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有机肥对黄泥田土壤培肥效果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低产黄泥田在南方稻区广泛分布,其障碍因素是土壤熟化度低,施用有机肥料是改良黄泥田的重要措施。本文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化肥和不同有机肥对低产黄泥田的培肥效果以及土壤碳、土壤氮、土壤磷转化的相关酶活性的变化规律,为低产黄泥田培肥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试验地位于湖北省京山县,种植模式为双季稻,田间试验中设6个处理,分别为(1)不施肥(CK),(2)单施化肥(NPK),(3)化肥+绿肥(NPKG),(4)化肥+猪粪(NPKM),(5)化肥+秸秆(NPKS),(6)化肥+秸秆+腐熟菌剂(NPKSD),化肥用量相同,配施有机肥处理施用的有机碳量相当。水稻收获后取耕层土壤样品,测定不同处理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指标,了解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特征;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分析土壤养分和土壤酶两组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不同有机肥对低产黄泥田的培肥效果。【结果】有机肥能够提高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明显提高早稻和晚稻的产量。有机肥对土壤酶活性有很大影响,配施有机肥不同程度地提高了α-葡萄糖苷酶、β-葡萄糖苷酶、β-纤维二糖苷酶、β-木糖苷酶活性;过氧化物酶和脲酶没有明显差异;磷酸酶、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酚氧化酶活性有所降低。土壤酶活性是评价施肥对土壤肥力影响的重要生物指标,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典型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二者显著相关,可以用于评估黄泥田土壤肥力变化的酶主要有β-葡萄糖苷酶、β-木糖苷酶、α-葡萄糖苷酶、β-纤维二糖苷酶。典型变量排序结果表明,有机肥的培肥效果秸秆>猪粪>绿肥。【结论】低产黄泥田增施有机肥可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和土壤速效养分含量,施用不同有机肥9种土壤酶活性响应不同,其中β-葡萄糖苷酶、β-木糖苷酶、α-葡萄糖苷酶、β-纤维二糖苷酶活性可以用于表征低产黄泥田的肥力变化,不同有机肥的培肥效果为秸秆>猪粪>绿肥。
春白萝卜新品种雪单3号的选育
《中国蔬菜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雪单3号是利用双单倍体育种技术选育的春白萝卜新品种。母本ED0108A是以梅花春萝卜×白玉春萝卜进行花药培养获得的DH系为轮回父本,与不育系进行多次回交,转育成的雄性不育系。父本ED3128是由迟花春萝卜×天鸿春萝卜进行花药培养获得的DH系。该品种生育期60d(天),植株开展度45cm,裂叶,小叶11对,叶片数20,叶簇平展,叶色深绿;肉质根长圆柱形,白皮白肉,根长36cm,横径7.1cm,单根质量1.1kg,高抗黑腐病、芜菁花叶病毒病、黄瓜花叶病毒病和花椰菜花叶病毒病,抗霜霉病,群体整齐度高。每667m2产量4000~5000kg。适宜在湖北、湖南、河南、山东等地区早春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3年湖北省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和戊唑醇的敏感性
《农药学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3年从湖北省7个小麦主产区分离获得106株禾谷镰刀菌,测定了其对戊唑醇和多菌灵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戊唑醇和多菌灵对所有供试菌株的EC50值分别为0.064~0.778和0.090~0.858 mg/L。采用SAS软件的W法对EC50分布进行了正态性检验,表明106株菌株对戊唑醇和多菌灵敏感性的频率分布符合正态分布,其EC50平均值分别为(0.383±0.129)和(0.526±0.151)mg/L。不同地区来源的菌株对两种药剂的敏感性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襄阳的菌株对两种药剂的敏感性显著低于其他6个地区的。研究结果显示:湖北省小麦赤霉病菌未出现对戊唑醇和多菌灵抗性菌群,两种药剂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仍具有使用价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稻曲病水稻品种与材料的筛选与评价
《湖北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田间分期播种自然诱发和温室人工接种试验,对湖北省主栽品种及高代育种材料进行了抗稻曲病鉴定,共筛选出对稻曲病免疫的材料4份,为稻曲病的抗病育种奠定了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山药品种尿囊素含量的测定
《湖北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以山药(Dioscorea opposita)皮和山药粉为原料,通过水超声波提取尿囊素,采用Agilent ZORBAX Ecilipse XDB-C18液相色谱柱,以0.025 mol/L磷酸二氢钠缓冲液(p H 3.0)-甲醇(95/5,V/V)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24 nm,建立了山药粉和山药皮中尿囊素的测定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在0.1~1 mg/m 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6.77%,RSD为1.90%,该法条件稳定、操作简单、精密度及回收率较好,定量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分析3种山药的山药皮和山药粉中的尿囊素含量。
关键词: 山药(Dioscorea opposita) 山药皮 山药粉 尿囊素 液相色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化肥配施模式下植烟土壤盐基阳离子变化对酸化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土柱淋溶试验,研究了化肥配施对植烟土壤交换性盐基离子含量和饱和度以及p H/H2O、p H/KCl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相比,"复合肥+硝酸钾+钙镁磷肥"和"尿素+硫酸钾+钙镁磷肥"配施处理p H/H2O和p H/KCl提高0.14~0.22,而其他配施处理导致p H/H2O和p H/KCl分别下降0.25~0.44和0.26~0.47。在淋溶条件下土壤中交换性Ca2+、Mg2+和Na+含量和饱和度降低导致酸化,不论是交换性盐基离子含量还是盐基饱和度,各处理都表现出Ca2+>Mg2+≈K+>Na+的变化趋势。酸化后土壤交换性Ca2+、Mg2+和K+含量和Ca2+的饱和度是直接影响p H/H2O的主因,而交换性Ca2+、Mg2+含量和饱和度是直接影响p H/KCl的主因。总之,化肥配施模式下,从p H/H2O到p H/KCl,交换性Mg2+含量和饱和度的影响逐渐增强,Ca2+的影响则逐渐降低。
关键词: 植烟土壤 酸化 pH/H2O pH/KCl 盐基阳离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纤维素酶法提取山药多糖的工艺优化
《湖北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响应面法优化了纤维素酶法提取山药(Dioscorea opposita Thunb)多糖的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提取时间、提取温度、p H 3个因素进行优化,建立了山药多糖提取率的二次回归方程,通过响应面分析及岭嵴分析得到最优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20(m/V,g∶m L),加酶量12 U/g,提取温度42℃、提取时间163.5 min,p H 4.09,该条件下山药多糖的提取率为6.082%。
关键词: 山药(Dioscorea opposita Thunb)多糖 提取 纤维素酶 响应面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铃薯渣膳食纤维物化特性的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以马铃薯渣为原料,采用酶法制备马铃薯渣膳食纤维,以马铃薯渣为对照,分析了p H、Na Cl浓度和温度变化对马铃薯渣膳食纤维持水性、持油性、吸水膨胀性和黏度等物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马铃薯渣膳食纤维持水性、持油性和吸水膨胀性明显高于马铃薯渣,而黏度低于马铃薯渣,随着p H的升高,膳食纤维持水性降低、吸水膨胀性升高、黏度呈"Z"字型变化;随着Na Cl质量分数的升高,膳食纤维持水性降低、吸水膨胀性先上升后降低、黏度升高;随着温度的升高,膳食纤维持水性、持油性、吸水膨胀性和黏度均呈上升趋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