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食物因素对桔小实蝇表皮碳氢化合物的影响
《环境昆虫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是为害园艺作物的重要检疫性害虫。本研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了取食3种寄主植物杨桃、番石榴和芒果的桔小实蝇雄成虫表皮碳氢化合物组成和含量,并以人工饲料饲养作为对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4种食物源的桔小实蝇共含有42种表皮碳氢化合物,其碳原子数为C29-C37,主要为正构烷烃、一甲基烷烃和二甲基烷烃。取食杨桃、番石榴和芒果桔小实蝇表皮碳氢化合物种类分别为人工饲料的99.3%、91.4%和98.3%,4种食物源的桔小实蝇表皮碳氢化合物种类基本相同,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可从含量上将各食物源的桔小实蝇区分开。不同食物源引起的差异体现在物质的含量上,而主要的组分种类相对稳定,说明食物因素不影响利用表皮碳氢化合物进行桔小实蝇种的鉴定。因此可提取种内共有物质作为种的特征峰,建立不同食物条件下桔小实蝇的指纹图谱,为检验检疫过程中实蝇种类的鉴定提供数据支持。
关键词: 桔小实蝇 气相色谱分析 表皮碳氢化合物 食物因素 雄成虫


萎凋时间对“英红九号”白茶香气的影响
《食品科学 》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不同萎凋时间"英红九号"白茶香气化合物的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英红九号"白茶的香气总量随萎凋时间的延长呈现先增后降趋势,萎凋24 h含量最高,达到858.40 ng/g。白茶香气主要由醇类、酯类、醛类、酮类和烃类组成,其中醇类化合物所占比例最大。不同萎凋时间白茶的香气化合物组成比较相似。顺-3-己烯-1-醇、芳樟醇、乙酸-顺-3-己烯酯、丁酸-顺-3-己烯酯、水杨酸甲酯、己酸-顺-3-己烯酯、己醛、苯甲醛、反,反-2,4-庚二烯醛、壬醛、反,反-3,5-辛二烯-2-酮、3,5-辛二烯-2-酮、β-紫罗兰酮、β-香叶烯、柠檬烯、反-β-罗勒烯和β-罗勒烯,这17种香气化合物在多数样品中含量较高,其含量总和占各样品香气总量的67.3%~76.0%,对香气总量变化影响较大;其中芳樟醇、水杨酸甲酯等多数化合物含量随着萎凋进行先增后降;而苯甲醛和β-香叶烯含量在30 h的萎凋过程中总体持续上升。
关键词: “英红九号”白茶 萎凋 香气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法


不同品种蔬菜重金属污染评价和富集特征研究
《生态环境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并通过因子分析和变异系数分析对17种不同的蔬菜品种进行了重金属污染评价和富集特征研究,以期在保证蔬菜安全生产的前提下为耕地资源的充分利用提供合理的建议。重金属污染评价结果表明,17个蔬菜品种中,污染程度处于安全的有4种:水东红灯笼脆甜芥菜(Brassica juncea(L.)Czern.et Coss.)、大坪铺大肉包心芥菜(Brassica juncea(L.)Czern.et Coss)、大坪铺中迟熟包心芥菜(Brassica juncea(L.)Czern.et Coss.)、南畔洲迟萝卜(Raphanus sativus);警戒线的有8种:四九31号油青甜菜心(Brassica campestris L.ssp.chinensis var.utilis Tsen et Lee)、70d油菜心(Brassica campestris L.ssp.chinensis var.utilis Tsen et Lee)、31号甜菜心(Brassica campestris L.ssp.chinensis var.utilis Tsen et Lee)、玉兔5号青梗小白菜(Brassica pekinensis Rupr.),如意快菜(Brassica pekinensis Rupr.)、北京小杂56(Brassica pekinensis Rupr.)、荷兰豆(Pisum sativum)、短叶13号白萝卜(Raphanus sativus);轻度污染的有2种:60 d油菜心(Brassica campestris L.ssp.chinensis var.utilis Tsen et Lee)、毛豆(Glycine max);中度污染的有2种:全年抗热油麦菜(Lactuca sativa var longifoliaf Lam.)、特选青梗莙荙菜(Beta vulgaris L.),重度污染的有1种:芫荽(Coriandrum sativum L.)。处于安全范围内的4种蔬菜品种可以作为该农田蔬菜安全生产的优选品种。因子分析表明,Cd是造成该批蔬菜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因子。通过对该批蔬菜富集特征进行研究:不同品种蔬菜对Cr的富集差异较大,Cd次之,Pb、Hg和As则相对较小。17种蔬菜品种中,对Cr、Cd、Pb的富集系数最小的是萝卜1(南畔洲迟萝卜);对As富集系数最小的是芥菜1(精选水东红灯笼脆甜芥菜);对Hg富集系数最小的则有多种蔬菜,包括2种豆类(荷兰豆、毛豆)和2种萝卜(南畔迟萝卜、短叶13号白萝卜)。以上结果可以作为重金属低积累型蔬菜品种筛选的一个依据。


木薯钙/CaM调控类受体激酶基因MeCRLK1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木薯作为热带亚热带植物对低温非常敏感。为研究木薯对低温敏感的分子机制,我们从低温信号传导途径中的感知方面展开研究。植物类受体激酶作为信号传导途径中的信号接收器,在植物响应低温信号刺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因此本研究利用RT-PCR从木薯栽培种SC8中克隆了一个钙/钙调素调控类受体激酶基因,命名为Me CRLK1(Gen Bank Accession No.KP256022)并进行了系统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基因CDS区为1 296 bp,编码一个431 aa的蛋白。该蛋白的分子式为C_(2118)H_(3391)N_(605)O_(636)S_(18),分子量约为48.08 k D,理论等电点为8.11。该蛋白预测具有多个不同的磷酸化位点,3个Ca M结合位点,4个紊乱区和1个球蛋白区。蛋白结构分析表明该蛋白具有一个跨膜区,一个S_TKc结构域,N末端没有信号肽。预测此蛋白可能亚细胞定位于膜上。Me CRLK1和At CRLK1蛋白序列分析表明,它们的相似性为79.8%,序列一致性为77.6%。二者序列的差异主要位于C末端。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验证Me CRLK1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木薯钙 钙调素调控类受体激酶 基因克隆


香蕉ACS基因家族的系统进化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ACS是高等植物中乙稀生物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限速酶,对香蕉果实合成乙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学界关于对ACS基因家族在香蕉的研究很少,此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对香蕉ACS基因的理化性质、二级结构预测、亚细胞定位、内含子和外显子结构和保守结构域进行预测与分析,结果表明:编码香蕉ACS的基因有14个,14个MaACS蛋白中有5个偏酸性,9个偏碱性,MaACS基因家族编码的氨基酸的范围在422~684 aa,编码的蛋白相对分子量介于47 244.6~75 564.7 Da之间。所有MaACS蛋白为亲水性蛋白,3个MaACS蛋白为稳定蛋白;香蕉MaACS家族分4个亚家族,基因家族外显子最少含有4个,最多的含有9个外显子。


烟草品种GDSY-1的青枯病抗性与遗传分析
《中国烟草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比较广东地方晒烟品种GDSY-1和传统抗源DB101的青枯病抗性与遗传规律,于2011—2016年在温室和大田、苗期和成株期共7次对GDSY-1、DB101和长脖黄(感病品种)等3个品种的青枯病病情进行调查,并配制组合GDSY-1×长脖黄、DB101×长脖黄和GDSY-1×DB101,对其P1、P2、F1和F2代群体的青枯病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联合分析方法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GDSY-1的青枯病抗性优于DB101;DB101的抗性遗传以加性效应为主,符合2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E-4),主基因遗传率低;GDSY-1的抗性遗传表现为部分显性,符合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模型(E-0),第1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值和显性效应值分别为-2.690 9和-2.690 9,抗病对感病完全显性,第2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值和显性效应值分别为-1.219 4和-0.230 7,抗病对感病呈部分显性,2对主基因存在互作效应,主基因遗传率高,为85.02%。GDSY-1的抗性遗传显性程度高、主基因遗传率高,具有较大的育种利用价值。


基质分散固相-液质联用法检测稻田水和土壤中氰氟草酯和双草醚残留
《环境化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基质分散固相-液质联用法检测氰氟草酯和双草醚在稻田水和土壤中残留量的方法,并采用所建立方法分析了安徽、广西和湖北三地稻田水中氰氟草酯和双草醚的消解动态.稻田水样经过滤后直接分析;土壤用乙腈-水提取,提取液经分散固相净化,液质联用分析检测.结果表明,氰氟草酯、代谢物氰氟草酸和双草醚方法的最低检出浓度(LOQ)田水中分别为0.02、0.01、0.001 mg·L~(-1),土壤中分别为0.01、0.001、0.001 mg·kg~(-1),平均回收率分别为78%—91%、79%—95%,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4.4%—14.6%、2.4%—6.1%;氰氟草酯和双草醚在稻田水中的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分别为3.5—4.3 d、1.6—4.3 d.


水稻穗型突变体cl的鉴定、保护与遗传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神州八号飞船搭载广东省常规优质稻主导品种粤农丝苗获得一个稳定遗传的穗型突变体cl,中文名为粤花占1号,2015年完成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权的申请工作(申请号:20151728.8,公告号:CNA014491E)。该突变体农艺性状与野生型极为相似,熟色好,产量高,但表现出异常的花序结构,一次枝梗数增加,二次枝梗、小穗梗长度严重缩短,枝梗顶端小穗3粒簇生在一起。进一步的细胞学观测发现,差异主要源自幼穗分化的第3期到第4期发育异常所致。遗传分析表明该性状由非完全显性单基因控制,BSA性状定位法初步将该基因定位于染色体6,命名为CL-6。本研究的结果为进一步精细定位和克隆CL-6基因、找到控制水稻幼穗枝梗伸长缩短的功能基因或调控因子奠定基础,同时为培育理想穗型水稻和观赏农业提供优良种质。


氧化鱼油对黄颡鱼生长性能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及精氨酸的干预作用
《动物营养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氧化鱼油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生长性能、体成分、血清生化指标和血清、肝脏抗氧化指标的影响以及添加精氨酸对其的干预作用。选取初始体重为(4.41±0.05)g的健康黄颡鱼幼鱼60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分别投喂含2.5%新鲜鱼油(FF组)、1.5%新鲜鱼油+1.0%氧化鱼油(FO1组)、0.5%新鲜鱼油+2.0%氧化鱼油(FO2组)、2.5%新鲜鱼油+0.48%L-精氨酸盐酸盐(FFA组)、1.5%新鲜鱼油+1.0%氧化鱼油+0.48%L-精氨酸盐酸盐(FOA1组)、0.5%新鲜鱼油+2.0%氧化鱼油+0.48%L-精氨酸盐酸盐(FOA2组)的6种饲料,投喂期为56 d。结果显示:在FF、FO1、FO2组中,随着氧化鱼油添加量的增加,黄颡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沉积率均逐渐降低,饲料系数和摄食率均逐渐升高,均在FO2组达到极值,与其他2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氧化鱼油饲料添加精氨酸后,在FFA、FOA1、FOA2组上述指标没有产生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FOA1、FOA2组的增重率分别比FO1、FO2组升高3.0%和9.9%。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氧化鱼油对黄颡鱼增重率和摄食率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氧化鱼油与精氨酸对黄颡鱼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沉积率和饲料系数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P<0.05)。FO1组肝体比显著低于FF组(P<0.05),FO2组肠体比与FFA、FOA2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氧化鱼油与精氨酸对黄颡鱼肝体比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P<0.05)。FOA1组全鱼粗脂肪含量与FO1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在FF、FO1、FO2组中,随着氧化鱼油添加量的增加,黄颡鱼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逐渐降低,FO2组显著低于FF组(P<0.05);氧化鱼油饲料添加精氨酸后,黄颡鱼血清T-AOC分别升高77.0%(FOA1组vs.FO1组)和137.4%(FOA2组vs.FO2组),其中后者达显著水平(P<0.05)。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氧化鱼油对血清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氧化鱼油和精氨酸对黄颡鱼血清T-AOC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P<0.05)。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氧化鱼油会抑制黄颡鱼的生长并降低血清的抗氧化能力,但添加一定量的精氨酸可以缓解氧化鱼油对黄颡鱼生长的抑制作用,并增强其机体的抗氧化能力。


回软对紫薯类月饼TPA参数及感官品质的影响
《食品科学 》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析紫薯类月饼回软过程中硬度、回复性、凝聚性等质构剖面分析(texture profile analysis,TPA)参数的变化及其与感官品质的相关性。结果发现:在72 h的回软过程中,紫薯类月饼TPA参数的变化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其中,紫薯莲蓉月饼(紫薯和莲蓉馅料质量各占50%)TPA参数峰值出现在回软24 h,紫薯月饼(紫薯馅料100%)TPA参数峰值出现在回软48 h;紫薯莲蓉月饼的TPA参数总体低于紫薯月饼。分别在回软12、24、48 h及72 h对紫薯类月饼进行感官评定,结果表明,72 h感官评分最高,且感官评分与相应TPA参数呈现极显著负相关性(P≤0.01),说明回软过程有助于提高紫薯类月饼的感官品质,且TPA参数可以客观评价紫薯类月饼的感官品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