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黄孢原毛平革菌茶皂素脱色酶的粗分离及酶学性质
《浙江农业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TS-07发酵液中的茶皂素脱色酶进行粗分离,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硫酸铵沉降法所得粗酶粉的酶活力高达52 971 U·g-1;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0℃,最适作用pH值为4.5;该酶在常温下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在pH值3.0~7.5环境下都比较稳定;Fe3+、Ca2+和Ni2+对酶活影响不大,Hg2+能强烈抑制茶皂素脱色酶的活性;10%(V/V)有机溶剂丙酮、异丙醇、乙醇和乙腈能保留茶皂素脱色酶大部分的活力;反应体系中H2O2达到5%,茶皂素脱色酶仍能保持较高的活力;而在反应底物不存在的情况下,茶皂素脱色酶与0.25%的H2O2保温1 h后,酶活残余量仍能达到80%以上。


不同TAIL-PCR通用引物在转基因大豆、水稻、油菜侧翼序列分离中的应用评价
《核农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不同转基因作物T-DNA插入位点侧翼序列分离中所用的通用简并引物对TAIL-PCR的影响,本研究使用5个通用简并引物分别对8个转基因大豆、30个转基因水稻和2个转基因油菜株系进行了TAIL-PCR分析,结果表明,5个简并引物在TAIL-PCR中的扩增效果存在显著差异,同一简并引物在不同转基因物种的扩增效果显著不同。AD1引物在转基因水稻和转基因油菜中扩增效果较好,AD2引物在转基因水稻、油菜和转基因大豆中扩增效果均较好,AD3引物在转基因水稻中扩增出1个株系,在转基因油菜中扩增出1个株系,但AD3引物与pFGC5941 T-DNA RB上游有匹配,不适用于以pFGC5941为载体的转基因材料分析。AD4和AD5 2个引物在3个转基因物种的扩增均较差。对AD1和AD2两个引物的TAIL-PCR扩增产物进行测序,结果表明,扩增产物均对应转基因材料的侧翼序列。研究表明,不同通用引物在不同转基因事件中侧翼序列的分离效果差异较大,通用引物AD1和AD2TAIL-PCR成功率最高。不同通用引物的应用效果不仅与不同物种有关,也与外源基因的插入位点有关,而且还与载体序列匹配程度相关。为提高TAIL-PCR中T-DNA插入位点侧翼序列分离成功率,建议同时采用多个通用引物平行扩增。
关键词: TAIL-PCR 简并引物 转基因大豆 转基因水稻 转基因油菜 侧翼序列


沉积物中硝磺草酮的残留分析
《农药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硝磺草酮在沉积物中的残留分析方法。[方法]沉积物样品以0.5 mol/L碳酸氢钠水溶液静置浸泡1 h后与乙腈混合振荡提取,浓缩后调节pH值2~3,HPLC-UV分析测定。[结果]当添加质量分数为0.2~5.0 mg/kg,硝磺草酮在2种来源不同沉积物中的添加平均回收率分别为76.0%~86.5%和91.6%~101.1%,RSD分别为2.1%~7.3%和1.6%~3.4%。方法最小检出量为5.0×10-10g,沉积物中最小检出浓度(LOQ)为0.2 mg/kg。[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可靠,准确度、精密度及其灵敏度均满足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可用于沉积物中硝磺草酮残留量的测定。


沉积物中四氟醚唑前处理方法的优化
《农药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由于沉积物自身成分的复杂以及其他有机污染物组分的残留,使得沉积物中四氟醚唑的提取、分离、净化与富集的难度加大,对沉积物样品中四氟醚唑残留检测的前处理条件进行了优化。[方法]采用丙酮-水(体积比为9:1)振荡提取,二氯甲烷液-液分配,中性氧化铝与弗罗里硅土的复合层析柱净化,除去了大量的杂质和一些极性较弱的物质,降低了基质对目标物的干扰。[结果]当添加质量分数为0.5~5.0μg/kg,四氟醚唑在2种来源不同沉积物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76%~102.66%和88.66%~106.70%,变异系数分别为6.32%~10.50%和6.72%~13.63%。[结论]该前处理方法适合沉积物中四氟醚唑残留量的检测。


采收前和贮藏期瓯柑果实抗氧化物质含量及能力的变化
《果树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采收前和贮藏期瓯柑果实抗氧化物质含量及抗氧化能力变化,为瓯柑进一步功能开发及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果实采收前35 d至贮藏140 d,连续取样测定果实的果实总酚、类黄酮、类胡萝卜素含量及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相关性分析。【结果】采收前瓯柑果实总酚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无明显变化,类黄酮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35 d内降幅为41.7%,而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上升,35 d内升幅为225.2%;贮藏期瓯柑果实总酚、类黄酮含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2者峰值均出现在贮藏100 d,而瓯柑类胡萝卜素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呈逐渐上升趋势,2者140 d内分别升幅为65.1%和34.6%。【结论】果实总酚、类黄酮、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与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均达到极显著相关性,说明3种抗氧化物质在瓯柑果实抗氧化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副溶血弧菌总蛋白双向电泳体系的建立
《中国食品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并优化副溶血弧菌总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体系,为后续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副溶血弧菌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样品制备、裂解液配方、IPG胶条长度、IPG胶条pH范围、水化上样方式、等电聚焦程序、上样量和二向胶浓度等因素,优化双向电泳体系。结果:采用超声破碎与TCA沉淀相结合的样品制备方法,能够获得较高的蛋白提取率;使用17 cm pH4~7的IPG胶条,主动水化上样,上样量100μg,上样体积300μL,适当延长除盐时间(2.5 h)和等电聚焦总电压时间积(80 000 vhr),采用12.5%的二向分离胶,能得到较高的电泳图谱分离度和分辨率。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副溶血弧菌总蛋白质双向电泳体系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和重现性。
关键词: 副溶血弧菌 总蛋白 双向电泳(2-DE)


碘的生物地球化学迁移及其定量模式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揭示碘的环境与生物地球化学行为对建立人体科学补碘方法具有关键性意义.在盆栽和模拟条件下,应用同位素(125I)示踪技术,通过淋溶试验和青菜吸收碘的实验,在系统研究碘的生物地球化学转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碘生物地球化学迁移的定量模式.结果表明:作物可以吸收土壤外源碘,并通过根系将大部分碘输送到茎和叶,作物吸收碘的程度除了受土壤外源碘含量的控制外,还受土壤对碘吸附能力的影响;土壤中碘的淋失量大小决定于土壤对碘的固定能力以及淋溶液的酸碱度,而与淋溶水量的大小无关;土壤和植株中的部分碘可以挥发释放到空气中去,土壤和植株的含碘量越高,碘的释放量也就越大,这些研究结果为开辟生产化防治碘缺乏病(IDD)的新途径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重庆柑橘园钙素营养研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重庆柑橘园的钙素营养现状,为合理管理柑橘园钙素营养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重庆市218个柑橘园土壤及叶片的采样分析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柑橘园土壤钙含量丰富,平均为3316.7 mg/kg,其中49.5%的土壤有效钙含量较高(>3000 mg/kg),缺钙的土壤(<1000 mg/kg)仅占17.9%;但是柑橘叶片钙含量不足或缺乏(<30 g/kg)的柑橘园占38.3%,叶片钙含量过高(>70 g/kg)的仅占0.3%;叶片钙含量不足的样本数明显高于缺钙土壤;土壤钙与柑橘叶片钙含量的关系因土壤钙含量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当土壤有效钙含量低(<1000mg/kg)时,叶片钙含量也低(<30 g/kg),叶片钙含量随土壤有效钙含量的增加而升高,二者呈极显著正相关y=0.0151 x+16.459(r=0.608**,n=39,r0.01=0.408);当土壤有效钙含量呈高量或过量时,二者的相关关系不显著,叶片缺乏和过量现象并存。缺钙土壤和钙含量高的土壤上都可能出现叶片缺钙现象,在管理柑橘园钙素营养时,应综合分析影响钙素营养的各种因素,选择适宜的钙肥种类、施钙方式和时期,结合土壤的供钙能力、柑橘种类及砧木、营养元素之间的平衡等,制定出合理的管理模式。


纳豆菌抗菌肽对对虾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抑菌效应
《食品工业科技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采用牛津杯法和液体二倍稀释法测得纳豆菌抗菌肽对单增李斯特菌有很好的抑菌、杀菌效果,其MIC和MBC分别为0.625、1.875mg/mL;通过细菌菌落计数测得终浓度为1MIC的抗菌肽即可抑制其生长,终浓度达到2MIC时,在27h内菌数降低了4个数量级;且在培养初始阶段以及在菌体低浓度时加入控制效果更明显;以对虾为培养基质,检测得低浓度的抗菌肽已有很强抑制效果,终浓度增加到2MIC时单增李斯特菌的生长即可受到抑制。纳豆菌抗菌肽对单增李斯特菌的抑制效果明显,可用作对虾基质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控制,为水产品绿色控制剂的开发提供指导。
关键词: 纳豆菌抗菌肽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最小抑菌质量浓度 对虾


多壁碳纳米管固相萃取技术同时测定蜂蜜中多类兽药残留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 2013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多壁碳纳米管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同时测定蜂蜜中的磺胺类、喹诺酮类、硝基咪唑类和四环素类等52种兽药残留.样品用Na2EDTA-Mcllvaine提取,经改性的多壁碳纳米管固相萃取小柱净化,通过Waters C18色谱柱分离,以乙腈和0.1%(体积分数)的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正离子多反应监测的质谱模式,以基质外标法进行定量分析.实验结果表明,52种兽药在相应的浓度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该方法的定量限为1.5~7.5μg/kg.在7.5,25和50μg/kg 3个浓度添加水平下,各种兽药的回收率为67.3%~117.8%,相对标准偏差为1.9%~17.4%.结果表明,多壁碳纳米管固相萃取材料具有较好的净化效果,适用于蜂蜜中多类兽药残留的同时检测.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 固相萃取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残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