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海藻寡糖在农业领域的研究应用进展
《中国农学通报 》 2024 CSCD
摘要:海藻提取物,特别是海藻寡糖,是使用现代技术从海藻中提取的天然活性物质,随着海藻寡糖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入,其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为进一步系统了解和应用海藻寡糖,本文讨论了它们的来源、分类和生产方法,总结了海藻寡糖对增强作物抗逆性和抗病性、促进生长发育和改善养分吸收的影响,以及海藻寡糖在各种作物上的应用效果和作用机理。生物法降解海藻多糖是未来海藻寡糖制备的方向,现代生物法一般采用酶降解法,利用褐藻胶裂解酶将褐藻胶降解为褐藻寡糖或是利用琼胶裂解酶将琼胶降解为琼胶寡糖。海藻寡糖在农业中作为植物抗逆和抗病的诱导剂、生物刺激素和肥料增效添加剂使用,海藻寡糖通过调控植物基因表达、酶活性、激素合成和分配等方式增强农作物对干旱、低温、高盐渗透、重金属等胁迫因子的耐受性,并激发植物免疫,提高农作物抗病性。海藻寡糖对植物具有生物刺激作用,可调节植株生长发育,提高其对肥料的吸收效率,从而提升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海藻寡糖的应用对中国农业生产的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也有助于海洋资源的充分开发与利用。
关键词: 海藻寡糖 生物活性物质 抗逆性 植物生长调节 肥料增效剂


基于激光-视觉融合的配怀猪舍内导航建图技术研究
《浙江农业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规模生猪养殖场猪舍内复杂设施环境下,现有的纯激光或纯视觉主流导航技术精度不够,影响移动智能装备作业效果的问题,研究建立了深度相机内参标定、激光雷达与深度相机数据融合的前端里程计、后端全面优化、回环检测和建图等方法,比较研究了利用激光-视觉融合建图技术构建的配怀猪舍通道和走廊二维栅格地图和点云地图的效果。结果显示:融合建立的二维栅格地图较单激光雷达建图的信息量更多,能显示直观的点云图,较完整地展示实际场景中的道路信息与色彩信息,起点与终点坐标的相对误差范围分别为0.02%~0.33%、0.48%~1.62%,明显低于3种算法的激光建图,具有良好的精度和建图效率。
关键词: 激光雷达 深度相机 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 融合导航建图 猪舍


宁海白和大房枇杷F1代叶、花和果抗氧化活性分析与评价
《果树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枇杷F1代的叶、花和果中总酚、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多样性,以期为枇杷新品种选育与功能性物质成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Folin-Ciocalteu法、亚硝酸钠-三氯化铝法、DPPH(1,1-二苯基-2-苦基苯肼)法、ABTS[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法、FRAP(铁离子还原能力)法测定亲本宁海白(Ninghaibai)和大房(Oobusa)及其29个杂交F1代的叶、花、果中总酚含量、类黄酮含量和体外抗氧化活性,并对其进行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以及抗氧化活性综合评价。【结果】F1代的叶、花、果中总酚含量、类黄酮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变异系数为9.51%~49.48%,除花的总酚含量外,其余各性状分离广泛并且叶中性状的遗传变异相较花、果更为丰富。此外,总酚含量、类黄酮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在杂交后代不同器官中的含量存在较大差异,主要表现为花>叶>果。相关性分析表明,叶、果中的总酚、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活性呈极显著相关,花中的总酚、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活性具有一定相关性,但性状在叶、花、果等不同器官间无明显相关性。可通过APC(antioxidant potency composite)指数与聚类分析在杂交后代中筛选出抗氧化活性较强的株系。【结论】枇杷杂交F1代的总酚、类黄酮含量以及抗氧化活性存在丰富的多样性,总酚和类黄酮是枇杷叶、花、果中重要抗氧化活性成分,总酚、类黄酮以及抗氧化活性在不同器官间无明显相关性。研究结果可为高抗氧化活性枇杷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也可为枇杷抗氧化物质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中国特色蜂蜜调节肠道菌群的研究
《中国食品学报 》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中国常见的意蜂蜜(洋槐蜜、枣花蜜、荆条蜜、荔枝蜜)以及特色中蜂蜜(枇杷蜜、柃木蜜、苦丁茶蜜)为原料,探讨其模拟胃肠道消化与结肠发酵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7种蜂蜜经体外模拟消化发酵后对肠道菌群有调节作用,均增加了放线菌门丰度,降低了厚壁菌门丰度,荔枝蜜、洋槐蜜、荆条蜜、苦丁茶蜜、枇杷蜜、柃木蜜和枣花蜜分别降低了30.08%,21.2%,34.83%,35.5%,32.73%,35.7%和30.41%。且不同蜂蜜对肠道菌群作用有显著差异,荔枝蜜、洋槐蜜、荆条蜜、苦丁茶蜜、枇杷蜜和柃木蜜增加了拟杆菌门丰度,荔枝蜜和洋槐蜜降低了变形菌门丰度。除枣花蜜外,其它6种蜂蜜均可降低厚壁菌门/拟杆菌门(Firmicutes/Bacteroidetes,F/B)值,荔枝蜜、洋槐蜜、荆条蜜、苦丁茶蜜、枇杷蜜和柃木蜜分别降低了341.99%,337.37%,106.36%,128.14%,141.59%和93.52%,其中荔枝蜜降低效果最好。蜂蜜对肠道菌群的作用效果与蜂蜜的植物源有直接的相关性,与蜜蜂的种类没有直接的相关性,厚壁菌门丰度与多酚总量呈负相关。


乙磷铝在香榧体内的传导分布及对香榧根腐病防治效果
《农药学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乙磷铝在香榧体内传导分布及对香榧根腐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将0.5%乙磷铝水剂(SL)对3年生香榧注干施药7、14和21 d后,采用HPLC-MS测定了乙磷铝在香榧体内各部位的分布;并将0.5%乙磷铝SL对13年生香榧连续注干施药3年,每年3月中旬施药1次.第3年施药90和180 d后测定了乙磷铝在香榧体内各部位的残留,第3年施药15、45和180 d后检测香榧叶片光合作用的变化.结果显示:0.5%乙磷铝SL注干施药7 d后,乙磷铝已传导至香榧的根、干、枝、叶等部位,枝干及根部乙磷铝含量分别为0.51、0.15 mg/kg;施药3年对香榧根腐病的防治效果达89.41%;乙磷铝注干施药,可以增加香榧叶片的光合色素和叶绿素含量,降低热耗散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强叶片的光合作用,使叶片萌发正常、复壮复绿.综上,乙磷铝注干施药后,在香榧体内可双向传导,有效防治香榧根腐病.


基于定量描述法的鲜食蚕豆资源食味品质感官评价与分析
《浙江农业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22份鲜食蚕豆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描述法对不同品种(系)的食味品质性状进行评价分析,建立鲜食蚕豆感官特征定量描述词汇表,借助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和方差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探究不同感官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和差异性,初步确定影响鲜食蚕豆感官品质的关键性状,以及食味感官优劣的评分标准。结果表明,22个鲜食蚕豆种质资源在甜味、硬度和糯性的感官强度上存在显著(P<0.05)差异。鲜食蚕豆的综合评价与甜味、鲜味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2、0.91。筛选甜味、鲜味、硬度和糯性作为鲜食蚕豆感官评价的关键性状。根据食味感官品质最好品种(Y019、HN002)和最差品种(GB37、七粒长香)的得分进行食味感官品质等级划分,食味性好的评分标准为:甜味≥8.0,鲜味≥6.5,质地软糯(硬度≤2.5,糯性≥7.5)或质地嫩脆(4.5≤硬度≤7.0,糯性≤2.0);食味性差的评分标准为:甜味≤4.5,鲜味≤3.5,质地坚硬(硬度≥7.0,糯性≤2.0)或疏松(硬度≤4.5,糯性≤2.0)。试验结果可为鲜食蚕豆感官品质的深入研究和优质鲜食蚕豆新品种的选育提供技术支撑。


番鸭肌肉氨基酸谱发育性变化研究
《浙江农业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取同一批次14、28、42、70、660日龄的母番鸭屠宰后采集胸肌和腿肌,测定水分、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的变化,旨在明确番鸭胸肌和腿肌氨基酸谱的发育性变化。结果表明,在整个发育过程中,番鸭的胸肌重、腿肌重均随日龄增长而显著(P<0.05)增加,蛋白含量总体增加,水分含量逐渐降低。番鸭胸肌的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随日龄增长总体增加,70日龄与660日龄间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14日龄、28日龄、42日龄,赖氨酸和胱氨酸含量在70日龄时显著高于其他日龄,精氨酸、酪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异亮氨酸和脯氨酸的含量在660日龄显著高于其他日龄。番鸭腿肌的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均在70日龄时达到峰值,丙氨酸、亮氨酸和赖氨酸的含量在70日龄显著高于其他日龄,胱氨酸、苏氨酸、酪氨酸的含量在660日龄显著高于其他日龄。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模型表明,不同日龄番鸭的胸肌和腿肌氨基酸谱存在差异,赖氨酸和胱氨酸分别是14~660日龄番鸭胸肌和腿肌氨基酸代谢谱差异中最重要的氨基酸。综上,番鸭肌肉中的氨基酸含量随着日龄的增长而发生明显变化,腿肌中的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在70日龄较为突出,胸肌中的总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含量在660日龄尤为丰富。


中华鳖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基因的表达分析
《淡水渔业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一氧化氮(NO)参与生物体内多种重要的生理病理活动,可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是一氧化氮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限速酶。为了探明iNOS在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先天免疫中的作用,研究了iNOS基因在中华鳖组织的分布及外源刺激物对其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iNOS基因在中华鳖的心脏、肝脏、肾脏、脾脏、肌肉、小肠和大肠中均有表达,其中在大肠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小肠、肾脏和脾脏。在受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 LPS)刺激后,肝、脾、肾、肌肉和小肠iNOS mRNA的表达显著升高。免疫组化实验结果显示LPS刺激后12 h、24 h iNOS蛋白在小肠、脾脏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研究结果表明iNOS可能参与了中华鳖的机体免疫反应。
关键词: 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脂多糖


双孢蘑菇不同潮次采收期转录组差异表达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双孢蘑菇不同潮次采收期转录组差异表达,为筛选影响双孢蘑菇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基因及双孢蘑菇的高效栽培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双孢蘑菇A15为试验材料,利用转录组测序(RNA-Seq)技术对双孢蘑菇第1潮次采收期(CZ1)、第2潮次采收期(CZ2)、第3潮次采收期(CZ3)样品进行分析。将RNA-Seq数据序列比对参考基因组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RNA-Seq结果的准确性。【结果】不同潮次样品共获得58.54Gb的Cleandata,Q20为98.41%~98.49%,Q30为95.01%~95.24%,有效碱基占比为49.00%~49.70%。以CZ1样品为对照组,在CZ2和CZ3样品中分别筛选到849和1297个差异表达基因,CZ1 vs CZ2组和CZ1 vs CZ3组中共有545个差异表达基因,CZ1 vs CZ2组、CZ1 vs CZ3组和CZ2vsCZ3组中共有90个差异表达基因。差异表达基因GO功能注释分析结果显示,CZ1vsCZ2组、CZ1vsCZ3组中差异表达基因被注释到的GO功能分为生物过程、分子功能和细胞组分三大功能类别。KEGG信号通路分析结果显示,CZ1vsCZ2组和CZ1vsCZ3组中代谢途径、抗生素的生物合成以及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等信号通路被显著富集。从高表达量的差异表达基因中筛选出10个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分析,CZ3样品中酪氨酸酶基因(TYR)表达量是CZ1样品的7.04倍,CZ1样品中过氧化氢酶基因(CAT3)表达量达到峰值,为CZ3样品的3.20倍。4个差异表达基因的表达趋势与RNA-Seq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结论】从3个不同潮次采收期A15双孢蘑菇样品差异表达基因中筛选到10个高表达量基因,其中包括催化黑色素生成的关键限速酶基因TYR及过氧化氢酶的编码基因CAT3。不同潮次采收期双孢蘑菇的抗氧化能力不同,第1潮次采收期双孢蘑菇的抗氧化能力最强,而第3潮次采收期的抗氧化能力最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