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海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664条记录
多抗基因聚合的特种稻海丰黑糯2号抗病虫鉴定和分子标记检测

分子植物育种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稻瘟病、白叶枯病、稻飞虱和三化螟是海南水稻生产主要病虫害,为选育多抗水稻品种,本研究对特种稻新品种"海丰黑糯2号"进行田间喷雾及接种鉴定,并应用分子标记检测和分析抗病虫基因。结果显示海丰黑糯2号中抗白叶枯病和三化螟,分子标记检测聚合了稻瘟病Pi1和白叶枯Xa23、稻飞虱Bph14和Bph15等多个抗性基因。研究探索了应用分子标记和田间鉴定两种方法选育抗病虫品种,拟为水稻抗病虫育种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特种稻 抗病 抗虫 鉴定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波对槟榔干果杀菌效果及其品质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槟榔干果为材料,研究微波对槟榔干果杀菌效果及其品质的影响,采用单因素法和多因素正交法优化槟榔干果微波杀菌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微波频率2 450 MHz,微波功率为850 W,装载量为(9.5±0.01)kg/m2,微波处理75 s后,密实袋封口,常温贮藏180 d,处理组槟榔干果中菌落总数、霉菌数目和大肠菌群数均未检出,理化性质无显著影响。

关键词: 槟榔干果 微波 杀菌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嫁接和有机肥对冬瓜生长发育和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不同栽培方式和有机肥施用量对冬瓜生产效应的影响,建立科学合理的栽培模式,本研究通过裂区设计田间试验,主区为2种栽培方式(嫁接栽培和自根栽培),副区为5个有机肥施用水平(0、3 750、7 500、11 250、15 000 kg/hm~2),研究栽培方式和有机肥施用量对冬瓜生长发育及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1)嫁接栽培和有机肥施用量均能显著影响冬瓜植株干物质重量、产量、果实品质、叶片氮、磷、钾含量及其根际微生物数量.(2)与自根冬瓜相比,嫁接栽培冬瓜干物质和产量分别平均增加12.41%和13.71%;有机酸、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可溶性固性物含量分别平均提高了33.57%、18.41%、24.37%和14.52%;冬瓜叶片氮、磷、钾含量较自根苗冬瓜分别平均提高了8.74%、31.02%和12.06%;嫁接栽培冬瓜根际土壤中放线菌和细菌数量和微生物总量分别平均提高了16.33%、28.37%、27.97%,真菌数量减少了23.62%.(3)无论是嫁接栽培还是自根苗栽培,植株干重、产量、叶片氮磷钾含量、有机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维生素C含量、根际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及总微生物数量均随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升高.

关键词: 冬瓜 嫁接 有机肥 根际土壤微生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光环境对海南龙血树幼苗表型可塑性及生存策略的影响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光照对海南龙血树(Dracaena cambodiana)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了不同光照环境下海南龙血树幼苗形态、生理特性和生物量分配的变化,并分析了其生态适应性。结果表明,海南龙血树幼苗的形态、生理和生物量分配指标在不同光照强度间存在显著差异,各指标的可塑性指数为0.08~0.86,其中根茎叶及总生物量的可塑性指数普遍较高(0.67~0.86),表明海南龙血树幼苗有较好的光照适应性,其策略主要是通过调整根茎叶生物量的分配来适应光照的变化。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海南龙血树幼苗的比叶面积、叶根比呈现显著增大趋势,表明幼苗可通过增加单株叶面积比例,扩大光合作用面积,有效调节自身生物量配置。37.3%自然光照(L2)是海南龙血树幼苗生长的最佳光照强度。现存海南龙血树生境改变,生境缺少林荫以致光照强度过大,不利于幼苗根系生长,难以度过干旱季节,可能是海南龙血树自然更新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关键词: 海南龙血树 光环境 幼苗生长 生物量分配 表型可塑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个新的甘薯查尔酮异构酶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查尔酮异构酶(chalcone isomerase,CHI)是花青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一个关键酶。本研究根据转录组数据,利用RT-PCR技术在甘薯中克隆了一个新的CHI基因,命名为Ib CHIL1。Ib CHIL1基因c DNA长857 bp,包含1个621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06个氨基酸。聚类分析表明,Ib CHIL1属于Ⅳ型CHI成员,和其他植物中的类似蛋白具有很高的同源性。表达分析显示,Ib CHIL1主要在紫肉甘薯中表达,与花青素积累正相关,推测该基因在甘薯花青素生物合成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关键词: 甘薯 查尔酮异构酶 花青素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菠萝LEAFY基因克隆与表达模式研究

分子植物育种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植物LEAFY(LFY)基因可以调控花分生组织和花器官的形成。根据菠萝基因组数据库信息,本研究从菠萝(Ananas comosus(Linn.)Merr.)顶芽中成功克隆了菠萝LFY基因c DNA全长序列。分析结果表明,Ac LFY编码366个氨基酸,含有5'-N端脯氨酸富集区、亮氨酸重复区以及碱性及酸性结构域,具有FLO/LEAFY家族的典型结构特征。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Ac LFY基因在菠萝自然成花和乙炔处理成花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乙炔处理可以诱导Ac LFY基因表达,处理后40 d即菠萝花序形成时期表达量最高,随后逐渐下降;自然成花过程中,Ac LFY基因的表达在50 d时达到最高峰,此时为花原基发育、花序形成时期。Ac LFY基因在不组织器官中的表达存在明显差异,顶芽中表达量最高,根系中表达量最低。

关键词: 菠萝 LFY基因 成花过程 乙炔处理 表达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点弯曲法测定槟榔干果纤维层弹性模量研究

食品与机械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一种评价槟榔纤维层力学特性的新方法.利用三点弯曲法测定槟榔干果的弹性模量,优化测定参数.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感官评价测试方法与其进行对比,通过辐照软化槟榔干果来验证该方法的科学性.研究结果认为:样品的含水量及宽度对弹性模量有一定影响,而测定条件则无显著影响;作为一种简单有效的测量手段,三点弯曲法可直接量化出槟榔干果纤维层的柔软度.

关键词: 槟榔干果 纤维层 三点弯曲法 弹性模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杂交水稻博Ⅱ优818高产制种技术

杂交水稻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博Ⅱ优818是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利用三系不育系博ⅡA与海恢818配组育成的弱感光籼型杂交水稻新组合。介绍了博Ⅱ优818的亲本特征特性,总结了其在海南的高产制种技术。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博Ⅱ优818 制种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黄瓜新炭疽病病原的鉴定

分子植物育种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海南葫芦科蔬菜炭疽病原菌的种类,从海南澄迈金安镇一黄瓜地采集分离纯化得到炭疽病菌株HCJ-31和HCJ-32,经形态学观察、致病性测定、ITS和Bt序列分析,鉴定其为平头炭疽菌(Colletotrichum truncatum)。初期病斑淡黄色,后逐渐变黄褐色,后期凹陷萎缩。在PDA培养基上菌落呈圆形,边缘整齐,菌丝稀疏,紧贴培养基生长,开始白色,后期淡灰色,背面开始为白色,逐渐变为红褐色,培养过程中有些菌落变扇形;刚毛黑褐色,1~4个隔,分生孢子无色,新月形,无隔膜,两头钝尖,中间有油滴,含褐色椭圆形附着胞等,具典型的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 sp.)特征;序列分析中,经扩增、测序得到560 bp和561 bp的ITS基因序列,以及476 bp和486 bp的Bt基因序列,比较分析发现与平头炭疽菌相似性达100%。根据97%序列相似性水平,确定为同一个菌,证实了黄瓜炭疽菌株HCJ-31和HCJ-32的病原为平头炭疽菌,这是国内黄瓜平头炭疽菌的首次报道。通过对黄瓜平头炭疽菌的种类鉴定,明确了黄瓜为平头炭疽菌的新寄主,为预防和控制该病原菌为害黄瓜,从而促进黄瓜可持续生产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炭疽病 病原鉴定 序列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异黄酮和抗生素对文昌鸡生长性能、肉品质和血浆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比大豆异黄酮和抗生素对文昌鸡生长性能、肉品质及血浆抗氧化指标的影响,为大豆异黄酮在文昌鸡生产中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用1日龄文昌鸡母雏540只。试验分3组,包括空白对照组、抗生素组和大豆异黄酮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5羽。分小鸡、中鸡和大鸡3个阶段进行试验。【结果】生长性能结果显示,1~30日龄小鸡各组之间的平均日增质量、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31~80日龄阶段,大豆异黄酮组的平均日增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81~120日龄阶段,大豆异黄酮组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肉品质结果显示,各组的肉色L*、a*、b*和pH差异均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大豆异黄酮组的熟肉率显著提高(P<0.05)。血浆抗氧化指标结果显示,31~80日龄阶段,大豆异黄酮组的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活性显著高于抗生素组(P<0.05);81~120日龄阶段,大豆异黄酮组的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活性显著低于抗生素组,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含量显著高于抗生素组,抗生素组和大豆异黄酮组的T-AOC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鸡阶段饲粮中添加20 mg·kg~(–1)大豆异黄酮可以提高鸡日增质量和抗氧化水平;大鸡阶段饲粮中添加15 mg·kg~(–1)大豆异黄酮能够提高鸡采食量、熟肉率和抗氧化水平。

关键词: 文昌鸡 大豆异黄酮 抗生素 生长性能 肉品质 抗氧化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