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灰枣贮藏期处理方式筛选及其预测模型建立
《新疆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灰枣贮藏期处理最适方式并建立其预测模型。【方法】在室外天然贮藏条件下贮藏期180 d情况下,采用23%、28%不同初始含水量、不同堆放高度(5、10、20和40 cm散堆)等前处理方式,分析比较灰枣贮藏期的水分含量、黑头病、感官品质、总糖含量、总酸含量、总黄酮含量、总酚含量、VC含量和cAMP含量等因素,筛选较优处理方式。【结果】室外20 cm堆藏法,控制初始含水量为23%,能够较好地保持灰枣枣果贮藏期的品质,是加工企业灰枣加工前简便易行的前处理方法。【结论】总糖、VC含量、总酚含量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而水分含量、黑头病发生率、感官评定、总酸含量、总黄酮含量和cAMP含量符合零级反应动力学。动力学模型可预测骏枣货架期。形成了适用性较强的质量控制技术,通过产业化示范,可提高红枣加工产品质量。


减磷配施腐植酸对羊草生长及磷素吸收的影响
《草地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减施磷肥同时配施腐植酸(Humic acid, HA)对羊草(Leymus chinensis)拔节期生长、光合特性及磷肥利用率的影响,本研究设置了空白对照(CK)、常规施肥(100%P:P2O5 140 kg·hm-2)以及常规施肥基础上减施10%,20%,30%磷肥并配施45 kg·hm-2HA(90%P+HA,80%P+HA,70%P+HA)试验。结果显示:羊草拔节期80%P+HA处理下的株高达到最大值,为64.93 cm;生物量达到1659.92 kg·hm-2,较100%P提高了34.80%;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在80%P+HA处理下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64 mg·g-1,0.73 mg·g-1,净光合速率相比CK提升21.88%;80%P+HA处理羊草磷含量达到最大值,磷肥利用率与100%P相比提高了110.87%。本研究结果表明减磷配施HA对羊草生物量和磷素吸收利用有显著影响,在新疆人工建植羊草推荐磷肥施用量为112 kg·hm-2配施腐植酸45 kg·hm-2有利于羊草生物量的增加,提高叶片光合能力,促进磷素的吸收和提高磷肥利用率,达到磷肥“减量增效”目的。


新疆棉田数字化发展水平及提升因素和对策分析
《棉花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测度新疆棉田数字化发展水平,分析障碍因素和数字化转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推动新疆棉花产业现代化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从数字化基础、数字化支撑、数字化应用、数字化效率4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熵值组合赋权法、障碍因素分析法等,分析2012―2021年新疆棉田数字化发展水平及主要障碍因素。【结果】新疆棉田数字化发展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综合得分由2012年的1.68分提高到2021年的28.42分。新疆棉田数字化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由2012年的数字化基础、数字化支撑和数字化应用,变化为2021年的数字化应用和数字化效率。新疆棉田在数字化技术应用、资金投入、规模化发展、技术人才等方面存在不足。【结论】新疆棉田数字化发展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加大数字化技术研发推广力度,推动棉田规模化和组织化,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和复合型技术人才培育力度,有望推动新疆棉田数字化转型升级。
关键词: 棉田 新疆 数字化水平 大数据 障碍度 障碍因素 转型路径


不同苯唑氟草酮施药方式防除玉米田杂草药效及安全性评价
《新疆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不同设置苯唑氟草酮施药方式防除玉米田间杂草的药效试验,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筛选符合当前大面积集约化种植的高效除草剂安全施药方法。【方法】采用滴灌施药及植保无人机喷施的方式,对比分析随水滴施和植保无人机超低量喷施除草剂对新疆灌区玉米田杂草的实际防除效果。【结果】相较于滴灌滴施,利用无人机喷施6%苯唑氟草酮可分散油悬浮剂(OD) 125 mL+90%莠去津62.5 mL在药后第5、10和15 d对灰藜、苘麻、田旋花及稗草的防效更优,施药30d时两者间无显著差异。膜下滴灌滴施除草剂显著优于无膜滴灌滴施处理,且膜下滴灌施药对灰黎、苘麻和稗草药后30 d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依次为98.48%~100%和99.28%~100%,对田旋花药后30 d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仅为71.60%和74.28%。此外,不同施药方式均未对玉米产生明显的药害症状,且对玉米产量有显著提升。【结论】滴施苯唑氟草酮除草剂可应用于新疆灌溉玉米产区防治多种杂草。


新疆新梅保鲜加工产业发展现状及需求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新疆新梅保鲜加工产业关键技术创新布局,为推动新梅保鲜加工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方法】收集产业调研数据,采用文献分析方法,汇总新疆新梅的保鲜加工技术,评估其在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和发展潜力,分析当前保鲜加工技术的不足,综述相关领域的关键技术创新。【结果】新疆新梅因其独特的风味和营养价值,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巨大的潜力。现有的保鲜加工技术尚存在诸多不足,使得新梅采后保鲜效果不佳、加工产品单一化、产业链条较短,影响新梅产业可持续发展和市场竞争力。研发先进的加工保鲜技术可以丰富新梅产品多元化,提升新梅的保鲜效果,增强市场竞争力。【结论】新疆新梅保鲜加工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产业技术升级,推进产品多元化市场营销。


氯化钙采前喷施对西梅采后果实活性氧代谢的调节作用
《新疆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CaCl2(Calcium chloride)采前喷施对西梅果实采后衰老的抑制作用.[方法]以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法兰西西梅为试材,采用2%CaCl2在果实的膨大期、转色期和采收期喷施,测定活性氧代谢相关酶活性,分析果实衰老与活性代谢之间的关系.[结果]采前CaCl2处理可延缓西梅采后果实失重率、总酚和类黄酮的下降,抑制西梅采后果实中丙二醛含量的升高、加快清除超氧阴离子、过氧化氢.采前CaCl2处理显著提高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lutathione reductase,GR)的活性,从而延缓果实采后失重率的下降.贮藏至第21 d,CaCl2处理果实的失重率提高了 67.05%,POD、SOD、CAT、APX、GR的活性分别提高了 30.21%、15.87%、48.41%、57.46%和50.49%.[结论]CaCl2采前处理减少了活性氧的积累,减轻了西梅果实的氧化损伤,维持细胞膜的完整性,进而延缓了西梅果实的衰老.


采前喷施CaCl2对西梅采后果实软化品质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采前喷施CaCl2处理对西梅采后果实软化及细胞壁代谢的影响。【方法】以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法兰西西梅为试材,采用2%CaCl2在西梅果实膨大期、转色期和采收期进行喷施,将采后的西梅果实置于温度为(4±1)℃、湿度为90%~95%的冷库中贮藏42 d。【结果】采前CaCl2处理抑制了西梅果实呼吸强度和细胞膜渗透率的上升,延迟了呼吸高峰的出现,延缓了原果胶和纤维素含量的下降,抑制了可溶性果胶(Soluble pectin WSP)、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olygalacturonase PG)、果胶甲酯酶(Pectin methyl esterases PME)、纤维素酶(cellulase Cx)和β-葡萄糖苷酶(β-glucosidase β-Glu)活性的上升。CaCl2通过延缓细胞壁组分的降解,推迟了西梅果实的采后软化进程,有效保持了西梅果实采后的硬度。贮藏至28 d时,CaCl2处理西梅果实硬度、纤维素分别提高了11.23%、8.51%,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甲酯酶、纤维素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分别降低了4.31%、32.60%、24.60%和64.38%。【结论】CaCl2采前处理是一种提高西梅果实采后品质的保鲜方法。


新疆葡萄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概述新疆葡萄产业种植现状,从主栽品种及主要推广技术方面进行调研,并从鲜食、制干、酿酒3个层面对葡萄产业发展进行分析。【方法】收集官网、文献资料及实地调研等数据,采用文献及统计分析方法汇总整理新疆葡萄产业发展现状。【结果】吐哈盆地以制干、鲜食兼用的无核白品种为主,塔里木盆地西南边缘以鲜食木纳格为主,伊犁河谷区域以红地球为主,北疆沿天山一带以鲜食、酿酒为主。主推鲜食葡萄品种新郁,鲜食制干兼用品种无核白鸡心。主推葡萄顺沟倾斜龙干栽培树形技术,该技术省工,便于机械化作业。【结论】研发出葡萄修剪等机械,建立示范园的形式对新品种和新技术进行示范推广,加快吐鲁番市、和田地区等老产区葡萄品种等更替,加强葡萄实用技术培训,实现提质增效。


基于变环量方法的农用轴流风机设计及性能优化
《农业工程学报 》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农业设施养殖空气过滤装置使用的普及,对高压农用轴流风机的需求也随之提升。为了提高农用轴流风机的气动性能并扩大工作压力范围,利用变环量设计理论,通过风洞试验和数值模拟,对风机叶片进行了重新设计。旨在改变现有叶片轮毂处结构形式,改善农用轴流风机内部流态,达到提升农业轴流风机气动性能和扩大稳定运行范围的目的。该研究以0.91 m农用轴流风机尺寸及目标风量为设计参数,利用变环量方法设计了一款叶片。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分析方法,研究了轮毂直径d、安装角α和叶片数n结构参数对风机性能和流场的影响。最佳工艺参数为d=260 mm,α=-0.369°,n=4片。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轴流风机性能优于设计轴流风机,扩大了高压区稳定运行范围。样机试验测试表明,在高压(120 Pa)下,优化风机相较于原型轴流风机的风量提高了163%(达到18 710.99m3/h),能效比提高了18.9%(达到1.94 m3/(h·W))。该研究证明了变环量在农用轴流风机设计中的可行性,结构参数的优化可进一步降低风机的内部涡流。优化后的轴流风机减少了内部流场的二次流,提高了叶片的做功能力,改善了风机的气动性能,确保轴流风机在农业应用中能够更高效地实现空气流通与调控。
关键词: 农用机械 农用轴流风机 数值模拟 试验 气动性能 变环量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