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4498条记录
化肥减施对设施辣椒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CSCD

摘要:为研究化肥减施对设施辣椒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分别设置常规施肥(CK)、化肥减施18%(T1)、化肥减施28%(T2)、化肥减施38%(T3)、化肥减施48%(T4)5个处理,测定辣椒生长、产量和品质等相关指标。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施肥处理辣椒生长性状、品质及产量的表现进行评价。不同施肥处理中,T1和T2处理表现较好,其中T1处理株高和茎粗较CK增长了13.83%和22.07%,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较CK增加了104.15%,产量较CK处理增长了22.30%。T2处理辣椒根系活力最强,较CK增加了37.48%,维生素C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分别较CK增加了20.42%和9.69%,但产量低于CK。通过主成分分析,各处理综合得分由高到低为T1>CK>T2>T4>T3。化肥减施18%为辣椒最适施肥量,该水平施肥量对促进辣椒生长、增产提质效果最优。

关键词: 辣椒 化肥减施 生长性状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绿洲灌溉玉米产区玉米茎腐病优势病原菌分离与鉴定

植物保护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疆)绿洲灌溉玉米产区玉米茎腐病优势病原菌的种类组成及时空变化差异,于2020年和2021年在新疆主要玉米种植区共采集335株病样,获得601个分离物,通过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各代表菌株的rDNA-ITS和TEF-1α基因序列进行扩增和同源率比对鉴定。结果表明,镰孢菌共560株,占比93.18%,其中拟轮枝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层出镰孢菌F. proliferatum、禾谷镰孢菌F. graminearum、尖孢镰孢菌F. oxysporum和腐皮镰孢菌F. solani为主要致病菌,2020年分离频率依次为44.10%、29.77%、9.77%、5.69%和5.23%,2021年分离频率依次为50.95%、38.22%、0、2.55%和0。拟轮枝镰孢菌和层出镰孢菌在5个地州均有分布,且总分离频率显著高于其他病原菌。苗期接种结果表明,禾谷镰孢菌致病率(86.30%)、病情指数(35.33)显著高于其他4种病原菌,为强致病菌;层出镰孢菌和拟轮枝镰孢菌的致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63.33%、16.00和55.00%、11.67。表明新疆绿洲灌溉区玉米茎腐病由引起黄枯型的镰孢菌为主,其中拟轮枝镰孢菌分布广泛,分离频率高,致病性较强,为主要优势致病种。

关键词: 新疆 玉米 玉米茎腐病 镰孢菌 优势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外来入侵杂草豚草属LAMP快速检测技术的建立

生物安全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开发外来入侵生物三裂叶豚草和豚草不同生育期、不同部位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技术,以达到田间快速、准确和高效识别的目的.[方法]以 SYBR GreenⅠ为指示剂,分别针对三裂叶豚草和豚草不同发育阶段(幼苗期、生长期、种子期)开展LAMP技术开发.[结果]特异性验证结果显示,所检测杂草的LAMP产物均呈阳性(产生白色沉淀),而与其对照的其他 2 种杂草的LAMP产物均为阴性(无白色沉淀).灵敏度检测结果显示,该体系的DNA最低检测限为 10-10 ng·μL-1,比常规聚合酶链式反应灵敏度高.[结论]本研究建立的LAMP检测体系能有效应用于三裂叶豚草和豚草样本的快速检测,为其快速、高效识别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三裂叶豚草 豚草 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 快速检测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无核紫'葡萄裂果特性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CSCD

摘要:分析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无核紫’葡萄裂果的发生与细胞壁代谢物质及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探究造成‘无核紫’裂果特性差异的主要生理原因,找到最适宜‘无核紫’的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喷施浓度。以易裂品种‘无核紫’果实为试验材料,花后10~15 d喷施不同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为处理,在成熟期采摘离体果实浸水24 h统计裂果率,通过酶联免疫分析法对果实中的水溶性果胶、原果胶、半纤维素及PG、PEP、CE、PL酶活性进行测定,采用TUNEL染色法对细胞凋亡率进行观察统计。结果表明,浸水24 h,不同处理之间存在显著差异,100 mg/L赤霉素加5 mg/L氯吡脲裂果率为56%,裂果率最低且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细胞凋亡程度较低;原果胶、半纤维素与裂果率负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EP酶活性与裂果率负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水溶性果胶/原果胶与裂果率的正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表明适当喷施赤霉素加氯吡脲可以提高PEP、CE酶活性,增加半纤维素、原果胶含量,降低细胞凋亡率,缓解裂果发生。

关键词: 葡萄 裂果 细胞壁代谢 细胞凋亡 植物生长调节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野生桦褐孔菌生物学特性及化学成分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新疆桦褐孔菌生物学特性及化学成分.[方法]由采自新疆阿勒泰的桦褐孔菌菌核组织分离获得纯培养菌株HS819,利用Biolog FF微孔板表征该菌株的碳源代谢特征;利用GC-MS分析菌核、菌丝体及发酵液的石油醚提取物化学成分.[结果]菌株HS819 与桦褐孔菌菌株PAT29027(OP019327)的相似性为99.73%,结合菌核、菌落、菌丝形态及系统进化分析,确定该菌株为桦褐孔菌;该菌株的碳源代谢特征表明其对D-核糖、甘氨酰-L-谷氨酸、水杨苷、β-甲基-D-半乳糖苷、α-酮戊二酸、D-纤维二糖、L-谷氨酸等7 种碳源的代谢能力最强;GC-MS在菌核、菌丝体及发酵液中分别检测出 43 种、39 种和 38 种成分,烃类、酸类和酯类的相对含量明显高于醛类与醇类,其中酸类是菌核及菌丝体的主要成分,分别占总成分的66.07%和60.03%,在发酵液中,烃类为主要成分,占 54.01%.[结论]桦褐孔菌可利用的碳源中纤维素与半纤维素占主要成分;该菌株在自然环境下和液态发酵过程中检测的化学成分种类和含量上差异明显,两者基因的差异性表达可能与生物胁迫、生长环境等因素有关.

关键词: 桦褐孔菌 碳源利用谱 化学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料油菜在新疆南北部不同模式下的产量及品质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饲料油菜在新疆南北部正播、复播模式和不同采收次数下的生物产量及品质.[方法]以甘蓝型油菜饲油2号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新疆南北部正播、复种栽培试验,分析不同模式下饲料油菜的生物产量构成及品质指标含量变化.[结果]新疆南部复播模式下,饲料油菜生长92 d时,株高为1.47 m,单株鲜重0.77kg,鲜草的生物量为7 923 kg/667m2,粗蛋白含量高达20%,粗纤维和灰分含量分别为21%和14.5%,饲用品质好;新疆北部种植区,复播种植饲料油菜89 d,株高为0.91 m,单株鲜重0.3 kg,鲜草产量为4 978 kg/667m2,粗蛋白含量为14.9%,纤维和灰分含量分别为14.1%和12.5%,利于消化吸收,但部分营养品质指标低于其他种植模式.正播种植模式下饲料油菜的产量较低,第一茬鲜草产量为1 243 kg/667m2,粗脂肪含量高达3.6%,植株成熟度高,鲜草纤维化程度高,饲用品质差.第二茬鲜草粗蛋白含量为15.9%,灰分含量为21%,粗纤维含量为18.6%,鲜草产量最低,为311 kg/667m2.[结论]新疆南北部均采用复播模式,并在植株成熟后尽早收获,整个生育期以90 d为宜.

关键词: 饲料油菜 正播 复播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播期对新疆北疆膜下滴灌春大豆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适时早播对膜下滴灌春大豆干物质积累分配、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于2021和2022年采用裂区试验设计,设置B_1(4月3日、4月7日)、B_2(4月11日、4月14日)、B_3(4月19、4月21日)、B_4(正常播期4月27日、4月28日)4个播期处理为主区,副区为2个品种(‘合农71’和‘新大豆27’),测定大豆植株叶面积指数、群体光合势、干物质积累分配和转运、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等指标。结果表明:早播处理B_1和B_2分别较B_4生育进程提前8~12和3~8 d,总生育期延长7~14和2~8 d,最大叶面积指数增加2.12%~30.70%和9.53%~19.62%,总光合势增加2.42%~32.29%和9.58%~18.78%,总干物质积累量增加2.42%~32.29%和9.58%~18.78%,产量增加8.70%~32.90%和13.13%~21.70%,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7.27%~41.49%、22.78%~35.23%。因此,4月上旬播种是北疆膜下滴灌春大豆的适宜播期,有利于节水增产。

关键词: 播期 膜下滴灌 春大豆 干物质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矮壮素滴施时期对冬小麦茎秆抗倒伏能力的调控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矮壮素不同滴施时期对冬小麦茎秆抗倒伏能力的调控措施,分析矮壮素最佳滴施时期,为新疆滴灌小麦抗倒伏及其调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9~2020 年,采用盆栽模拟大田滴灌模式,在前期研究得出最佳矮壮素滴施量4 500 mL/hm2的基础上,设置返青期(S1)、起身期(S2)、拔节期(S3)和不滴施矮壮素对照(S0)共4 个不同矮壮素滴施时期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滴灌小麦株高、茎粗、重心高度、基部第2 节间特征、抗倒伏指数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起身期滴施矮壮素较返青期和拔节期对小麦株高和重心高度降低的效果更明显,起身期滴施矮壮素小麦基部第2 节间最短为 4.07 cm、直径最大为 3.38 mm、壁厚最大为0.543 mm、节间充实度最大为25.57 mg/cm、抗折力最大为5.44 N、茎秆抗倒伏指数最大为15.96 N/m.与S0 处理相比,矮壮素滴施提高了小麦单茎生物量,以S2 处理小麦单茎生物量最大为3.42 g/茎.可孕小穗S1 处理最多,不孕小穗S0 最多,穗粒数S1 处理最多为 38.50 粒;穗粒重以S2 处理最重为 1.68 g,其与S1、S3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与S0 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结论]在返青期、起身期、拔节期滴施矮壮素均能降低滴灌小麦的株高,提高其茎秆抗倒伏性,但以起身期滴施效果最佳.

关键词: 矮壮素滴施 滴灌 冬小麦 植株性状 抗倒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库木塔格沙漠土壤细菌多样性及具有群体感应抑制活性放线菌筛选

微生物学通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背景】群体感应抑制剂(quorum sensing inhibitor,QSI)作为抗生素潜在替代品,可有效降低致病菌传染性和毒性。沙漠土壤蕴藏着丰富的放线菌资源,是挖掘群体感应抑制剂的重要来源。【目的】解析库木塔格沙漠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筛选并挖掘群体感应抑制活性放线菌资源。【方法】采用Illumina Nova Seq高通量测序技术揭示库木塔格沙漠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利用可培养方法进行土壤放线菌分离和鉴定;选用紫色杆菌CV026模型筛选群体感应抑制活性放线菌,并对其功能特性进行初步评价。【结果】Illumina Nova Seq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样品土壤细菌涉及23门96目150属,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61%)、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28%),其中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为放线菌门最优势菌属(87.3%),其次为红球菌属(Rhodococcus,6.8%)和丙酸杆菌属(Cutibacterium,0.9%)。可培养方法共分离到108株放线菌,归属9科10属,其中优势菌属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占65.76%。经筛选共得到13株具有群体感应抑制活性的放线菌,包括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10株,拟诺卡氏菌属(Nocardiopsis)、Bailinhaonella和拟孢囊菌属(Kibdelosporangium)各1株,其中Streptomyces sp.D67表现出较为广谱的抑菌特性。【结论】库木塔格沙漠土壤细菌多样性较为丰富,并获得多株具有群体感应抑制活性放线菌,且部分菌株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为后续天然群体感应抑制剂和抗菌剂的开发提供菌种资源,并为新型生物医药的合成、生物防治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库木塔格沙漠 细菌多样性 群体感应抑制活性 放线菌 功能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陆地棉TCP家族基因鉴定及组织表达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鉴定、分析陆地棉TCP家族基因,为进一步研究TCP基因在棉花植株内的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方法]基于2019年最新组装的陆地棉TM-1参考基因组,通过Pfam网站获取TCP家族HMM模型文件,使用HMMER网站鉴定陆地棉TCP基因,CottonFGD网站获取陆地棉TCP基因组蛋白序列.利用MapIn-spect进行染色体定位、MEGA 7.0进行多序列比对聚类分析、MEME网站motif预测、TBtools软件鉴定基因结构以及陆地棉TCP基因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结果]共鉴定出63个陆地棉TCP基因,其中39个Class Ⅰ亚族,24个Class Ⅱ亚族;Class Ⅱ亚族中包括17个CIN亚类,7个CYC/TB1亚类.染色体定位发现该63个TCP基因在陆地棉22条染色体上均有分布,其中A组染色体上分布有33个基因、D组上分布有30个基因.所有TCP蛋白均包含TCP结构域.TCP基因外显子、内含子结构及长度在同一亚家族内具有相似性.TCP家族基因中有12个基因在陆地棉纤维中优势表达,32个基因在花器官中优势表达,16个基因在营养器官:根、茎和叶中优势表达.[结论]获得了与陆地棉生长发育相关的TCP基因.

关键词: 陆地棉 TCP基因 基因家族鉴定 生物信息学 特异性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