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5214条记录
有机碳对土壤团聚体形成的影响研究进展

河南农业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土壤有机碳(SOC)作为参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物质,在土壤团聚体形成与稳定中起重要作用.回顾了土壤团聚体的定义、特征和形成理论,分析了SOC在团聚体中的周转过程,综述了SOC数量、SOC结构、微生物残体碳及SOC损失在土壤团聚体形成中的作用及影响,从土壤碳汇与团聚体的协同关系角度对健康土壤的培育提出建议,并对土壤团聚体领域未来研究方向作出展望,以期为土壤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土壤团聚体 有机碳 碳汇 胶结作用 微生物残体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可降解塑料在不同土壤填埋下热性能变化及碳元素组成分析

核农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可降解塑料聚乳酸(PLA)、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及其共混塑料(PBAT/PLA)以及不可降解塑料聚乙烯(PE)在红壤、小粉土和青粉泥中的降解行为,采用失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元素分析-稳定同位素比率质谱仪(EA-IRMS)评估上述4种塑料在土壤填埋下的特征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塑料在土壤中的降解性能存在差异。随着降解程度的增加,可降解塑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冷结晶温度(Tc)以及熔融温度(Tm)向低温方向偏移,δ13C值有升高的趋势,%C有降低的趋势。其中,PBAT/PLA在青粉泥中填埋180 d后的失重率最大,为95.1%,其Tg由61℃降至58℃,Tc由113℃降至104℃,δ13C值从-24.1‰增加到-21.8‰,%C从54.9%降低至40.5%。表明DSC和EA-IEMS或可用于定性监测塑料在环境中的降解行为。本研究结果为可降解塑料在环境中的降解行为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 可降解塑料 降解性能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碳稳定同位素 碳元素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异位发酵床技术在养殖粪污处理中的应用及其影响机制的研究进展

中国畜牧杂志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畜禽粪污的有效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是实现农业农村碳中和的重要方式.异位发酵床技术是一种在养殖舍外独立发酵槽中铺设垫料,收集并发酵处理养殖粪污的技术,其有效避免了传统发酵床因与动物直接接触而产生的潜在负面影响,同时显著提高了污染物处理效率.目前该技术在国内外广泛应用于畜禽粪污的处理,在同步实现粪污的消纳和肥料化利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就近年来异位发酵床技术在畜禽粪污处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综述,深入介绍了其作用效果的影响机制,并提出未来研究展望,为该技术进一步在养殖粪污处理中的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异位发酵床 养殖粪污 应用效果 影响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橄榄叶抗氧化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中国粮油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油橄榄叶是油橄榄种植和橄榄油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含有丰富的黄酮、裂环烯醚萜、羟基肉桂酸、简单酚和三萜酸等抗氧化活性物质,具有清除活性氧自由基、抵抗机体氧化应激的作用.本文对油橄榄叶中抗氧化活性成分的提取制备方法、抗氧化活性评价方法及抗氧化作用机制进行全面综述,并对油橄榄叶提取物应用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油橄榄叶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油橄榄叶 抗氧化成分 提取工艺 抗氧化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浙江省海岛丘陵土壤的发生特点与系统分类归属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海岛地理景观特殊且成土条件复杂,其土壤形成有别于大陆.为了解浙江省海岛丘陵土壤的发生特点和系统分类归属,本文对80个土壤剖面进行调查,并结合历史文献数据进行研究.调查结果表明:浙江省海岛丘陵土壤的地貌结构、母质组成、气候条件和植被类型等相对单一,但海岛规模、离陆距离、潮汐、人为活动影响频繁;地形坡度较大,石质化明显,黏化作用弱,脱硅富铁铝化作用多变,风化淋溶系数中等,复盐基现象明显,pH值和盐基饱和度较同纬度大陆高,成土环境受古代和现代双重因素影响.在该研究区共鉴定出富铁土、淋溶土、雏形土和新成土 4个土纲,干润富铁土、湿润富铁土、干润淋溶土、湿润淋溶土、干润雏形土、湿润雏形土和正常新成土 7个亚纲,10个土类、11个亚类和25个土族.浙江省海岛丘陵土壤形成方向基本上与同纬度大陆丘陵土壤相同,属于传统的"红壤带".

关键词: 海岛丘陵土壤 浙江省 土壤发生 成土环境 土壤分类 复盐基作用 土壤水分状况 土壤分布规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干燥方式对杨梅果渣粉抗氧化活性和风味的影响

浙江农业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杨梅果渣作为一种加工副产物,富含酚类、糖类和膳食纤维等多种营养物质。为实现资源化利用,本研究采用热风干燥、真空干燥和冷冻干燥将其加工成杨梅果渣粉,并分析不同干燥方式对果渣粉物理性质、风味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冻干燥的样品具有更低的堆积密度,更高的L*值和a*值,同时,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和花色苷含量最高,还原力、ABTS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更强,具有高总糖含量和低总酸含量,并保留有更多的醛类、酯类和酮类成分。热风干燥样品与真空干燥样品在物理性质和抗氧化方面无明显差异,但热风干燥样品中总糖含量较低。真空干燥效果最差,样品中总酸含量较高,尤其是较高的乙酸含量影响了杨梅果渣粉的风味。冷冻干燥和热风干燥则具有较高的果香和脂肪香。综合评价,冷冻干燥更适于加工杨梅果渣粉。

关键词: 杨梅 果渣 干燥 抗氧化 风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猕猴桃新品种‘金丽’

园艺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金丽’是在中华猕猴桃资源普查中发现,后经系统选育而成的中晚熟四倍体黄肉新品种。果实大,长圆柱形,平均单果质量110 g,最大可达200 g。果皮黄绿色,有少量浅褐色点状凸起,成熟时果肉纯黄至金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7%,维生素C含量为1 440 mg·kg~(-1),肉质细嫩,口感鲜美,有香味。4℃低温可贮藏3个月。盛果期产量25 900 kg·hm~(-2)。

关键词: 猕猴桃 中晚熟 四倍体 黄肉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丁酸梭菌预处理对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结肠炎小鼠肝脏损伤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丁酸梭菌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究其机制.将10只C57BL/6J雄性小鼠分为CB组和DSS组,每组5只,CB组小鼠连续21d灌胃200 μL丁酸梭菌悬液(108 CFU/mL),DSS组小鼠则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而后2组小鼠通过饮水给予3%DSS 7 d诱导小鼠结肠炎,恢复3 d后测定小鼠肝脏组织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并分析肝脏组织中转录组的变化.结果显示:丁酸梭菌预处理可减少DSS诱导结肠炎小鼠的体重、结肠长度、肝脏和脾脏重量的变化,同时改变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活性;经丁酸梭菌预处理的小鼠肝脏组织结构变化较小,肝脏组织中炎症因子IL-6、IL-1β和TNF-α的含量降低.转录组学分析显示2组间肝脏组织中有575个差异表达基因,这些基因涉及的KEGG信号通路主要包括胆固醇代谢、谷胱甘肽代谢、细胞色素P450代谢和初级胆汁酸生物合成代谢,大都与脂质代谢相关.差异表达基因相对表达水平与炎症因子含量的相关性分析发现,细胞色素P450家族7亚家族B成员1(CYP7B1)和血管生成素样蛋白-8(ANGPTL8)基因相对表达水平与IL-6、IL-1β含量呈负相关;腺苷Al受体(ADORA1)、氧固醇结合蛋白样5(OSBPL5)、脂蛋白4(PLIN4)和肉毒碱脂酰转移酶1B(CPT1B)基因相对表达水平与IL-6、IL-1β和TNF-α含量呈正相关.与DSS组相比,丁酸梭菌预处理后CYP7B1和ANGPTL8基因在多个通路中上调表达,而ADORA1、OSBPL5、PLIN4和CPT1B基因在多个通路中下调表达.综上可知,丁酸梭菌能够有效预防DSS诱导结肠炎小鼠的肝脏损伤,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胆固醇代谢、甘油三酯稳态和初级胆汁酸生物合成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降低肝脏中的炎症反应.

关键词: 丁酸梭菌 小鼠 葡聚糖硫酸钠 结肠炎 肝脏损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甜柿炭疽病病原种类及生物学特性比较

果树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浙江金华太秋甜柿果实炭疽病主要病原种类,探究不同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的差异,为甜柿炭疽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1年6—10月,通过对浙江金华永康太秋甜柿生长期果实炭疽病病样的采集和分离,致病性测定和系统发育分析,确定其主要病原菌种类;通过对不同甜柿炭疽病病原菌在不同温度、pH值、培养基类型、光照等培养条件和致死温度的测定,揭示不同种之间的差异.[结果]3种甜柿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horii、C.siamense和C.fructicola)为浙江金华太秋甜柿果实炭疽病主要病原菌,其中暹罗刺盘孢引起太秋甜柿炭疽病为国内首次报道.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果生刺盘孢、哈锐炭疽菌和暹罗刺盘孢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产孢温度为35℃,哈锐炭疽菌最适产孢温度为25℃;果生刺盘孢和暹罗刺盘孢菌丝生长最佳培养基为PDA、CMA和GA,果生刺盘孢产孢最佳培养基为胡萝卜煎汁培养基,暹罗刺盘孢产孢最佳培养基为CMA培养基;哈锐炭疽菌菌丝生长最佳培养基为PDA和CA,产孢最佳培养基为OA培养基.pH值4~10均适宜甜柿炭疽病菌菌丝生长,果生刺盘孢在pH值5和9时产孢最佳,暹罗刺盘孢和哈锐炭疽菌在pH值9和10时产孢最佳;光照对太秋甜柿炭疽病菌菌丝生长无影响,但对不同的炭疽病菌的产孢影响较大,持续光照有利于果生刺盘孢产孢,光照黑暗交替可刺激哈锐炭疽菌产孢,光照对暹罗刺盘孢的产孢影响不大;果生刺盘孢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47.9℃10 min,哈锐炭疽菌和暹罗刺盘孢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49.2℃10 min.[结论]首次研究明确3种甜柿炭疽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差异.

关键词: 甜柿 果生刺盘孢 暹罗刺盘孢 哈锐炭疽菌 系统发育分析 生物学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养方式对"绿嘉黑"黑猪胴体性状、血液指标和肉品质的影响

中国畜牧杂志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比较放养和舍饲模式对"绿嘉黑"黑猪胴体性状、肉品质、血液指标和肌肉氨基酸组成的影响,本试验选择健康、体重相似的仔猪20头,使用配对分组的方式分为舍饲组和放养组,饲养达100 kg左右时屠宰检测各指标.结果表明:与舍饲组相比,放养组的胴体重显著降低,血清葡萄糖、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和免疫球蛋白M的含量显著增加,肌肉宰后pH24h和剪切力显著增加,背最长肌中总的呈味氨基酸比例显著增加,其中含量最高的3种呈味氨基酸丙氨酸、谷氨酰胺和甘氨酸的比例显著增加,功能氨基酸(谷氨酸、亮氨酸和精氨酸)比例显著降低.在本试验条件下,放养的猪只胴体重降低,机体免疫力提高,肉质更加优异.

关键词: 饲养方式 黑猪 大理石花纹 氨基酸组成 肉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