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奶源异质性耐药大肠杆菌及其耐药亚群特性研究
《畜牧兽医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探究奶源大肠杆菌是否存在异质性耐药现象,对异质性耐药大肠杆菌及其耐药亚群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探究其可能的异质性耐药机制。本研究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从生牛乳中分离得到的1株大肠杆菌D1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采用K-B纸片扩散法对大肠杆菌的异质性耐药情况进行初筛,采用菌落谱型分析(population analysis profile, PAP)进行确证,并通过耐药稳定性测试和生物膜试验探究大肠杆菌的异质性耐药特征,最后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和重测序分析产生异质性耐药的机制。结果发现,该株大肠杆菌对多黏菌素E表现为中介,对磺胺异恶唑耐药,对其余抗生素表现为敏感,K-B纸片扩散法筛出2种大肠杆菌-抗菌药物异质性耐药组合。PAP确证显示,D1-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MIC/最高非抑菌浓度(maximum non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NIC)的比值为8,耐药亚群的发生频率为2.45×10-6,确证为多西环素异质性耐药菌株。传代稳定性表明耐药亚群不能稳定遗传,而生长试验不存在生长滞后现象,耐药亚群的生物膜产量极显著大于亲本菌株。全基因组测序结果发现,耐药亚群与亲本菌株之间存在基因突变,而突变基因txR是一种特定的转录调节因子,可能导致大肠杆菌对多西环素产生异质性耐药。奶源大肠杆菌存在多西环素异质性耐药的现象,提示临床中应合理使用多西环素抗生素,因此在使用多西环素进行临床治疗时应更加注意异质性耐药的发生,需采用有效的检测方法,为临床防控和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指导。


超声辅助法提取新疆葡萄干多糖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化学研究与应用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结合对超声辅助法提取新疆葡萄干多糖的提取条件进行优化,利用红外光谱对葡萄干多糖的结构进行分析,通过测定葡萄干多糖对 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和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能力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新疆葡萄干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液料比7 mL·g-1,提取时间 30 min、提取温度 61℃,超声功率 160 W,此条件下多糖的得率为 3.48±0.06%.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提取的葡萄干多糖含有多糖的特征官能团.当新疆葡萄干多糖质量浓度为 2.50 mg·mL-1 时,DPPH·清除率为 76.90%;新疆葡萄干多糖质量浓度为 3.00 mg·mL-1 时,·OH的清除率为 87.10%.葡萄干多糖对DPPH·和·OH的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 0.912、0.874 mg·mL-1,说明该方法提取的新疆葡萄干多糖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这为新疆葡萄干的推广及健康产品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农业学术期刊学术质量及影响力提升
《新疆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2021年5月18日,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出版能力建设”“提升出版服务能力”。【方法】《新疆农业科学》通过资源配置、制度设计、期刊出版等方式,为学者、学科建设、学术研究及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知识服务。【结果】通过23个栏目设置(重点栏目10个)、专刊专栏、专家组稿等方式,加大国家级和省部级以上项目刊登比例,通过与中国农科院编辑、编委、专家交流,了解了农科院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发展情况,提高自身学术水平。总计推送邮件1749封,推送海外学者分布国家和地区40个,进一步提升了《新疆农业科学》的国际影响力。【结论】包括服务读者、作者、高校及相关机构的一系列能力,以及服务于学术交流、学科建设等。作者服务能力是基础,学科服务能力是关键。


盐胁迫下普城沙雷氏菌F-06对玉米幼苗的促生效果
《微生物学通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背景】研究证实部分微生物可促进农作物生长并能提高其耐盐性。【目的】从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盐碱地分离筛选获得了一株编号F-06的细菌,在探究其生理生化特性的基础上,开展盐胁迫下其对玉米幼苗的促生作用。【方法】通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RNA基因序列等对菌株F-06进行菌种鉴定;在100 mmol/L NaCl胁迫下,采用砂培试验评价其对玉米幼苗的促生效果。【结果】菌株F-06为短杆状,属于革兰氏阴性菌,可以在2%-10%的NaCl浓度范围和pH8.0-11.0的环境下正常生长,具有固氮、解有机磷、解钾、产铁载体、产1-氨基环丙烷-1-羧酸(1-aminocyclopropane-1-carboxylate, ACC)脱氨酶和产吲哚-3-乙酸(indole-3-acetic acid, IAA)等特性,经鉴定为普城沙雷氏菌(Serratia plymuthica)。以不添加NaCl为对照组,玉米幼苗在100 mmol/L NaCl处理组中,生长被显著抑制;NaCl+F-06处理组与NaCl处理组相比,玉米幼苗的株高、茎粗、茎叶鲜重和干重均显著增加,分别为11.36%、15.97%、36.63%和18.42%,根鲜重和干重也增加了8.54%和10.0%(P<0.05);玉米幼苗叶片脯氨酸含量显著增加,叶绿素和丙二醛含量降低(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活性下降5.3%,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活性显著下降了61.9%,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活性提高了40.33%(P<0.05)。【结论】菌株F-06能够在100 mmol/L NaCl胁迫下促进玉米幼苗生长。


瓜类作物CGMMV-VIGS体系的优化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24 CSCD
摘要:本研究旨在提高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 CGMMV)介导的基因沉默(VIGS)在瓜类作物中应用效率。以黄瓜、甜瓜和西瓜优良种质为实验材料,采用不同的CGMMV病毒载体接种方式、并设置不同的培养温度和相对湿度,以测试基因沉默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真空渗透和种子吸胀的接种方式能够在瓜类作物中产生最高的基因沉默率(FGS)。在22℃和25℃的培养环境下,黄瓜、甜瓜和西瓜PDS沉默有效性(EGSL)较高。黄瓜、甜瓜和西瓜生长1个月后,EGSL达到100%,显著高于30℃的培养环境下EGSL。生长3个月后,甜瓜和西瓜在22℃培养环境下EGSL分别为89.7%和95%;在25℃培养环境下EGSL分别为85.6%和86.1%,均显著性高于30℃下EGSL。在相对湿度为30%和50%环境下,黄瓜的EGSL分别为70%和72%,甜瓜的EGSL分别为76%和73%,显著高于相对湿度为80%的培养环境下EGSL。西瓜在相对湿度为30%的培养环境下的EGSL为69%,显著高于相对湿度为50%时的EGSL(38%)和相对湿度在80%时的EGSL(33%)。综上所述,通过优化了瓜类作物的CGMMV-VIGS的技术体系中接种方式和培养环境参数,提高了基因沉默率和有效性,并且能够快速获得整个植株基因沉默的种质资源,为作物优质和抗逆基因功能的研究提供有效途径。
关键词: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 基因沉默 PDS沉默有效性 瓜类作物 种子接种 温度 相对湿度


塔里木河流域林果业结构布局演变及驱动因素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收集整理塔里木河流域林果业生产结构与布局基础数据的分析,揭示1990~2020年塔里木河流域林果业结构布局的历史演变过程及其驱动因素,为保障流域林果业资源环境安全、推动区域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新疆塔里木河流域1990~2020年林果业生产数据,汇总并对比分析。【结果】1990年以来塔里木河流域的林果业发展以1999、2011和2020年为界,经历从有向优发展起步阶段、以规模化集约化为方向的快速发展阶段、新时期林果业的提质增效阶段三个阶段。【结论】受地理位置、农村农业经济结构调优等多因素叠加影响,塔里木河流域林果业结构本身一直具有较大的调整潜力;此外,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各种优惠政策措施也进一步推动了塔河流域林果业结构布局的深度调整。


猬木霉M6-5挥发性物质对香梨采后链格孢细胞膜和细胞壁的影响
《食品科学 》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探讨了猬木霉M6-5挥发性物质对香梨采后黑斑病菌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细胞膜和细胞壁的影响。首先将生长5 d的猬木霉培养基与含链格孢菌饼培养基对扣,测定30℃培养3、5、7 d的抑菌效果;通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处理组和对照组链格孢菌丝体;收集两组链格孢菌丝体,采用碘化丙啶(propidiumiodide,PI)染色法观察链格孢细胞膜完整性,测定电导率等细胞膜相关指标;使用钙荧光白(calcofluor white,CFW)染色法测定链格孢顶端生长细胞的形态变化,并进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活力和N-乙酰葡糖胺质量浓度分析。结果表明:在培养期间内,猬木霉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对链格孢均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处理组链格孢菌丝出现皱缩、肿胀和部分断裂的现象,细胞质基质减少情况比对照组更严重,局部伴有质壁分离现象;而对照组菌丝则生长正常,孢子结构完整,切面结构清晰,胞质均匀,细胞壁和细胞膜结构正常。经猬木霉M6-5挥发性物质处理后,处理组链格孢电导率、丙二醛水平、蛋白质和核酸泄漏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I染色观察到处理组链格孢菌丝体发出红色荧光,说明猬木霉挥发性物质破坏了链格孢细胞膜的完整性,导致细胞内容物外泄,细胞膜的正常功能受到显著破环。CFW染色观察到两组链格孢菌丝体荧光强度无明显差异,处理组和对照组的AKP活力和N-乙酰葡糖胺质量浓度也无显著差异,说明猬木霉挥发性物质对链格孢细胞壁未产生破坏作用,其主要作用靶位也并不是细胞壁。综上,猬木霉M6-5挥发性物质的抑菌靶点是链格孢的细胞膜。


塔里木河流域棉花生产与布局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塔里木河流域农业生产结构与布局变迁的动态过程,梳理农业发展脉络和阶段性特征,探究农业生产结构与布局变化的驱动因素。【方法】基于1990~2020年新疆南疆五地州棉花生产面板数据,采用集中度指标对塔里木河流域棉花生产与布局演变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对其驱动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塔里木河流域种植业结构调整中,棉花逐渐占据优势地位,对全流域农作物生产规模扩张的贡献率达63.34%;长绒棉生产波动较大,全疆及流域占比呈“双降”趋势;区域布局由以“喀什地区为主、阿克苏地区为辅”逐渐演变为以“阿克苏地区为主、喀什地区为辅,和田地区基本退出”,县域呈集聚化发展;棉花生产受自然条件、要素投入、产业政策、产业链带动、比较效益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其中农用塑料薄膜、化肥、农机、农药等物质投入影响较大。【结论】塔里木河流域作为新疆棉花主要产区,地位日益巩固,未来以持续优化棉花区域布局、强化棉花科技创新、创新配置生产要素、加快棉花和棉纺织服务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等为重点,助推塔里木河流域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


遮阴程度对小麦旗叶内源激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不同遮阴程度下小麦旗叶内源激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变化规律及其光合参数相关关系,于2019-2020年,采用不同透光率的黑色遮阳网模拟果树不同程度遮阴,在大田条件下,设置了拔节期遮阴10%+抽穗期遮阴25%(S1)、拔节期遮阴20%+抽穗期遮阴50%(S2)、拔节期遮阴30%+抽穗期遮阴75%(S3)和自然光对照(S0)4个不同程度遮阴处理,分析了遮阴程度对小麦旗叶内源激素含量、酶活性、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遮阴程度的增加,小麦旗叶内源激素Zt、IAA和GA3含量呈先降后升趋势,均以S1处理最低,而ABA含量呈先升后降趋势,以S1处理最高;POD、APX活性呈先升后降趋势,且均以S2处理最高;CAT和GR活性则呈先降后升趋势,且均以S3处理最高;SOD活性以S2处理最大,S3处理次之,S1最小。小麦旗叶P_n、Gs和Tr随着遮阴程度的增加均逐渐降低,而Ci呈增大趋势。与S0处理相比,旗叶RuBPCase活性在S1和S2处理下降低,S3处理下明显升高;遮阴提高了旗叶PEPCase的活性,以S2处理最高。S0处理下籽粒产量最高(8 467.70 kg·hm-2),S1、S2和S3处理的产量较S0处理分别降低26.56%、52.22%和69.13%。综合来看,在南疆麦区果树对下层小麦遮阴程度未达到或达到S1时可以种植小麦,遮阴程度达到S2时勉强可以种植小麦,遮阴程度达到S3时不建议种植小麦。
关键词: 遮阴程度 小麦 内源激素 抗氧化酶活性 光合特性 产量


不同采收期对轮台白杏果实品质及代谢物的影响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不同采收期对轮台白杏果实品质和代谢物的影响,对轮台白杏不同采收期(Sl~S6)果实的品质进行了测定,同时采用广泛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对不同采收期果实中代谢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果实的成熟,果实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色泽指数、pH值不断上升,而果实硬度、可滴定总酸呈现出逐渐下降的变化趋势.维生素C含量呈现出先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趋势,在S3时达到最大值.在6个不同采收期果实中鉴定出867种代谢物,包括黄酮类、脂质类、木脂素和香豆素类类、生物碱类、萜类、鞣质类、其他类(包含糖类、醇类及维生素)、酚酸类、氨基酸及其衍生物、有机酸、核苷酸及其衍生物、甾体等12大类,其中黄酮类物质数量最多,为191种,占总代谢物的22%.通过对差异较大代谢物进行分析,糖类物质、有机酸、黄酮类和氨基酸及其衍生物是造成不同采收期轮台白杏果实口感、风味差异的根本原因.研究结果表明,S3和S4时期为轮台白杏的最佳采收期.
关键词: 轮台白杏 采收期 果实品质 广泛靶向代谢组 代谢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