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转基因抗虫杂交棉KBQS01的选育
《安徽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讨转基因抗虫杂交棉KBQS01(QS01)的增产潜力,为其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介绍其选育经过、品种表现、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结果]KBQS01特征特性优良:生育期125 d左右,株高120 cm左右,第1果枝节位5.9节,单铃重6.37 g,大样衣分41.35%,小样衣分41.59%,子指11.5 g。KBQS01纤维品质较优,产量较高,2010年湖北省区试结果:子棉平均产量4 155.0kg/hm2,比对照增产9.49%,居第1位;皮棉平均产量1 611.0 kg/hm2,比对照增产8.35%,增产显著,居第3位,8个点全部增产;霜前皮棉平均产量1 240.5 kg/hm2,比对照增产6.41%。2009、2010年湖北省区试,KBQS01耐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结论]KBQS01性状优良,产量较高,纤维品质较好,适合大面积推广。
鄂北地区稻茬小麦免耕机械条播增产增效分析
《湖北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2010年以来连续3年在鄂北地区开展了稻茬小麦免耕栽培试验,对免耕机械条播和常规栽培稻茬小麦的次生根和分蘖发生、穗粒数及实际产量进行了比较,并对免耕机械条播稻茬小麦的生产效益进行了分析,研究稻茬小麦免耕栽培技术的应用效果,分析稻茬小麦免耕栽培技术增产增效的原因。结果表明,在小麦6.6叶龄时,免耕机械条播稻茬小麦次生根条数为10.8条,分蘖2.2个,比对照分别增加2.2条和0.5个。免耕机械条播稻茬小麦子粒产量比对照增加8.9%~14.0%,平均增加11.5%。2011-2013年,免耕条播稻茬小麦较对照平均节省人工10.5个/hm2,合计节省投入2 187.0元/hm2,免耕条播稻茬小麦产量增收1 050.9元/hm2,合计比对照增加效益3 237.9元/hm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精量穴直播对粳型中稻生育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以热粳优35(R35)、甬优15(Y15)、甬优4149(Y4149)和甬优4949(Y4949)等4个粳型中稻品种为供试材料,设置精量穴直播(XB)、机插秧(JC)两种机械种植模式,并以人工移栽为对照(CK),探索不同种植模式下粳型中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因素特点。结果表明,粳型中稻采用精量穴直播模式较采用人工移栽产量均显著提高;其中Y4149采用XB后,其穗总粒数显著增加,其他品种有效穗数均显著提高。与JC模式比较,R35和Y4949采用XB模式产量分别提高4.5%、4.9%,其产量提高的原因是有效穗数增加。在该试验条件下,R35和Y4949更适合精量穴直播种植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个水稻白化转绿突变体的遗传及光合生理特性分析
《湖北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从大田育种材料中发现一份水稻(Oryza sativa)苗期白化转绿突变体,该突变体2~4叶从边缘部分向内白化,2、3叶白化严重,第4叶转绿,以后叶色均趋于正常,前面白化3叶也逐渐转绿,以后生长基本与野生型相同。遗传分析表明,该基因由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在人工控温条件下研究表明,突变体为温度敏感性,其白化临界温度为24℃。在大田种植条件下对苗期、分蘖盛期及孕穗期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3叶期突变体叶绿素含量仅为野生型的36%;分蘖盛期和孕穗期叶绿素含量与野生型相当;转绿后(5叶期)至孕穗期两者在净光合速率、蒸腾系数、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等光合特性参数方面相差无几。该突变体仅在苗期表现且易于识别,转绿后对农艺性状及产量影响不大,为理想的标记性状。
关键词: 水稻(Oryza sativa) 突变体 白化转绿 遗传 光合生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药多糖的抗氧化作用研究
《食品科技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以山药为原料提取山药多糖并分析其抗氧化性,测定了山药多糖粗提物对·OH自由基、O2-·自由基、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并测定了Vc、柠檬酸、天然抗氧化剂(玉米须多糖)对山药多糖抗氧化性的影响。用纤维素DEAE-Cellulose 52阴离子交换树脂分离纯化山药多糖粗提物,对比山药多糖纯化前后抗氧化性的差别。结果表明,5 mg/m L的山药多糖对·OH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要强于对O2-·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在本试验条件下,抗坏血酸、柠檬酸对山药多糖粗提物抗氧化性无协同增效作用,天然抗氧化剂(玉米须多糖)对山药多糖粗提物抗氧化性有明显增效作用。当多糖浓度为1~3 mg/m L时,清除能力顺序为:山药多糖粗提物>酸性多糖>中性多糖;当多糖浓度为3~5 mg/m L时,清除能力顺序为:酸性多糖>山药多糖粗提物>中性多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风干武昌鱼鱼肉辐照和高温灭菌后的挥发性成分分析
《核农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辐照和高温灭菌处理对风干武昌鱼鱼肉挥发性成分的影响,以风干武昌鱼为原料,对其分别进行2.2、4.4和6.6kGy剂量辐照及高温灭菌处理,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结合气质联用仪对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在风干武昌鱼、高温灭菌和三种剂量辐照的风干武昌鱼鱼肉中分别检测到53、27、35、46和42种成分。风干武昌鱼鱼肉挥发性成分中醛类、酮类和醇类所占比例最大,分别为42.31%、42.24%与8.05%。经过高温和三种剂量辐照的风干武昌鱼鱼肉总挥发性成分下降91.27%、5.23%、67.64%和35.26%。2.2kGy剂量辐照下己醛、2,5-辛二酮含量分别上升30.09%、33.13%;壬醛、1-辛烯-3-醇、反-2-辛烯醇的含量分别下降15.12%、2.41%、3.23%。因此,在挥发性成分的保留程度上,辐照灭菌要优于高温灭菌。这为选用合适的辐照灭菌保藏提供了试验数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鼠胚胎冷冻保存条件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索在实验室条件下最佳的小鼠胚胎冷冻保存条件。对不同发育阶段小鼠胚胎按照同一个冷冻程序进行冷冻;两个不同的冷冻程序对同一个发育阶段的小鼠胚胎进行冷冻。结果表明,-7℃平衡10 min,然后以0.3℃/min的速率迅速降至-35℃,-35℃平衡5 min后投入液氮中,此冷冻程序比较适合小鼠胚胎冷冻;冷冻保存对16细胞以上的小鼠胚胎影响较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