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7889条记录
黑米花色苷调节脂质代谢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热带作物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年来大量体内外实验研究证实花色苷具有调节脂代谢作用。黑米种皮富含花色苷,是天然花色苷重要的来源之一。本文综述了黑米花色苷对脂质代谢的调节作用,并分别从调节脂肪酸和胆固醇代谢相关酶及其基因的表达的角度总结了其作用机制,分析了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下一步深入研究的重要方向,旨在为黑米精深加工和功能食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黑米 花色苷 脂质代谢 分子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空间诱变水稻品系T2的稻瘟病抗性分析及抗病基因定位

华北农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弄清水稻空间诱变稻瘟病抗性变异遗传机理,以一个空间诱变抗稻瘟病突变体T2为研究对象,采取抗谱测定,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等方法,结果发现:2013年晚造T2抗谱达到90.6%,高于部分广东主栽品种;遗传分析表明,其对GD0193的抗性由1个显性主效基因控制,暂命名为PiTH;并通过SSR和InDel标记将该基因定位于水稻11号染色体SSR标记T5与InDel标记K10之间约1.63cM的遗传区域内。目前,该位点包含Pik抗病基因簇,因抗性差异,PiTH可能为该位点一新基因。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 抗病基因 基因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亚剂量硫酸新霉素对黄羽肉鸡回肠黏膜菌群组成的影响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1日龄岭南黄肉鸡(♂)为试验动物,研究在日粮中长期添加亚剂量硫酸新霉素对黄羽肉鸡回肠黏膜菌群动态变化与组成的影响。于1、7、14、21、28、35及42日龄分别从A组(饲喂基础日粮)和D组(饲喂基础日粮+50mg·kg-1硫酸新霉素)采集鸡回肠肠段并提取黏膜细菌基因组DNA,采用PCR-DGGE技术分析鸡回肠黏膜菌群结构,同时应用16SrDNA基因序列技术,建立42日龄鸡回肠黏膜细菌16SrDNA的随机克隆文库。DGGE图谱分析发现,A、D两组1~28日龄回肠黏膜细菌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其相似性为40%~60%;A、D两组肉鸡1~35日龄菌群结构发生变化的程度不同,A组的动态变化值(%change)为9%~33%,D组的动态变化值为17%~45%。分析回肠文库发现,A组文库有94个序列,共产生9个OTUs(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其中未知菌属(微杆菌属)所占克隆总数比例最大为48.94%(46/94),其次是乳杆菌属占38.30%(36/94);D组文库有93个序列,共产生6个OTUs,其中乳杆菌属所占克隆总数比例最大为49.46%(46/93),其次是微杆菌属占45.16%(42/93);两组回肠文库中其他菌属的组成种类与数量存在差异,且未发现与大肠杆菌相关的序列。A组与D组42日龄肉鸡回肠黏膜菌群的组成及多样性存在差异,尤其是乳杆菌属的组成比例,这种差异可能是抗生素持续压力的影响所致。

关键词: 硫酸新霉素 岭南黄肉鸡 肠道黏膜菌群 16S rDNA克隆文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对水稻节间和叶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积累转运特征的影响

中国水稻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两优培九和扬稻6号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研究低氮(N1)和高氮(N2)处理下水稻主茎上部3个节间和叶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的积累转运特征及对氮肥用量的响应。结果表明:1)与N2处理相比,N1处理总体上显著促进灌浆早期两优培九倒2、倒3节间和叶鞘NSC的转运,对扬稻6号的影响差异不明显;N1处理显著增加了扬稻6号上部3个节间及叶鞘和两优培九倒3节间及叶鞘NSC表观转运量,也增加了两品种上部3个节间及叶鞘的NSC(总)表观贡献率。2)两个氮肥处理下,供试品种的叶鞘(两优培九倒3叶鞘除外)NSC转运量和表观贡献率大于节间。3)两优培九倒2、倒3节间及叶鞘NSC表观转运量和贡献率、上部3节间及叶鞘的NSC总转运量与总表观贡献率在两个氮肥处理下均高于扬稻6号。4)N1处理下,两优培九和扬稻6号倒2、倒3节间及叶鞘的转运量分别占总转运量的92%和75%,贡献率分别占91%和76%;而N2处理下两优培九倒2、倒3节间及叶鞘的转运量占90%,扬稻6号倒2、倒3节间则无输出。本研究表明水稻上部3个节间和叶鞘的NSC(总)转运量品种间存在差异,并受施氮量和节/叶位的影响。在水稻高产和减氮栽培中,通过选用适宜品种和优化氮肥管理,增加花前茎鞘NSC积累和花后NSC再分配,对提高水稻产量潜力和氮效率,特别是对花后逆境和减氮条件下产量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水稻 氮肥 节间和叶鞘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产量形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环境因素对华南地区土壤中莠去津降解的影响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环境因素对土壤中莠去津降解的影响,以华南地区蔬菜田土壤为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莠去津在不同温度、p H值和湿度条件下的降解速率和半衰期。结果表明:温度对莠去津的降解影响最为明显,在(5"0.5)℃、(15"0.5)℃、(25"0.5)℃和(35"0.5)℃时的半衰期分别为187.30,19.97,14.38,8.87 d,说明莠去津在土壤中的降解速率与温度呈正相关;p H对其降解存在一定影响,当p H值为7.0、8.0和6.0时,半衰期分别为10.95,16.82,14.41 d;湿度对莠去津的降解无明显促进作用,30%、60%和90%湿度条件下,其半衰期分别为13.35,13.64,20.44 d。因此,温度是影响莠去津降解的关键因素,推荐蔬菜地夏季施用莠去津可能更为合理。

关键词: 莠去津 温度 pH 湿度 降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15株鸭疫里氏杆菌的PFGE分型

中国兽医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旨在通过建立鸭疫里氏杆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指纹图谱数据库,探讨不同来源的鸭疫里氏杆菌的流行病学及传播特征。2013年2月到2015年7月,从广东省9个城市收集具有典型鸭疫里氏杆菌病症状的病(死)鸭和鹅的脑、肝组织样品,分离培养鸭疫里氏杆菌。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鉴定疑似菌株,并进一步用特异性PCR进行鉴定。对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SmaⅠ-PFGE分子分型。结果显示,共分离得到115株鸭疫里氏杆菌,其中鸭源54株,鹅源61株。其中,58株菌株分型成功,得到16种不同的SmaⅠ-PFGE型(以相似度≥90%为判定标准),包括11个簇(Cluster)和5个单一型(Single type)。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鸭疫里氏杆菌存在广泛的克隆传播,且存在于不同种属的宿主动物(鸭和鹅)之中。

关键词: 鸭疫里氏杆菌 PFGE分型 克隆传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垂直流人工湿地有机质含量分布特征

环境科学研究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3种复合基质(沸石+泥炭+红壤、河砂+泥炭+红壤、蛭石+泥炭+红壤,体积比均为18∶1∶1)构建模拟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人工合成污水,分析基质灭菌与接种污水等情况下,不同基质层w(OM)(OM为有机质)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3种复合基质初始w(OM)依次为1.011、6.654和15.896 g/kg,存在显著差异(P<0.01).复合基质2经灭菌后w(OM)下降26.77%,说明河砂微生物活性最高.基质灭菌和接种3%污水对湿地w(OM)分布的影响均比较显著(P<0.05),主要是改变了表层的w(OM).湿地运行45 d后,w(OM)沿基质深度增加明显,并且分布差异显著(P<0.01),OM主要分布于表层;其中复合基质3不灭菌+不接种污水湿地表层的w(OM)高达42.008 g/kg,运行90 d后增至44.228 g/kg,说明蛭石的吸附作用最强.吸附和微生物作用对复合基质3湿地表层OM积累的贡献大小表现为吸附作用>基质微生物作用>接种污水微生物作用.

关键词: 人工湿地 基质灭菌 接种污水 有机质分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响应曲面法优化芒果叶中总黄酮的超声提取工艺

广东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广东茂名产芒果叶为研究对象,优化芒果叶中总黄酮的超声提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择提取温度、超声功率和提取时间为自变量,以芒果叶中总黄酮提取率为响应值,采用响应曲面法分析优选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芒果叶中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为65℃,超声波功率为90 W,提取时间为48 min。在此条件下,验证试验得到芒果叶中总黄酮的提取率为5.26(±0.04)%,优化选择提取工艺稳定、可行。

关键词: 芒果叶 总黄酮 超声提取 响应曲面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几何公差状态向量模型及其分析与综合技术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产品零件装配互换性设计中,几何公差的分析与综合技术发展还不完善.文中针对几何公差分析与综合的问题,提出了几何公差的状态向量表示模型;基于几何公差的状态向量表示对几何偏差作用和偏差累积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在零件不同配合状态下的装配功能几何变动的状态向量表达,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几何公差分析与综合的状态方程;最后以多舱段对接装配为实例给出了基于状态方程的几何公差分析与综合的算法步骤.实例结果验证了几何公差状态向量表示模型及其状态方程对几何公差分析与综合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关键词: 几何公差 状态向量模型 公差分析 公差综合 配合和公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仓储转轮除湿系统管道形式参数优化试验

农业工程学报 201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仓储除湿系统的工作性能,改善仓储环境中相对湿度的均匀性,设计了管道式转轮除湿系统,并对改造后系统的除湿效果进行了测试和分析。增加了管道式干空气通路,气流组织方式由原来的箱体中部送风、底部回风改为管道开孔送风、底部回风。研究了管道位置、管道直径、管道开孔数对除湿效果的影响。根据不同因素对除湿效果的整体影响效果,综合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得出影响除湿效果因素的排序为管道开孔数、管道直径、管道位置。试验结果表明,最佳除湿效果组合为管道位于箱体中部0.65 m处、管道直径为40 mm、管道开孔数为20个时,除湿能力达71.74 g/(kg?h),除湿效率达0.090 6 g/(kg?h?k J),综合效果好。研究结果对仓储除湿系统的优化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仓储 管道 优化 除湿转轮 能耗 均匀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