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7889条记录
龙眼果肉提取物改善东莨菪碱诱导小鼠学习记忆功能

中国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剂量龙眼果肉醇提物和水提物对东莨菪碱所致记忆获得性障碍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初步解释龙眼果肉改善学习记忆的作用机制。【方法】分析龙眼果肉醇提物和水提物中主要活性物质含量。将无特定病原体(SPF级)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龙眼果肉醇提物低剂量组/高剂量组(150 mg·kg~(-1)/300mg·kg~(-1))、龙眼果肉水提物低剂量组/高剂量组(150 mg·kg~(-1)/300 mg·kg~(-1)),共6组,连续灌胃28 d后,空白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各试验组腹腔注射东莨菪碱造模,0.5 h后,以潜伏期和穿梭次数为考察指标,采用避暗试验进行行为学测试,作为习得成绩;24 h后再次进行避暗试验,对小鼠进行记忆保持测试,测试结束后摘眼球取血,脱颈致死,取脑组织进行生化指标检测。测定脑组织的胆碱类(乙酰胆碱转移酶choline acetyltransferase,ChAT和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活力)及抗氧化相关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力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血清中抗氧化相关指标(SOD、GSH-Px活力及MDA含量)。通过综合比较各组间行为学试验指标、脑组织、血清生化指标,判断龙眼果肉改善学习记忆功能的作用效果及作用机制。【结果】分析龙眼果肉提取物成分发现,龙眼果肉水提物主要为多糖及蛋白质,醇提物除含有糖类外,还含有较丰富的酚类、黄酮类和磷脂物质,其中,醇提物中总酚、总黄酮、总磷脂含量显著高于水提物的(P<0.05)。行为学试验表明,模型组小鼠在避暗试验中5 min内穿梭次数为2.89次,是正常小鼠的6.09倍,高剂量龙眼果肉醇提物和水提物组小鼠穿梭次数分别为0.75次和0.56次,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痴呆小鼠在避暗试验中的潜伏期仅为正常组的0.43倍,与模型组相比,各剂量龙眼果肉醇提物和水提物均能显著增加痴呆小鼠在避暗试验中的潜伏期(P<0.05),且存在一定剂量效应关系,其中龙眼果肉醇提物和水提物高剂量组小鼠的避暗潜伏期分别为289.18 s、290.80 s,与正常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生化指标方面,与模型组相比,各剂量龙眼果肉醇提物和水提物均能显著增加痴呆小鼠脑组织中ChAT活力,显著降低AChE活力(P<0.05),且存在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相同剂量时,龙眼果肉水提物效果优于醇提物,其中龙眼果肉醇提物高剂量组,龙眼果肉水提物低、高剂量组小鼠脑组织中ChAT活力基本恢复正常水平;在抗氧化水平方面,与模型组相比,龙眼果肉醇提物高剂量组显著增加痴呆小鼠脑组织和血清中SOD、GSH-Px活力,显著降低MDA含量(P<0.05),基本达到正常水平,效果优于同等剂量的龙眼果肉水提物。【结论】龙眼果肉水提物和醇提物均可改善东莨菪碱诱导记忆获得性障碍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但二者的作用机制可能存在差异,龙眼果肉水提物主要通过调节胆碱能神经系统改善学习记忆功能,其主要作用的物质基础可能为多糖或糖蛋白;醇提物则主要通过提高机体抗氧化活力改善学习记忆功能,其主要作用物质可能为多酚、黄酮、磷脂等。

关键词: 龙眼果肉 东莨菪碱 学习记忆功能 乙酰胆碱转移酶 抗氧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砂糖橘夏梢生长对幼果内源激素动态的影响

广东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8年生砂糖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为试材,研究夏梢生长对幼果及离区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夏梢生长明显促进了果实、离区中脱落酸(ABA)和乙烯含量的提高,相关性分析表明离区中ABA含量与累积落果率(AAR),以及果实中乙烯释放量与相对落果率(RAR)、AAR均达极显著正相关。果实、离区中的赤霉素(GAs)、玉米素核苷(ZR)不受夏梢生长所影响,其与落果率的相关性亦不显著。总体上生长素(IAA)含量与落果率呈负相关,但在夏梢生长的9~15 d,果实及离区的IAA含量与落果率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表明IAA与落果的关系较复杂。对激素平衡进行分析,发现夏梢生长6 d和15~18 d,果实及离区中的ABA/(IAA+GAs+ZR)比值有突然升高之势。综合认为夏梢生长过程中,果实或离区ABA、乙烯含量的升高,以及内源激素的相对平衡被打破是导致幼果脱落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 砂糖橘 夏梢 内源激素 脱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地膜/网纱覆盖对冬季菠萝园小环境及菠萝生长和果实品质特性的影响

西北植物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地膜/网纱覆盖在菠萝冬季防寒中的作用,以露地(NF)栽培为对照,设置地膜+网(FM+GC)、地膜(FM)及露地+网(NF+GC)3种处理,研究了地膜/网纱覆盖对冬季菠萝园小环境温湿度、光照强度、土壤温度的调控效应,及其对冬季菠萝植株、果实生长,果实品质形成等的影响。结果显示,(1)与露地对照相比,地膜+网、地膜及露地+网处理均提高了小环境的空气温度;地膜+网、露地+网均提高了空气湿度,而地膜处理在10:00前可提高空气湿度,11:30后会降低;地膜+网、露地+网处理均降低了光照强度,但地膜处理则可略微提高光照强度;地膜+网、地膜及露地+网处理均提高了土壤温度。(2)地膜+网、地膜及露地+网处理的植株新抽叶片数增多,新抽叶片长度增加,果实单果重及纵、横径提高,但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及固/酸比变化不明显。(3)地膜+网、地膜处理的菠萝果实果皮的L*、a*、b*值提高,而露地+网处理的则降低;地膜+网处理的菠萝果肉L*、a*、b*值提高,而地膜处理的果肉L*值提高,a*、b*值却降低;露地+网处理的菠萝果肉L*、a*、b*值均降低。(4)地膜+网处理的果实酯类香气物质总相对含量降低,烯类总相对含量提高;而地膜、露地+网处理的则相反。研究表明,地膜/网纱覆盖促进了冬季菠萝植株及果实的生长,对果实品质无显著影响,但网纱覆盖对菠萝果实色泽、香气物质有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 地膜/网纱覆盖 小环境 菠萝 生长 果实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p53基因RNA干扰载体的构建及其在ST细胞系中的稳定表达

中国兽医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质粒介导的RNA干扰技术,建立稳定沉默p53基因的ST细胞系。通过改造p EGFP-C1载体,构建了猪源U6启动子启动编码p53 sh RNA序列的载体,将其转染ST细胞,用G418筛选细胞,并分析获得细胞的生长特性。RT-PCR和Western-blot结果显示,质粒介导的sh RNA有效地沉默了p53基因的表达;流式细胞术和细胞生长特性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细胞相比,p53基因沉默组ST细胞处于S期的细胞数量增多,而且p53基因沉默组ST细胞生长较快。本研究结果证实质粒介导的sh RNA高效、稳定地沉默了ST细胞中p53基因的表达。

关键词: p53基因 sh RNA载体 RNA干扰 细胞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包膜材料γ-聚谷氨酸对菜心的农学效应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考察施用γ-聚谷氨酸(γ-PGA)对菜心生长、产量、品质和养分吸收的影响,揭示γ-PGA的农学施用效应。【方法】在酸性土壤(p H 5.89)和强酸性土壤(p H 4.85)以菜心为供试作物进行盆栽试验。在常规施肥(施N 1.33 g/kg土,分5次施入土壤)的基础上,设不施γ-PGA包裹型肥料(T1)、分5次施用γ-PGA 0.53mg/kg土(T2)和1.06 mg/kg(T3)、在定苗一周后一次性淋施γ-PGA 0.53 mg/kg土(T4)和1.06 mg/kg土(T5)5个处理。调查了菜心根系活力、养分含量、养分吸收累积量、叶片抗氧化系统、菜心产量及品质。【结果】酸性、强酸性土壤上,γ-PGA处理(T2、T3、T4、T5)的伤流强度均高于T1,且T3、T4、T5的伤流液氨基酸输出强度显著高于T1,平均增幅分别达到38.1%、33.2%、44.2%(P<0.05)。酸性土壤上,T2、T3、T4、T5处理的菜心钙、镁含量显著高于T1(P<0.05),菜心钙的增幅分别为29.6%、21.8%、26.4%、22.7%,镁的增幅分别为11.7%、8.3%、22.2%、16.7%,锌、锰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强酸性土壤上不同处理的菜心养分含量没有差异。T2、T3、T4、T5处理的氮、磷、钾、钙、镁、铜、锌、铁、锰累积量均显著高于T1;T4、T5处理的菜心叶片可溶性蛋白显著高于T1(P<0.05),T2、T3、T4、T5处理的菜心叶片CAT活性显著高于T1(P<0.05);而酸性土壤上,仅T3处理的菜心叶片CAT活性显著高于T1处理(P<0.05)。酸性、强酸性土壤上,T3、T4处理的菜心叶片SOD活性显著高于T1(P<0.05);不同处理的菜心叶片POD活性没有差异;T2、T3、T4、T5处理的菜心产量均显著高于T1(P<0.05),在酸性土壤上增幅分别为4.4%、7.3%、12.2%、12.3%,强酸性土壤上分别为9.7%、14.2%、12.2%、12.39%。两种类型土壤上,T2、T3、T4、T5处理的菜心地上部分和根系生物量均显著高于T1处理(P<0.05)。T4、T5处理的Vc含量和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T1(P<0.05),T2、T3、T4、T5处理的硝酸盐含量显著低于T1(P<0.05)。γ-PGA淋施处理(T4、T5)的菜心根系活力、养分含量、养分累积量、叶片抗氧化能力、产量和品质均优于γ-PGA包裹肥料施用处理(T2、T3)。不同γ-PGA用量水平不影响菜心产量、品质、养分含量及叶片抗氧化能力。在酸性土壤上,γ-PGA对菜心养分吸收累积影响更为显著,而在强酸性土壤上,γ-PGA对菜心叶片抗氧化能力影响更突出。【结论】施用γ-PGA可提高菜心根系活力,促进菜心对养分,尤其是中微量元素的吸收,并增强菜心抗逆性,产量显著提高,一次施用效果好于分多次施用。

关键词: γ-聚谷氨酸 菜心 产量 品质 养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家蚕微粒子病全程防控技术体系简述

蚕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家蚕微粒子病发生流行的原因复杂,病害有食下感染和胚种感染2种感染方式,因而其防治技术环节多,防治难度大。针对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生规律和目前蚕种生产实际,在全面总结病害防治的新成果、新技术及新经验基础上,提出"以防为主,防治结合"为核心,包括9大技术措施的家蚕微粒子病全程防控技术体系,供蚕种生产单位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家蚕微粒子病 蚕种生产 防控技术体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小菜蛾田间种群对氟啶脲的抗性动态

应用昆虫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了解不同种植模式的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田间种群对氟啶脲(Chlorfluazuron)的抗性动态,旨在为该药剂的田间抗性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抗性监测技术规程"(NY/T 2360-2013)进行。【结果】与敏感种群相比,不同监测点小菜蛾种群由于地理位置、种植模式、用药习惯等的不同,对氟啶脲的抗性表现出地区差异和年度间差异。小户型连年种植模式的广东广州地区小菜蛾田间种群对该药剂抗性相对最高,以中等及以上抗性水平为主,最高抗性比(RR值)为437.58;而规模化连年种植模式的广东惠州地区小菜蛾种群对该药剂的抗性仅次于广东广州地区,也以中等及以上抗性水平为主,最高RR值为337.18;小户型连年种植为主的连州地区小菜蛾种群对氟啶脲的抗性动态与广东惠州地区的非常相似,抗性水平比广东广州地区和广东惠州地区稍轻;山区小户型多样化种植模式的广西柳州地区小菜蛾田间种群对该药剂的抗性相对最低,以低水平抗性为主,最高RR值仅为23.24。但4个抗性监测点也存在抗性发展大趋势基本一致的共同点。具体表现在4个监测点小菜蛾种群对该药剂的抗性在2008年均为中等以上抗性水平,随后通过调整了用药策略,多数地区2009—2011年抗性下降至低水平(RR值小于10)。2012年随着田间防治压力的上升,氟啶脲用药量和用药频次再次增加,造成多数地区抗性再次上升至中等及以上水平,并持续到2014年。【结论】小菜蛾对氟啶脲的抗性田间稳定性不高,停用或过度依赖该药剂一段时间,抗性即出现下降或上升,基本与用药情况、频次和强度等呈正相关。

关键词: 小菜蛾 种植模式 氟啶脲 抗性监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印度菜粕替代国产菜粕对奥尼罗非鱼生长、体组成及健康状况的影响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印度菜粕替代国产菜粕对奥尼罗非鱼生长性能、免疫力及肝脏结构的影响。【方法】选取120尾初始体质量约为17.3 g的奥尼罗非鱼,随机分为4组;设计4种等氮等能的实用饲料G0、G50、G75和G100,其中,G0为对照组(国产菜粕用量35%),G50、G75和G100为分别用印度菜粕替代G0饲料中50%、75%和100%的国产菜粕并添加质量分数为0.1%的二甲基-β-丙酸噻亭(DMPT)为诱食剂,饲养周期为43 d。【结果】印度菜粕替代水平升高可导致罗非鱼的末均质量、增质量率、特定生长率降低,饲料系数升高,其中,G100组差异显著(P<0.05)。全鱼体成分和血清常规生化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丙二醛(MDA)、NO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差异也不显著(P>0.05),但G100组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溶菌酶(LZM)含量比G0显著升高(P<0.05)。随着印度菜粕替代水平的升高,奥尼罗非鱼肝细胞结构的损伤程度逐渐加大。【结论】生长阶段在17~70 g的奥尼罗非鱼,饲料中印度菜粕替代国产菜粕的水平不宜超过75%。

关键词: 奥尼罗非鱼 印度菜粕 生长性能 免疫 肝功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5年广东马铃薯产业发展形势与对策建议

广东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4年全球马铃薯种植面积约1 920.5万hm~2,鲜薯产量约3.85亿t;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约564.5万hm~2,鲜薯产量达9 613.6万t;广东马铃薯种植面积约4.48万hm~2,其中冬种马铃薯种植面积占75%以上,产业发展潜力大。近年来,广东省马铃薯产业化进程加速,产业抱团发展成为趋势,种植效益不断提高,但仍存在优质脱毒种薯供应比例偏低、机械化水平仍较为落后、精深加工水平不高等不利于产业健康发展的因素,建议通过"制定扶持政策,推动产业发展;挖掘冬闲田资源,提高单产潜力;优化品种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等对策措施推动马铃薯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马铃薯 产业现状 发展形势 对策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5年广东茶叶产业发展形势与对策建议

广东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4年,广东茶叶种植年末实有面积4.83万hm~2,同比增长9.04%,占全国总种植面积的1.7%,在全国产茶省区排第9位;茶叶产量为7.39万t,同比增长5.9%,占全国茶叶总产量的3.53%。据统计,广东2014年茶叶出口5956.1t,出口金额为5749.2万美元,比2013年分别增长-16.9%、11.3%,出口均价为9652.63美元/t,同比上涨6.77%。

关键词: 茶叶产业 广东 对策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