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棉、油、糖"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及应用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综述“棉、油、糖”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及应用分析。【方法】以新疆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国家棉花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简称经作所)为例,采用统计学及文献查阅收集整分析归纳方法,分析“棉、油、糖”产业成果转化应用现状。【结果】经作所科研人员制定新疆棉花行业现行地方标准37项、油料行业现行地方标准7项、甜菜行业现行地方标准7项;申请棉花发明专利30件、油料发明专利5件和甜菜方面发明专利7件;“棉、油、糖”选育优良品种多个,获得奖项多项;相关部分成果进行了转化和应用。【结论】科技成果转化主要表现为品种转让以及部分专利转化,科技成果应用主要表现为关键核心技术机理的解析,新技术集成示范推广应用,新产品、新工艺的突破,应进一步紧密结合产业发展要求、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底盘技术核心技术攻关、产出突破性成果,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棉花抗黄萎病相关基因GhERF020功能的初步分析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黄萎病(Verticilliumwilt)是影响我国棉花产量和品质的重要病害,其病原菌是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AP2/ERF类转录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和胁迫适应性响应中的作用日益突显。为挖掘棉花抗黄萎病相关基因并探究其生物学功能,利用拟南芥抗大丽轮枝菌相关基因AT1G22810.1,同源比对获得棉花抗黄萎病候选基因GhERF020(XM_016842745.1)。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GhERF020开放阅读框的长度为441 bp,编码147个氨基酸;其蛋白含有1个保守的AP2结构域,相对分子质量为16.16 kD,无跨膜结构,属于亲水蛋白;预测其启动子区域含有水杨酸、茉莉酸甲酯和脱落酸等响应元件。基因表达模式分析发现,GhERF020受大丽轮枝菌侵染诱导表达。亚细胞定位分析表明,GhERF020蛋白定位于细胞核中。利用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rus-induced gene silencing, VIGS)技术下调GhERF020表达后,棉花植株对大丽轮枝菌的敏感性显著增强,病情指数和病原菌生物量明显升高。由此表明,GhERF020是棉花抗黄萎病的正向调控因子。
关键词: 棉花黄萎病 大丽轮枝菌 转录因子 GhERF020 VIGS


新疆葡萄园化学农药使用现状及存在问题和对策
《东北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通过对新疆栽培葡萄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化学农药的施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葡萄病虫害防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科学有效的建议,展望了葡萄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的发展对策.自2018年3月开始,历时3个多月,分批次对新疆葡萄生产栽培现状、病虫害发生情况、农药使用情况展开实地调研,包括问卷调研、入户访谈和讨论等.东疆制干葡萄栽培区域、北疆鲜食与酿酒葡萄栽培区域和南疆传统品种葡萄栽培区域中化学农药投入量呈现出东疆>北疆>南疆的整体态势.新疆具有生产无公害绿色葡萄产品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当前葡萄病虫害主要采取化学药剂治理.通过改变传统栽培模式,将低矮棚架结构改造成水平连棚架结构,规范栽培架势结构提高机械化水平,采用先进的整形修剪技术、果实调控技术和生物药剂综合防治技术减少病虫害发生,以实现新疆葡萄提质增效的目的.


冬小麦需水量的预测模型对比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构建冬小麦需水量预测模型,提高需水量预测的精准度,为基于气象信息的需水量预测提供更为可靠的方法。【方法】选取新疆奇台县近5年的气象数据,采用公式Penman-Monteith计算冬小麦需水量(近似为真实需水量),基于CNN-BiLSTM模型,将平均温度、风速、湿度和降水量4个变量作为输入参数,预测冬小麦需水量,对比评估预测CNN-BiLSTM与LSTM、BiLSTM等6种模型的精准性。【结果】采用少量参数分别输入BP、RNN、LSTM、改进的BiLSTM和CNN-BiLSTM等模型中预测需水量,BP神经网络的预测效果较差。在模型评估中,CNN-BiLSTM比LSTM的R2提高约8%,MSE降低约0.56。【结论】CNN-BiLSTM模型对小麦需水量预测更加精准。
关键词: 冬小麦 需水量 预测 LSTM CNN-BiLSTM


利用流式细胞术鉴定3种李属植物基因组大小及染色体倍性检测
《新疆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适合不同李属资源的FCM检测体系,估测其基因组大小及倍性,为李属资源的鉴定、分类及基因组和转录组等深入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利用FCM对3种常用的细胞核裂解液进行筛选与优化,选取最适宜的裂解液鉴定3种李属植物进行基因组大小和检测染色体倍性。【结果】LB01、Marie’s和WPB 3种裂解液对樱桃李检测效果均较好,而WPB裂解液检测效果最佳;Marie’s和LB01裂解液与欧洲李不匹配,改良的WPB裂解液最适合欧洲李;杏李与LB01裂解液不匹配,WPB裂解液对杏李的裂解效果好于Marie’s裂解液,而改良的WPB裂解液对杏李的裂解效果均最好。樱桃李和杏李基因组大小范围分别为491.22~566.40 Mb和514.46~573.83 Mb,欧洲李资源平均基因组大小为1 678.37 Mb。【结论】樱桃李和杏李资源均为二倍体,欧洲李资源全部为六倍体,李属植物每个种内不同品种之间的基因组大小存在一定差异。
关键词: 李 流式细胞术(FCM) 染色体倍性 基因组大小


干播湿出棉田正封土、侧封土效果对比
《新疆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比较干播湿出条件下棉田正封土和侧封土的应用效果,分析适宜新疆阿克苏地区土壤类型和光热条件的干播湿出封土方式。【方法】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干播湿出条件下分正封土和侧封土2个处理,探索不同封土方式对土壤温度、湿度、出苗率、苗期地上部单株干物质重、株高、主茎茎粗、土壤总盐空间分布、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基于变异系数权重的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不同封土方式的11个性状。【结果】与侧封土相比,苗期正封土土壤日平均温度提高1.2℃、土壤日平均湿度始终保持在100%,出苗率提高13.7%,苗期地上部单株干物质重、株高、主茎茎粗均增加,667m2籽棉产量提高15.4 kg、单株铃数多1.58个、单铃重减轻0.1 g,衣分差别不大,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差异不显著;正封土在0~10 cm、10~20 cm的种穴土壤脱盐率较侧封土分别低6.2%、6.8%;正封土、侧封土在0~10 cm和10~20 cm的土壤总盐含量均表现为窄行(滴灌带下)<种穴<宽行<交接行,同一耕层深度下滴水后的土壤总盐含量小于滴水前,0~10 cm的土壤总盐含量小于10~20 cm;出苗率与窄行(滴灌带下)的土壤总盐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正封土、侧封土播种模式下,出苗率与窄行(滴灌带下)的土壤总盐含量X的曲线回归方程分别为Y=117.035 6X0.389 8、Y=282.631 4X-0.852 1;正封土在土壤温湿度、出苗率、脱盐率、苗期棉株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及其构成因子11个性状上的综合表现优于侧封土。【结论】土壤质地为黏土的棉田,在干播湿出条件下适合用正封土。


灰枣和冬枣果实质地差异的解剖学观察及相关酶活性研究
《果树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以果实质地差异明显的两个枣品种为试验材料,观察其发育过程中果肉细胞的显微结构,测定果实的含水量、硬度及细胞壁相关代谢酶的活性,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探究影响两种质地形成的关键因素。【方法】分别以灰枣(制干枣)和冬枣(鲜食枣)花后31(S1)、63(S2)、78(S3)、98(S4)和108 d(S5)的果实为试验材料,对果实发育过程中含水率、硬度,果肉细胞形态、细胞壁组分及代谢酶活性进行动态分析。【结果】(1)随着果实发育,灰枣和冬枣的含水率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硬度均呈下降趋势,且灰枣硬度持续高于冬枣。(2)两个品种果肉细胞的变化均呈现先迅速增大后缓慢增大的趋势,但冬枣果肉薄壁细胞面积大于灰枣。(3)果肉细胞超显微结构观测显示,在S5时期,两个品种果肉细胞壁、中胶层已经明显降解,但冬枣相较灰枣其中胶层、内含物降解较慢。(4)两个品种总果胶以及纤维素含量整体呈逐渐降低趋势,且冬枣一直低于灰枣。(5)果实硬度与总果胶和纤维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β-半乳糖苷酶(β-Gal)、α-L-阿拉伯呋喃糖苷酶(α-Af)、果胶裂解酶(PL)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与冬枣果实硬度、水分含量的相关性均极显著,但与灰枣相关性不显著。【结论】灰枣和冬枣质地品质的差异与细胞壁组分总果胶及纤维素含量、果肉细胞显微结构的差异相关,还与细胞壁代谢相关酶β-Gal、α-Af、PL有关,此外,PG在冬枣质地变化中也发挥关键作用。
关键词: 枣果实质地 细胞解剖 细胞壁组分 细胞壁代谢相关酶


液相色谱-质谱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3种不同生产原料波杂发酵饮品的代谢差异
《食品科学 》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飞行时间质谱对3种不同生产原料的波杂发酵饮品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采用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筛选出差异代谢物,并对差异代谢物及其通路富集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种不同生产原料的波杂样品组间代谢物均存在明显差异。非遗波杂(G1)、传统塔尔米波杂(G2)和传统玉米波杂(G3)组间筛选的显著差异代谢物分别是109(G1 vs G2)、124种(G1 vs G3)和114种(G3 vs G2)。这些差异代谢物主要体现在脂质和类脂分子、有机酸及其衍生物、有机杂环类化合物、苯丙烷类和聚酮类化合物等,差异可能是由原料的不同所引起。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代谢通路富集分析显示,这些差异代谢物主要参与了多种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苯丙烷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黄酮类物质的生物合成及其降解等代谢通路。本研究探索了3种不同生产原料的波杂发酵饮品的差异代谢物及代谢通路,以期更好地为波杂发酵饮品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关键词: 波杂 液相色谱-质谱法 非靶向代谢组学 代谢物 代谢通路


基于熵权-TOPSIS的浅埋式滴灌紫花苜蓿灌水定额的综合评价
《新疆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灌水定额对滴灌紫花苜蓿的影响并优选适宜的灌水定额。【方法】以浅埋式滴灌紫花苜蓿为研究对象,设计5个水平的灌水定额(581、506、431、356和281 m3/hm2),以地面灌CK(469 m3/hm2)为对照,分析灌水定额对苜蓿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并采用熵权-TOPSIS综合评价法优选适宜于该地区苜蓿浅埋式滴灌的灌水定额。【结果】苜蓿的株高、茎粗、产量和耗水量均在适当的范围内随灌水定额的增大而增大,差异显著(P<0.05),但过高的灌水量对苜蓿株高、茎粗、产量的提高并无显著影响(P<0.05);水分利用效率(WUE)和灌溉水利用效率(IWUE)随灌水定额的增大逐渐降低,茬次之间的耗水量表现为第2茬>第3茬>第1茬(P<0.05)。灌水定额为506 m3/hm2时贴近度最高,评价结果最佳,且苜蓿产量为16 079 kg/hm2。【结论】新疆北疆浅埋式滴灌苜蓿的最优灌水定额为506 m3/hm2。
关键词: 浅埋式滴灌 地表滴灌 紫花苜蓿 灌水定额 熵权—TOPSIS 综合评价法


11份野生沙棘种质资源果实品质分析与综合评价
《新疆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综合评价新疆野生沙棘种质资源果实品质,分析野生沙棘种质资源特性,为野生沙棘资源开发利用、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调查采集野生沙棘种质资源,以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简称伊犁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简称博州)、阿勒泰地区的11个野生沙棘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对其外观表型进行分析判别,测定果实营养品质及活性成分指标,并进行相关性、主成分和系统聚类分析,构建综合评价模型,计算果实品质综合得分并排序。【结果】11份野生沙棘种质资源果实品质及活性成分指标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提取了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6.298%。建立了野生沙棘种质资源果实品质综合评价模型。系统聚类分析将11份野生沙棘种质资源分为3类,分类结果与主成分综合评价结果基本一致。【结论】AQ01、AB01、AB02为所采集的野生沙棘优异种质资源,适合鲜食及加工成果汁、果脯、果酱等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