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5214条记录
甘蓝型油菜种子低温萌发差异及RNA-seq分析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种植效益,筛选长江下游地区适宜迟播的油菜品种,探索其耐寒性作用机理,利用6个已审定(登记)的油菜品种,设置6个温度处理,分析低温下种子萌发特性和生理指标变化,利用RNA-seq技术,进一步探索不同耐寒性油菜品种低温萌发差异的原因。结果显示,随着温度的降低,各品种萌发速率和相对萌发率相应降低,越优1301和越优1510在低于10℃低温条件下,具有明显的抗寒耐迟播优势;SOD活性变化与低温萌发表型结果一致;在越优1301和沣油737中,共检测到920个DGE参与油菜低温萌发过程,并筛选到与ABA途径和淀粉蔗糖代谢途径相关的21个DEG。越优1301具有较强的低温萌发能力,可能通过植物激素信号转导、活性氧清除系统的激活和糖类代谢稳态变化引起种子萌发能力差异,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越优1301表现较强耐寒性的原因。本研究为保障长江下游地区迟播油菜的生产安全和种植效益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指导。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低温胁迫 种子萌发 迟播 RNA测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SRAP标记的不同产区黄精的遗传多样性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产区黄精Polygonatum spp.的遗传多样性,为其资源保护及品种选育提供更多理论依据。【方法】使用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分子标记技术,分析来自华东(浙江、福建、安徽、江西)、西北(河北、陕西)、华中(湖南)、西南(四川、贵州、云南)等4个居群的47份黄精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结果】对88对SRAP引物进行筛选,有7对可用于黄精种质资源的SRAP-PCR分析,共得到159条扩增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40条。物种水平上,多态性比率为88.05%,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600 6,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04 1,Shannon信息指数(I)为0.308 0;居群水平上,多态性比率为42.14%~86.16%,H和I分别为0.188 1~0.259 1和0.238 2~0.399 4;4个居群的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194 1,表明有80.59%的遗传变异在种群内进行,基因流(Nm)为2.075 4,表明居群间存在一定的基因流动;从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聚类结果可知:当相似系数为0.66时,47份样品分成4组,Ⅰ、Ⅲ、Ⅳ类的均为华东地区浙江种质资源,当相似系数为0.68时,Ⅱ类分成2支。西南与西北聚为一类,浙江庆元黄精聚类结果复杂,表明地理位置差异与亲缘关系远近没有特定关系。整体上华东居群遗传多样性丰富,而庆元黄精种质遗传多样性最丰富。【结论】黄精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居群间存在一定的基因交流,可为黄精新品种选育工作提供参考。图3表4参22

关键词: 黄精 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产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加速溶剂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婴幼儿配方乳粉中17种磺胺类药物残留

浙江农业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加速溶剂萃取(ASE)-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HPLC-MS/MS)测定婴幼儿配方乳粉中17种磺胺类药物残留的方法,并对方法的线性、灵敏度、回收率及基质效应等进行验证分析,同时将该方法应用于市场采集的婴幼儿配方乳粉样品中磺胺类药物残留进行分析和确证。试验结果表明,17种磺胺类药物在0.5~100μg·kg-1范围内呈线性,决定系数均大于0.998,不同添加浓度下的回收率为75.3%~103.6%,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11.0%,基质效应为0.4~1.0,检出限为0.1~3.0μg·kg-1,定量限为0.3~10μg·kg-1。该方法具有萃取便捷、灵敏度和准确度高等特点,可同时对婴幼儿配方乳粉中17种磺胺类药物残留进行测定。

关键词: 加速溶剂萃取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乳粉 磺胺类药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机物料长期施用对稻田土壤养分的影响

土壤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2010—2021年连续12年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紫云英、水稻秸秆、商品有机肥等有机物料还田施用对稻田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物料可以有效提高稻田土壤氮磷钾和有机质等含量。与单施化肥处理相比,紫云英还田土壤碱解氮含量增加6.97%,商品有机肥配施土壤有效磷含量增加49.30%,水稻秸秆还田土壤速效钾含量增加49.32%。3种有机物料处理土壤有机质增加相近(6.0%~7.5%),可以改善土壤酸性但差异不显著。不同有机物料对土壤基础养分的增加差异显著,紫云英还田土壤固氮能力最强,商品有机肥配施土壤磷素增加最明显,秸秆还田土壤钾素提高最显著。可见,有机物料长期还田施用是一种培肥土壤的有效措施,有助于稻田土壤的可持续利用。

关键词: 长期定位试验 有机物料 土壤养分 紫云英 水稻秸秆 商品有机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华鳖性别分子鉴定方法开发与验证

浙江农业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开发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性别分子鉴定方法,分析比对了雌性中华鳖基因组中SBNO1 基因2 个拷贝的序列信息,筛选出1 处内含子长度差异,设计引物进行雌雄个体PCR扩增检测和测序验证;并进一步以48 只雌雄中华鳖基因组为样本进行准确率检验.结果显示,雌性中华鳖扩增产物为2 031 bp和1 624 bp双带,雄性中华鳖扩增产物为2 031 bp单一带.结合解剖学性别鉴定记录,48 只雌雄中华鳖性别分子鉴定的判别准确率为100%.本研究提供了一种微创、简便快捷的中华鳖性别分子鉴定方法,为中华鳖单性养殖和性控育种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中华鳖 性别分子鉴定 聚合酶链式反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绿色发展理念的浙江"26县"政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浙江农业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求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新动能与新路径,本文关注并分析了基于绿色发展理念的浙江"26县"政策,介绍了"26县"政策出台的现实背景,总结了"26县"政策的主要内容,阐述了"26县"政策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机理,并利用2013—2019年浙江省83个县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通过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26县"政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果.研究发现:"26县"政策显著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同时,"26县"政策显著缩小了经营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的城乡差距,但在缩小工资性收入和财产净收入城乡差距上的作用不显著.上述发现既可为迈向共同富裕的绿色发展之路提供现实依据,也可为激发乡村生态要素优势的政策制定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城乡收入差距 26县政策 绿色发展理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脯氨酸及KCl替代食盐对海鲈鱼品质影响的研究

核农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脯氨酸及KCl对海鲈鱼品质的影响,本试验用不同腌制组分(NaCl、NaCl+脯氨酸、NaCl+KCl、NaCl+KCl+脯氨酸)在4℃条件下干腌海鲈鱼,分别在腌制18 h、腌制36 h(结束)、风干3 h、风干6 h取样,测定海鲈鱼的pH值、色差、水分含量、含盐量、硫代巴比妥酸(TBA)值,同时进行质构、微观结构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不同处理腌制海鲈鱼pH值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含水量始终呈下降趋势,而含盐量则呈现上升趋势,用NaCl+脯氨酸腌制海鲈鱼后测得的TBA值最低,为1.415 7mg·kg-1。通过透射电镜观察,添加脯氨酸使鱼肉组织更紧密,能更好地溶解肌球蛋白。使用NaCl+KCl+脯氨酸的减盐配方结合干腌法对海鲈鱼进行腌制,制得的海鲈鱼硬度和咀嚼性较高,并且能够有效抑制脂肪氧化,使肌球蛋白更好的凝集,得到风味及品质更好的产品。本研究结果为海鲈鱼的工业化腌制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关键词: 海鲈鱼 减盐 脯氨酸 理化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种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春茶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于浙西丘陵地区'龙井43'成龄茶园设置纯化肥和猪粪、茶渣、沼渣3种肥源有机肥处理(有机肥替代50%化肥),连续2 a进行大田试验,探究3种不同肥源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春茶产量、品质及中量、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施用2 a有机肥后,猪粪、茶渣、沼渣有机肥分别比纯化肥提高春茶鲜叶产量21.53%、3.98%和6.62%;与纯化肥相比,有机肥施用1 a和2 a后,茶渣、沼渣有机肥处理的茶叶游离氨基酸总量均有所提高;茶渣有机肥施用1 a后显著降低了茶叶酚氨比,猪粪、沼渣有机肥施用2 a后也显著降低了茶叶酚氨比,有机肥施用2 a对茶叶品质的提升效果比1 a更明显;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 a试验茶叶产量和品质数据进行综合评价,茶渣有机肥、猪粪有机肥、沼渣有机肥、纯化肥的综合得分依次降低;猪粪有机肥处理的茶叶Cu、Zn含量最高,茶渣有机肥处理的茶叶Ca、Mg、Fe、Mn含量最高.可见,施用3种有机肥均可提高茶叶产量,改善茶叶品质,促进茶叶对中量、微量元素的吸收,尤其以茶渣有机肥在茶园的应用效果更佳.

关键词: 春茶 有机肥 猪粪 茶渣 沼渣 中量元素 微量元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薯近缘野生种ISBP分子标记的开发及其在遗传多样性分析和品种鉴定中的应用

浙江农业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甘薯近缘野生种Ipomoea triloba和Ipomoea trifida的基因组测序序列中鉴定出2 360条长末端重复反转座子(long terminal repeat retrotransposons, LTR-RT)序列,在此基础上开发了100对基于插入位点的多态性(insertion-site-based polymorphisms, ISBP)引物,并利用4份甘薯种质资源对开发的ISBP引物进行多态性评估,发现24对ISBP引物具有较高的多态性,随后将其应用于浙江省收集的56份甘薯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和品种鉴定。结果显示,24对ISBP引物在56份种质资源中共产生182条多态性条带,且每份种质资源都有独特的指纹信息。NTsys遗传分析结果显示,群体内不同种质资源之间的遗传距离从0.027 5至0.653 8,平均为0.373 2,引物多态性信息含量(polymorphic information content, PIC)平均为0.289 6,UPGMA和PCA结果显示,这些群体共被分为两个大群,分别包含11和45份种质资源。以上研究表明,该群体的遗传变异较小,不同种质资源之间的遗传背景狭窄。本研究开发的ISBP引物一方面增加了甘薯中逆转座子分子标记的数量,填补了ISBP标记在甘薯遗传分析中应用的空白,另一方面为甘薯品种资源鉴定、保护与利用提供了有力工具。

关键词: 甘薯 ISBP LTR 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品种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杨梅软糖制备工艺优化及其降血糖功能分析

食品工业科技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开发具有降血糖功能的水果软糖制品,本研究以杨梅汁为主要原料,卡拉胶和明胶为凝胶剂,木糖醇为甜味剂,以质构分析和感官得分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制备工艺,并且开展了杨梅软糖提取物体外降血糖功效研究,使用UPLC-MS/MS检测技术对杨梅汁成分进行定性和相对定量分析,并结合网络药理学预测降血糖成分和相关作用通路.结果表明,在 100 mL杨梅软糖凝胶溶液体系中,应用响应面法优化出杨梅软糖的配方:用体积分数为 89.37%的杨梅汁进行溶胀和定容,明胶添加量为 9.90%,卡拉胶添加量为 1.41%,木糖醇添加量为 30.86%.在此工艺下制得的杨梅软糖感官评分可达 87.30分,接近理论值.体外降血糖实验表明4 mg/mL的杨梅软糖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抑制率分别达到 98.58%和 86.89%.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推测 3,5-二乙酰坦布林(YM16)、杜鹃黄素(YM17)、覆盆子酮葡萄糖苷(YM1)为杨梅汁中关键降血糖成分,人类癌症通路、PI3K-Akt通路为重要作用通路.通过该工艺制备的软糖弹性好,口感酸甜,且具有一定降血糖功效,可为水果味功能性软糖的开发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 杨梅软糖 配方优化 响应面 α-葡萄糖苷酶 α-淀粉酶 网络药理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