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酸性土壤改良剂与生防制剂协同防控香蕉枯萎病的效果
《热带作物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酸性土壤改良剂分别与生防制剂结合,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其防控香蕉枯萎病的效果。酸性土壤改良剂分别与放线菌菌剂处理(Act A)和生物有机肥处理(BIOA)的协同防效(61.1%和58.3%)均高于单独施用酸性土壤改良剂(ASA)(49.7%)、放线菌菌剂(Act)(55.6%)和生物有机肥(BIO)的处理(52.8%)。至试验结束时,各处理土壤的p H值显著高于对照(CK)(p<0.05);Act和BIO处理显著降低了香蕉根际尖孢镰刀菌数量(p<0.05);Act A和BIOA处理能显著提高香蕉根际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并降低真菌数量。各处理显著促进香蕉生长,且能提高土壤有机质、有机碳、全氮、速效钾含量和电导率。结果表明,酸性土壤改良剂和生防制剂可有效协同防控香蕉枯萎病。
关键词: 香蕉枯萎病 生物防控 酸性土壤改良剂 生物有机肥 放线菌菌剂


人工打洞沉香中1个新的倍半萜
《中国中药杂志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运用多种色谱技术,对人工打洞沉香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相进行化学成分分离,并根据波谱数据结合理化性质共鉴定了7个单体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selina-3,11-dien-9,15-diol(1)、aquilarone D(2)、5α,6β,7α,8β-tetrahydroxy-2-[2-(2-hydroxyphenyl)ethyl]-5,6,7,8-tetrahydrochromone(3)、6,7-dimethoxy-2-[2-(4-methoxyphenyl)ethyl]chromone(4)、syringin(5)、顺式对羟基肉桂酸甲酯(6)和4'-甲氧基肉桂酸(7),其中化合物1为新的倍半萜类化合物,化合物5~7为首次从沉香中分离得到。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6,7对全齿复活线虫具有较好的致死活性,化合物4,6,7对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和人肺癌细胞株A549的生长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基于PCR和蛋白检测分析多基因转化甘蔗的遗传稳定性
《分子植物育种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甘蔗是重要的糖料作物,也是重要的能源作物。由于复杂的遗传背景、较低的可育性和缺乏优异种质资源等因素给甘蔗品种改良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通过转基因技术为甘蔗品种改良提供了有效的途径。而转基因植物的遗传稳定性是植物转基因育种过程中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本研究通过一次多基因遗传转化,同时将四个目的基因导入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中。通过PCR检测,对转基因甘蔗T_0、T_1和T_2代的遗传稳定性进行分析;通过外源蛋白快速试纸条检测,对转基因植株四个外源基因中的基因(bar抗除草剂基因和cry1Ab抗虫基因)蛋白表达进行检测。证明一次四基因遗传转化的甘蔗转基因株系,在T_0代出现了部分基因丢失的现象,且T_0代甘蔗的主茎和分蘖可能为不同的转基因事件。但如果是四个基因均能完整整合到基因组中的株系,则四个基因可以在T_0、T_1和T_2代中得到稳定遗传,也可以稳定的检测得到外源基因蛋白的表达。


土壤重金属含量对3种常见菊科叶菜重金属累积的影响
《安全与环境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蔬菜产地土壤重金属含量对蔬菜重金属累积的影响,以我国南方常见的3种菊科叶菜(苦荬菜Sonchus oleraceus、生菜Lactuca sativa var.crispa、油麦菜Lactuca sativa)为研究对象,选择5种重金属为研究指标,对蔬菜及其产地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相关性等进行了分析。3种蔬菜的重金属富集系数表明,3种蔬菜吸收、累积不同重金属元素的能力存在明显差异(p<0.05),5种重金属被蔬菜吸收的容易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镉、铬(汞)、铅(砷)。各蔬菜品种的重金属超标率和土壤重金属超标率存在不一致现象。其中,蔬菜中镉、铬、砷、汞的超标率均低于土壤的超标率,而蔬菜中铅的超标率则高于其对应土壤的超标率。对3种蔬菜产地土壤与蔬菜重金属质量比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其中除生菜中铅和砷与土壤中相应重金属元素相关性不显著外,其他情况下都呈显著相关性(p<0.05)。建立了3种蔬菜及其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回归分析模型,并据此推算出种植3种蔬菜的土壤重金属安全阈值,其中,除生菜产地土壤中铅阈值在现行标准范围内之外,其他土壤重金属阈值均远高于现行标准。该阈值结合了大田土壤环境的实际情况,对当地农产品安全生产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土壤污染 菊科叶菜 重金属 回归分析 限量值


构皮荛花的化学成分研究
《时珍国医国药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构皮荛花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凝胶柱和反相柱等多种层析色谱方法进行化合物分离纯化,利用NMR与MS等波谱学方法简单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瑞香科构皮荛花枝条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isochamaejasmin B(1)、chamaejasmenin A(2)、长春藤皂苷元(3)、(+)-epipinoresinol-4’-β-D-glucoside(4)、(7’S)-parabenzlactone(5)、异荜澄茄素(6)、(-)-马台数酯醇(7)、(+)-(2S,3S)-2-(3",4"-methylenedioxybenzyl)-3-(3’,4’-methylenedioxyaceto-phenone)-butyrolactone(8)、3,4',5,7-四羟基黄酮(9)、ergasterol peroxide(10)、松柏醛(11)、1-(3,4-dimethoxyphenyl)-ethane-1,2-diol(12)、谷甾醇(13)、3,4-二羟基苯乙醇(14)、3β-羟基-7,22E-二烯-麦角甾(15)。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分离得到。


甘蔗新基因ShHXT4克隆亚细胞定位及表达特征
《分子植物育种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为材料,利用同源克隆技术从甘蔗中分离出ShHXT4基因,以GADPH基因为内参,并采用实时定量RT-PCR分析该基因在甘蔗组织中的表达,同时构建亚细胞定位载体,通过农杆菌侵染洋葱表皮的方法对ShHXT4编码的蛋白进行亚细胞定位。研究分析发现该基因CDS序列长度为1 632 bp,编码540个氨基酸,蛋白的等电点(p I)为9.16,理论分子量为56.64 k D,命名为ShHXT4,基因编码多肽链中包含信号肽和12次跨膜结构域,且亚细胞定位于质膜,编码一种转运蛋白。洋葱表皮瞬时表达该基因GFP融合载体表明,ShHXT4定位于细胞膜,组织表达分析显示ShHXT4基因在根、茎和叶中均有表达,叶片中的表达量较高,暗示ShHXT4基因可能在甘蔗叶片糖分转运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ShHXT4基因的功能及应用提供帮助。
关键词: 基因定位 实时荧光定量 ShHXT4 基因克隆 甘蔗


饲粮添加维生素E和酵母硒对黄羽肉种鸡产蛋性能、孵化性能及蛋中维生素E和硒沉积量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维生素E和酵母硒对黄羽肉种鸡产蛋性能、孵化性能及蛋中维生素E和硒(Se)沉积量的影响。试验采用3×3双因子设计,设3个维生素E添加水平(0、20、40 IU/kg)和3个Se添加水平(0、0.15、0.30 mg/kg)。选用32周龄快大型岭南黄羽肉鸡父母代种母鸡864只,根据产蛋率和体重一致性原则随机分成9个组,分别为VE_0Se_0组、VE_0Se_(0.15)组、VE_0Se_(0.30)组、VE_(20)Se_0组、VE_(20)Se_(0.15)组、VE_(20)Se_(0.30)组、VE_(40)Se_0组、VE_(40)Se_0.15组和VE_(40)Se_0.30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6只鸡。试验期8周。结果表明:1)饲粮中维生素E和Se添加水平对黄羽肉种鸡的体增重、平均日产蛋量、料蛋比、平均蛋重、产蛋率、破蛋率和不合格蛋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2)饲粮中维生素E和Se添加水平对黄羽肉种鸡的蛋长径、蛋短径、蛋白高度、蛋黄颜色、哈氏单位、蛋黄重、蛋壳重和蛋壳厚度均无显著影响(P>0.05)。3)饲粮中维生素E和Se添加水平对黄羽肉种鸡的健雏出壳重、孵化率、弱雏率和受精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4)饲粮中维生素E添加水平对黄羽肉种鸡血浆MDA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随饲粮中维生素E添加水平的升高血浆MDA含量呈降低趋势,其中维生素E添加水平为40 IU/kg时血浆MDA含量显著低于0 IU/kg时(P<0.05);饲粮中维生素E和Se添加水平对血浆MDA含量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其中VE_(40)Se_0组的血浆MDA含量显著低于VE_0Se_(0.15)和VE_0Se_(0.30)组(P<0.05)。5)随饲粮中维生素E和Se添加水平的升高,黄羽肉种鸡蛋中维生素E和Se含量显著增加(P<0.05);饲粮中维生素E和Se添加水平对蛋中维生素E和Se含量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结果提示,维生素E可以提高黄羽肉种鸡的抗氧化水平,饲粮中维生素E和Se添加水平可以显著影响蛋中维生素E和Se的含量;建议在无任何应激因素刺激和不使用Se缺乏地区饲料原料的情况下,黄羽肉种鸡玉米-豆粕型饲粮可以不用额外添加维生素E和Se。


水稻重测序核心种质资源的稻瘟病抗性鉴定与评价
《作物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稻瘟病一直是制约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稻瘟病抗源筛选是抗性基因挖掘和抗病育种的基础。本试验利用3000份(简称3K)重测序中的1217份核心种质资源,通过湖北恩施两河和芭蕉2个病圃自然诱发鉴定抗性,结合不发病条件下农艺性状考察和抗病资源的苗期人工接种抗谱测定,综合评价和筛选优异的稻瘟病抗源。自然诱发鉴定结果显示材料间的稻瘟病抗感差异显著,从中共获得144份抗苗瘟、叶瘟和穗瘟的抗病种质。选用稻瘟病综合抗性较好的34份材料以30个不同来源的稻瘟病菌株苗期接种,鉴定显示有17份材料的抗性频率≥70%,抗谱较广。农艺性状考察结果显示,大部分抗病材料植株偏高,单株产量低,农艺性状差。结合病圃鉴定、人工接种鉴定和农艺性状考察,鉴定出7份稻瘟病抗性强、抗谱广且农艺性状较好的优异抗源材料IRGA 411-1-6-1F-A、YJ30、金早47、泉珍10号、YN 1353-3、云粳23和IRAT1047,可作为抗源亲本用于稻瘟病抗性基因挖掘和品种抗稻瘟性改良。
不同抗生素和防腐剂对小球藻Chlorella sorokiniana细胞生长的影响
《南方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抗生素和防腐剂对小球藻Chlorella sorokiniana细胞生长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的抗生素和防腐剂种类及其剂量,为建立小球藻C.sorokiniana无菌培养体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HSM培养基中分别添加10、20、40、60、80和100μg/mL抗生素,包括氯霉素、链霉素、青霉素、庆大霉素和头孢噻肟,以及山梨酸钾(50、100、150和200μg/mL)、乳酸钠(0.5%、1.0%和2.0%)、富马酸二甲酯(0.1、0.5、1.0、5.0、10.0、25.0和50.0μg/mL)等防腐剂,培养3 d后测定小球藻C.sorokiniana的细胞密度、叶绿素含量及光系统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_m)。【结果】添加10~100μg/mL青霉素或10~80μg/mL头孢噻肟对小球藻C.sorokiniana细胞密度、叶绿素含量和Fv/F_m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下同);添加100μg/mL头孢噻肟会抑制藻细胞生长,抑制率为18.89%,并引起叶绿素含量和Fv/F_m极显著下降(P<0.01,下同)。氯霉素、链霉素和庆大霉素等蛋白质合成抑制类抗生素对小球藻C.sorokiniana细胞的毒性较强,高于10μg/mL的链霉素和庆大霉素及高于20μg/mL的氯霉素均极显著抑制藻细胞生长,对应的叶绿素含量和Fv/F_m也极显著下降。3种防腐剂中,山梨酸钾对小球藻C.sorokiniana细胞生长无显著影响,添加200μg/mL山梨酸钾还会促进细胞叶绿素含量增加;乳酸钠对小球藻C.sorokiniana细胞有一定的毒性作用,其藻细胞密度、叶绿素含量和Fv/F_m随添加浓度增加而降低;添加0.1~10.0μg/mL富马酸二甲酯不影响小球藻C.sorokiniana的细胞密度及叶绿素含量,但Fv/F_m极显著下降。【结论】建立小球藻C.sorokiniana无菌培养体系时宜选用青霉素和头孢噻肟为抗生素、山梨酸钾为防腐剂,其推荐使用浓度分别为青霉素100μg/mL、头孢噻肟80μg/mL、山梨酸钾200μg/mL。
关键词: 小球藻Chlorella sorokiniana 抗生素 防腐剂 细胞密度 叶绿素含量 F_v/F_m


结构域对小麦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性质的影响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小麦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wPDI)由4个硫氧还蛋白结构域a-b-b'-a'和C-末端c尾组成.为考察wPDI各结构域对活性的影响,通过亚克隆表达了8个不同结构域组成的wPDI截短蛋白,表达产物经分离纯化后进行了酶学性质研究和蛋白质电泳分析.结果表明,所设计的8个wPDI截短蛋白在大肠杆菌BL21中得到了表达,金属螯合亲和层析和分子排阻层析后获得了纯度较高的wPDI截短蛋白;活性测定结果表明,wPDI的所有结构域对其二硫键氧化还原活性和分子伴侣活性都有贡献,c尾缺失不影响其异构活性,但提供了分子伴侣活性的关键氨基酸结合位点;对截短蛋白A和A'的电泳分析发现,wPDI的a结构域活性位点主要以氧化态为主,而a'结构域主要以还原态为主.研究结果为深入理解wPDI的功能性质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小麦 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 结构域 截短蛋白 活性位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