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PCA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柑橘果实品质综合评价
《果树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柑橘品种(系)的品质特性,并建立果实品质的综合评价方法.[方法]分别采用离子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柑橘果实糖、酸组分及含量,并采用常规方法测定果实理化品质、总黄酮含量、总酚含量等,通过相关性分析、PCA分析及热图聚类分析对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甜橙类、7个杂柑及火焰葡萄柚以己糖(葡萄糖和果糖)和蔗糖共同积累、宽皮柑橘类积累蔗糖为主,而莱檬积累己糖为主.春香以积累苹果酸为主,其余品种为柠檬酸.甜橙类果实维生素C含量高于杂柑,而宽皮柑橘类果实总黄酮和总酚含量均普遍高于甜橙类和莱檬,其中青瓯柑和茶枝柑果皮的总黄酮和总酚含量均较高.应用抗氧化能力综合评价法得到排名前3的依次为清峰、青瓯柑和媛小春.PCA分析得到5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5.120%,并建立综合评价模型.[结论]PCA分析结合热图聚类分析将33个品系(株系)聚为6类,其中第4类的兴津60、媛小春、明日见杂柑果实品质最佳.两者结合分析可系统、科学地综合评价柑橘品质的优劣,同时直观地呈现数据结果,为柑橘品种结构调整、新品种选育及功能性成分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玉米芯生物炭对辣椒连作土壤性质和辣椒生长的影响
《浙江农业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辣椒连作土壤为研究对象,添加不同量(5、10、20、30 t·hm-2)的玉米芯生物炭,通过测定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微生物量碳(MBC)、微生物量氮(MBN)和植株生长指标的变化,探讨生物炭施用对连作土壤和辣椒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添加生物炭的CK相比,添加适量生物炭显著(P<0.05)提高了辣椒连作土壤的有机碳(SOC)、全氮、全磷、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但降低了全钾含量。施用生物炭较CK显著(P<0.05)降低了土壤MBC/MBN和土壤MBC/SOC。当生物炭添加量≥10 t·hm-2时,土壤MBC、MBN含量较CK显著(P<0.05)增加;当生物炭添加量为10~20 t·hm-2时,土壤MBN/TN较CK显著(P<0.05)提高。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MBC、MBN与土壤全氮、有机碳、全磷、有效磷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与土壤全钾呈极显著(P<0.01)负相关。当生物炭用量为5~20 t·hm-2时,辣椒植株的单株产量较CK显著(P<0.05)增加,且当施用量为20 t·hm-2时,辣椒植株的单株产量在试验条件下达最大值,但更高量的生物炭并不会进一步促进辣椒的生长。综上,施用适量生物炭可改善辣椒连作土壤的微生态环境,提高土壤肥力,促进辣椒生长,提高辣椒产量。
关键词: 生物炭 连作土壤 土壤理化性质 微生物量碳 微生物量氮


农药水解半衰期的pH值敏感性评价
《浙江农业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量化环境pH值变化对农药半衰期的影响程度,基于不同环境pH值下的农药半衰期数据,建立了农药半衰期的pH值敏感性指数评价方法,并根据指数大小将敏感性分为 3A、2A、1A、0、1B、2B和 3B共 7个等级.利用该方法对305 种农药水解半衰期进行的评价结果:pH值敏感性指数在-1.67~3.31,指数平均值为0.50,指数绝对值平均值为0.60.多数农药的水解半衰期pH值敏感性指数为正值,在环境pH值提高时会促进水解.其中氨基甲酸酯类、二苯醚类和芳氧苯氧丙酸酯类除草剂,氨基甲酸酯类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二甲酰亚胺类和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尤为显著.而三嗪类和磺酰脲类除草剂则比较独特,总体上有随着pH值的降低水解加快的趋势.农药半衰期的pH值敏感性指数,能直观地反映环境pH值变化对农药半衰期的影响程度.


兰州熊蜂产卵工蜂血淋巴的蛋白质组学分析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熊蜂出现工蜂卵巢发育并产卵的现象预示着蜂群发展的衰败,工蜂的劳动分工由产卵前的积极采集转变为专职产卵,将对蜂群的采集力和授粉效果造成不利影响。为了探究工蜂产卵的调控机制,本研究利用非标记(label-free)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对兰州熊蜂(Bombus lantschouensis)产卵与未产卵工蜂血淋巴中的差异表达蛋白(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proteins, DEPs)进行鉴定和比较,并对DEPs进行GO分类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qRT-PCR对随机选取的6个DEPs进行转录水平的验证。结果显示,产卵与未产卵工蜂血淋巴共鉴定得到370个DEPs,其中在产卵工蜂上调表达的蛋白有212个,下调表达的蛋白有158个;GO功能注释发现DEPs富集最多的条目为代谢过程(61个DEPs),其次是催化活性(60个DEPs)和结合功能(50个DEPs),其中富集在解毒、免疫和抗氧化活性功能的DEPs均呈上调趋势;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DEPs显著富集于能量代谢密切相关的糖酵解/糖异生、碳代谢、脂肪酸氧化、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通路,以及蛋白合成相关的细胞外基质受体互作、核糖体和蛋白酶体代谢通路,与昆虫生长发育相关的Notch和Hippo信号通路上也有DEPs显著富集;随机挑选的6个DEPs在转录水平的变化趋势与蛋白质组学结果一致。本研究为深入探讨兰州熊蜂工蜂产卵调控的分子机制提供基础资料,为实现人工抑制工蜂产卵现象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 兰州熊蜂 血淋巴 差异表达蛋白(DEP) 产卵工蜂 KEGG通路 非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


鹅星状病毒基因Ⅰ型和Ⅱ型双重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畜牧兽医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鹅星状病毒(goose astroviruses, GAstV)作为一种雏鹅新发病原,对养鹅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在尚无有效治疗手段情况下,加强疫病及时检测和防控十分重要。为建立快速、特异且灵敏的鉴别GAstVⅠ型和GAstVⅡ型的病毒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GAstVⅠ和GAstVⅡ的保守区域RdRp基因序列,设计合成2对特异性引物和2种不同荧光基团标记的TaqMan探针,建立了一种双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以达到在同一反应体系中同时定量检测GAstVⅠ和GAstVⅡ的目的。结果显示,GAstVⅠ和GAstVⅡ的最小检出量分别为43.3、6.49 copies·μL-1;重复试验的变异系数不超过0.5%;该方法对DPV、GPV、GTMUV、GRV、AIV(H9N2)等病毒核酸无交叉反应。综上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可鉴别GAstVⅠ和GAstVⅡ的双重荧光定量PCR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临床GAstVⅠ和GAstVⅡ的快速鉴别诊断,也可用于两种基因型GAstV的定量分析。
关键词: 鹅星状病毒Ⅰ型 鹅星状病毒Ⅱ型 双重荧光定量RT-PCR TaqMan探针


金针菇'浙金102'、香菇'L901'和猴头'浙林猴2号'的选育报告
《菌物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浙金102’是‘ZAASFy006’通过多孢自交、系统选育的适宜工厂化栽培的浅黄色金针菇新品种,子实体丛生,菌盖圆形、光滑,菌柄直,基部绒毛少,平均产量达到394g/瓶,栽培周期61–66d。‘L901’是‘LTH’通过多孢自交、系统选育的适宜工厂化及设施栽培的香菇新品种,菇盖圆整、厚实、褐色,表面鳞片明显,菇柄细短,柄盖比小,口感好,优质菇比例高,前三潮子实体平均产量941.7 g/棒,三潮栽培周期160 d。‘浙林猴2号’是‘常山猴头99号’经化学诱变选育的适宜设施栽培的猴头菇新品种,子实体肉质、无分枝,头状或倒卵形,无柄,菌刺下垂,粗多糖、粗纤维含量高,平均产量达562 g/袋,适宜浙江省自然气候栽培。


竹叶黄酮与丁酸钠对仙居鸡抗氧化、免疫功能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中国畜牧杂志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竹叶黄酮(BLF)与包膜丁酸钠(CSB)对仙居鸡抗氧化、免疫功能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选用300只健康的200日龄仙居鸡,随机分成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ZNB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40 mg/kg杆菌肽锌,BLF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500 mg/kg BLF,CSB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500 mg/kg CSB,复配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500 mg/kg BLF+500 mg/kg CSB。试验预试期7 d,正试期90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BLF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提高(P<0.05),CSB组血清CAT和复配组SOD、GSH-Px、CAT活性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BLF组和复配组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提高(P<0.05),BLF组、CSB组和复配组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提高(P<0.05)。CSB组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以及各试验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较对照组均有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ZNB组、CSB组、复配组血清干扰素-γ(IFN-γ)含量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BLF组、复配组肝脏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GSH-Px以及BLF组、CSB组、复配组肝脏CAT、硫氧还蛋白还原酶1(TrxR1)mRNA相对表达量提高(P<0.05),ZNB组、BLF组、复配组肝脏金属硫蛋白(MT)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各试验组脾脏IFN-γ和ZNB组、CSB组、复配组脾脏IL-2以及ZNB组脾脏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均提高(P<0.05)。综上所述,日粮中添加500 mg/kg BLF、500 mg/kg CSB可提高仙居鸡机体抗氧化和免疫功能,调节肝脏抗氧化和脾脏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BLF与CSB复合添加无协同效应。


负载柚皮苷的环糊精-多糖基凝胶球的制备、特性及缓释性的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使柚皮苷具有更好的水溶性和缓释性能,利用羟丙基-β-环糊精对柚皮苷较强的包合能力,先形成水溶性包合物,再以果胶与海藻酸钠复合多糖为载体,利用离子凝胶法诱导形成水凝胶外层,制备柚皮苷-复合多糖水凝胶球.研究了复合多糖浓度、果胶与海藻酸钠质量比、CaCl2质量浓度和柚皮苷添加量对多糖凝胶球机械性能、粒径及载药能力的影响,并以包封率为指标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复合多糖浓度为3%,果胶与海藻酸钠质量比为3:1,氯化钙质量浓度为5%,柚皮苷添加量为5.5 mg/mL,制备的凝胶球包封率为68.34%±0.49%.扫描电镜显示,复合多糖凝胶球表面皱缩但结构致密,内部结构疏松多孔;红外光谱结果表明,柚皮苷与羟丙基-β-环糊精形成的包合物被成功包埋在凝胶球中;溶胀和体外模拟消化实验表明复合多糖凝胶球具有一定的pH敏感性和较好的缓释性.本研究制备的复合多糖凝胶球载体,可有效增加柚皮苷的溶解性和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并为柑橘黄酮在食品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柚皮苷 羟丙基-β-环糊精 复合多糖凝胶球 包封率 缓释性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的柑橘黑点病菌(Diaporthe citri)发育关联代谢物分析
《微生物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柑橘黑点病是柑橘间座壳菌(Diaporthe citri)引起的真菌性病害,是危害柑橘的重要病害之一,D. citri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经历菌丝生长(10 d, T1)、分生孢器形成(20 d, T2)和分生孢器产孢(30 d, T3)三个阶段。通过不同发育阶段代谢组分析,挖掘病原菌发育过程中标记物、关键代谢物,为黑点病菌产孢机制、代谢调控等深入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UPLC-MS/MS)技术分析了D. citri发育过程中的代谢变化,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 OPLS-DA),筛选出了显著差异代谢物并进行了KEGG (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富集分析。【结果】D. citri生长发育的3个阶段共鉴定出1 090种代谢物,基于二重筛选条件(VIP≥1,fold change≥2和fold change≤0.5),T1 vs. T2、T2 vs. T3、T1 vs. T3比较组分别筛选出265、456和580个显著差异代谢物,差异代谢物主要是有机酸、甘油酯类、脂肪酸和氨基酸等物质,病原菌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态发育与代谢物变化密切相关。亚油酸及其代谢产物[inolenicacid、13-过氧化羟基-9Z,11E-十八碳二烯酸[(±)13-HpODE]、(9S,10E,12Z)-9-羟基十八碳-10,12-二烯酸[9(S)-HODE]、9-氧代-10E,12Z-十八碳二烯酸(9-oxo ODE)、13-氧代-9Z,11E-十八碳二烯酸(13-oxo ODE)、9-过氧化羟基-9Z,11E-十八碳二烯酸[(±)9-HpODE]、9,12,13-三羟基-十八碳单烯酸[9(S),12(S),13(S)-Tri HOME]和(±)9,10-二羟基-12Z-十八碳烯酸(9,10-Di HOME)、γ-linolenic acid]和花生四烯酸及其代谢物[脂氧素B4 (LXB4)、15-酮基-前列腺素F2a (15-keto prostaglandin F2α)、20-羧基-白三烯B4 (20-carboxy LTB4)和15-脱氧-δ12,14-前列腺素J2 (15-deoxy-δ-12,14-PGJ2)]可能与D. citri产孢机制有关。【结论】D. citri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态发育与代谢物变化密切相关,氧化脂类代谢物(亚油酸及其代谢产物和花生四烯酸及其代谢物)是D. citri产孢的关键代谢物。
关键词: 柑橘黑点病 代谢组分析 代谢物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