,第1主成分反映产量,第2主成分反映生育期,第3主成分反映叶型;聚类分析将其划分为四大类群,类群Ⅰ为早熟、矮秆、细叶、短穗松散、多分蘖型,类群Ⅱ为晚熟、高秆、宽叶、短穗紧密、多分蘖型,类群Ⅲ为适熟、中秆、宽叶、长穗松散、中等分蘖型,类群Ⅳ为晚熟、高秆、宽叶、长穗松散、少分蘖型。
关键词: 苏丹草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番茄雄性不育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克隆番茄雄性不育基因,明确番茄雄性不育基因的突变信息。【方法】以番茄雄性不育系材料为试材,通过同源克隆的方法,将4个雄性不育的候选基因进行克隆。【结果】有3个候选基因在雄性不育系与可育系之间发生了突变,第一个突变基因Solycg001的序列全长为2 473 bp,只在925 bp处发生了一个单位点突变,由G颠换为A;第二个基因Solycg 002的序列全场为4 288 bp,有3个位点发生了单位点突变,分别为1 194处C颠换为A、1 211处A颠换为G、1 529处T颠换为C;第三个突变基因Solycg 003的序列全长为3479 bp,有4个位点发生了单位点突变,分别为849 bp处T颠换为C、1 855处C颠换为A、1 877处插入了一个C和2 123处A颠换为G。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第一个基因Solycg001是一个剪切体蛋白基因;第二个基因Solycg002是一个淀粉与蔗糖代谢通路中的酶;第三个基因Solycg003是一个核糖体基因。【结论】根据前人研究的进展,植物的雄性不育是由于淀粉及可溶性糖的代谢异常引起的,初步判断第二个基因Solycg002为不育目标基因。


新疆制干葡萄加工适宜性及其评价模型的构建
《中国农学通报 》 2015 CSCD
摘要:为构建新疆制干葡萄加工适宜性评价模型,制干葡萄品种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以‘无核白’、‘无核白鸡心’、‘紫香无核’等105个葡萄品种的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Vc含量等14个理化及感官指标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评价指标进行简化;采用主成分分析等方法计算葡萄理化指标权重值,专家评定法人为赋予感官指标权重;综合理化指标与感官分析结果建立模型。结果表明,将众多理化指标简化得到可溶性糖、总酸、果胶、纤维素、单宁等5个具有代表性的理化指标,结合颜色、单粒重、香气、有无籽粒4个感官指标构建的加工适宜性评价模型Y=120×0.6×(0.44X1+0.22X2+0.15X3+0.1X4+0.09X5)+0.1×(X6+X7+X8+X9),X1~X9依次为可溶性糖、总酸、单宁、果胶、纤维素、颜色、单粒重、香气、有无籽粒几个指标。通过专家评分结果对模型评价结果进行验证,模型预测结果能够反映出制干葡萄品种的加工适宜性。


新疆野生苹果(Malus sieversii)的总多酚、总黄酮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采集于新疆不同地区的20个野生苹果品种为研究对象,福林酚法测总多酚,分光光度计法测定总黄酮,DPPH、ABTS、还原能力法测定总抗氧化能力,相关系数法分析各个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不同品种的野生苹果的总多酚、总黄酮及抗氧化活性之间具有显著差异,其中,HDM-23的总多酚含量最高(4714.33μmol没食子酸/100g鲜果),XY-31的总黄酮含量最高(2452.84mg芦丁/100g鲜果)。总多酚、总黄酮及抗氧化活性之间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表明总多酚与总黄酮是野生苹果抗氧化活性的主要贡献物质。
关键词: 野生苹果(Malus sieversii) 多酚 黄酮 抗氧化能力


新疆长绒棉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SSR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利用SSR分子标记对新疆长绒棉种质资源材料进行基因组检测及遗传多样性分析。【方法】从39对SSR核心引物中筛选多态性好而且稳定的34对,对19个长绒棉材料基因组进行检测,用NTSYS-pc2.11e软件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34对引物共扩增出108个多态性条带,平均每个引物为3.17个。共检测出160个等位基因,变异的多态信息含量(PIC)在0.1~0.89。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635~0.933,平均相似度为0.784。遗传相似系数阀值在0.69时,可把19个材料分为5个类群。大部分新疆自育品种和部分中亚及埃及资源材料聚类在第2类群中。【结论】材料聚类与资源来源相吻合,材料遗传相似度较高,遗传差异不大,遗传基础狭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