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5214条记录
玫瑰香型中熟鲜食葡萄新品种天工丽人的选育

果树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天工丽人是巨玫瑰实生选育出的中熟鲜食葡萄新品种,属四倍体欧美杂交种.果穗圆锥形,紧密度中等,成熟度一致.果粒呈椭圆形,果皮紫红色,果粉适中.平均穗质量513.0 g,平均单粒质量8.23 g.果皮中等厚,易分离.果肉质地较软,多汁,香甜爽口,玫瑰香味浓郁,每果粒含种子1~3粒.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20.5%,可滴定酸含量0.32%,维生素C含量76.9 mg·kg-1.生长势较强,花芽分化优良,二次结果能力强,丰产性强.在浙江海宁地区设施栽培条件下,3月中旬萌芽,8月上旬一次果成熟,10月二次果成熟,南北方均适合种植.

关键词: 鲜食葡萄 新品种 天工丽人 中熟 玫瑰香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浙江省铅污染源解析与茶叶铅污染风险评价

浙江农业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通过盆栽试验和文献调研,研究了茶树对铅的吸收积累特性,构建了土壤-茶叶铅转运模型,利用污染源清单法和普查数据,分析并预测了浙江省茶园的铅污染风险。结果表明,茶树各部位铅含量随土壤铅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当土壤中铅含量达到500 mg·kg-1时,嫩叶中铅含量最高可达22.83 mg·kg-1。铅在茶树各部位的积累量总体表现为新叶<老叶<茎<根。当土壤铅含量低于100 mg·kg-1时,茶叶铅含量能符合我国标准要求;如果土壤铅含量高于150 mg·kg-1,茶叶铅含量超标的风险明显增加。浙江省1990—2018年的铅人为排放量展示出较大的时空差异,铅排放量在2009—2014年快速增长后仍处于相对高位,各地应因地制宜削减铅排放。基于相关数据预测,在现有产业模式驱动下,2030年浙江省茶叶铅污染风险将进一步提高,茶园铅污染风险仍不容忽视。

关键词: 铅污染 茶叶 源解析 食品安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QuEChERS-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中草药中22种三唑类农药残留

色谱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浙八味”中草药中22种三唑类杀菌剂农药残留的简便、快速和精准分析方法。以白术为代表性基质,对QuEChERS前处理方法进行改良,样品经乙腈萃取后,选取10 mg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和20 mg C18组合作为净化吸附剂,并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进行分析;对建立的方法进行了系统考察,糠菌唑、氟环唑和乙环唑的线性范围为2.5~200μg/L,其余农药的线性范围为1~200μg/L,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在10、20、100和200μg/kg的添加水平下平均回收率为77.0~115%,相对标准偏差(RSD)均低于9.4%;本方法的检出限为1~2.5μg/kg,定量限为10~20μg/kg;通过添加回收试验验证该方法对“浙八味”其他中草药的适用性,目标农药在不同基质中的平均回收率为76.4%~123%, RSD均低于12.2%。利用该方法检测了市售30份“浙八味”中草药中三唑类农药残留,结果显示,浙贝母和杭白菊中有三唑类农药检出,其中浙贝母中均检出苯醚甲环唑,含量为41.4~110μg/kg,杭白菊中检出苯醚甲环唑、腈菌唑、三唑醇和丙环唑,含量为16.1~250μg/kg。所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快速,方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满足“浙八味”中三唑类杀菌剂准确定量分析的要求。

关键词: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三唑类农药残留 浙八味 中草药 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田伴生浮萍碳、氮汇及对水稻产量影响的研究进展

中国农业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浮萍是一种常见于静水环境中的水体漂浮微观植物。以大气CO2浓度增高为主导致的温度上升为特征的气候变化威胁着粮食安全。或因气候变暖及灌溉水体富营养化等,近年来我国稻田浮萍伴生有逐年加重趋势。本文综述了浮萍对稻田的影响,发现了一些重要信息:浮萍伴生降低稻田水体温度0.8—2.76℃及pH 0.10—0.45,改变了微生物群落结构,减少稻田NH3挥发18.2%—59.0%,提高氮利用率17.2%—78.0%,结果增加了稻田氮汇及稻谷产量(9.0%—34.6%);伴生浮萍生长繁殖快,其年产生物量可达8×10~3—13×10~3 kg·hm-2,碳汇几乎与当季水稻相当;水稻浮萍的互利共生总体大于竞争,二者伴生呈现了稻田生态系统对环境变化适应的现象。但未来本领域仍需深入研究,包括浮萍伴生,特别是与环境因子互作(高温及高CO2浓度等)条件下,对稻田生态环境变化、水稻生长、产量、品质的影响及机制和可能带给稻田的风险等,为未来基于水稻-浮萍等生物协作开发适应气候及环境变化、维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稻作技术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 浮萍 水稻 碳汇 氮汇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高产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浙两优美香新占的选育

杂交水稻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浙两优美香新占是浙江农科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株高适中、分蘖力较强、高产、优质等特点,202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浙两优美香新占 优质 高产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贮藏条件对3种花粉源蜂王浆品质的影响

浙江农业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贮藏温度和贮藏时间对蜂王浆品质的影响,以椴树浆、油菜浆、洋槐浆3种不同来源的蜂王浆为原料,通过测定其总蛋白、10-羟基-2-癸烯酸(10-HDA)、游离糖、游离氨基酸和游离脂肪酸含量,同时分析其羟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蜜源蜂王浆之间总蛋白含量和10-HDA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短期贮藏不会导致其发生显著变化,但会导致油菜浆中葡萄糖和果糖等单糖含量的升高以及蔗糖含量的显著减少(P<0.05)。不同花粉源蜂王浆中氨基酸和游离脂肪酸组成类似,短期贮藏后油菜浆中的谷氨酸、棕榈酸、油酸、亚油酸和α-亚麻酸显著增加,椴树浆中丙氨酸、油酸及洋槐浆中亮氨酸和组氨酸则出现降低的现象。3种不同来源的蜂王浆的羟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在贮藏后显著降低(P<0.05)。本研究可以为蜂王浆在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变化等方面的品质评价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蜂王浆 贮藏 温度 品质 抗氧化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果树基因组辅助育种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分子植物育种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年来,基因组学分析技术的发展为提高植物育种效率开辟了新的途径.基于基因组学的植物育种和遗传学研究的新方法,如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和基因组选择(GS),得到广泛应用,包括应用于果树育种中.果树世代周期长、遗传杂合度高、基因组较大、童期长且生物学研究基础薄弱,果树目标性状的遗传改良进程受到极大限制.本综述分析了基因组学辅助育种的潜力,利用新的基因组学方法来克服传统果树育种的这些障碍.首先介绍了果树常规育种技术(如远缘杂交,突变等技术),随后对果树中近年来出现的新的生物育种技术(如RNA干涉技术,同源转基因育种技术等)作了概述.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测序成本进一步降低,越来越多的果树完成了全基因组测序,总结了完成全基因组测序的果树树种,并综述了 GWAS和GS的核心理论、主要模型、研究方法以及它们在果树育种中的应用进展,最后展望了基因组辅助育种技术在果树育种中的应用前景及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果树育种 新生物育种技术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基因组选择 统计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梨梢枯病菌生物学特性及对药剂敏感性研究

园艺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在中国新发现的梨梢枯病病原菌(Aureobasidium pullulans var. pullulans)在不同温度、pH、碳源、氮源和光照等培养条件和孢子致死温度的测定,明确病原菌的生长规律和死亡条件,并采用生长速率法对该病原菌进行9种杀菌剂的毒力筛选。结果表明:梨梢枯病病原菌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5~25 ℃,最适温度为20 ℃,温度高于35 ℃时,菌丝生长缓慢;菌丝生长最佳培养基为PDA培养基,产孢最佳培养基为OA培养基;甘露醇和酵母粉分别为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佳碳源和氮源;菌丝可在pH 4~10条件下生长,pH 5为生长最适pH;光照对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并且有利于病原菌产孢,在光暗交替的培养条件下,菌落会形成明显的轮纹。病原菌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48.9 ℃。该病原菌对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的敏感性较高,其EC50 <0.01 mg·L-1;对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3%氟菌·肟菌酯悬浮剂和325 g·L-1苯甲·嘧菌酯悬浮剂的敏感性次之,其0.01 mg·L-1 <EC50 <1 mg·L-1

关键词: 梢枯病 出芽短梗霉 生物学特性 药剂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浙江省猪源产肠毒素大肠杆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中国兽医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旨在调查浙江省猪源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的流行情况和毒力基因特征。采用标准细菌学方法对大肠杆菌进行分离,并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大肠杆菌的毒力基因。2014-2021年共分离到137个携带ETEC黏附素或肠毒素基因的大肠杆菌菌株,其中禁抗后平均每年分离到的菌株数量是禁抗前的2倍。肠毒素基因检测结果表明,STb (129/137,94.2%)最常见,其次是STa (64/137,46.7%)和LT (62/137,45.3%);黏附素基因以F18 (56/137,40.9%)最占优势,其次为K88 (28/137,20.4%),未检测到K99和987P及F41等黏附素。上述137个临床分离株中共检测到16种不同的毒力因子模式,平均每8.6个菌株产生一种不同的毒力因子模式;其中39.4%的菌株仅携带肠毒素基因,检测不到经典的黏附素基因,而1.5%的菌株则与之相反。共有81株菌同时检测到肠毒素和黏附素基因,占检出总数的59.1%。在所有被检测的生长阶段,肠毒素STb均为检出率最高的肠毒素,且随着日龄增加检出率逐渐降低。黏附素F18随着仔猪日龄的增加检出率不断提高;K88黏附素在各个生长阶段均能检出,尤其在产房仔猪中检出率最高。口腔灌服不同毒力因子模式ETEC菌株对小鼠的致死率介于0~40%,攻毒7 d后不同组的小鼠肠内容物中攻毒菌株的带菌率介于0~100%。综上所述,饲料禁抗后浙江省腹泻猪群中ETEC分离率明显上升,所携带的肠毒素以STb为主,黏附素以F18为主。菌株的毒力因子模式复杂,对小鼠的致病力及在小鼠体内的持续存活能力有明显差异,说明小鼠作为猪源ETEC的传播媒介作用在不同菌株间存在较大差异。

关键词: 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 毒力因子 黏附素基因 肠毒素基因 分子流行病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遮阴对紫叶紫薇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CSCD

摘要:为探究遮阴对紫叶紫薇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明确紫叶紫薇对不同光照强度的适应性,通过遮阴方法设置4个不同的光照强度水平L1(CK)、L2(轻度遮阴)、L3(中度遮阴)、L4(重度遮阴),测定2个紫叶紫薇品种的比叶重、光响应曲线、叶绿素荧光参数、抗氧化酶等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随着遮阴程度的增加,‘午夜紫薇’与‘巧克力紫薇’的叶面积与光合色素含量逐渐升高,与之相反,比叶重逐渐降低;‘巧克力紫薇’与‘午夜紫薇’的净光合速率(Pn)随着光照强度(PAR)增加逐渐升高,当PAR>800μmol/(m~2·s)时,Pn的增加逐渐趋于缓慢,最后达到光饱和。‘午夜紫薇’与‘巧克力紫薇’的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在L1遮荫处理时显著低于其他遮荫处理,且随着遮荫程度的增加,二者的Pmax(最大净光合速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巧克力紫薇’与‘午夜紫薇’的Pn随着胞间二氧化碳(CO2)浓度的增加而逐渐上升,当Ci(胞间CO2浓度)>1000μmol/mol时,Pn随Ci的升高的增加趋于缓慢。‘午夜紫薇’与‘巧克力紫薇’的CO2补偿点随着遮荫程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巧克力紫薇’Y(II)(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随着遮荫程度的增加逐渐增加,而‘巧克力紫薇’与‘午夜紫薇’Y(NO)(与光无关的基本散热量子效率)则随着遮荫程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L1全光照条件显著增加了‘午夜紫薇’与‘巧克力紫薇’的O2-产生速率与H2O2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因此,全光照条件下紫叶紫薇出现一定的光抑制现象,轻度遮阴可提高紫叶紫薇的光能利用率,促进生长发育,同时紫叶紫薇对弱光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关键词: 紫叶紫薇 遮阴 生长 光合特性 叶绿素荧光 保护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