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云龙水库鱼类资源声学评估
《西南农业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全面了解云龙水库鱼类的分布特征与评估鱼类资源的生物量。【方法】2019年10月采用分裂波束鱼探仪EY60(120 kHz,250 W)对云龙水库库区鱼类资源进行声学调查,并结合渔获物统计对鱼类时空分布进行分析,评估鱼类资源量。【结果】云龙水库库区分布有鱼类16种,隶属3目7科16属,优势种为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Hemiculter leucisculus)、子陵吻鰕虎鱼(Rhinogobius giurinus)、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数量占比为76.27﹪;声学评估表明,云龙水库鱼类平均密度为(0.0496±0.0945)ind/m3,鱼类分布密度较高的区域主要是水城河、老木河及石板河入湖河道汇入区,鱼类主要分布在5~15 m的中层水域,占总数的88.14%;水深<5 m的表层水域鱼类较少,占总数的4.95%,底层鱼类(水深>15 m)占比约为6.91%。鱼类声学目标强度分布在-60~-28 dB,对应体长约为2~140 cm;鱼类资源生物量约为1.58×107尾,体长小于15 cm的鱼类约占总数的95%以上。【结论】采用水声学方法能科学、快速的计测天然水域的鱼类资源量,云龙水库库区鱼类以小型鱼类为主,鱼类资源量状况反映库区水环境生态情况,为水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美丽硬仆骨舌鱼Raf激酶基因的克隆、组织表达及原核表达分析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Raf激酶是调控细胞增殖、分泌和运动的重要蛋白激酶,参与多种生命活动。研究Raf激酶基因(raf)的结构特征和表达模式,以探究其在美丽硬仆骨舌鱼(Scleropages formosus)中的功能。【方法】研究通过RACE技术克隆了美丽硬仆骨舌鱼raf基因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MW679580)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用荧光定量PCR检测raf在精巢等8个组织内的表达模式;通过构建原核表达载体诱导美丽硬仆骨舌鱼raf融合蛋白。【结果】美丽硬仆骨舌鱼raf序列全长3 747 bp,开放阅读框(ORF)为1 827 bp,编码609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Raf蛋白的分子量为68.8 ku,等电点PI为9.45,含有1个Ras结合域,1个蛋白激酶C保守区(C1)结构域,1个低合成复杂度区域和1个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催化结构域,是亲水性跨膜蛋白。序列同源性分析显示,美丽硬仆骨舌鱼raf编码蛋白序列与雀鳝相似度最高,为84.28%。美丽硬仆骨舌鱼与雀鳝都是较早分化出的物种,序列同源性分析与两者进化地位相符。用荧光定量PCR检测raf在8个组织内的表达量,结果表明,raf基因在美丽硬仆骨舌鱼多种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精巢和肝中的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脾和头肾。精巢和肝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卵巢、鳃、心脏和脑组织(P<0.05)。构建pET-B2m-raf原核表达载体,通过0.1 mmol/L IPTG诱导,成功获得融合蛋白,经SDS-PAGE检测,其分子量符合预期。【结论】raf在美丽硬仆骨舌鱼精巢和肝脏中的表达量较高,推测其可能在精巢发育和免疫机能调控中发挥作用,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并成功诱导出重组蛋白,为进一步研究raf在美丽硬仆骨舌鱼体内的生物功能奠定基础。
关键词: 美丽硬仆骨舌鱼 raf基因 组织表达 生物信息学分析 原核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铜藻中无机元素的含量分析与食用安全评价
《水产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别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分析2018年10—12月采集于浙江、山东和辽宁沿海海域的铜藻样品中5种常量元素、14种微量元素以及16种稀土元素的含量,分析铜藻中As的形态,以阐明铜藻中无机元素的含量及其分布特征和食用安全性.结果显示,5种常量元素中,K的平均含量最高,为6.95×104 mg/kg(干质量),其次为Na的平均含量,达3.08×104 mg/kg,而P的平均含量最低,仅有0.15×104 mg/kg;对14种微量元素分析表明,铜藻含有丰富的Fe(889.12~1164.17 mg/kg)和Sr(1001.76~2010.13 mg/kg);Cd和Pb的含量很低,食用风险较低;铜藻中的砷主要以无机砷酸盐As(Ⅴ)形态存在,占总As含量的70%以上,食用风险较高.铜藻中总稀土元素含量为2.77~6.49 mg/kg,其中轻稀土元素的含量约为重稀土元素的2.0~2.5倍.综上,铜藻含有丰富的无机营养元素和稀土元素,具有较高的营养与医药保健价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在大黄鱼增殖放流效果评估中的应用
《中国水产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微卫星分子标记在大黄鱼(Larimichthyscrocea)增殖放流效果评估中的适用性,本研究利用8个多态性丰富的微卫星位点,对100尾放流大黄鱼亲鱼以及官井洋海域回捕的295尾大黄鱼样本进行亲子鉴定,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微卫星分子标记的大黄鱼回捕效果评估方法。8个微卫星位点共检测到78个等位基因,其观测杂合度为0.511~0.939 (平均值0.764),期望杂合度为0.643~0.897 (平均值0.781),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587~0.883 (平均值为0.751);通过Cervus 3.0.7软件模拟分析得到,在置信度大于95%的情况下, 8个微卫星位点的个体累积排除率达到99.99%以上水平; 2019年7月从官井洋海域回捕到的190尾大黄鱼中,检测出5尾与放流亲本存在亲子关系的个体,占回捕样本总数的2.63%。推算本次富发放流大黄鱼在回捕样本中所占比例为60.53%左右,进一步推算出7月富发公司放流大黄鱼的回捕率为0.0038%左右。8月、9月的105尾回捕样品中未能检出标记个体。本研究构建的大黄鱼亲子鉴定技术体系不仅可为三沙湾大黄鱼增殖放流效果评估工作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亦可为三沙湾大黄鱼保护区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此外本研究对于我国其他海水鱼类的增殖放流评估工作的开展也将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中下游区增殖放流现状与对策研究
《淡水渔业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是修复、维持和扩增物种自然种群规模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全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信息系统采集的基础数据,对长江中下游区2016-2019年增殖放流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近4年在长江中下游区的89处河流、湖泊、水库进行了增殖放流,涉及72种水生生物,隶属于21目31科,其中鱼类55种、贝类7种、虾3种、蟹2种、龟鳖类2种、两栖类2种,水母类1种。2016-2019年累计放流水生生物134.3亿单位(尾/粒/只),累计投入资金6.3亿元,年均放流水生生物34.0亿单位(变幅22.0亿~39.4亿单位),年均投入资金1.6亿元(变幅1.2亿~1.8亿元)。主要放流经济种包括鳙(Hypophthalmichthys nobilis)、鲢(H.molitrix)、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3种鱼类放流数量占经济种的82.0%),主要放流珍稀濒危种为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放流数量占濒危种的82.0%)。按放流数量统计,以渔民增收、生物净水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为目的分别占69.9%、57.2%、0.08%。为提高长江流域禁捕后增殖放流工作的成效,建议:减少或停止在天然水域放流经济性物种,增加濒危物种放流比例;研究优化放流时间、地点、规格和方法,兼顾放流成本和成活率;科学开展放流物种遗传管理,提高放流物种种质质量;加强增殖放流效果评估,切实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放流成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4年江苏沿海定置张网渔业生产时空分布特征
《中国水产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基于2014年江苏沿海定置张网渔船的大样本随机抽样调查数据,对渔船捕捞产量及渔获物结构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江苏沿海渔船捕捞具有显著的空间特征,多数在近海生产、少有渔船远赴外海生产,除个别月份,少有渔船在长江口航道中生产,长江口近岸北侧常年有该类渔船生产,在江苏近岸20m等深线附近水域形成了一条连贯、且相对高产的水道走廊。渔船生产具有季节性,在水温偏低的冬季,渔船趋于向外、向南扩展生产,而在水温偏高的夏季则趋于向北扩展生产。渔获物结构比较分析发现,主捕对象存在季节变化,分别出现虾类(1—4月和10—11月)、毛虾(2—3月、5月和11—12月)、梭子蟹(9—11月)等渔获比例相对较高的情况,而杂鱼杂虾除1—4月和11月比例相对偏小外,其余月份比例均较高,虾类资源与其他杂鱼杂虾资源之间呈现显著负向关系。文献比较分析发现,渔获物中的杂鱼杂虾与经济鱼类幼鱼之间有对应关系。基于研究结果,建议定置张网伏休时间提前一个月、并加强伏休后渔船捕捞网目尺寸的管理,以确保足量补充群体维持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金边鲤群体的遗传结构及个体间遗传差异的QTL标记分析
《淡水渔业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评估金边鲤(Cyprinus carpio var.Jinbian)群体的遗传组成,制定合理的繁殖配组策略,本研究用24个QTL标记分析了金边鲤亲本群体的遗传结构及雌、雄个体间遗传距离。结果显示:在192尾样本中共检测到184个等位基因,群体平均等位基因数(No)、有效等位基因数(Ne)、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和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7.667、3.941、0.590、0.707和0.670,表明群体处于高度多态水平(PIC≥0.5),具备进一步选育优良品种的遗传潜力。经Bonferroni校正的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显示,金边鲤群体有10个位点显著或极显著偏离平衡,多数位点表现为杂合子缺失。在此基础上统计了金边鲤雌、雄个体间的遗传距离在0.1231~1.8563之间,遗传距离呈正态分布,且中间值位于0.7~0.9,占38.36%,结合聚类图将192个个体划分为3个繁殖组,组间呈现出显著的遗传分化,交叉配组能够有效避免近亲繁殖。研究结果为金边鲤选育、繁殖配组及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金边鲤(Cyprinus carpio var. Jinbian) QTL标记 遗传结构 遗传距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塑料与有毒污染物相互作用及联合毒性作用研究进展
《生态毒理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塑料产品的广泛应用,微塑料(microplastics, MPs)污染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海洋中的MPs能够与有毒污染物(如有机污染物、重金属和纳米颗粒等)发生相互作用,对海洋生物产生复合效应。因此,MPs与环境中有毒污染物的联合毒性效应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首先概括总结出MPs对海洋生物的毒性效应及致毒机制,包括遮蔽效应、氧化应激、免疫毒性、生殖毒性、遗传毒性、神经毒性和行为毒性等方面;随后分别讨论了MPs和有机污染物、重金属以及人工纳米颗粒的联合毒性效应,从微塑料对污染物的吸附、富集和载体效应着手分析微塑料与污染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凝练得出MPs增强或抑制污染物毒性的作用机制,包括微塑料改变污染物的生物可利用性、微塑料改变生物体对污染物的胁迫响应、微塑料与污染物发生交互作用等;最后对微塑料与有毒污染物联合毒作用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建议在未来研究中重点关注环境特征的次生微塑料与有毒污染物相互作用的环境行为和生物效应,特别是通过食物链的传递作用。以期为准确评估和深入理解微塑料的海洋环境和人类健康风险提供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口崇明东滩夏秋季仔稚鱼的空间分布
《水产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8年6月(夏)和9月(秋),对长江口崇明东滩水域的14个站位点的表层,运用大型浮游生物网(口径1.3 m,网目0.5 mm)水平船拖10 min采集仔稚鱼,实时采集水柱环境参数包括温度(SST)、盐度(SSS)、浊度(TUR)、深度(DEP)和叶绿素a(SSC),探讨该水域仔稚鱼的分布和多样性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28网次共采集到仔稚鱼10 925尾。其中淡水型鱼类22种(42%),河口型(半咸水)鱼类19种(37%),沿岸型鱼类7种(13%)和近海型鱼类4种(8%)。鲤科为14种(27%);虾虎鱼科12种(23%);鳀科及银鱼科均为5种(10%)。以大于5%为优势种,凤鲚占总渔获量的21.51%、刀鲚(18.11%)、贝氏?(16.34%)、银飘鱼(10.82%)和斑尾刺虾虎鱼(9.38%)。在采集的所有仔稚鱼中,前弯曲期仔鱼数量最多,约占总数量的76.49%,弯曲期仔鱼11.94%,后弯曲期仔鱼8.01%,稚鱼3.43%,卵黄囊仔鱼仅出现在6月,占总渔获量的0.13%。前弯曲期仔鱼与弯曲期仔鱼的密度随着季节的更替呈下降趋势,后弯曲期仔鱼密度呈上升趋势。夏季仔稚鱼的物种数、个体总数及密度都比秋季多。研究表明,长江口崇明东滩鱼类可以分为两支,淡水种生态群落和半咸水生态群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可生物降解PLA刺网与传统PA刺网的物理性能和捕捞效率的比较分析(英文)
《海洋渔业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减少遗弃的不可降解渔网造成的"白色污染"及"幽灵捕捞"的危害,研究开发环保可降解渔用材料已成为我国现代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以可生物降解树脂聚乳酸(PLA)制成的刺网为研究对象,研究了PLA单丝的物理性能,并于2019年9月至10月在琅琊岛渔场通过捕捞实验,对比分析了PLA刺网和常规聚酰胺(PA)刺网的物理性能和捕捞效率。结果显示,可生物降解的PLA刺网对于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的捕获量比PA刺网少75.0%, PLA刺网对于鲐鱼(Pneumatophorus japonicus)的捕获量比PA刺网多90.0%。PLA刺网的捕捞总量略低于PA刺网,PA刺网的捕捞效率比PLA刺网高约60.0%。PLA和PA刺网捕捞实验前后的拉伸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这两种刺网的网目断裂强力均明显降低。此外,与传统PA刺网相比,PLA网目破损程度更高,这是由于PLA单丝的韧性较差,缺少弹性以及柔性,断裂强度明显低于PA单丝,因此PLA刺网网目更容易断裂。显微镜照片显示,PA刺网一般从网目中间破损,而PLA刺网破损情况多发生在结节处。尽管PLA刺网捕捞效率不如PA刺网,但其在减少海上"幽灵捕捞"和塑料污染方面具有潜在优势。
关键词: 降解 刺网 聚乳酸 聚酰胺 单丝 物理性能 捕捞效率 渔具材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