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饲用小黑麦适应性分析
《种子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6个冷季型牧草在5个地点的产量表现和饲用品质。结果表明,黔中3号在所有参试品种中产量最高,达2 854kg/667 m2,比对照黑麦草增产410 kg/667 m2;产量稳定性最高,变异度仅为3.55。总的来说,6个品种的饲用品质差异不显著。分析表明,黔中3号可以作为贵州省冷季型牧草品种推广应用。


4种优良暖季型牧草在黔南地区的引种栽培研究
《种子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黔南地区牧场夏季牧草严重缺乏,对宽叶雀稗、东非狼尾草、非洲狗尾草和臂形草4种暖季型牧草进行引种栽培试验,观察了物候期,测定了生长速率,生物量和营养成分等指标。试验结果表明,非洲狗尾草、臂形草能完成生育期,产量高于宽叶雀稗和东非狼尾草,适宜在黔南地区推广。


150木霉生防菌对马铃薯黄萎病的防治效果
《贵州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150木霉生防菌(Trichoderma harzianum)防治马铃薯黄萎病的剂量和施用方法,进行了菌肥播种、菌肥播种+苗后灌根2种试验。结果表明,150木霉生防菌能有效控治马铃薯黄萎病,同时能促进马铃薯生长,从而提高产量,其中以300倍菌肥播种+苗后300倍孢子液进行灌根的防治效果较为理想,最高防效达72.60%,最高挽回产量损失33.33%。


甘蓝型无花瓣与有花瓣油菜在盛花期的田间生态环境比较
《贵州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甘蓝型无花瓣优质油菜的选育及杂种优势利用提供参考,对甘蓝型无花瓣与有花瓣油菜在盛花期的田间生态环境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有花瓣油菜群体内的温度随层高的降低而下降明显,无花瓣油菜则下降较缓慢。相对湿度有花瓣油菜随群体层高的下降而升高显著,无花瓣油菜群体随层高的下降,相对湿度的上升则比较缓慢。有花瓣油菜随群体层高的下降,相对光强下降显著,无花瓣油菜群体随层高的下降,相对光强的下降则比较缓慢。表明,无花瓣油菜群体在揭开黄色花瓣层后其群体内的小生境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关键词: 无花瓣油菜 有花瓣油菜 群体透光性 光和效率 田间小气候 生态抑病


马铃薯诱变育种研究进展
《西南农业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简述了诱变育种中常用的物理诱变、化学诱变和定点诱变的方法、原理,以及这些方法在马铃薯育种上的应用及研究概况,提出了马铃薯诱变育种存在的问题和对马铃薯诱变育种前景的展望。


蚕豆蚜饲养七星瓢虫的方法研究
《贵州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室内选育合乎标准的抗性七星瓢虫供试虫态和大量繁殖七星瓢虫进行田间释放提供依据,采用蚕豆苗培育蚕豆蚜(Aphis craccivora)饲养七星瓢的方法,对七星瓢虫室内饲养种群与野外种群从幼虫至蛹的发育历期、4龄老熟幼虫体重、蛹重、初羽化雌雄成虫体重、单雌产卵量和卵孵化率等几个指标的差异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用该方法饲养的七星瓢虫种群在上述几个指标上与野外种群相当。该方法是一种值得推荐的饲养七星瓢虫的方法,可以为室内选育抗性七星瓢虫提供合乎标准的供试虫态,也为大量繁殖七星瓢虫进行田间释放提供理论基础。


苇状羊茅草地害虫群落结构特征及时间格局
《贵州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苇状羊茅草地害虫群落结构特征及时间格局,为苇状羊茅害虫的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对黔草2号苇状羊茅草地害虫群落进行了系统调查、多样性分析和特征参数最优分割。结果表明:苇状羊茅害虫有65种,分别隶属于7个目33科,以同翅目(Homoptera)中小绿叶蝉、麦长管蚜发生量最大,相对丰盛度分别为0.153和0.117;6月下旬、7月上旬、7月下旬和8月上旬的多样性指数较高,而4月和9月下旬的多样性指数较低;按时间变化顺序分割为4月、5—6月上旬、6月中旬至8月下旬、9月等4个阶段,分别代表了害虫群落的组建初期、始盛期、持续发展期、衰落期。苇状羊茅草地害虫群落随时序的变化而变化,运用多样性测定群落结构特征,基本上能综合反映出群落结构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 苇状羊茅 害虫群落 多样性指数 时间格局 最优分割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