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7889条记录
蝴蝶兰品质性状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构建蝴蝶兰品质综合评价体系及分级标准,2010—2012年对收集保存的213份蝴蝶兰资源主要品质性状进行观察统计,应用变异分析、主成分分析、层次分析、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建立综合评价体系。18项品质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34.28%,花梗侧分枝数的变异系数最大,为128.45%,类型的变异系数最小,仅为9.71%。运用主成分分析将18项评价指标压缩成10个综合因子,并确定株幅、叶长、叶宽、花梗数、花梗侧分枝数、花梗长、花梗粗、花朵长度、花朵宽度、花瓣厚、花朵数、花朵间距、花色、感病指数、花香、类型等16项指标为蝴蝶兰品质评价指标。利用概率分布和层次分析建立了品质指标的分级标准及评分标准;通过K-均值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建立了蝴蝶兰4个品质判别函数;并对原始样品进行了分类,其中90.1%已正确分类,88.3%在交叉验证中正确分类,因此建立的蝴蝶兰品质判别函数正确率较高;筛选出优级品种70个,占32.86%;良级品种19个,占8.92%;中级品种77个,占36.15%,差级品种47个,占22.07%。以上所采用的方法可从不同层面对蝴蝶兰资源进行评价分析,得出量化结果、评价标准和判别函数,全面、客观地评价蝴蝶兰品种的优劣,体现评价体系和分级标准的有效性。

关键词: 蝴蝶兰 品质性状 主成分分析 层次分析 聚类分析 判别分析 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广越S的选育

杂交水稻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广占63S为光温敏核不育基因供体,与优质抗病保持系天丰B杂交,F3代选优良核不育单株与天丰B回交,经多年系谱选择和测交筛选,育成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广越S。该不育系具有不育起点温度较低、柱头外露率高、开花习性较好、异交结实率较高、耐寒性强、稻米品质优、中早熟、配合力强、适应性广和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等特性,2014年6月通过广东省技术鉴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光温敏核不育系 广越S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7种包衣剂对菜薹及黄曲条跳甲的影响初报

植物保护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7种种衣剂对菜薹的安全性及对黄曲条跳甲的防控作用,为黄曲条跳甲的有效防控提供技术支持,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乙基多杀菌素、Bt、啶虫脒、唑虫酰胺、虫螨腈、高效氯氟氰菊酯+虫螨腈、高效氯氟氰菊酯+啶虫脒等7种药剂对菜薹出苗、株高、鲜重的影响及对黄曲条跳甲的防控作用。结果表明,7种种衣剂对菜薹安全。除高效氯氟氰菊酯+虫螨腈、高效氯氟氰菊酯+啶虫脒外,其他5种药剂对黄曲条跳甲均具有一定的防控效果,以唑虫酰胺防治效果最好,平均防效高于82%,植株受害率较低,小于5%。

关键词: 种衣剂 菜薹 安全性 黄曲条跳甲 防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园异质性栖境对狼蛛科蜘蛛群落结构的影响

生态科学 2017 CSCD

摘要:茶园生态系统中蜘蛛既是重要的天敌类群,又是改善生态系统服务的指示标志。为更好地保护与利用天敌蜘蛛进行生态防治,对亚热带丘陵地区不同栖境茶园的狼蛛科蜘蛛进行调查,并对其种类、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复杂栖境茶园(JZ)与简单栖境茶园(CK)间狼蛛科蜘蛛数量特征组成存在显著差异(P<0.001);狼蛛科蜘蛛优势种JZ茶园有3种,CK茶园有4种;JZ茶园雌蛛、雄蛛和幼蛛个体数分别是CK茶园的4.36倍、3.63倍和7.91倍。JZ茶园狼蛛科的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数量特征影响较大,总个体数量发生动态显著高于CK茶园(P<0.05)。主成分分析表明,JZ茶园明显向家福穴狼蛛(Houa jiafui)、幼豹蛛(Pardosa pusiola)和旋囊脉水狼蛛(Venonia spirocysta)等群落数量分布较多的方向偏移,而CK茶园则向数量减少方向偏移。研究表明,基于茶园异质性栖境管理,采用多样性种植方式来保持生态平衡,对保护和利用狼蛛科蜘蛛来增强害虫自然控制能力有深远意义,还有利于成为一种可持续改善茶园生态系统的管理方式。

关键词: 茶园 栖境异质性 狼蛛科 群落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化学感受蛋白家族基因在家蚕5龄幼虫表皮中的表达分析

蚕业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化学感受蛋白(chemosensory protein,CSPs)在昆虫的免疫反应、生长发育及信号传递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以耐高温家蚕品种为材料,研究高温饲养环境下,作为家蚕物理屏障及感觉器官的表皮中化学感受蛋白基因的表达变化。依据从家蚕基因组数据库获得的15个家蚕CSPs基因(Bm CSPs)的序列设计引物,通过RT-PCR检测正常饲育温度(28℃±0.5℃)下,Bm CSP1、Bm CSP4、Bm CSP6、Bm CSP7、Bm CSP8、Bm CSP9、Bm CSP11和Bm CSP15等8个基因在家蚕5龄第2天幼虫的表皮中有表达;通过半定量RT-PCR和qRT-PCR检测在高温(35℃±0.5℃)饲育环境下,5龄第2天幼虫表皮中Bm CSP8和Bm CSP15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其他6个Bm CSPs基因的表达水平未见显著变化。初步推测Bm CSP8和Bm CSP15可能与家蚕幼虫对高温环境的应激反应有关。

关键词: 家蚕 表皮 化学感受蛋白 基因表达 高温应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荔枝年度枝梢和花果发育养分需求特性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通常在夏季采果后进行修剪,抽生秋梢作为翌年结果母枝。生产中常有见花后或见果后才施肥现象,不重视对结果母枝的培育,对荔枝的成花和座果可能产生不良影响。本文研究荔枝采果修剪后新梢抽生、花穗萌发及果实膨大成熟年生长周期间树体吸收累积养分特性,为荔枝年度枝梢和花果发育的养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妃子笑是我国最广泛种植的荔枝品种,通常在采后抽生2~3次秋梢,以末次梢为结果母枝。本文在妃子笑末次梢老熟期、初花期及果实成熟期分别收获三株妃子笑抽生的三次秋梢、秋梢+花穗、秋梢+果实,测定植株各种养分含量,研究妃子笑年度枝梢和花果发育养分需求量及养分转移特点。【结果】妃子笑末次梢生物量及各种养分(Ca例外)累积量均约为前两次梢之和。为获得(55.2±7.8)kg/tree的产量,每株妃子笑需抽生秋梢(39.78±2.60)kg,秋梢累积养分量为N(259.5±28.4)g、P(28.3±2.6)g、K(186.5±19.6)g、Ca(41.6±9.2)g、Mg(36.1±4.7)g、S(12.4±36.1)g、Zn(316.8±53.4)mg、B(201.1±29.0)mg和Mo(1.4±0.3)mg。妃子笑花穗累积的N、P、K、Mg、S、Mo养分全部来自于末次梢,67.5%的Zn和20.2%的B也来自末次梢。但是,末次梢吸收Ca能力弱,而且向花穗及果实转移Ca能力低。妃子笑秋梢与花穗N、P、K、Ca、Mg养分累积比例在1∶0.11~0.12∶0.72~0.75∶0.16~0.44∶0.13~0.14之间,在果实比例为1∶0.13∶1.06∶0.16∶0.12。【结论】荔枝在末次梢老熟至开花初期,树体除继续累积Ca、Zn、B外,基本不吸收其他养分。果实累积的N、K、Ca、Zn、S养分基本全部来自果实膨大期树体的吸收,而P、Mg、B、Mo则部分来自于第一和第二梢的养分转移。故健壮秋梢是荔枝成花的关键,也是获得高产的物质基础,应避免见花施肥或见果施肥。秋梢及花穗发育期以施用氮肥为主,果实发育期以施用钾肥为主。

关键词: 荔枝 秋梢 花穗 果实 养分需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饲喂不同蛋白质水平饲粮对猪脂肪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长期饲喂不同蛋白质水平饲粮对猪脂肪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选用18头三元(杜×长×大)杂交28日龄断奶仔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对照组[高粗蛋白质(HCP)组]采用符合NRC(2012)推荐营养需要的饲粮,试验组是根据NRC(2012)标准,在添加赖氨酸(Lys)、蛋氨酸(Met)、苏氨酸(Thr)、色氨酸(Try)4种必需氨基酸基础上,将饲粮蛋白质水平分别降低3%[中粗蛋白质(MCP)组]和6%[低粗蛋白质(LCP)组]。试验期125 d。结果表明:1)在肝脏中,与HCP组相比,LCP组显著降低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脂肪酸合成酶(FAS)、苹果酸酶1(ME1)及锚蛋白1(ANK1)的基因表达量(P<0.05);同时显著提高脂肪酸转运相关基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及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的基因表达量(P<0.05);而MCP组与HCP组相比,脂肪酸合成、转运相关基因表达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HCP组相比,MCP及LCP组均显著降低脂肪酸氧化分解相关基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CPT)的基因表达量(P<0.05)。2)在背最长肌(LDM)中,MCP组中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FAS、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的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ACC及FABP在LCP组的基因表达量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CPT基因表达量及LDM的肌内脂肪(IM F)含量在LCP及M CP组显著低于HCP组(P<0.05)。3)肝脏和LDM中,各组甘油三酯脂酶(ATG L)及二烯酰辅酶A还原酶(DECR)基因表达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由此可见,在NRC(2012)基础上,适当的降低饲粮蛋白质水平(3%)可促进LDM中脂肪酸合成、转运相关基因的表达,但对肝脏中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无显著影响;适当的降低饲粮蛋白质水平(3%)可降低LDM及肝脏中脂肪酸氧化分解相关基因的表达,但并不增加LDM肌内脂肪含量。

关键词: 饲粮 蛋白质 肥育猪 脂肪 代谢 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作和旱作施用改良剂对蕹菜-土壤系统中铅镉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差异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不同农艺调控措施组合对蔬菜-土壤系统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影响,以能同时适应水作和旱作两种栽培方式的蕹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在人为添加铅镉复合污染情况下,不同栽培方式和施用改良剂(石灰或生物炭)的农艺调控措施组合对蕹菜中铅镉累积规律的影响差异,并从不同处理情况下的土壤理化性质和重金属有效态含量变化特征等方面分析其作用机理。结果发现,旱作和水作两种栽培方式下,蕹菜中重金属累积及土壤重金属有效性等方面出现了不同的变化规律:在水作条件下施用石灰比旱作能更有效地降低土壤铅镉有效态含量,而水作条件下施用石灰和生物炭均能在提高蕹菜产量的情况下降低蕹菜中铅镉含量,且施用6 g·kg~(-1)生物炭的效果最优。总的来说,与旱作模式相比,水作条件下施用改良剂往往对蕹菜-土壤系统中铅镉累积特性的影响效果更明显。

关键词: 栽培方式 重金属污染 生物炭 石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人工栽培铁皮石斛及其市售干品品质比较与HPLC指纹图谱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比较不同产地铁皮石斛品质差异,建立HPLC指纹图谱,对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以29份来自云南、浙江、湖南、广西和广东不同栽培产地的铁皮石斛(25份鲜条、4份市售干条和枫斗)为试材,比较了其多糖和醇溶性浸出物含量,并利用HPLC法建立了铁皮石斛指纹图谱。结果表明,样品间多糖含量和醇溶性浸出物含量差异显著,有1份样品的多糖含量和4份样品的醇溶性浸出物含量未达到中国药典的标准。HPLC指纹图谱分析发现29份样品共有13个共有峰,除1份云南样品与对照图谱的相似度为0.676外,其余样品与对照图谱相似度均在0.751~0.934。依据共有峰峰面积聚类分析发现仅少数来源地相近的铁皮石斛样品能优先聚类,而多糖含量、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与相似度间并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不同产地的人工栽培铁皮石斛及其市售干品品质差异较大,铁皮石斛HPLC指纹图谱含13个共有峰,利用该图谱可以对铁皮石斛进行质量评价。

关键词: 铁皮石斛 多糖 醇溶性浸出物 HPLC指纹图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青山灵芝的化学成分研究

中草药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大青山灵芝Ganoderma daiqingshanense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和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运用各种波谱方法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并测定部分化合物对乙酰胆碱酯酶(Ach E)的抑制活性。结果从大青山灵芝中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经鉴定为3β,21β-山芝烯二醇-3-乙酰基(1)、3β,21α-山芝烯二醇-3-乙酰基(2)、3-O-乙酰基千层塔三醇(3)、20(29)-羽扇烯-3-醇(4)、赤芝醛A(5)、灵芝酸Y(6)、麦角甾-7,22E-二烯-3-酮(7)、麦角甾-4,6,8(14),22E-四烯-3-酮(8)、麦角甾-7,22E-二烯-3β-醇(9)、5α,8α-过氧麦角甾-6,22E-二烯-3β-醇(10)、甲龙胆酸(11)、大戟因子L3(12)。化合物5、11和12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率分别为17.70%、22.89%和21.22%。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大青山灵芝中分离得到,其中serratene型三萜(化合物1~3)为首次从灵芝科真菌中发现,化合物5、11和12对Ach E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

关键词: 大青山灵芝 灵芝科 3β,21β-山芝烯二醇-3-乙酰基 3β,21α-山芝烯二醇-3-乙酰基 3-O-乙酰基千层塔三醇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