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7889条记录
白背飞虱可能与吡蚜酮抗性相关的蛋白质组学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运用双向电泳和质谱技术,分析了白背飞虱吡蚜酮抗性相关的蛋白质。在所有的蛋白点中,22个蛋白点被PMF成功识别。这些蛋白点展示了各种各样的细胞功能,主要包括:(1)碳水化合物转运和新陈代谢;(2)蛋白质新陈代谢和分子伴侣;(3)能量的产生和转化;(4)转录和翻译;(5)无机离子转运和新陈代谢;(6)氨基酸转运和新陈代谢;(7)脂质新陈代谢。绝大多数蛋白都没有报道与吡蚜酮抗性相关。

关键词: 白背飞虱 吡蚜酮抗性 双向电泳 质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洋真菌Aspergillus sp. SCS-KFD03化学成分研究

中国海洋药物 2017 CSCD

摘要:目的对海洋真菌Aspergillus sp.SCS-KFD03的发酵液中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并测定其生物活性。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运用各种波谱方法对分离所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并测定化合物乙酰胆碱酯酶和α-糖苷酶抑制活性。结果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经鉴定为phomaligol A1(1)、5-(乙酰氧基甲基)呋喃-3-酸(2)、phomapyrone C(3)、4-羟基异苯并呋喃-1(3H)-酮(4)、penicillivinacine(5)、22(E)-5α,8α-epidioxyergosta-6,22-dien-3β-ol(6)、lucidal(7)、dankasterone A(8)、bis-(2-methylheptyl)-phthalate(9),其中化合物4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5、6、7和9具有较弱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的活性,化合物5具有强于阳性药阿卡波糖的α-糖苷酶抑制活性,8和9的α-糖苷酶抑制活性与阳性药相当。结论化合物1~9均为首次从海洋曲霉属真菌Aspergillus sp.SCS-KFD03中分离得到,部分化合物具有乙酰胆碱酯酶和α-糖苷酶的抑制活性。

关键词: 海洋真菌 曲霉属 化学成分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 α-糖苷酶抑制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用常用有机肥对荔枝产量、品质及土壤性质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3~2015年选择荔枝生产中4种常用有机肥(鸡粪、猪粪、牛粪和花生麸),以化肥单施为对照,探讨化肥与有机肥以等氮量配合施入土壤后,对荔枝果实产量、品质、风味、重金属(Cu、Zn、As)含量、耐贮性、树体病虫害发生及土壤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等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化肥单施处理相比,2014年除配施花生麸处理稍微减产外,配施3种禽畜粪增产16.8%~28.5%。2015年配施花生麸增产14.1%,其他3种有机肥增产41.6%~54.5%;配施处理对果实单果重、品质、风味、重金属含量和耐贮性影响不大,但明显改善果色;配施处理降低叶片病害发生,尤以降低藻斑病发生作用较为明显,但对果实主要虫害发生没有影响。配施有机肥对土壤性质未表现出明显影响。因此,在荔枝生产中实行化肥和有机肥合理配施效果较好。如以等氮量施入鸡粪、猪粪和牛粪,则配施效果相当,花生麸则稍差。

关键词: 荔枝 禽畜粪 花生麸 病虫害 土壤质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国外引进辣椒资源形态学性状的聚类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变异系数、多样性指数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国外引进的30份辣椒种质资源39个表型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研究。研究表明国外引进辣椒种质39个表型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42.14%,其中单果重变异系数最大(132.40%),子叶颜色最小(6.01%)。在27个质量性状中,分枝类型的多样性信息指数最高(19.711),青熟果色最低(0.501);12个数量性状中,单节叶腋着生花数的多样性信息指数最高(0.955),株高多样性指数最低(0.465)。基于39个表型性状,30份供试辣椒材料在欧氏距离为15.47时聚为2类。在欧氏距离为13.75时,可以把30份辣椒材料分成3个亚类群,第Ⅰ亚类包括8份辣椒资源,第Ⅱ亚类包括10份辣椒资源,第Ⅲ亚类包括12份辣椒资源。辣椒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和变异程度均较高,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和变异程度。

关键词: 辣椒 国外种质资源 形态学性状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侵染广东番茄的番茄褪绿病毒分子鉴定

植物保护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广东番茄上发现一种新病害,病株表现为叶片褪绿,叶脉颜色变深及叶片增厚等症状。利用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ToCV)HSP70基因的两对特异引物对番茄病样进行RT-PCR检测,结果表明,从所采集的6份病样中均扩增到预期大小的DNA特异片段。对其中1份样品的扩增片段进行克隆与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扩增片段包括1个长度为1 665个核苷酸的完整病毒基因,其核苷酸序列与已报道的ToCV HSP70基因有较高的同源性,表明广东番茄受到了ToCV的侵染。但ToCV广东番茄分离物的HSP70序列与国内外已报道的各分离物的同源性均低于82%,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与塞浦路斯tomato、约旦JU_20分离物的同源性最高,为81.8%。这是ToCV在广东发生的首次报道,也是该病毒HSP70基因序列存在显著差异分离物的首次发现。

关键词: 番茄病毒病 番茄褪绿病毒 HSP70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依兰(番荔枝科)雌配子体发育研究

广西植物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荔枝科是被子植物的基部类群之一,依兰属是番荔枝科较为原始的类群,其有性生殖过程,特别是胚胎发生与发育的研究结果,可以补充被子植物胚胎学原始特征的相关基础资料。该研究利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对依兰胚珠、大孢子和雌配子体的发生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依兰的胚珠为倒生胚珠、厚珠心、三层珠被,第三层珠被(中间珠被)发生在大孢子母细胞时期,于外珠被与内珠被之间、胚珠合点端两侧发生并隆起;雌配子体为蓼型。此外,依兰的个别胚珠中存在双雌配子体现象,且两个雌配子体均由大孢子母细胞发育而来,大小、形状相近,呈线形排列。该研究结果对于揭示原始被子植物胚胎发育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胚珠 大孢子 蓼型雌配子体 三层珠被 多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性甜玉米饮料增稠剂的筛选及稳定性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pH中性的甜玉米饮料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实验筛选出中性条件下稳定性作用显著、高温耐热的亲水胶体,对其进行正交试验分析,并对优化的甜玉米饮料增稠剂配方进行验证试验;同时,研究其黏度、贮藏稳定性和流变学特性,采用模糊数学法对产品质量进行感官指标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玉米原汁含量20%的中性甜玉米饮料稳定剂的最佳配方为黄原胶∶海藻酸钠∶魔芋胶=0.03‰∶0.01‰∶0.06‰,离心沉淀率为3.50%,黏度为27.20 m Pa·s;通过此配方生产产品,可以极大地减少增稠剂用量、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产品的商品性、经济性;最终产品体系均一,适口性好,具有独特的甜玉米风味。

关键词: 甜玉米饮料 亲水胶体 正交试验 中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番茄细菌性髓部坏死病病原的鉴定

植物病理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5年,在广东省广州市番茄种植区发生番茄髓部坏死病,从番茄病样中分离到一种细菌。随机选取5株细菌进行致病性测定,结果显示,这5株细菌均可侵染番茄植株产生典型的髓部坏死症状,与田间病株的症状相同。5株细菌的16S rDNA序列间同源性为99.9%~100%,且与菊苣假单胞菌(Pseudomonas cichori)MAFF211996、TIs01和IP1-05菌株的16S rDNA序列同源性最高,为99%。利用菊苣假单胞菌hrcR基因的特异引物Hrp1a/Hrp2a进行PCR,从这5株细菌的DNA中均能扩增出大小约897 bp的特异片段;这些片段序列间同源性为99%~99.9%,且与P.cichori 83-1菌株hrcR基因的序列同源性为99.9%。这些结果表明,引起广东番茄髓部坏死病的病原为菊苣假单胞菌(P.cichorii)。生理生化试验显示,该病原菌与文献报道的菊苣假单胞菌的生理生化特征均相吻合,进一步证实引起广东番茄髓部坏死病的病原为菊苣假单胞菌。

关键词: 番茄髓部坏死病 菊苣假单胞菌 病原鉴定 16S rDNA 生理生化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叶芋Cal.11和Cal.22杂交F_1代性状分离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阔心形叶品种C11为母本,披针形叶品种C22为父本进行杂交,对其F1代群体的性状分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观赏性状方面,根据叶形,F1代群体分为阔心形和披针形2个组群,分离比率为1∶1。根据叶色,分为4个组群,分离比率为3∶2∶2∶1。第1组群,整个叶片粉色至红色,与父本相似,但叶色更加鲜艳;第2组群叶片中间粉色至白色斑点,与母本相似;第3组群,叶片中间红色,外围绿色;第4组群,整个叶片绿色,主脉红色。母本的主脉色为红色,父本为白色,获得的杂交后代主脉色为红色和绿色,分离比率为3∶1,绿色主脉与斑点色紧密连锁。母本的叶柄色为褐色,父本为粉色,杂交后代的叶柄均为红色。在数量性状方面,F1代的芽数、叶片数、块茎数和块茎直径表现为中亲优势,其中芽数和叶片数表现为高亲优势。因此,采用Cal.11和Cal.22作为亲本,产生的杂交后代变异丰富,可从中筛选出叶色更鲜艳、块茎产量更高、叶片数和芽数更多的优选单株。

关键词: 天南星科 花叶芋 杂交F1代 性状分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粮精氨酸水平对黄羽肉种鸡产蛋高峰期繁殖性能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粮精氨酸水平对黄羽肉种鸡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780只36周龄的黄羽肉种鸡作为试验鸡,采用单因素随机分组试验设计分成5个组(饲粮精氨酸水平分别为0.65%、0.80%、0.95%、1.10%和1.25%),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6只鸡。试验预试验2周,饲喂精氨酸水平为0.65%的饲粮;正试期10周。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精氨酸对试验全期种鸡产蛋率、平均蛋重和料蛋比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1.10%精氨酸组的产蛋率最高,与0.65%和1.25%精氨酸组相比有提高的趋势(P<0.10)。1.25%精氨酸组平均蛋重最低,与其他4组相比均有降低的趋势(P<0.10)。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精氨酸对种蛋蛋壳强度、蛋壳厚度、蛋黄比例、蛋白质含量以及种鸡血浆中丙二醛含量和还原型谷胱甘肽/氧化型谷胱甘肽值均有显著影响(P<0.05)。饲粮精氨酸水平对种蛋受精率、孵化率、健雏率和健雏平均出壳重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见,适度添加精氨酸一定程度上能提高黄羽肉种鸡产蛋率,增强种蛋蛋壳强度和种鸡抗氧化能力。综合分析本试验多项指标,推荐快大型黄羽肉种鸡产蛋高峰期饲粮中精氨酸水平为1.10%。

关键词: 黄羽肉种鸡 产蛋期 精氨酸 繁殖性能 蛋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