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5348条记录
淡紫紫孢菌ZJPL08可湿性粉剂研制及对柑橘木虱的毒力分析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淡紫紫孢菌(Purpureocillium lilacinum)ZJPL08对柑橘木虱具有强致病性,以该菌为材料的生防菌制剂研发对柑橘木虱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淡紫紫孢菌ZJPL08为有效成分,进行载体、润湿剂、紫外保护剂等的筛选,确定了淡紫紫孢菌ZJPL08可湿性粉剂的最佳配方:淡紫紫孢菌ZJPL08分生孢子粉10.00%(有效成分)、十二烷基硫酸钠3.00%(润湿剂)、木质素磺酸钠5.00%(分散剂)、腐殖酸0.25%(紫外保护剂)、氯化钙0.10%(孢子萌发促进剂)、黄原胶0.05%(黏着剂)和硅藻土81.60%(载体)。在此条件下制得的淡紫紫孢菌ZJPL08可湿性粉剂孢子含量为3.25×1010个/g,悬浮率为85.67%,润湿时间为86.22 s,细度为95.39%粉剂过300目筛,pH值为6.65,产品各项指标符合国家农药制剂产品要求。半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该制剂1 500倍液处理能有效防治柑橘木虱,防效达97.78%,与对照药剂30%噻虫嗪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100%防效)相比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1.80%阿维菌素乳油1 500倍液(78.33%防效)。综上所述,本研究研制的淡紫紫孢菌ZJPL08可湿性粉剂对柑橘木虱具有较好的防效,在替代化学农药防治柑橘木虱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淡紫紫孢菌 可湿性粉剂 柑橘木虱 生物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政府宣传、消费者认知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满意度-基于浙江省18个区县的调查数据

浙江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提升消费者农产品质量安全满意度是政府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中的重要目标之一。文章基于浙江省18个区县的3 060个消费者调查数据,利用Oprobit模型,探讨了政府宣传对消费者农产品质量安全满意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政府宣传显著提升了消费者农产品质量安全满意度。机制分析表明,消费者农产品质量安全认知在政府宣传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满意度的影响中发挥中介效应。异质性研究发现,政府宣传在年轻组和高受教育程度组上发挥了更加有效的作用。为此,建议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力度,提高宣传的针对性,进而提升消费者农产品质量安全满意度。

关键词: 政府宣传 消费者认知 农产品质量安全 满意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源皂苷的研究与应用

中国食品学报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皂苷是苷元为三萜或螺旋甾烷类化合物的一类糖苷,它为一种常见的活性成分,具有很重要的营养价值,如抑菌、抗肿瘤、降血糖、调节肠道菌群。同时,皂苷也存在很多局限性,如溶血性、器官毒性,生物利用度低,组织刺激性强,这极大地限制了皂苷在功能食品上的应用。目前通过一些方法来改善这些问题。本文综述近年来常见植物源皂苷的研究进展,基于其分类与结构解析,介绍其生理活性,临床应用的局限性及其解决措施,旨在为植物源皂苷在疾病预防与治疗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植物源皂苷 结构分类 生理活性 应用局限 解决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盐碱胁迫下作物氮素吸收利用的响应机理及调控措施研究进展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CSCD

摘要:开展盐碱胁迫下对作物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及其调控途径的综述研究,为盐碱胁迫下氮素利用率的提高和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从种子萌发、幼苗生长、根系生长、光合作用、渗透调节系统、氧化还原系统、离子平衡等方面系统归纳了盐碱胁迫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从土壤氮素循环、根系氮素吸收和氮素同化等方面分析了盐碱胁迫对作物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机理.结果显示,可以从氮高效品种选用、土壤调理剂施用、土壤有机质增施、生长调节剂控制、内生菌根定植等方面提高盐碱胁迫下作物的氮素吸收利用.通过开展综述,提出了开发利用相应的菌剂产品、关于不同程度的盐胁迫下作物氮素吸收利用的响应特征、开展耐盐品种的育种工作、深入挖掘植物体内碳氮代谢相关组学机理、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盐碱胁迫下对作物氮素利用的影响等盐碱地作物的养分管理和稳产高产理论与途径研究方向.

关键词: 盐碱胁迫 作物生长 氮素吸收利用 生理机理 调控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家蚕抗血液型脓病新品种明湖春江的育成

蚕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农村蚕桑生产中血液型脓病危害严重的现状,利用抗病种质资源,通过杂交和回交的方法选育出抗血液型脓病的家蚕四元杂交新品种明湖春江。国家和浙江省实验室鉴定结果显示,明湖春江4龄起蚕虫蛹率、出丝率与秋丰×白玉(对照)相仿,万蚕产茧量分别比对照提高8.78%、11.25%;解舒丝长达900 m以上,超过对照;洁净高于94分。国家和浙江省农村生产试验的张种产茧量分别比对照提高15.36%、11.06%,健蛹率与对照相仿。抗血液型脓病检测结果表明,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opolyhedrosis, BmNPV)对明湖春江的LC50值为3.102×10~8 mL-1,对照为2.085×10~6 mL-1。新品种于2022年5月通过浙江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于2022年12月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适合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秋期饲养。

关键词: 家蚕品种 血液型脓病 斑纹限性 品种选育 明湖春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浙江省不同水稻亚种上稻瘟病菌种群分布及生理小种组成

植物保护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浙江省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种群发生动态及不同水稻亚种上种群分布与生理小种组成结构,对2014—2023年该省分离、筛选的434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进行生理小种鉴定。结果显示:浙江省稻瘟病菌优势种群为籼型种群ZA和ZB,出现频率分别为34.3%和31.3%,种群发生动态相对稳定;籼型优势小种数量明显超过粳型优势小种,ZA1和ZB1小种出现频率最高,其次是ZB13和ZC15小种;共鉴别出3个籼型种群50个籼型小种和4个粳型种群11个粳型小种,稻瘟病菌种群和生理小种组成均呈现多样化趋势;源自籼稻的菌株(籼菌)中优势种群为ZB和ZA,出现频率分别为40.2%和27.5%,优势小种为ZB1、ZA1和ZB13,其次是ZB5和ZC15小种;源自粳稻的菌株(粳菌)中优势种群为ZA和ZB,出现频率分别为38.2%和25.4%,优势小种为ZA1,其次是ZB1和ZE3小种;源自籼粳杂交稻的菌株(籼粳菌)中优势种群为ZA和ZB,出现频率分别为43.0%和22.2%,优势小种为ZA1。表明不同水稻亚种上稻瘟病菌种群分布及优势种群、生理小种组成及优势小种均有差异,但均表现为籼型种群和籼型小种占优势,这个特点在籼菌中更为突出。

关键词: 浙江省 稻瘟病菌 水稻亚种 种群 生理小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浙江道地延胡索优质品种性状及其生物碱含量研究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延胡索是我国传统中药材中的常用大宗药材之一,产地多且适应性强,其中浙江省为其主要的道地产区之一.延胡索生产中多采用自繁自种的无性繁殖,易产生种质退化等问题,导致其产量和品质良莠不齐.采用基因条形码ITS2序列检测技术、田间延胡索性状记录及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等技术,对浙江省3个主要品种来源的延胡索浙胡1号(YHS-1)、浙胡2号(YHS-2)和延胡索3号(农户自保种,YHS-3)进行延胡索的基源鉴定、田间性状分析和主要苄基异喹啉型生物碱的含量分析,以筛选浙江地区延胡索的优良品种.基源鉴定数据结果显示,YHS-2与延胡索Corydalis Yanhusuo W. T. Wang(NCBI编号MH260617.1和MH260618.1)的亲缘关系较近,YHS-3次之,而YHS-1亲缘关系较远.田间数据结果显示,与另外2个品种相比,YHS-2具有花多且密,花期短以及块茎产量高的优良生产性状.建立6种苄基异喹啉型生物碱的快速检测方法分析3个品种中生物碱的含量.结果显示,YHS-2中各生物碱的含量显著优于YHS-1和YHS-3(p<0.05).表明3个品种中YHS-2更为适合浙江地区的生存环境,可作为目前延胡索浙江栽培的优质品种推广种植和使用.

关键词: 延胡索 基因条形码 田间性状 生物碱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盐胁迫下生物炭添加对紫苏生长及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生物炭对盐土理化性质和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L.)生长的影响规律,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生物炭添加量(生物炭质量分数为0、1%、3%)处理下不同浓度(盐土质量分数为0、2‰、4‰、6‰)盐分胁迫对土壤养分、结构、微生物群落结构以及紫苏产量、品质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炭施加能够提高盐胁迫下紫苏株高、整株干鲜比、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可溶性总糖含量。相同浓度盐分胁迫条件下,3%生物炭处理相较于不添加生物炭处理,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有效磷含量以及土壤pH、最大持水率显著提高(P<0.05),另外土壤电导率、容重显著降低(P<0.05)。在2‰的盐浓度胁迫下,生物炭施加对土壤酶活性有显著的提高作用(P<0.05)。在2‰的盐浓度胁迫下,3%生物炭施加量处理相较于不添加生物炭处理能够显著提高(P<0.05)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为土壤中的优势群落,盐胁迫下土壤微生物的丰富度与多样性随着生物炭的施加显著提高(P<0.05)。绿弯菌门(Chloroflexi)相对丰度随生物炭施加量的增大而增加,放线菌门与土壤电导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有效磷、全氮、速效钾、有机质、pH呈显著负相关(P<0.05)。研究认为,生物炭能够改善土壤电导率和土壤容重等理化性质,缓解根系盐胁迫,提高紫苏株高、整株干鲜比,生物炭施入可提高土壤酶活性、增加土壤微生物群落丰度与多样性,进一步改善紫苏根系微环境,提升紫苏的品质。

关键词: 生物炭 紫苏 盐土 理化性质 微生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笼养绿尾虹雉大肠埃希菌耐药特征与毒力基因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笼养绿尾虹雉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特征与毒力基因携带状况,了解笼养绿尾虹雉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及潜在风险,为绿尾虹雉驯养繁育过程中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及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的遏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22年1月、3月、4月、7月和10月采集四川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笼养绿尾虹雉新鲜粪便样本116份,进行细菌分离鉴定,通过药敏试验测定分离获得的大肠埃希菌对18种抗生素的耐药表型,筛选鉴定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菌株,通过PCR扩增对13种耐药基因和9种毒力基因进行检测,并对代表性耐药表型与相关耐药基因进行关联分析。【结果】116份样本共分离获得84株大肠埃希菌,分离率为72.41%,其中有12株不耐受任何抗生素,耐受3种及以上抗生素的耐药菌株有53株,占63.10%,菌株的耐药数量最高为12种,耐药谱以氨苄青霉素、甲氧苄氨嘧啶和庆大霉素为主,平均耐药率分别为78.57%、75.00%和45.24%。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多黏菌素类耐药基因pmrA的平均检出率最高,为80.95%。其他平均检出率达50.00%的耐药基因还有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blaTEM(70.24%)、氯霉素类耐药基因floR(57.14%)和磺胺类耐药基因sul(Ⅰ50.00%);庆大霉素耐药性与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adA1具有极显著关联性(P<0.01),而氨苄青霉素耐药性与blaTEM基因、甲氧苄氨嘧啶耐药性与sulI基因、环丙沙星耐药性与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S均无显著关联性(P>0.05,下同)。筛选鉴定出产ESBL菌36株,产ESBL菌对氨苄青霉素与甲氧苄氨嘧啶的耐药率均为100.00%,但产ESBL菌与blaTEM基因无显著关联性。对7月和10月粪便样本中分离的39株大肠埃希菌进行毒力基因检测,其中蛋白分泌物调节基因(escV)的检出率最高(17.95%),其次为肠定植因子基因(pic)(15.38%),而侵袭性质粒调节基因(invE)未检出。【结论】笼养绿尾虹雉粪便中的大肠埃希菌具有多重耐药性并携带部分毒力基因,具有潜在致病性,耐药谱以耐氨苄青霉素、甲氧苄氨嘧啶和庆大霉素为主。在笼养绿尾虹雉的细菌性疾病防控治疗中,应控制对β-内酰胺类、磺胺类、氨基糖苷类及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使用。

关键词: 绿尾虹雉 大肠埃希菌 耐药表型 耐药基因 毒力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菌丝培养期温度和时间对金针菇产量的影响

食用菌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金针菇(Flammulina filiformis)发菌室内菌丝培养期温度(15、16、17℃,分别记为低温LT、中温MT、高温HT)和时间(20~27 d)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菌丝培养过程中,随着培养时间延长,栽培瓶内培养料温度逐渐升高,栽培瓶内外温差最高可达4℃,HT的瓶内平均料温高于LT 3.16℃。菌丝培养22~27d后出菇,MT菌丝培养22d的产量最高(每瓶472.13g)。以MT每天培养温度总和为基准,分别通过延长和缩短LT和HT的培养时间,使三者温度总和相同,比较出菇产量,发现LT(23 d,每瓶465.69 g)和HT(20 d,每瓶393.94 g)平均产量均低于MT(22 d,每瓶472.13 g)。发菌室1~6 d为16℃、7~22 d为14℃的条件可以提高产量。

关键词: 金针菇 工厂化栽培 培养温度 培养时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