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4717条记录
连续3年施用生物有机肥对土壤养分、微生物生物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土壤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连续3年在不同土壤中施用不同量的生物有机肥的土壤养分、微生物生物量、酶活性及棉花各器官干物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连续3年施用生物有机肥,3种土壤的养分、酶活性、微生物量和各器官干物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随着其用量的增加,土壤养分、微生物量及脲酶活性也在增加,土壤pH则相反,土壤蔗糖酶、多酚氧化酶、蛋白酶活性表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在不同土壤施用生物有机肥10~30 g/kg时基本达到最高,过氧化氢酶活性无显著变化。高、中、低有机质含量的土壤的棉花各器官干物质量分别在施用生物有机肥10~20、20~30、40 g/kg时基本达到最高。随着施肥年限的延长,3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均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土壤酶活性则变化差异较大。通过在不同有机质含量土壤中施肥与不施肥比较发现,本底有机质含量越低的土壤,施肥较不施肥的土壤养分、脲酶、蔗糖酶、蛋白酶活性及微生物量增加幅度越大。

关键词: 生物有机肥 微生物生物量 酶活性 土壤养分 棉花干物质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蔬菜及水果中15种农药残留量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蔬菜及水果中15种农药的残留量。样品用顶空-固相微萃取进行前处理。经优化的试验条件:1采用100μm聚二甲基硅氧烷萃取头;2离子浓度:样品匀浆液中含(w)30%氯化钠;3萃取温度为70℃±1℃;4萃取时间为30min。在气相色谱分离中用HP-5MS色谱柱,在质谱分析中采用全扫描和选择离子监测模式。15种农药的质量浓度均在0.05~1.0mg·L-1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3S/N)在0.02~0.10μg·kg-1之间。以2种果品作基体,在0.05,0.2,0.5mg·kg-1 3个浓度水平进行加标回收试验,测得回收率在71.0%~96.0%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在0.5%~9.8%之间。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法 顶空固相微萃取 农药 蔬菜 水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长期连作对新疆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生态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新疆部分棉区发生连作障碍后与其他地区有所不同,能自发恢复并长期保持高产、稳产,为了查明该类棉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在连作障碍发生及自发恢复整个过程中的演替规律。以未开垦土地作为对照,利用16S rRNA-PCR-DGG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sity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法对比研究了新疆阿克苏棉区分别连作1、3、5、10、15和20a棉田1—30 cm深度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组成。结果表明未开垦土地细菌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最高,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最低。随着棉花连作年限的延长,土壤细菌群落丰富度指数不断下降,而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逐渐增大。当连作年限继续延长至10a后各指数出现恢复或趋于达到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状态。聚类分析显示7个样品分别聚为3簇,其中连作3a的样品差异最大,相似度仅有44%,而连作10a后的样品和对照较为相似。主成分分析也有类似的结果。对比回收的部分序列显示,序列间相似性在88%以上,分属于Microbacterium、Uncultured Chloroflexi bacterium、TM7 Phylum sp.Canine、Flavobacteria等4个不同菌属。分析认为棉花长期连作对该地区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影响很大,但随着连作年限延长至5a以后,细菌群落结构组成能自发趋于稳定和回升。此外,对比棉田细菌群落结构整体变化规律和棉花产量的增减及病虫害发生规律发现,在棉花长期连作过程中两者有很强的关联性。

关键词: 棉田土壤 细菌群落 16S rRNA-PCR-DGGE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棕色棉DFR基因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生物技术通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花色素苷是影响花色的主要色素,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DFR)基因是花色素苷生物合成途径的关键酶基因。通过同源克隆策略,以新彩棉6号(XC-6)纤维的RNA以及DNA为模板克隆得到GhDFR基因的CDS全长编码序列及带有内含子的基因组序列,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含有6个外显子,5个内含子结构,其cDNA包含一个1 020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55个氨基酸,其氨基酸序列包含具有高度保守性的NADP(H)的结合位点以及底物特异性结合位点。推定的GhDFR蛋白质分子量为39.65 kD,等电点为5.67。该蛋白氨基酸序列同毛果杨、葡萄、天竺葵等物种DFR蛋白显示出较高同源性,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其与天竺葵、芍药DFR亲缘关系较近。氨基酸序列分析预测表明,GhDFR基因所编码的蛋白不具备信号肽区段,无明显跨膜区域,不属于分泌蛋白,可能为亲水性蛋白,定位于细胞质的可能性最高,其主要二级结构元件为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GhDFR属于NADB-Rossmann superfamily。

关键词: 二氢黄酮-4-还原酶(DFR) 天然彩色棉 基因克隆 花色素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种盐生植物生物移盐能力及土壤改良效果比较

新疆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比较盐地碱蓬和盐角草两种盐生植物的生物移盐能力和改良盐渍化土壤的效果。【方法】田间小区试验。【结果】盐地碱蓬的生物移盐能力可达2 116 kg/hm2,盐角草的生物移盐能力达1 380 kg/hm2,前者比后者多出736 kg/hm2.种植盐地碱蓬对表层土壤的盐分影响最显著,数据显示7月和10月0~30 cm土壤平均含盐量比种植前的4月平均下降21.6%,比对照(无植被覆盖的裸地)多下降了11.4个百分点。种植盐角草对30~60 cm的耕层土壤的影响明显强于盐地碱蓬,7月和10月30~60 cm土壤平均含盐量比种植前的4月平均下降38.9%,比对照(无植被覆盖的裸地)多下降了24.9个百分点。【结论】盐地碱蓬生物移盐能力强于.盐角草,在降低表层土壤(0~30 cm)盐分方面比盐角草更有优势;而盐角草在降低耕层土壤(30~60 cm)盐分上的效果明显优于盐地碱蓬。

关键词: 盐地碱蓬 盐角草 盐生植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农田化肥施用现状调查与评价

干旱区研究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新疆2005—2011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为基础,采用农户抽样调查的方法,对测土配方施肥项目87个县(市)的363 645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新疆耕地的化肥施用量为377.55 kg·hm-2,N、P2O5、K2O比例为1∶0.62∶0.08。小麦的化肥施用量345.45 kg·hm-2,N、P2O5、K2O化肥施用比例为1∶0.62∶0.05,化肥效率为15.7 kg·kg-1;玉米的化肥施用量372.45 kg·hm-2,N、P2O5、K2O比例为1∶0.62∶0.07,化肥效率为28.18 kg·kg-1;棉花化肥施用量451.50 kg·hm-2,N、P2O5、K2O比例为1∶0.58∶0.07,化肥效率为10.88 kg·kg-1;葡萄化肥施用量659.25 kg·hm-2,N、P2O5、K2O比例为1∶0.89∶0.33,化肥效率为59.62 kg·kg-1。新疆肥料投入区域差异较大,南疆单位面积用肥量明显高于北疆,南疆化肥施用量474.45 kg·hm-2,北疆化肥施用量317.85 kg·hm-2。施肥量还存在经济作物高于普通作物的现象。

关键词: 测土配方 施肥 农户施肥 调查 评价 新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核桃青皮提取物对几种采后病原真菌抑制作用的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研究了核桃青皮乙醇提取物对几种主要的采后致病真菌青霉菌(Penicillium citrinu)、匍枝根霉(Rhizopus stolonifer)、灰葡萄孢(Botryis cinerea)、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和交链孢属(Alternaria)的抑制效应,确定其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结果表明,核桃青皮提取物对供试菌种均有明显的抑制效果,提取物浓度为20mg/mL时,对5种供试菌种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均达到88%以上。不同浓度提取物对相同病原菌的抑制效果差异显著(p<0.05),且随着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提取物对5种孢子萌发的EC50值分别为:4.6384、10.2419、11.7834、8.3486和9.4516mg/mL,供试菌种菌丝的EC50值分别为:9.8142、11.6084、17.2737、10.1965和8.2892mg/mL。

关键词: 核桃青皮提取物 采后病原真菌 抑菌 EC5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株黄瓜根际促生菌的筛选、鉴定及其发酵特性

生物技术通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Salkowski比色法评价菌株发酵产吲哚乙酸(IAA)的能力;采用平皿、盆栽方法检测菌株的促生能力;对典型菌株生理生化测定及16S rRNA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分析,初步确定菌株的分类地位;进一步采用正交设计探索不同碳源、氮源对菌株产IAA的影响。结果表明从黄瓜植株根部分离得到菌株18株,其中8株为产IAA菌株。菌株SGM7产IAA能力最强,产量达23.59 mg/L;1%SGM7菌悬液对盆栽黄瓜幼苗有明显促生效果(P<0.05);初步鉴定SGM7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其最适产IAA发酵培养基配方为:蛋白胨1%、玉米粉2%、麸皮0.25%、硫酸铵0.05%、硝酸钾0.05%;其发酵液IAA产量高达35.87 mg/L。

关键词: 根际促生菌 筛选鉴定 吲哚乙酸 正交设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种制干方式对无核白鸡心葡萄干香气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无核白鸡心为试材,采用2种光辐射强度进行制干,采用50/30μm DVB/CAR/PDMS萃取头在萃取器上萃取香气物质40min,然后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测定葡萄干的香气成分。结果表明,光辐射强度对葡萄干的香气有较大影响,葡萄干中的香气物质主要为醛类、酮类、酯类、醇类、酸类和其他类物质,晒干葡萄干检出48种香气成分,晾干葡萄干检出54种香气成分;葡萄干中主要的香气物质有5种,含量差异较大,晒干葡萄干的乙醇和乙酸乙酯的相对含量低于晾干葡萄干,而2,3-丁二酮、3-羟基-2-丁酮和乙酸相对含量显著高于晾干葡萄干。

关键词: 葡萄干 光辐射强度 芳香物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暗管排盐对吉尔吉斯坦楚河盆地盐碱地的改良效应

新疆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明吉尔吉斯坦共和国(以下简称吉国)楚河盆地暗管排盐对盐碱地的改良机理及效应,为引用该技术改良利用新疆盐碱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采用暗管排盐技术对吉尔吉斯坦国立农业大学教学实验农场盐碱地开展长期改良试验研究,对改良前和改良后(2013年)地下水水质、土壤八大离子和土壤质地等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70多年的暗管排盐改良后,土壤总含盐量由5.26%降低到0.64%以下,各离子成分含量均大幅度降低,土壤成为非盐碱化土,加上地下水位得到了有效控制,保证了农作物的高产和土壤肥力的恢复。另外,耕作层由重壤土改良为了中壤土,土壤孔隙率增加,提高了土壤含气量和通透性,有利作物的根系生长。【结论】暗管排盐技术对改良吉国实验农场盐碱地土壤理化特性和洗盐效果明显,引进该暗管排盐技术对改良新疆盐碱土和防止次生盐碱化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楚河盆地 暗管排盐 盐碱地 改良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